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默默无声,专等候神/张晓峰牧师

亲爱的弟兄姊妹:

       主日平安!今天和大家分享的经文是旧约《诗篇》第六十二篇。

       这是一首信靠诗,而且可以说,这是诗篇当中表达信靠和仰望最为单纯、最为深入的诗歌。我们虽然不清楚大卫具体处于什么样的困境中,比如有人说这是大卫处在因为躲避押沙龙的叛乱而逃亡中,但我们知道一点,那就是当大卫处在危险和攻击中,面对巨大压力的时候,他是如何来仰望神,等候从神来的帮助和带领的。

【诗62:1】  我的心默默无声,专等候神;我的救恩是从他而来。

【诗62:2】  惟独他是我的磐石,我的拯救;他是我的高台,我必不很动摇。

第一节中“我的心默默无声,专等候神”在新译本翻译为“唯独等候神,我的心才有安息”,吕振中本翻译为“我的心安静无声,专专等候上帝”,思高本翻译为“我的灵魂只安息在天主内”。“默默无声”可以说是本首诗歌的钥字,可以译为“安息”,直译为“静默”。这个词曾被用于形容亚伦在两个儿子被烧灭之后的心情:亚伦就默默不言(利10:3),表示在悲伤中沉默无声,也可以用以表示上帝在施行审判之后仇敌哑口无言如死一般的寂静无声。在本首诗歌中则表示因着对上帝的信心而安静等候;加尔文说这个词具有十字架上的那种温柔、顺服和忍耐的意味。故此,这个词在此处表达的就是因着对上帝的信心和仰望所产生的内在的平静与等候,在安静中等候上帝的时间。如果说这是诗人在面对危险的挑战时合宜的属灵状态的话,那么与此相反的就是急躁的心灵,诗人在这个时候没有急于采取什么行动来使自己赶快脱离当前的险恶处境,也没有匆忙做出一个决定,这些匆忙的决定会成为上帝拯救的拦阻,所以这种心灵的默默无声也暗示了此时要胜过自己里面的不安与急躁。

而且这里诗人说“专等候”,尤其是吕振中译本中用了“专专等候”这种表达,这里的“专”在新译本中译为“唯独”,这是一个希伯来文冠词,这个冠词在本首诗歌中共出现六次,贯通全篇,表达出一种强调、突出,甚至绝对的意思。对于诗人来说,在他面对外在环境的危险时,他不能寄希望于外在局势有什么变化,更不能寄希望于那些恶人能够“良知发现”放自己一马,也不可自己冥思苦想出什么自我拯救的巧妙构思和方法。对于诗人来说,“唯独”这个词就意味着他必须放弃所有世人所能看到的出路和盼望,他只有一种方法可以拯救自己脱离恐惧、无助和急躁,那就是单单来仰望上帝。往往在我们放弃了属世的、属肉体的一切方法之后,我们才能看到上帝能力的彰显,而且上帝解决问题的手法也会让人惊叹不已。

当然,唯有与上帝保持一种深入的属灵连接,一个人的内心在困境中才能真正平静安稳。诗人随后宣告说“我的救恩是从他而来”,这不但是信心的表达,也是对仇敌的宣告。能够安静等候的原因就是在于此——耶和华是拯救我们的神!在第二节经文中诗人用了一系列的词语来表达上帝与他之间的关系——“磐石、拯救、高台”。旧约诗歌中论到上帝的可信赖和依靠,惯常用磐石这个词来表达,以此显出世上一切看似可依靠对象之单薄、易倒塌。而“不很动摇”则表达出诗人内在与外在的一种看似矛盾的状态,现代中文本翻译得比较通俗:“我必不至大败。”“很”就是“很多、大量”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我不怎么动摇”,但还是有一点动摇的。这里有点类似像福音书中所记载的那位求主耶稣来医治自己被鬼附的儿子的父亲,面对主耶稣对他说:“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可9:23),这位父亲立刻喊着说:“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帮助。”(可9:24)诗人在第一时间就知道不应当惊慌失措,应当来仰望、投奔我们的神,也知道神必会坚固我们,但心里还是有一点点摇动。

【诗62:3】  你们大家攻击一人,把他毁坏,如同毁坏歪斜的墙、将倒的壁,要到几时呢?

