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1——5·12 地震之后的救援浅议

引子

5·12 地震所震动的不仅是地球的一个角落,而且是无数人的心灵。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将作为重要事件而被人们记忆和谈论。甚至会成为许多人思考未来的风向标。笔者在对苦难作了最基本的探求后2,现在就教会对灾难的回应作些反思。这也可以看为对苦难所作“ 神学探求” 的应用。

20 世纪是中国多灾多难的一个世纪,天灾人祸不断。及至近年来,洪水、台风、干旱、地震仍时有发生,而且常常超过历史的强度。相比起1998 年的洪灾,中国家庭教会对5·12 地震的反应有了明显的变化。许多教会在第一时间就作出了反应,或是捐献或是派遣援助人员。而无数的基督徒也义无反顾地加入志愿者行列。这种现象令人鼓舞!因为这不仅体现了爱心的增长,更见证了一部分中国基督徒走出了传统教会对社会不闻不问的二元化生活。但毫无疑问,这只是一个起点——尽管是一个美好的起点——许多方面还有待“ 更新而变化”。

 事件理解的再思

尽管苦难已是这个世界司空见惯的事实,但每次面对灾难的袭击我们仍然难以理解或接受。在这点上,基督徒有时候甚至显得更加突出。因为教会讲坛上所宣扬的乃是一位全能又充满爱的上帝。许多人由于不能在理智上调和此二命题,因此怀着悲愤或忧愁离开了教会。这不奇怪,因为一些教会在这方面的教导明显不足。诚然,严肃地直面苦难的问题,可能会使某些人原有的信念崩溃。就如我们听到、见到一些热情高涨的志愿者在灾区生命接近崩溃的事实。但我们必须诚实!在这个意义上,那些放弃信仰的人(也许本来就没有相信)有其可贵的一面。但我们担心的是,教会的牧者不敢、不愿甚至也不能去探索神学的答案。以往不注重神学探索的牧者应该醒悟,“ 回答我们心中所盼望的缘由” 是我们呼召的一部分。如果我们不审慎地考查圣道并热切地教导,就会让坊间的传言充满全地。

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地方,只要遇上苦难,基督徒通常就会急不可耐地去警戒:是因为犯罪。这是一个无可争辩的理由。因为,没有人没有罪。的确,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而言,这世界的任何苦难与罪都是有关的。可显然大多数人所指的不是这个意义上的罪,更多地是具体地针对某个地方或个人。意思是比起其他的地方或个人,受灾的地方及其上的人是更有罪的。就如汶川、北川的地震,是因为四川这个地方的罪,而这两个地方的罪更大,除了沉迷玩乐,还是拜偶像成风的地方。如果真是这个原因,我看广东也许更得遭殃。更重要的是,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是如此。我并不是要企图消解圣经对人类的罪恶的定论,只是觉得我们需要聆听罪人的审判者耶稣基督的告诫:被楼压死的人并不是更有罪的,所多玛也并不比迦百农更有罪(参路13:4-5;太11:23)。灾难使我们不致遗忘人类曾经对上帝的背叛,而不是为了谴责受苦的人。事实上,正是透过他们的遭遇,上帝向所有幸存者发出震聋发聩的声音——催促我们忏悔的声音。

