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贞/袁灵传道

我们没有理由以为忠贞的考验、但以理生死的抉择已经成为历史。王明道等前辈的事迹并不是遥远的传奇,他们的遭遇仍是我们的现实。只要我们仍然不能自由的敬拜上帝,只要政权还试图控制信仰,我们就是在面对王明道的考验,也是在面对但以理的考验。

讲道经文:但以理书6章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今天我们要思想的经文是旧约但以理书第6章,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故事。下面让我们先祷告(略)。

一、狮子坑与火窑****

但以理书中有两个神迹我们印象最深,一个是第3章的火窑的神迹,另一个就是第6章狮子坑的神迹。在第3章中,但以理的三个朋友拒绝向尼布甲尼撒所立的金像下拜,就被尼布甲尼撒下令扔在火窑里处死,但上帝用他大能的手保守他们,使他们在必死的绝境中却安然无恙,这个神迹就使神的名大得荣耀;第6章中,但以理遇到的考验与他的三个朋友非常相似,也是要在死刑或者停止敬拜上帝之间作出抉择,但以理同样坚定的、勇敢的选择忠于神,他因此被扔在狮子坑里,但上帝同样行神迹保守他,最终神的名又得称赞。这两件事异曲同工,同样清楚的显明了两点信息:第一、神的儿女要忠于神,无论面对多么强大的势力,即使面对死亡的威胁也绝不退缩,这就是忠贞,是神所喜悦的;第二,这些事也证明了神有大能大力,他必保守自己忠心的儿女并要荣耀自己的名。

二、历史与现实****

在当下中囯的处境中,我们再来回顾这段2500年前发生的历史,可以清楚的看到:其中记述的属灵争战与信仰考验是多么的真切和现实。因为在我们的环境和我们的生命中同样仍然存在着要不要入党、唱不唱“红歌”、加不加入“三自”这样的挣扎和试探。下狮子坑的危险虽然没有了,但丢工作、丢住处、儿女的前途受威胁的恐惧一点不小于面对狮子的利爪和尖牙。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以为忠贞的考验、生死的抉择已经成为历史,王明道、袁相忱这些前辈的事迹并不是遥远的传奇,他们的遭遇仍是我们的现实。只要我们仍然不能自由的敬拜上帝,只要政权还试图控制信仰,我们就是在面对王明道的考验,也是在面对但以理的考验。

三、魔鬼的伎俩与我们的态度****

为什么君王们热衷指定金像要人敬拜或者强迫人离开他们所信的神呢?从政治的角度讲,这是征服的手段。古往今来,这种手段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尼布甲尼撒使用它,凯撒使用它,日本人占领东北时也曾建立他们的神社强迫中国人参拜。这样作的用意在于征服人的精神。比起消灭肉体,占领土地,征服精神是更加彻底,更加有效的征服。而对神的信仰则是人的精神领域最崇高的部分,是人的意志和尊严的根基。电影《赛德克•巴莱》里,原住民明知道胜利无望仍然奋起反抗的动力,就在于他们对祖灵的信仰,对彩虹桥的盼望。所以,一个人如果可以践踏自己的信仰,就表明他的精神已被征服。也许他心里还有不满和愤怒,但他的意志已经屈服,等待他的只能是被奴役和被同化的命运。

今天的统治者已不再树立可见的金像,而是变换了更加巧妙的方式。例如:迫使人表态拥护、作思想汇报、进行自我批判等等。在这些行动中,权力仿佛真理的化身,作出判断,接受忏悔,而他们对手的意志则在屈辱和恐惧中被瓦解。《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这本书中描写到,当局劝托马斯医生只要写个简单的保证书(而且承诺不会公开),他就可以保住地位和工作,但托马斯宁愿失业也拒不接受,因为他知道这无异于出卖灵魂。王明道牧师在第一次被捕后出于恐惧写下了“认罪书”,但圣灵与良知清楚的见证他的不是,使他最终宁愿承受二十年的牢狱之灾,也要使自己的良心获得救赎。今天我们惊异于竟然会发生和尚牧师同台唱红歌这样的丑闻,正像有人说的,人的堕落真是没有极限。其实,人有如此劣行也并不奇怪。因为他们的灵魂早已在反复的政治学习、表态拥护、统一思想中日益沉沦了。正如经上说“这等人的良心如同被热铁烙惯了一般。”(提前4:2)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千万不要忽视那些看似微小的行动,例如:表态、保证等等。其实这些都不是法律的要求,而是属灵的争战,我们若留给仇敌丝毫的破口,就难免生命彻底的沦陷。

有的弟兄姊妹可能会问:“面对威胁难道非要硬碰硬吗?难道不能更智慧吗?”我要说“这不是强硬与否的问题,而是坚定与否的问题。”中国人最爱讲策略,其实往往是自欺欺人。有一个“三自”的牧师说:“谁不知道三自的章程违背圣经?我们都是假装接受,暗中为主作工”。我要说“这样的看法表明他既不认识上帝,也不认识魔鬼,更不了解人心”。

上帝得胜魔鬼难道还需要内应吗?上帝不用“无间道”;如果“阳奉阴违”是聪明,那么但以理、王明道,以及历代为主殉道的圣徒就都是愚拙;如果“口是心非”是合理,那么世上必将不再有“忠贞”、“执着”和“勇气”。更重要的是,我们若同仇敌一样善于伪装,我们就不是代表光明与黑暗的对决,而是在参与黑吃黑的江湖。我们都是“光明之子”,我们都是“白昼之子”,行事为人就当像“光明的子女”。