【诗62:4】  他们彼此商议,专要从他的尊位上把他推下。他们喜爱谎话,口虽祝福,心却咒诅。(细拉)

然后,诗人就开始描述自己遭遇患难的经过,他看自己“如同毁坏歪斜的墙,将倒的壁”,这里表达了自己的脆弱无力和摇摇欲坠,他在上帝面前看自己为软弱和卑微,这可能也是他在仇敌眼中的情形。诗人都已经是“歪斜的墙、将倒的壁”了,仇敌还不放过他,还要毁坏,显明了仇敌那种誓要彻底毁坏、粉碎的凶暴做法。“攻击”这个词有“喋喋不休、大声喊叫”的意思,表达了恶人那种肆无忌惮地公开讨论如何毁坏的“无畏”态度。在这种境况之下,大卫问他们说:你们还不停止吗?难道你们能永远一直作恶不止吗?表明诗人已经忍耐了很长时间了,或许已经到了他的极限,从某个意义上也可以看作是在问神:“你怎么还不出手呢?”

但恶人并不止于此,他们的丑恶面目在于他们不但要毁坏欺压,而且还虚伪说谎。“他们喜爱谎话,口虽祝福,心却咒诅”,他们内里是要把你赶尽杀绝,但表面上却装作是为要祝福你,对你友好。他们实际是为要消灭你,但是又不愿意落下这样的恶名,因此对自己所毁坏的对象还要在表面上表现出自己的友善,既做恶事又不愿意承担责任。诗人在这里说明了恶人的双重面目:凶恶与伪善。

【诗62:5】  我的心哪,你当默默无声,专等候神;因为我的盼望是从他而来。

【诗62:6】  惟独他是我的磐石,我的拯救;他是我的高台,我必不动摇。

【诗62:7】  我的拯救,我的荣耀,都在乎神;我力量的磐石,我的避难所,都在乎神。

【诗62:8】  你们众民当时时倚靠他,在他面前倾心吐意,神是我们的避难所。(细拉)

经过了对自己艰难遭遇的描述后,诗人开始了对开头第一二节的一个重复,这个重复也让我们看到“我的心默默无声,专等候神”就是这首诗歌的中心语句。

其实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重复,而是在从一开始知道应该静默仰望,经过了真实的历练之后有所进深。在第五节中是诗人自己对自己的心讲话,大卫要求自己在真实的争战和压力中要达到第一节中自己所宣告的那个境界。第二个不同是第一节中的“救恩”变为了这里的“盼望”,救恩是诗人早已确定的客观真理,而盼望则是这救恩在诗人心里所生发的主观的生命经历,盼望是能够消除“灰心、低谷和疲累”的良方。第三个不同是从第一节的“我必不很动摇”到这里的“我必不动摇”,在生命经历真正的磨练之前,我们对于自己是否能够站立,不是很有把握,甚至还有些惧怕,可以想象在第一节的宣告中诗人可能是在信心中带着一点颤抖在说:“我既然知道耶和华是我的磐石我的拯救,那么我应该不怎么会动摇”,而经过了在危难中的实际操练之后,诗人可以在信心中坚定说“我必不动摇”。

第八节是对众民的一个呼召。诗人从自身的经历,转向对众民的呼召,呼吁所有的人都当“心灵静默,唯独等候神”。上帝既然这样恩待了大卫,也必会同样恩待来寻求的每一个人。我们都会经历危难、困苦、疲累、绝望,如今我们可能已经困乏不已,已经忍耐到了极限,让我们把我们内心的一切真实都带到上帝面前来,在上帝面前我们不需要有任何隐瞒,在他面前“倾心吐意”。“倾心吐意”与“静默等候”好像有些矛盾,其实,这是对第五节诗人好像突然开始重复第一节的内容的一个过渡说明,诗人在描述了自己所面对的仇敌的可怕之后,好像没有经过什么挣扎就从“不很摇动”进入到了“必不摇动”,这里的倾心吐意就告诉了我们他是如何发生这样的转变的,要经过倾心吐意之后才能够静默等候,这时我们的心灵就从恐慌、疑惑中挣脱出来,进入上帝里面,上帝就是我们的避难所。