除了定罪外,好说“ 末世预言” 的现象也十分普遍,无论是异教徒还是基督徒。不少人断言,超强的地震就是世界末日马上要来的预兆。对基督徒而言当然就是基督再来的预兆。据说,在中国教会被讲解得最多的圣经书卷就是《启示录》(当然其他国家的教会也不在少数),这与解放前的中国基要派教会几乎是清一色的时代论信仰不无关联。有些人对用计算数字并根据时事来解释末世论乐此不疲。他们甚至将马太福音24章32 节中的“ 无花果树发芽” 和34 节中“ 这时代还没有过去,人子就来了” 解释为犹太复国之后一个时代还未过去,基督就来了。20 世纪的战争、饥荒、地震就是其预言的终极性应验。因为根据“ 主看千年如一日”的暗示,创世六天就是代表世界的历史六千年,第七千年就是千禧年,也就是安息年,如第七天是安息日所象征的一样。也许许多传播“ 末世预言” 的人,并不知道或不赞成这种观念,但热衷解读灾难的末世性质、计算年代的人几乎都是源于此一解释。基督再来的确是我们最大的盼望,作为基督徒,我们不仅不可忽略,且需要常常思念,并为此做好预备,使我们仰望那永存的荣耀基业,免得我们的心被世俗俘获。但我们需要留意,每个时代都有灾难发生,我们很难断定世界的末了究竟是在何时!新约学者指出,马太福音24 章是一段非常难解的经文,因为主耶稣的预言既关乎耶路撒冷被劫,也关乎他再来的事,而且时有交叉。“ 无花果树”只是比方,“ 发芽长叶” 即是主所预言“ 这些事” 的成就。我们承认,基督信仰的末世论性质是不容否定的,但也不能成为天马行空的谈资。我想,许多人对末世的警告掉以轻心,除了受魔鬼的迷惑外,和传达末世信息的人过于随意也不无关系。

末世论上的支持,使得许多人认为灾难是神收割前的预备,因此,传福音便是唯一有意义的事。这不禁让人想起倪柝声的比喻。大意是说,世界是一艘正在沉没的破船,我们究竟是救船上的人(传福音)呢?还是去修船(文化使命)呢?一个天才式的说服!答案似乎再明显不过:救人。我们当然同意!但我们也要问,救人时需要注意些什么?我们难道不应该在救人的时候尽力对船加以恰当的保护,以避免它下沉得更快吗——尤其是当我们十分缺乏足够的救生设备的时候?而且,非常重要的是你和船上的人必须有着有效的沟通,这样才可能稳定他们的情绪,并使他们相信你的救援能力。救护人员之所以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就是因为一般人不能胜任这特殊的工作。即使他们十分努力,也常常事倍功半。教会应该努力传福音,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怎么传福音却是需要谨慎斟酌的。但不幸的是:我们不是看见不肯传福音的教会,就是看见风风火火传福音却没有预备好的教会。这次的地震应该震醒那些不差传的教会,也应该震醒那些传福音却底气不足的教会。但更应该警醒的是那些充满功利性的追求速成的传福音队伍。这些人,除了自义外,就是不负责任。如果一定要把这次参与救灾看成是收割,那么,收割回来的果子也需要好好珍藏并善加保护。意思是,那些信了福音的人,需要长期的关怀与牧养。因为,主交付给我们的大使命,除了传福音使人归信外,还有施行圣礼(建立教会)并以整全的真理教导、牧养使之成圣(太28:18-20)。

无论认为这次灾难是直接审判、末世预兆还是福音收割,这些讨论貌似敬虔地追求属灵的事,实际上很可能是这些人的心情未被卷入到苦难之中,也失落了对受灾者应有的关怀。因为真正的敬虔就是看顾患难中的孤儿寡妇(雅1:27)。看顾,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有行动上的付出。面临如此巨大的灾难,中国基督徒所当有的反应,是惊恐同时又静默地去聆听上主在山崩地裂中所发出的声音:舍己,并活出爱的见证! “ 既知道(原文作看见)那日子临近,就更当如此”(来10:25)。因此,让我们有更多的自省与行动。

爱心亏欠的重整

我们常常听人强调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是爱,这是正确的。它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参太22:37-40),也是主耶稣所颁布的新命令(约13:34)。保罗称之为信仰生活中最大的美德(林前13:13),约翰则认为它是一个真基督徒的标记(约13:35,约一3:14)。爱对基督徒而言之所以如此重要,原因只有一个:上帝就是爱(约一4:8)。圣经极少讨论爱的定义,更多的是强调爱的实践。因为真正的爱不在口头上,而在行为和诚实上(约一3:18)。因此,我们不需要论述爱的重要性,关键是在当前的处境中,如何表达爱心。这爱心所表达的不仅仅是基督徒的一种德行,也是上帝(借着圣灵的浇灌)与这个时代同在的凭证。

