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城市教会中,有两个现象非常突出,一是听年轻的弟兄姊妹不爱读神学书,认为那样的书高深、抽象,不好读,更愿意读灵修以及婚恋、职场书籍;二是婚姻和工作如今已经成为阻碍基督徒活出喜乐生命的两座大山。
《敬虔生活原理》书评两篇
《敬虔生活原理》--1536年版加尔文《基督教要义》 <p align="left">
文/孙毅
</p>
<p align="left">
</p>
<p align="left">
1536年,一个似乎没有什么世界性大事出现的年份,思想史上的两个重要人物的换场交接却悄无声息地发生在一个远离当时世界争战中心的安静小镇巴塞尔。这一年的7月,著名的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在这里去世。而4个月前在这里出版的一本名叫《基督教要义》的书,则把一位深受他思想影响,特别是他所编辑出版的希腊文新约圣经的影响,同时自己注定要对宗教改革以及当代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宗教改革家加尔文,推上了历史的舞台。那一年他只有26岁。
</p>
<p align="left">
当1536年3月这本书在巴塞尔出版的时候,就像那个时代所有拉丁文著作一样,它有一个很长的书名。它封面上的拉丁文书名可以翻译为:
</p>
<p align="left">
基督徒敬虔生活指南,几乎包括所有敬虔之要义以及一切认识救恩所必需明白的教义。一部值得所有热诚追求敬虔之人阅读的新作。附献给至为基督教化的法国国王的序言。序言中加尔文将本书作为信仰的告白献给国王。努瓦永的加尔文,1536年于巴塞尔。
</p>
<p align="left">
从这里看,1536年第一版《基督教要义》的写作有两个方面的目的:首先,它是基督教教义的一种概要,基本上按照路德教理问答的结构来设计。从这里可以看到路德改教思想对于年轻加尔文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为那些寻求宗教改革的追求者们向迫害他们的君王所提出的信仰告白。这方面可以反映出加尔文对于教会所处社会问题的关注。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这本书形式上也被设计成一种版本较小并可以直接放在口袋中的生活指南。全书相当于新约圣经从《马太福音》到《以弗所书》的篇幅。其当时的受欢迎程度可以从出版一年就全部售光看出来。
</p>
<p align="left">
首先让我们看后一个方面的目的。由于受到科普事件的牵连,加尔文在1535年1月逃离法国到了巴塞尔,试图在那里找到一个可以安静研究的地方。到达巴塞尔后,加尔文开始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这本书的写作上,直到8月23日完成这部著作。
</p>
<p align="left">
在这期间,根据此年2月加尔文记录下来的一份政府报告,他祖国的宗教改革者被政府指控是“重洗派以及试图推翻政府的人”。按照他在22年后所写的《<诗篇>注释=序言中的回忆,他如此地描述了当时的处境:“当我隐居于巴塞尔时,只有少数人知道的情况下,有许多忠心与圣洁的人却在法国被烧死”。但最让加尔文无法忍受的是这些改革者都是以叛乱分子的名义被处死:“一些邪恶与欺骗的传单,声称没有人被处以此极刑,被烧死的都是重洗派与叛乱分子”,作为一位法学者,他怒斥“法庭的措施是何等无耻”,并且立誓说:“我当时就看见,除非我尽一切的方法来反抗他们,否则我的沉默将使我无法逃脱懦弱与奸诈的罪名。”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1535年8月23日,他在写完全书后,最后加上了这本书的序言——给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的信。
</p>
<p align="left">
从内容上来看,第一版《基督教要义》由六章构成,前四章主题与1527年出版的路德的教理问答很相似:律法(第一章)、信经(第二章)、主祷文(第三章)以及圣礼(第四章)。第五章涉及到对天主教其他五种圣礼的反驳;第六章讨论到基督徒的自由、教会与社会的关系。除了作为序言的给法王的信外,我们从后两章中,特别是第六章论基督徒的自由及论公民政府这些章节中,可以看到当时法国宗教改革的现实处境对这本书的影响。出于做出信仰告白或护教的目的,加尔文在致法王的信中如此说:“我发觉陛下的国中有一些恶人,怒气冲冲,使得在你所统治的辖区,纯正的基督教信仰难有立锥之地。因此,我认为,我若用这同一本书,一方面教导他们,另一方面向陛下您陈明我的信仰,这样做是有益的。”
</p>
<p align="left">