其次,人若以为自己可以和魔鬼比拼诡诈实在是不自量力。岂不知魔鬼是说谎之人的父。人若想利用魔鬼,到头来没有不反被魔鬼利用的。你在暗中作出的妥协,必被撒但在大庭广众之下宣布,且要被用来迷惑他人。我们难道可以一边传福音,一边为谎言作见证吗?那些仍在“三自”体制下的牧师就是如此。求神怜悯他们,开他们的眼睛,让他们完全归向神。忠诚没有三七开。

另外,没有人可以想象“说一句谎话”,“作一次妥协”将对心灵造成怎样的戕害。若不是主耶稣亲自安慰,恢复,不认主的彼得能够重新振奋吗?犹大在卖主前也不曾想到他的心竟然如此痛苦,甚至比死亡更加难以承受。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们,让我们回归圣经那清晰、单纯的教导:“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太5:37),让我们效法但以理,即使面对死亡的威胁,仍然“在他神面前,祷告感谢,与素常一样”。(但6:10 )忠贞就是坚定、明确、毫不含糊的高举上帝;忠贞就是勇敢、毫无歧义的宣告“除了他以外,我没有别的神。”忠贞需要勇敢的心、忠贞需要单纯的心。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相信大家都羡慕但以理经历的神迹,但是我们若不肯效法但以理的全然摆上,我们就不是真的相信“神迹奇事”,而不过是象雅典人一样把圣经说说听听。信仰是信靠的行动,信仰是选择忠诚。求主帮助我们,但愿我们在大小的考验面前,勇敢的选择忠于神,如此,我们才能真正经历到“耶和华是我的牧者,在我敌人面前,他为我摆设筵席。”

四、最宝贵的美德****

除了对神忠贞,但以理书还告诉我们:“这但以理有美好的灵性,所以显然超乎其馀的总长和总督。”(但6:3)《圣经新译本》将这节译作:“因为但以理里面有美好的灵性,所以各方面都比其他的监察司和总督优胜。”6章4节又说:“那时,总长和总督寻找但以理误国的把柄,为要参他;只是找不着他的错误过失,因他忠心办事,毫无错误过失。”由此可见,但以理的智慧能力和个人操守也是出类拔萃、无懈可击。圣经中有很多成功圣徒的例子,例如约瑟,但以理,亚伯拉罕、雅各。上帝赐给他们能力和机会使他们兴旺,甚至在外邦人中拥有显赫的地位。在历史上,日耳曼人征服了西罗马帝国,但他们却相当倚重教会和基督徒。贵族的子女在教会接受教育,基督徒任职政府的情况非常普遍,因为教会保存了当时最先进的文化。中国的近代历史也见证神的子民对这个国家的祝福。特别是很多学校和医院都由教会创办,很多基督徒是专业上的佼佼者,也是社会的名流。所以上帝特别祝福他的子民,又藉他的子民祝福这个世界是真实的。但是,事业上的成功和个人的洁身自好若没有信仰上的忠贞就不算得什么。如果一个基督徒在奥运赛场上获得金牌,他只感谢家人、教练、支持者和国家,他就是最大的忘恩负义者,甚至是在与世人合伙窃取耶和华当得的荣耀。如果黑暗肆虐,基督徒却不敢为真道争辩,他就是个明哲保身者。今天,林昭的名字被广为传颂,甚至令非信徒为之动容。但她不过是一名普通的北大学生,而众多地位更高的基督徒面对黑暗却无声无息,最勇敢的行动也莫过于婉拒入党的邀请,这怎能不令人唏嘘。如果有人夸我品德高尚,生命中散发着人性的光辉,我若不敢承认自己不过是个罪人,我就是在为人性作假见证,也是在误导人偏离拯救的真道。因此,“我如果掌握国家的权力,却不荣耀上帝,我就是魔鬼的同盟,而不是上帝的仆役;我如果能医好千万人的身体,却向他们隐藏灵魂的秘密,我就没有真正的爱人如己;我若不贪污、不腐化、不搞婚外情,却不使人将赞美归给上帝,我就还没有合神心意。”所以,有弟兄姊妹问:“基督徒可不可以从政、作官”。我说:“当然可以,但前提是你要象但以理那样对神忠贞,你要有下狮子坑的勇气。”

五、王的态度与神的美意****

在但以理面对考验这个紧张的事件中,圣经对大利乌王的描写非常有趣。圣经记载说他为但以理“甚愁烦”;他“一心要救但以理”;他安慰但以理说:“你所常事奉的神,他必救你”;他为但以理“终夜禁食”;当他听到但以理平安“就甚喜乐”。在面对考验时,魔鬼会使用压力让我们注意困难和痛苦,但信心却要让我们看到上帝的同在和见证的机会。在逼迫我们的人中可能隐藏着神要拣选的子民,在观看我们的人里,神可能早就预备他们正等待被我们的见证感动。就好象十字架下的百夫长,看守保罗的狱卒。可见,忠贞不仅是为了神的荣耀,也关乎他人灵魂的福祉。魔鬼虽然想害我们,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他必保守我们,也必使用我们成就他的美意。

六、结语****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我们不一定都有恩赐在千万人面前讲解真理,但我们一定都有机会在考验面前承认我们所信的,高举我们所爱的。神的心意是要我们完全的爱他,完全信靠他,在考验面前不辜负他。为此他愿我们效法但以理,在王的禁令面前“祷告感谢,与素常一样”;他愿我们象波利卡普面对斗兽场能平静的说出“神从未亏待过我,我怎么可以亵渎拯救我的君王呢?”;愿我们象马丁路德在君王和审判官面前说:“这就是我的立场”;又愿我们象诺克斯的墓志铭上所写的:“他敬畏神到了一个地步,以至于不害怕任何人”。愿我们对主说:“阿们!我愿效法先贤,我愿追求完全!”

 

 

最后更新于 Aug 15, 2012 02:10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