爱,在圣经中被分为两种:爱上帝,爱人。爱人是爱上帝的延伸,有的时候也是爱上帝的检验。但基督教并不只是一种伦理,因为圣经清楚区分了人类唯独面对上帝的部分,例如十诫中的前三条。可见爱上帝与日常的宗教礼仪生活和内心的虔敬是不可分离的。但如果我们没有爱邻舍(你所见需要帮助的人),那么,忙碌的宗教生活在上帝的眼中毫无意义。以赛亚书1 章11 至17 节,非常清楚有力地表达了这一点。“ 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这是我们的主在另外一处强调他的心意。他对虚假的宗教厌恶之极!而主的兄弟雅各严厉声讨那些教会中为富不仁的“ 上流人” 的虚妄,继而指出真正的“ 敬虔就是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中国的基督徒应当思想,我们是否失落了此“ 起初的爱”3 ?尤其当我们的国家遭遇如此深重灾难的时候,我们应该深深地省察自己:究竟有爱心没有?

努力积财宝在地上,很少以天国的盼望为念的人,应从苦难中学习领会基督的教诲:不要积财宝在地上。因为它并不稳固,一场战争、政变、地震就会将它夺去,使你的劳碌归于虚空。就如以赛亚先知所说的:“ 看哪,耶和华使地空虚,变为荒凉;又翻转大地,将居民分散。那时百姓怎样,祭司也怎样;仆人怎样,主人也怎样;婢女怎样,主母也怎样;买物的怎样,卖物的也怎样;放债的怎样,借债的也怎样;取利的怎样,出利的也怎样”(赛24:1-2)。即使你一生平顺,那也只是捕风捉影。财富不但不能使你获取永恒的基业,有时候反而成为拦阻。愿我们铭记主的告诫:财主进天国甚至比骆驼穿过针眼(门)还难!无知财主的结局(路16:19-31),当为前车之鉴。因此,我们要以“ 上面的事为念”,常常等候“ 那不能震动的国”。

可怜的是,很多基督徒的人生重心几乎都放在世界上。尽管他们在长长的祷告里,表达如何如何羡慕“ 天上的家乡”,似乎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但往往“ 只是用口亲近主,心却远离主”。这是由他们的行为所表明的。因为他们并未像有福的亚伯拉罕一样,果断地离开巴比伦,而是对尘世的功名无比留恋。许多基督徒虽然宗教生活还算正常,但他们的敬拜并无延伸到生活中的迹象。因为,对于许多人而言,信仰(获得永生)只是成功人生的锦上添花,而不是向上帝的旨意委身并为此有所舍弃。在温州,许多基督徒常常是等到赚钱赚到虚空后才会考虑献身;在北京,则是等解决职称或安顿好儿女的未来后才会更多地考虑服侍。而且,一丁点事都会使他们堂而皇之地缺席,例如常常听到的“ 孩子感冒”。如果上帝的爱也像我们一样脆弱,那将没有任何救恩可言。我们信心的祖宗亚伯拉罕断然不以自己儿子的性命为念的献祭,与我们是何等不同啊!历史上那些本来极其富有却甘愿变卖一切周济穷人的基督徒与我们又是何等的不同啊!福音之所以能够传到中国以及许多蛮荒之地,就是因为许多敬虔的父母奉献了自己的儿女和许多人弃绝了安舒的生活的结果。可是今天许多基督徒福音工作没什么建树,但募捐却很积极。这是一种变相的行径?!它是我们没有信心以至于缺乏安全感的充分证明。

地震不仅警示了世界的无常,同时也提醒了基督徒的责任。我们不是只乐在宗教生活中的厌世者,故当怀着天上之盼望去扶持、服侍这世代的人。基督徒在这次灾难中的爱心行动的积极性是有目共睹的。一些工薪阶层的教会竟奉献了相当多的财物,但也有很富有的教会却奉献为数不多的情况。每当遇见需要大额钱财,而教会奉献却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某些教会的奢侈与无谓的铺张。在某些地区的教会,每年圣诞节的花费数以千万,甚至更多。我想如果2008 年的圣诞节,我们不宴请吃喝(若禁食就再好不过了),也没有乱七八糟的“ 文艺”,只是以安静的纪念、敬拜面向我们的主,并且按往年费用的等额都捐献出来,那该多美!我相信,我们的主会在天上悦纳我们的祭,无论是心灵的,还是物质的。