不过除了以上这个目的之外,从本书的结构可以看到其首要的目的,就是阐述在他看来,基督信仰的基本要义,以满足那些从对教皇制的迷信中醒悟过来想要更多了解基督信仰之真义的人们。在致法王的序言中,一开始他就说明:“刚开始写这本书时,我完全没有想到最后会将此书献给国王陛下。我唯一的目的是想传授一些基本的真理,使一切热衷于信仰之人成为真正敬虔的人。我知道,在我的法国同胞中,有许多渴慕基督的;然而,我发现他们中间很少有人对基督拥有最基本的认识。我着手写这本书就是为了他们。本书简明而基础的教导方式就可以证明这一点。”前四章的内容基本上可以看作是出于这个目的而写的。在这几章中,加尔文基本上没用争辩或论战的文字,而是直陈所谈论的教义的真义。以致不少研究者认为,或许加尔文这部分的内容在到达巴塞尔之前就已经写出来了。据英译者巴特尔斯(F. L. Battles)的看法,当时“杜·蒂勒(Du Tillet)家族在安古莱姆的克莱克斯(Claix in Angoulême)为加尔文提供了庇护及‘一个安静的窝’,我们至少可以猜测那里的大图书馆很可能为加尔文写作这本书提供了参考”。(《基督教要义》英译者导言第1节)
</p>
<p align="left">
在随后的年月里,《基督教要义》被加尔文倾注心血作了数次较大的修订,内容有了很多的增加,直到1559年的最后一版变成四卷80章的篇幅。在1559年版的《基督教要义》出版后,今天读1536年版的《基督教要义》还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应。
</p>
<p align="left">
首先,这本书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如果我们把这本书当作加尔文第一本重要的神学著作,那么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神学思想发展的起点。其中比较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尔文的神学思想的产生及表述与当时社会处境的关系。虽然加尔文在以后的修订中,基本没有改动致法王的信,但他后两章的内容却有较大的扩充,而且次序也有所调整。只有在1536年版的《基督教要义》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他这本著作的“三明治”结构:五六两章的内容和致法王的信,将一到四章的内容夹在中间。在法国对新教改革的迫害越来越严重的局势之下,这种结构给本书涂上了某种鲜明的护教书的色彩。或许只是在这种时代的色调下,我们读基督徒的自由及教会与政府的关系等论述,就更能体会加尔文这方面思想的原本用意。
</p>
<p align="left">
其次,这本书让我们对加尔文神学中的敬虔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在前文所引他对这本书写作用意的说明中,加尔文明确地提到他“唯一的目的是想传授一些基本的真理,使一切热衷于信仰之人成为真正敬虔的人”。 虽然这个大的用意在以后的修订中一直都保持着,但在他刚开始修订时就有些调整。1539年版的《基督教要义》出版后,人们发现这本书的目的被表述为:“让准神学生用来预备自己研读圣经”。(作者前言)就是说,他后来修订的《基督教要义》,无论增加或调整内容,用意更多倾向于使此书作为有一定教育背景的信徒进行研经的预备。这样看来,只有1536年的版本,其写作的对象,是不分平信徒还是准学生的。在这一版中,加尔文是要从圣经出发,按照基本教理的框架,试图给读者带来生命成长的牧养,并使之能够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因此,这样的意图及构架,与后来大部头的1559年《基督教要义》相比,让我们更能从中体会加尔文当时信仰中的敬虔精神。而这也是此版《基督教要义》被更接近其原意地称为《敬虔生活原理》的主要原因。
</p>
<p align="left">
或许对一些思想家来说,越到后期的思想是越加成熟的。但对加尔文这样的神学家来说,只有了解他早期神学思想的起点,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他神学思想的本源。而且,我们不能只是把他的思想当作一种知识去了解,还要同时去体会其文字所传递出来的信仰的敬虔精神。
</p>
</td>
</tr>
<tr>
<td>
<p align="left">
</p>
</td>
<td>
<p align="left">
</p>
</td>
</tr>
|
从天而降的幸福感****
黄一琨
在如今的城市教会中,有两个现象非常突出,一是听年轻的弟兄姊妹不爱读神学书,认为那样的书高深、抽象,不好读,更愿意读灵修以及婚恋、职场书籍;二是婚姻和工作如今已经成为阻碍基督徒活出喜乐生命的两座大山。
加尔文在《敬虔生活原理》一书中说,“许多人虽然敢于把自己的灵魂托付给上帝,但在肉身的需要上仍然是顾虑重重,担心吃什么,穿什么。除非他们手头有充分的美酒佳肴、柴米油盐,否则他们始终惧怕战兢。今生的生命虽然短暂易逝,如同影子,但我们对今世生命的关心仍然胜过对永生的顾念。”__
加尔文说的仿佛就是我们今天经历的,无非是把“美酒佳肴、柴米油盐”换成“美满婚姻,舒适工作”而已。事实上,当我们定睛在世界,定睛在我们关注的种种问题的解决、指南、攻略时,我们一定会陷入失望:问题是这么多,周而复始缠着我们,追着我们。__
