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圣经上说无论在哪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这是不是说,两三个人在一起敬拜或聚会就好了,为什么一定要那么多的人聚在一起呢?
** 答:**这里不是在讲教会聚会的形式或人数多少的问题。如果看上下文,这里是在讲,如果有两个人在地上同心地恳求,祂就会成全的原因。这原因就是主会在祂的门徒中间。其实,关注到这里说的“中间”十分重要。这意味着主不只是活在我们个人的心里。这里的“中间”强调的是,主会在祂众门徒所形成的肢体的连接中。什么时候生命有同心的连接,祂就会在他们中间。所以这里不是强调人数,而是在强调信徒必须活在肢体的连接中。不存在单个生存不需要肢体连接的基督徒。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基督徒需要聚会。
** 问:**那么多少人在一起聚会合适呢?
** 答:**圣经中没有告诉我们多少人在一起合适。虽然上面的经文提到两三个人,但正如我们刚才解释的,那里并没有说两三个人的聚会才是合适的。反倒是在圣经中,常提到多人的聚会。比如使徒行传1章,耶稣刚升天的时候,门徒们一起在一间楼房聚集时,就有120人。五旬节那一天,门徒就添了约三千人。至少在那一天,可以说是一个数千人的聚会。当然,新约圣经中没有明确告诉我们聚会的合适人数。这里聚会的人数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问题的关键是这样的聚会是否能够达到肢体连接的作用,并且能为主更好地作见证。所以,使徒行传2章描述,虽然门徒添了三千人,但他们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掰饼、祈祷。从这里看,能够彼此交接才是重要的。
** 问:**如果两三个人,或两三百人,甚至两三千人在一起聚会,只要同心合意,有肢体的连接,都会有主在他们中间。那么人多了会有什么好处或不好之处呢?
** 答:**在旧约的时候,神要所有祂的百姓都到会幕前去聚会,想一下就让人惊奇,60万男丁按不同的支派站成方阵的样式,围绕在神的会幕周围,那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倒不是说今天要有这样的聚会,但从这里可以体会到圣经中所记,神与祂的百姓立约的话语:我是你们的神,你们是我的子民。这些众多的子民构成了一个被拣选的族类,一个圣洁的国度。基督的门徒不是只在内心中活,而是在一个国度中活;不只是自己活,而是在肢体中活;不是为了自己活,而是靠着主为他人活,为祂的国度而活。在这个大背景下,更多人的聚会,如果能够形成与更多肢体的连接,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有更为开阔的心胸,及相应更为开阔的国度视野;事工也会成就更多过去靠几个人做不了的事情;这就使得对社会影响的深度大大增加。当然也会有不好的方面,简单说,肢体连接的难度增加及教会治理的成本增加等都可能带来一些问题。
** 问:**既然圣经中没有规定聚会规模的大小,人多人少都可以,那么为了聚会人数或某个场所而遭受逼迫,这算是为主受苦吗?算是为这个信仰受苦吗?
** 答:在历史上,教会受到逼迫多是因为聚会的人多了,聚会公开了,带来了统治者的不安全感,而导致教会受到逼迫。逼迫总是与聚会的地方或人数有关。如果你只是在内心里信,统治者看不出来,他也不会逼迫你。耶路撒冷的教会第一次受到逼迫,祭司和守殿官在所罗门廊下拿住使徒们,是因为那天听道而信的人约有五千人(徒4章),而且他们是在圣殿这样的公共场所聚会。信这道的百姓多了,特别是使徒们总是在圣殿中传讲这道,造成当权者的恐慌。他们要求使徒们不要再奉耶稣的名传讲这道。其中隐含的一个背景是,不要再在圣殿这种公开场所来传讲这道。这时,如果使徒们都退回到家里,几十人的聚会,他们基本上就安全了,但教会在当时处境下见证主复活的影响肯定就小了。这就是争战的关键,可能使徒们也有这样的想法,所以,主的使者专门来对他们说:“你们去站在殿里**,把这生命的道都讲给百姓听。”(徒5:20)这是主对使徒明确的带领,让他们知道“站在殿里”传讲生命的道也是争战的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在这个意义上,使徒们说“顺从神,不顺从人,是应当的。”(徒5:29)所以,尽管他们为此被抓被打,但他们内心还是欢喜,知道自己是在为主受苦。最后圣经告诉我们,尽管受到逼迫的压力,使徒们并没有从殿里退出,“他们就每日在殿里,在家中,不住地教训人,传耶稣是基督。”(徒5:42)我们能说他们不是在为主受苦吗?
** 问:**是不是他们当时过于坚持去殿里聚会,又搞整个教会的选举,被选的司提反等人又和各会堂来的人公开地辩论,结果导致逼迫升级,最后让门徒们不得不四散逃离耶路撒冷?今天这对我们是不是一个教训呢?
** 答:**我不敢说圣经记下来这段历史是给我们作一个教训。我只能说,他们当时这样作是出于他们对神带领的领受,有圣灵明确的引导。因此圣经记载这段历史,更多地是让我们观看圣灵的作为。所以我们评论教会成败的时候,不能用人的眼光来评判,而要从中看到神的作为。确实从当时耶路撒冷教会实际的遭遇来看,显然教会事工受到很大的影响。不少门徒,特别是那些说希腊话的门徒,都逃离了耶路撒冷;不少门徒被关了起来;恐怕他们也难以再去圣殿有之前那样的聚会。但当我们从圣经中看到圣灵的工作时,我们就知道这一切都有神的美意。让基督信仰从这里传向了更大范围的地域,让教会更加显明她的国度化的性质。或许,在有了耶路撒冷教会的经历后,门徒们在安提阿才有了安提阿教会后来发展的模式。