很多基督徒都意识到,如果我们真的关爱受灾群体,就必须更有效持久地深入灾区。令人起敬的无数志愿者(当然不是全部)就是美好的见证。但我不得不心痛地指出,作为同道教会的整体(如小群或所谓的改革宗教派等)或作为一个地方教会的群体(比较有代表性的如温州、河南、北京等),似乎没有一个像样的组织(四川受灾教会自然另当别论)。相反,许多基督徒个人或某个机构反倒非常活跃。据我所知,那段时间(5·12 之后)刚好有不少同工聚集的机会,或为商议教会事务,或为选举教会长执,或为生命团契。但面对灾难的问题,却是匆匆忙忙、轻描淡写地带过了,教会主要负责同工的迟钝令人吃惊!那为主持圣殿的宗教工作而绕过路旁受害者的祭司(路10:31),竟成群地出现在中国教会中!我们完全可以理解援助工作的粗糙,但我们不能理解竟没有准备持久地开展救援工作。尽管粗糙的确暴露了我们没有预备好去服侍这个世界的真实景况。很明显,许多城市教会徒有改革宗的信仰宣言!也许是我们长久以来期待国外弟兄姐妹的救济,也接受了他们的救济,使很多人养成了总在“ 期待”的恶习(这本应刺激我们学会“ 舍去” 的善行)。似乎无论在哪里的灾难中,总会有弟兄姐妹在(尤其是国外的弟兄姐妹)。幸好,这并不是中国教会的全部情形。我们要为那些勇赴灾区,甚至冒死前往余震区的弟兄姐妹常常向主献上感恩与祈祷!不过我们也看到,由于现实的艰难,目前主要都是“ 临时工” 为主。在目前的阶段确实需要很多短期轮换的人手,但我们也看到了很多的限制。在一些地方志愿者虽然在极短的时间内好不容易与当地灾民建立起了良好关系,可是不到一周就要仓促离别,留下的是漫长的苦涩,尤其是那些孩子们。许多工作刚刚才开个头,就要提前离岗。下一批人又要重复之前的工作,努力重建关系。在此,我想要指出:如果没有可信任的教会领袖以及一班乐意献身的基督徒长期(可能是一生)进驻当地,我们很难根本性解决灾民的问题,哪怕只是一部分人的生活。但这不是否定短期义工的作用,而是说在此之外还需要更深的投入。

同受苦难的委身

若说在第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部队)救援和稳定灾民的生活,那么,现在的情况就明显复杂得多。我们需要不断处理很多十分棘手的问题。

在四川的短暂服侍之余,我还去看和听了一些当地的状况。民间消息虽然总免不了欠精确(其实正儿八经白纸黑字的新闻也常常胡说八道),但它很好地反映了民生民心。即使略去骇人听闻的部分,也常常能使我们震惊不已。在灾难中失去亲人的痛苦是失去财物与居所所无法比拟的。按照一般的理解,灾难应该会使人们更加看重、珍惜家庭生活。但我却听到了另一种情况:许多夫妻竟然为了多拿一户补助金(该地区两万)而离婚。起初的想法只是假戏一场,但在离婚的过程中或之后却成了真。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没有拆散的家,竟被两万块钱撕裂,而且这种情况还不在少数!关于人们在救济财物面前所暴露出来的种种赤裸裸的丑事,实在是难以言尽。这除了说明他们物质生活的赤贫之外,不也昭示了他们心灵的赤贫吗?我们可以预见,即便是每户补助四万或更多,也不能挽救这种局面。甚至有可能是数目越大,离得也越多、越快、越远。这种现象无疑给基督徒的救援工作重大启发。

作为救援者,应该努力寻思别人不可替代的那一份工作。对我们而言,那就是人心的救治。一个地区的文化习俗和价值取向不是一天形成的,医治和更新也不会是在瞬间就会完成的。在这方面受灵恩派影响较深的教会常会有所忽略,她们往往诉求于奇迹的发生。风起云涌般的医治或音乐聚会是常见的形式。而另外一些圣经神学基础薄弱、属灵经历贫乏却热衷于心理辅导学(与圣经辅导学不太一样)的假教师也常误人不浅。“ 他们轻轻忽忽地医治我百姓的损伤,说:平安了!平安了!其实没有平安”(耶6:14)。他们对人类的罪性轻描淡写,不是领人不断面向十字架的事件,而是寻求什么智慧的解决之道。耶利米先知却呼吁我们要寻求古道才能得安息(耶6:16)。基督的十字架,不单是一个拯救的永恒事件,也是一条使人得安息的古路。