人在地上本就是许多劳苦愁烦。如果以在世界中的际遇为我们的满足,我们注定失望,也轻忽了神的应许。因为神是要让我们体会祂的心,因为祂的心柔和谦卑;神是要我们负祂的轭,因为祂的轭是容易的;神是要我们去祂那里取生命的水,因为喝祂赐的水就永远不渴。这个时代世俗化最大的体现是,走出教会之后,我们生活工作的一切运转都有自己的游戏规则,不需要上帝!我们就在这样的谎言中越陷越深,陷入焦虑和疲乏,因为我们实在无法掌管自己。
上帝是信实的,祂没有不顾我们的软弱,那些为历代圣徒所喜爱的经典神学著作正是祂的丰富预备。虽然这些书离我们年代似乎有点久远,但却是那个年代的圣徒在生活中思想上帝、经历上帝的记录。
加尔文的《敬虔生活原理》一定是这些经典著作中不能错过的一本,这本书也是后来著名的《基督教要义》的第一版,加尔文写下这本小书,目的在于提供一本“基督徒敬虔生活指南,几乎包括所有敬虔之要义以及一切认识救恩所必需明白的教义。一部值得所有热诚追求敬虔之人阅读的新作。”
在加尔文看来,敬虔是基督徒生活的特征。敬虔绝不只是我们外在的宗教生活和宗教情感,而是“经历神的恩惠,并因这知识产生我们心里对神的敬畏和爱。”
今天很容易把这样的书归为教义类的书,因此敬而远之。但正如艾利克森在《基督教神学导论》里讲到的,“基督教教义绝不是干瘪、抽象的道理,它所要解决的是最根本的真理:我是谁?宇宙的终极意义是什么?我要往哪里去?”我们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就决定了我们如何生活。因此这本让我们敬而远之的教义书实在可以作为是我们的生活指南和灵修读物。
《敬虔生活原理》一共六章,除了第四、第五章讨论的圣礼问题和加尔文所处的改教时代有密切关联,第一章律法:十诫释义,第二章信心:《使徒信经》释义,第三章祷告:主祷文释义,第六章基督徒的自由,教权与政权。
这本书的开篇就是律法的释义。以加尔文为代表的改革宗神学非常强调恩典和律法的平衡。他非常强调上帝首先使用律法来使我们知道他对罪的震怒以及我们在罪中的软弱无能。然后才会谈及在基督里的因信称义。
在今天这个世代,严肃、充分地讨论律法的精义会被人看做“严厉”、“不近人情”,然而这表明我们在信仰中错误地以人为本,以人的感觉为中心。我们需要“严厉”的加尔文来归正我们。
对我来说,几次阅读加尔文对律法的释义都有一种甘甜的感受。这实在很奇妙,不是吗?当小组一起讨论律法释义的时候,大家的感受是,如果透过字面意思,看到神设立这些律法的心意,并和我们的生活相结合,就有一种天离地,东和西般遥不可及的感受。我想,神的恩典就在此处向我们招手。我记得自己灵修默想这一章的时候,有一个感动就是:主啊,在你圣洁的律法面前,我根本行不出来,这实在毫不奇怪,因为我实在是卑微、败坏的,但奇妙的是,我这等人竟然能领受你的恩典,在律法面前得自由,并且渴慕在你的圣洁上有份。于是我再次确信神对自己的恩典,确认自己里面有神美好的工作,一种巨大的幸福感和充实感油然而生。
还有一次产生幸福感是读第三章主祷文。加尔文把主祷文最后的祈求分成两类:为神的国和为自己。耶稣为我们自己向神做的三个祈求,分别是为我们日常生活的需要,罪得赦免以及胜过罪和试探。难道除此之外,我还有别的需要吗?上帝实在知道我们的一切需要,并且按照祂的丰盛和慈爱供应给我们。尤其是后两个需要:罪得赦免,良心得以平安;胜过这世上一切的罪和败坏,耶稣基督用自己道成肉身的经历为我们成就了,我们牢牢抓住祂,就是抓住了莫大的福分,这样的福分地上岂有什么事物可以相比?
加尔文常常会区分地上的和天上的事物,阅读《敬虔生活原理》,能让我们放下地上各样的愁烦,单单来寻求上帝的面,重新体会和领受上帝的恩典。阅读这样的书,不是为了故意属灵,更不是为了逃避,实在是如保罗所说“我们若靠基督_只在今生有指望_,就算比众人更可怜”。我们实在是需要重新思考我们的信仰,调整我们的视角,再次燃起我们对上帝的爱,对属天的盼望。
爱德华兹他的《宗教情感》一书中说,“天上的圣徒比地上圣徒热烈得多,唯一的原因是他们比我们更加真切地看到天上的事物。”阅读《敬虔生活原理》也算是我们预尝天家的美好,稍稍体会一下我们和上帝之间爱的团契的甘甜。
我们在什么事情上花费时间,表明了我们看重什么。律法、恩典、信心、自由,这些事情岂不更关乎我们的幸福?让我们带着受教的心来阅读。
( 《敬虔生活原理》即1536年首版的《基督教要义》。该书包含了1559年最终版《基督教要义》的基本框架和要素,对《使徒信经》、十诫和主祷文进行了清晰的解释。它不仅能够帮助基督徒以简洁的形式把握基督教基本要道,而且能够帮助研究加尔文神学的学者了解加尔文神学发展的轨迹。 |
<tr>
<td>
<p align="left">
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1509—1564),法国人,16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宗教改革家、神学家和牧师,与奥古斯丁和马丁?路德齐名,是教会史上最重要的神学家之一。他的思想不仅奠定了新教神学的框架,而且塑造了现代西方文化。加尔文著述甚丰,其中最重要的著作包括《基督教要义》及多卷圣经注释。)
</p>
<p align="left">
</p>
<p align="left">
</p>
</td>
</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