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理问答连载之十
人为神创造,不是为了死,而是为了生。但因为罪,人终有一天要被葬在坟墓里。基督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我们不悔改归正就死了,死在基督以外,我们就要永远在地狱里为自己的罪受罚。
问:基督为何必须受死呢?
**答:**因为按着神的公义和真理(创__2:17),除了神儿子的死之外,没有别的赎罪之法_(罗__8:3-4__;来__2:14-15__)_。
死必须降到神儿子的身上,是为了神的公义和真理的缘故。神的公义规定了罪人必死。他曾对亚当说:“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创__2:17_)_。神岂能言而无信呢?若是神说话不算数,他就违背了自己的真理。要还清罪债,除了神的儿子受死,没有别的办法。基督成为我们的担保人。就像一位担保人为一个自己无法还债的人付债一样,基督把他所有子民的债都算在他自己的帐上。
基督从创世以来就是我们的担保人。他担当了所有选民的罪孽和刑罚。他生来就是担保人,一生都在为我们担保。因此,基督必须承受他的选民必须承受的一切,包括极刑的死——不仅是肉体上的灭亡,而且是灵性上的死和永死。
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告诉我们:基督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我们不悔改归正就死了,死在基督以外,我们就要永远在地狱里为自己的罪受罚。曾经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基督以外没有生命,只有灵魂永远的沉沦。”
问:他为何“埋葬”了?
**答:**借此表明他实在是死了_(徒__13:29__;太__27:59-60__;路__23:53__;约__19:38__)_。
基督的死具有重大的意义,只有这样神的公义才得到满足,我们才能与神和好。因此我们知道他确实死了就极其重要。他被埋葬意味着他已入坟墓,与死人为伍。这是他已死了的确切证据。
关于基督,经上说:“既成就了经上指着他所记的一切话,就把他从木头上取下来,放在坟墓里”(徒__13:29__)。埋葬不仅是主耶稣死亡的一个明证,也是他降卑的更深一步。人为神创造,不是为了死,而是为了生。但因为罪,人终有一天要被葬在坟墓里。神定了堕落的罪,对亚当和他所有的后裔说:“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创__3:19__)。这是人彻底的卑微处境。基督也降卑到这种程度,他也被葬在坟墓里。
问:既然基督为我们死了,为何我们也要死?
**答:**我们的死并不是为了补偿我们的罪_(可__8:37__;诗__49:8__),只是终止我们的罪行,并进入永生(腓__1:23__;约__5:24__;罗__7:24__)_。
基督为他的子民死了。他承担了对罪的刑罚,他的死是他们罪的赎价。他已经战胜了死亡。主耶稣基督代替了我们受苦受死。那为什么他的子民还是得死呢?对于他们来说,死亡已不再是对他们罪行的惩罚,基督已经把这惩罚完全除去。死亡成了罪的终止和进入永生的一个必经阶段。终止罪意味着他们死时,就永远脱离了罪。他们一生都在与罪搏斗。信徒在这个世界上从来不曾完美,但他们死时就大败了罪。死亡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完全获救。那时神的儿女们就进入完美。
死还是到达永恒荣耀,就是永生的一个必经阶段。为了进入天国,神的儿女必须经过死亡的幽谷。死后神把他们生前凭着信心已经拥有的生命赐给他们。基督曾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那听我话又信差我来者的,就有永生,不至于定罪,是已经出死入生了” (约__5:24_)_。
他们对胜利充满信心,但他们还是要死。死亡把他们带入永生。这是永远与神相交的生命,是出死入生。这是神为他的儿女保留的途径。
问:我们从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牺牲和受死,有否另外得到什么益处?
**答:**借他的能力,我们的“旧我”与他同钉十字架,死了,并且埋葬_(罗__6:6__);好叫肉体的情欲,在我们里面不再作王(罗__6:6-12__),我们可以把自己献给基督,作为感恩的祭物(罗__12:1__)_。
到目前为止,《要理问答》一直在强调基督的牺牲。现在我们来看他的受苦和受死在神的子民生活中的果效。它在信心生活的经历中有什么重要意义呢?基督的牺牲和受死对我们有着重大意义。靠着他的能力,我们的旧我与他同钉十字架,死了,并埋葬了。这里讨论的是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在我们生命中的大能。
基督的十字架对罪和旧我有一种钉死的功效。钉十字架是让罪死,这是痛苦的历程。每一个在罪的重负之下学习到仰望基督十字架的人,都会靠着它向罪死。只有那时我们才会明白罪是如何可怕,对罪的贪恋必须在我们里面被钉死。“与他同钉十字架,死了,并且埋葬”的目的,是使肉体的邪情私欲和罪恶念头不再辖制我们。
邪情恶欲辖制着未获重生的人,它们是他们乐此不疲的玩具。但它们不再在神的儿女心里作王。虽然它们还会在他们里面,但他们已不再是罪的奴仆。
保罗写道:“因为知道我们的旧人和他同钉十字架,使罪身灭绝,叫我们不再作罪的奴仆”(罗__6:6__)。
神的儿女与基督同钉十字架,把自己献作感恩的活祭。他们把自己的生命献给神,以表现对基督受死牺牲、使他们得以与神和好的感恩。罪如今不再能辖制他们,基督才是他们的主。因此,从那一刻起,他们的生活就成为感恩的活祭。他们愿意让自己的天赋、才能、他们的整个生命成圣,好献给主耶稣。他为他们进入死亡,好叫他们能通过他而活。
问:信经为何加上“降在阴间”呢?