** 问:**确实公开为主作见证总要付出代价。传讲福音或为主作见证一定要在公开的场合吗?
** 答:**虽然并不总是要在公开场所,但公开为主作见证、传讲祂的道是我们信仰的重要方面。在历史上,因着逼迫的缘故,有时教会处在隐秘的聚会状态,如二三世纪罗马的教会曾在黎明前在坟茔的山洞中聚会,中国教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也曾几个人隐藏在家中聚会,但这在历史的长河中只占很短的时期,也没有因此成为教会存在于这个世界的常态。主耶稣还在世上服侍的时候,他早期主要是在加利利地区传道,但他后来就逐渐地移向了耶路撒冷,每天去殿里教训百姓。其实他可以在迦百农的房间里或会堂中,或者象施洗约翰那样只是在约旦河附近的旷野中传讲福音。如果他就是留在那里,不那么公开地在人群的大声欢呼中进入耶路撒冷,不是站在圣殿中去教训人,可能受到的反对还不会那么强烈。最让当权者不能接受的是,他不只是公开地进入耶路撒冷,还在众目睽睽之下大张旗鼓地洁净圣殿。这不是引着当权者们来迫害他吗?今天如果我们看到类似的事情时,我们是否会如当时的祭司长并文士们一样去问:“你仗着什么权柄作这些事?”当然,主耶稣作事有祂特别的地方。我们也不需要主动去寻求逼迫(我相信当时主也不是),但主所喝的杯,他的门徒也都要喝。
** 问:**过去我们都是在家庭教会中信主,因此都以为在家庭中聚会是教会最为正常的模式。圣经中真是这么讲的吗?看使徒行传2章,好像早期教会都是在家中掰饼聚会。
** 答:**如果我们先看耶路撒冷教会的事例,之前的三千人加上后来的五千人,也是一个近万人的教会。这么多人是怎么聚会的?使徒行传告诉我们,“他们同心合意,天天在圣殿里聚会,又分别在各人家里分享爱筵,以欢喜纯洁的心一起用饭。”(徒2:46,现代中文译本)那时的掰饼还没有形成我们今天专门的圣礼的形式,还是以轮流在各家进行爱筵的方式进行。但在一起的聚会,并不是在家里,而主要是在圣殿中,比如所罗门廊下。到了保罗写哥林多前书的那个时期,哥林多教会已经将爱筵放在他们的聚会中,才有保罗教导他们的那些问题,“你们要吃喝,难道没有家吗?……若有人饥饿,可以在家里先吃。”(林前11:22,34)从这里看,聚会很可能是在一个更为公共的场所进行,爱筵也已经从各人家中移了过来。当然,保罗在他的书信中也提到了在家庭中的教会,如在亚居拉和百基拉家的教会(林前16:19),但我们似乎不能从这几处就得出结论说,这是早期教会聚会的主要模式。
** 问:**旧约中特别强调去圣殿中献祭,那时有一个专门的圣殿确实十分重要。但在耶稣降临之后,如主所说,时候如今就是了,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祂,不在乎在哪里。所以地方是不重要的,在哪里都一样不是吗?
** 答:**确实,敬拜我们的神,首要的是用心灵与诚实去拜祂。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圣殿因此就不重要了。主耶稣确实这样教导,但他到了耶路撒冷之后,首先就去洁净圣殿。他仍然把那里看作是父的殿,万国祷告的殿,是需要洁净的。我们今天可能会问:他不知道这样作可能有生命的危险吗?有必要付那么大的代价作这事吗?其实主耶稣的作为反映出圣经中的一个重要观念:圣殿是专门为神的名而分别出来的圣洁的地方。既是为神的名而分别出来的地方,那里就当是圣洁的地方。这里要特别注意“分别出来”这个观念。神的名是圣的,祂的殿被分别出来是圣的,能够进到这个殿中去的祭司、以及其中所用的每样物品也必须是被分别出来、被血洁净过的,这样我们才能在其中敬拜祂,向祂求问。
** 问:**你讲的都是旧约的情况,我是说在这个新约时期,保罗不是说我们的身体就是神的殿吗?这与聚会的地方有什么相关呢?
** 答:**别着急,旧约也是圣经,是我们所不能够忽略的。当然它更多是基督向我们所显明真理的预表。我再说一遍,虽然我们必须要用心灵去敬拜神,但基督也同时提到“真理”(译为诚实),即我们还要在真理中才能敬拜神。基督信仰不能被还原为一个内心的宗教,以为个人在内心中就可以完成的。我们反对将信仰个人或私人化,当作是个人情感或内心的事情。正因为我们的身体是神的殿,所以我们不只是要强调基督信仰存在于肢体的连接中,同时也要强调“分别为圣”的观念,即这个信仰是我们作为基督徒群体的内外一致的生活方式。反映在聚会方面,正因为我们的身体是神的殿,所以我们不只是在内心,同时必须将我们的全人以及我们所用的物品都分别出来,我们才能进入到对祂的敬拜之中。虽然就我们人来说,我们不需要都像诗班一样穿着特别的服装来敬拜,但在内心、时间、世上的事务、甚至整洁等方面需要把自己分别出来。而就使用的场所或物品来说,虽然理论上不是必须要与自己私人的住处或物品分开,但它们被使用时,却需要有被分别出来,以免让我们失去对圣洁之神的敬畏。在这个意义上,专用的场所和物品就显出了它特有的优势。分别出来,是为了让我们能够以更加敬畏的心来敬拜祂;知道不是靠着我们自己品行的圣洁,只是靠着主基督宝血的洁净将自己及这个场所分别出来,我们才可能敬拜祂。
(以上只是孙毅长老与某些弟兄姊妹交通时表述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