除了人心灾难之外,社会的公义问题也十分吃紧。据说,在灾后安置过程中,攀附关系、贿赂、徇私舞弊的事时有发生。一些良心被热铁烙惯的人,竟侵占弱者(孤儿寡妇)的财物。我们不用奇怪,因为如果连上帝的选民(犹太人)中也有这等可耻的事,何况是未受圣言洗礼的人呢!的确,我们谁也不能去解决他人良心的问题,但不法的行为还是可能得到监督的。问题在于谁能去为弱者辩屈!我想教会应该负起更多的责任。我也曾听到一些基督徒律师踌躇满志,要为国家社会的公义事业一展身手。现在不必再迟疑了!众所周知,这份工作是凶险的,可能会遭遇来自各方的威胁。但请有心志的弟兄姐妹记得,你们若为此遭遇不测是有福的。“ 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就如古时那些为义受逼迫的先知一样(太5:10-12)。

灾区孩子的问题或许是最为沉重的了。对他们的情况(我们无需多作介绍),“ 没有牧人的小羊” 可为贴切的写照。如果我们明白主对小孩的看重,也应该相信上帝对他们加倍的眷顾。他们也许失去了父亲,但上帝要亲自作他们的父;他们也许失去手足,但上帝要赐给他们更多弟兄姐妹作他们的肢体(教会)!我们有理由如此盼望:他们虽然遭遇了极大的患难,却因着上帝的大能与智慧而蒙大福。而教会就是上帝所拣选,为要使“ 万族得福” 的群体。如今,上帝已经透过各种方式,为我们敞开了一扇门。许多弟兄姐妹有教师资格,也有机会进入他们中间,这岂是偶然的呢?基督徒的教师啊,奋起!奋起发光!岂不知神的百姓是“ 小孩子的师父,外邦人的光吗” ?弟兄们,把你们敬畏的智慧带到那个不认识主的地方,把你们在基督里的盼望带给那个虚空笼罩的地方;把你们在圣灵中的喜乐带到那个忧伤的地方……

屏息倾听,倾听地震所裂开的口向我们呼唤——一个悲情“ 马其顿” 的哀声呼唤。

以上粗浅的表述,既不是要作为现象分析,也不是打算列援助项目的清单。只是为了说明本人认为当前较迫切的需要:牧师、律师、教师。当然是指训练有素,并愿意长久委身的同道。不过,即使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我们也应当恒久地关切,因为“ 爱是永不止息”。更重要的是,上帝对我们的要求: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应当怎样相爱。耶稣基督甘受贫穷卑微而屈居于罪人之中,甚至为罪人死,我们也应当如此行。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深入灾区民众的处境和他们的心灵。摩西“ 看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财宝更宝贵”,毅然“ 与百姓同受苦难”;保罗则看“ 万事如同粪土,为要得着基督为至宝”,就甘愿“ 在肉身受苦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这是古代圣徒的见证,是我们需要追随的脚踪。“ 既有这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绕着我们,我们就该脱去容易缠累的罪,奔那摆在前头的路程。” 我又听见主的声音,说:

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能为我们去呢?

我说:

主啊,我在这里,请差遣我。阿们!

———————————————————————–

1 参歌罗西书1 章24 节。这句经文十分难解,“ 补满”不是指基督的受苦(救赎)有任何的不足,而是指我们的“ 肉身受苦” 延伸了基督的肉身受苦。因为基督现今已经完全脱离了“ 肉身受苦” 的限制,但教会就是基督的身体。爱的拯救常常寓于软弱的“ 受苦” 之中。

http://blog.sina.com.cn/hagiazo: 望穿劫难——举哀中的神学探求。

3 “ 起初” 在原文里不只是指时间上的开头,也含有“ 上好”、“ 最要紧” 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