**答:**好使我在个人的危机与试探中,可以确信我主基督,借他那不可用言语表达的悲痛,苦楚和恐怖,就是他的灵魂在十字架上及其以前所受的苦楚_(诗__18:4-5, 116:3__;太__26:38, 27:46__;来__5:7__),已经救赎我脱离地狱的惨痛和苦难(赛__53:5__)_。
这里所说的“降在阴间”指的是基督临死前所经历的地狱般的痛苦。他作为我们的担保人,不仅要经历肉体的死亡,而且灵性的死亡和永死也落在了他头上。他必须经受地狱般的苦楚,就是永恒的刑罚。他在所有的苦难中都经历了地狱般的苦楚,在十字架上尤其如此。无法言表的悲痛、苦楚、恐怖和地狱般的痛苦紧紧的笼罩着他。他在客西马尼园所遭受的痛苦已经如此深重,以至于他的汗珠如血点滴落下来。在十字架上他不得不痛呼:“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太__27:46__) __
这些试探都是撒旦疯狂的袭击。撒旦要争夺我们去天国的权利。主耶稣知道他的子民会遭遇试探。诗人说:“死亡的绳索缠绕我,阴间的痛苦抓住我;我遭遇患难愁苦”(诗__116:3__)。因为主耶稣遭遇了这些阴间的痛苦,这样神的儿女在他们灵魂的痛苦中,可以相信那永远的刑罚永远不会降在他们头上。这是他们确信的,也是他们的安慰。先知以赛亚惊异的说: “哪知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赛__53:5__)。
问:我们从基督的复活得了什么益处?
**答:**第一,他借复活战胜了死亡,叫我们分享他借死为我们所取得的公义_(罗__4:25__;彼前__1:3__;林前__15:16__)。第二,我们现在也借他的权能活过来得着新生命(罗__6:4__;西__3:1,3__;弗__2:5-6__)。第三,基督的复活成为我们将来蒙福的复活的确实保证(林前__15:20-21__)_。
令人惊奇的是,《要理问答》首先谈到的不是复活的事实,而是它给信徒带来的益处。基督复活是不容争辩的事实。主耶稣被葬在坟墓里。三天以后,在复活节的清晨,他从死里、从坟墓里复活了!如今这是一个得了荣耀的身体,再也不会受苦,再也不会死。这是怎样令人敬畏的一个奇迹!他向他的门徒和其他人显现,在他们眼前饮食,又把他手上的钉痕给他们看。那时他们就欢喜地说:“主果然复活!”(路__24:34__)__
在那以前,他使好几个人从死里复活:拿因城里的一个少年,睚鲁的女儿,他的朋友拉撒路。先知以利亚和以利沙也曾分别使一个少年从死里复活。这些都是神给他们能力的表征。 但如今父神使基督从死里复活。这就证实了基督完成了他父的交托,完全为他子民的罪孽承担了刑罚。同时,基督自己也从死里复活,因为他本身就是神。在他的复活与上述其他人的复活之间,有着显著的不同。
如果亚当在乐园里顺从神的命令,不去吃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他就可以为他自己和所有的后代,即整个人类获得永生的权利。可惜的是亚当没有顺从神,而是屈服于撒旦的引诱,吃了禁果。对这项罪的刑罚,是亚当和他的后代都得死,无人能够幸免。他们被驱赶出乐园,失去了永生的权利。
但如今基督借着他的复活显明他已经为他所有的儿女战胜了死亡。他替他们承担了刑罚,保证他们免于定罪。如果他不曾复活,他们就无法知道他的牺牲已为父神所接受。如果他不曾战胜死亡,他就无法赐给他们永生。但如今他还活着,并借着神的话语和圣灵将他所获得的一切赐给他们。他不仅向他们显明这些,也真的赐给他们这些确保他们通过圣灵的工作,享受到他为他们取得的一切福分。借着受苦和受死,他为他们获得了对罪的赦免。通过完美的顺从,他为他们赢来了公义和享受永远福乐的权利。
作为一位永活的救主,基督也用他复活的能力使他的子民从灵性的死亡中复活过来。借着他的圣灵,他将他们重生为一群新人,在他们心中做工,使他们有信心接受对罪的赦免。他使他们归正:消灭他们里面那罪恶情欲的势力,在他们心中唤起一种全新的生命。这样,他们就愿意重头来过,按照神的律法而活。
旧时,如果一个人享有某项占有权(比如一笔售卖金),他可以先拿到其中的一部分,作为保证金。这就保证他,或他的后裔,将拿到其余的部分。同样,基督的复活是终极的保证物,向他的儿女们保证他们有一天也要从死里复活。他是从死里复活的初生的果子,这样他自己就成了他的子民将有同样结局的保证。
在末日的审判中,每个人都要复活。基督作为审判官,将宣告所有神的孩子无罪,也要带领他们的身体进入永生。因此使徒保罗说:“但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成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死既是因一人而来,死人复活也是因一人而来”(林前__15:20-21__)。
(《海德堡教理问答》节选,连载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