如何真正地爱你的孩子

我们相信当孩子们对父母之间的爱比较肯定时,他们才会愈发肯定父母对自己的爱。从这样的肯定当中迸发足够的情感能力可以去爱别人,也促使他们与父母建立牢固的关系,同时接受训练成为敬虔的儿女。

一.爱的能力

创造的主将感知爱和传达爱的能力放在我们里面。神就是爱,他更是一位关系型的神。三位一体的上帝彼此相爱,主耶稣在福音书中多次宣告“父爱我”,甚至“在创立世界以前,你(父)已经爱我了”(约10:17;17:24)。从创立世界以先父、子、圣灵就拥有亲密无间的合一关系(约17:11,21)。

爱是神的一个重要特质,也成了他使我们与世界分别出来一个重要标记。主耶稣在约翰福音13:35里说:“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爱不仅是神赐给我们的一道命令,更是我们身为基督徒的必要标准。

爱也包括两个方面:给予爱和接受爱。给予爱指行动的一面,而接受爱指感受的一面。我们有时感到很困惑,无论在夫妻之间还是父母与儿女之间,我们作出的爱的行动往往不被对方理解或接受为‘爱’。这是意味我们每个人,包括我们的配偶和孩子,接受爱的基本“触点”都不同,也可以说我们有各自不同的爱的语言。

二.五种表达爱的语言

1.用鼓励的话语表达爱

使徒保罗明白爱是带着能力的,所有他告诉哥林多教会的信徒爱能够造就人或建立人(林前8:1)。鼓励的话语可以建造人,这是一种向人表达爱的方式。化时间用言语向人表达合宜的称赞及认同犹如排着人的肩膀说“我爱你!”

2.用实际服事的行动表达爱

使徒约翰鼓励基督徒要用实际行动彼此相爱:“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即真理)上”(约一3:18)

真诚的服事行动是另外一种表达爱的方式,也就是说为另外一个人作一些他或她会特别感激的事情――这是超出日常份内之外的事情。

3.通过赠送礼物表达爱

世人从神得到的最大礼物就是耶稣基督,而耶稣基督又将自己给与教会(弗5:25)。一份简单合宜的礼物里面装载着丰富的意义,可以滋润一颗干渴的心。

4.通过花高质量的时间表达爱

对于年幼的孩子而言,爱就等于时间。福音书中所记载的耶稣也是一位愿意化足够高质量的时间寻求父神,和与门徒在一起。尽管他的目的是要训练他们服事神、完成天国大计,但是他清楚知道他们个人需要化时间与他在一起。那段与主同在的时间带来他们生命和心思意念的改变。

我们必须认识到“高质量的时间”不是指一同坐在沙发上看报纸或电视,也不是指随便闲聊一些无关痛痒、肤浅无益的话题。“高质量的时间”指将自己投资到另外一个人的生命中,认真地倾听对方并且作出合宜的回应。它要求两个人积极参与到谈话中,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它也可以是两个人或多个人共同参与一项有意义的活动,以便建立更深的友谊,建立更深的联系。

5.通过目光和身体的亲密接触表达爱

身体的接触和抚摸是一种表达爱的特殊方式:手牵着手、把手放在配偶的肩膀上、相伴而坐都在传达爱的信息。

三.识辨别人最基本的爱的语言

在以上这五种爱的语言中,有一种是你最基本的爱的语言。这一种爱的语言是你接受爱的最基本的触点,你最喜欢如此接受人的爱,也更倾向于用这样的方式向人表达爱。如果我们要最贴切地向人表达爱,并且要人感受到这样的爱,我们就需要学会别人的爱的语言。

作为父母尤其需要识辨孩子最基本的爱的语言,每一个孩子又有所不同。当孩子最基本的爱的语言是“高质量的时间”时,父母赠送礼物的行为可能不会使孩子感到特别欣喜。

以下这些原则可以帮助更好的思考这个问题:

1.人最基本的爱的语言显明在两个方面:他或她更为经常使用这种语言,并且当别人使用这种语言时,他或她最能感觉到被爱。

2.人实际上具有使用所有五种语言的能力,应该尝试用这所有五种语言来表达爱。

3.儿童在七岁以前就有自己爱的语言,不过要到七岁以后才容易识辨出来。在此之前,极难肯定自己的孩子最喜欢哪一种爱的语言。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所有的小孩子都喜欢得到礼物,喜欢父母的拥抱,也喜欢父母化时间跟他们在一起。我们相信到了七岁以后,孩子最基本的爱的语言就发展得比较容易辨认了。

4.我们相信爱的语言的排列是神所安排的,而不是学会的。尽管一个人的爱的语言的排列从未改变过,但是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其表达方式可能受到正面或反面的影响。

5.最重要的是,我们每天都在选择要还是不要给出爱。选择用别人爱的语言来爱别人,比一味使用自己的爱的语言更重要。

总之,合乎圣经的爱不仅使孩子们对父母的爱坚信不移,而且会使他们里面生发对别人的爱。合乎圣经的爱指向外,而不是单单指向内;但同时又可以满足人所有的需要。这种完美的爱,使孩子不致卷缩在自爱、自娱、自我保护的圈子

四.几种不恰当的爱的方式

不恰当的爱阻碍孩子情感的发展,并不能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使得孩子更加依赖于父母,阻碍孩子走向自立。

1、占有型的爱:

倾向于让孩子更加依赖父母自己。视孩子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认为自己拥有孩子的生命和生活,不视之为独立的人格。当孩子小的时候他们对父母的依赖显而易见,近乎彻头彻尾。但是这种依赖的倾向必须随着孩子的成长而逐渐消逝,否则就会成为孩子心理发展的重大障碍。

2、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方式

A、这种方式毁坏夫妻关系,后者才是健康家庭的基础。

B、违背人的道德成熟过程,过早给孩子制造过于自足的错误感觉。久而久之,孩子就产生自我满足的心态。失去自我控制的能力。

C、使孩子变得自私,且我行我素,破坏了家庭和人际关系中相互依存的特性,他们的个性变得越来越孤立。

D、对于有些人而言,这种方式几乎相当于拜偶像,这样的父母以孩子的快乐和成就感为追求的最高目标,而不是个人生命的圣洁、敬虔;把孩子的智力或情趣发展看得比孩子的心理道德健康更重要。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家庭结构尤其脆弱,孩子也因此过早的承当了不必要的压力,尤为缺乏安全感,仿佛整个家庭的兴衰都建立在孩子的表现和成就之上。

3.放纵型的爱

父母从来不愿意对孩子的不好的行动或心态施行管教,也缺乏管教的信心或力度。孩子就很快学会操纵或控制父母,任意妄为、自我为中心、缺乏安全感及自信,孤僻、狭隘、缺乏进去心及建立健康人际关系的能力。

4.过于苛严压制型的爱

父母惯常用简单粗暴的高压手段解决问题或冲突,使得父母与儿女之间的关系极其紧张,沟通的途径中断,孩子内心久而久之产生及深的怨恨怒气,且变得自卑自怜,学习或生活缺乏动力。要么性格暴躁、极富攻击性;要么畏缩多疑,消极对抗。

5.角色错位

父母将自己全部的梦想、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试图通过孩子活出自己“残缺的生命”。更有一些父母角色明显错位,自身被爱或安全感的需要尚未得到满足,转向儿女作为自己得到爱、安慰甚至保护的源头。角色错位往往是发生虐待儿童可怕事件的根源:这样的父母认为儿女有义务照顾父母的情感需要,父母有权力得到孩子的安慰及滋润。当孩子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时,就过分的惩罚孩子。

我们应该竭尽全力避免在教育孩子时感到力不从心,弹尽粮绝。这可能意味着要更好地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以免生病,或过于疲乏 ――合理的饮食,充足的休息,足够的锻炼,这也可能意味着应当从事更多的兴趣爱好,或一些可以滋养自己心灵的活动当中,以免感到抑郁或心力憔悴,注意保持自己灵命的旺盛以及投入更多的时间祷告和默想。最为重要的就是建立稳固健康安全的婚姻关系,把神放在第一位,配偶第二位,孩子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