【诗62:9】  下流人真是虚空,上流人也是虚假;放在天平里就必浮起;他们一共比空气还轻。

【诗62:10】 不要仗势欺人,也不要因抢夺而骄傲;若财宝加增,不要放在心上。

诗人在这节经文中通过描述世人和财物的“虚空”来对比说明世上的一切都是不能依靠的,唯有上帝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可以依靠的。

“虚空”这个词就是传道书中使用频率很高的那个“虚空”一词,意思是像一阵风。无论是被人称许、敬佩乃至惧怕的所谓“上流人”,诸如达人、学者、勇士、权贵,还是数量巨大被人轻视的普通民众等“下流人”,世上的所有人与上帝相比只不过像是“虚空”,连空气都不如。雅各也曾说过“你们的生命是什么呢?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雅4:14)。这里并非是说这些人都没有意义,没有价值,而是指这些人都是不能依靠的,不能提供帮助的。不但是人,世上的财物、力量等一切也照样属于虚空,不能依靠。所以,不要看重属世的权力、财富,不要想着去获取并依靠这些。有人就有门路,有钱就有能力,这是世人以为的法则,却不知道他们落在自己的谎言中了。既然这样,其实无论我们所面对的是什么样的人就不那么重要了,不管是拥有巨大权势的人还是拥有某些权力的人,不管是上流人的富有,还是下流人的义气,都如同空气一样不能成为你心灵的依靠。

【诗62:11】 神说了一次、两次,我都听见:就是能力都属乎神。

【诗62:12】 主啊,慈爱也是属乎你,因为你照着各人所行的报应他。

最后诗人说道,上帝可以作我们的避难所是因为只有上帝是有能力的。这两节经文中诗人开始回忆起过去神曾经不断向他立约的子民所说的话语——“能力属乎耶和华”,也曾以各种方式让我们经历过。既然“能力属乎耶和华”,这就意味着除了上帝之外没有有能力的,或许在人的眼中世上有很多不能抗衡的巨大的势力和力量,但是这些和上帝的能力相比如同“虚空”一样。上帝的能力就保证了上帝的应许和旨意必然达成,无人可以拦阻上帝的手。因此,大卫在面对自己困境的时候,依然在信心中宣告了上帝有拯救他的能力。

但是,问题可能就在于为什么上帝有拯救的能力,此刻却没有使用在大卫的身上呢?为何上帝还允许大卫处在危险和重压中呢?这里看似诗人没有给出答案,其实他已经给出了答案。当大卫宣告了“能力属乎耶和华”之后,就没有问上帝为何了,而是将自己放在上帝的手中,心灵归回了安息。他的安息不是周围的环境有了变化,而是看到了虽然四围危险依旧,但是他却看到了一个超越这些攻击、掌管这些攻击,可以让这些攻击诗人的力量顷刻间消散的上帝的能力,上帝可以在片刻之间为大卫解除危险,他吹一口气就可以让千军万马烟消云散,君王的心在他的手中如同垄沟里的水,可以随意流转(箴21:1)。所以,大卫知道自己是安全的,他的安息在于对上帝能力的信心。这样,既然上帝大有能力,那么他所说的必能实现,虽然现在看不到曙光,但耶和华的膀臂岂是缩短了吗?(民11:23)

然后诗人就论到慈爱也是属乎耶和华,上帝当然有能力,没有人怀疑这一点,但是上帝的能力为何要为你来施展呢?这里“一次、两次”的重复手法就表明诗人心里既确信上帝是有能力的,对自己也是慈爱的。“慈爱”这个词与上周和大家所分享的“我们不至消灭是出于耶和华诸般的慈爱”中的慈爱是同一个词,就是上帝对自己所立之约的信守,上帝坚定的爱。上帝有能力,上帝也乐意运用他的能力来搭救我们,因为上帝以坚定的爱爱我们。因此,他一定会帮助我们。

最后,提到上帝的公义和审判,其实是在说明上帝话的真实和他的信实,对于被欺压者和欺压者上帝都是“真实可信赖的”,正如摩西所说我们的神向爱他的人守约施慈爱,向恨他的人也必追讨他的罪(出20:5-6)。

其实,大卫的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中心就是“谁是可以真正信靠的呢?”,唯有我们的神!今日,我们在坚持了这么长的时间之后,我们不但身心俱疲,而且心里也有困惑疑虑,此时,前路如何我们唯有静默无声地来仰望和等候神。就像主所说的:“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太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