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秋季号卷首语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出20:3)旧约十诫中的第一诫就明确地告诉与神立约的百姓,除了这一位与百姓立约的独一真神之外,百姓不可有别的神。在新约中,主耶稣把这种独一性以更为直观的话语表达出来:“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路14:26)不可有别的神就意味着,作为基督的门徒,我们不能够爱世上的任何事物,包括家人、朋友、财物、党派以及国家,甚于爱我们的主。他永远是第一位的,否则我们就不配作他的门徒;因为,这是我们得着永生的唯一途径:“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17:3)

虽然在道理上,每个信徒对此似乎都是非常清楚的,但我们都明白,由于人的罪性所带来的自欺,我们常以为自己爱基督胜过爱世上的一切,但所做的却是把世上的许多事物放在这位独一的主前面。所以每一个真正爱独一神的人都需要经过试验,就如当年神要亚伯拉罕献出他的爱子,耶稣要那个有钱的少年官放弃他的产业一样。如果圣灵光照,在这样的试验面前,我们人性中平常不被我们意识到的那种自欺就会暴露无遗。

在守望教会建堂过程中,守望每一位神的儿女多少都经历了这种试验,有的是从金钱奉献方面而来,有的却是从家人、单位、政府部门的介入方面而来;虽然经历的每件事情都是具体的或不同的,但性质上却有一致性:每个人是否为着耶稣基督把自己摆上,为了荣耀那独一的真神而参与到这建堂的事工中。

在建堂事工的开始阶段,虽然在守望教会“建堂动员报告”中就建堂的意义有四点阐明,其中也涉及守望的异象以及突破环境所带来的历史意义,但一开始可能多数信徒会从自身稳定聚会的需要来理解这个事工;有些弟兄姊妹由于看到我们人的软弱,甚至认为把建堂放在那么高的历史意义上去理解似乎是过于高看守望自己了。然而,后来发生的事情表明,这由不得守望教会,而是要看那位掌管历史者要怎样使用这个教会。

随着政府部门的介入,守望进驻所购新堂一事陷入僵局,守望教会建堂的社会历史意义开始逐渐显现出来,以至建堂一事,在某种意义上,正在成为教会内外被关注的一个社会公共事件。在这个层面上,守望建堂直接触及到当今中国社会的政教关系。尽管守望教会的诉求是要有自己稳定的聚会场所,但其中所涉及的宗教场所和宗教团体是否需要认定或审批,以及如何认定或审批,却直接指向政府自上世纪50年代冷战时期所制定的宗教政策,具体说就是政府宗教部门据此所制定并仍然在执行的宗教条例。如果从客观结果上看,随着守望建堂问题的解决,政教关系能够随着那些部门条例的调整而进入到新的趋向合宜的时期,这确实是一件双赢的事情;无论对于中国社会还是教会都是极大的祝福。

其实,当下宗教部门条例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解除“官方宗教团体”的独家代理地位(即家庭教会只有加入“三自”爱国会才可以有“合法的”身份或场所)的问题。守望教会如果以挂在“三自”的名下申请聚会场所,可能早就进驻到新堂中了。但这个要求在上世纪50年代以来被政府用强力执行都没有实现,相信今天不管用什么方法也不会实现,因为这种政教关系触犯到基督信仰的一个基本准则:“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这从信仰的层面显出守望建堂的更深层意义:那个地方,包括不能进驻那地方本身,都在以一种公开方式向世人昭示着守望及中国教会是一个唯独遵从耶稣基督的教会,不会因为一时的好处而牺牲教会的根基。这是那位独一的神对整个中国教会的试验。在上世纪50年代的那次试验中,就那么多的牧者和信徒投入到签字及控诉运动中,中国教会及神学院全面退出可见的社会生活来说,我们不能够说中国教会及格了。但感谢神对中国教会的怜悯,他在中国教会中“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与巴力亲嘴的”(王上19:18)。如果上一代神的儿女,在他们那种处境下,是通过隐密聚会的方式,不惜代价地显明他们对独一真神的忠诚,那么在今天,守望及新一代的中国教会正在通过公开聚会乃至建堂,向这个世代不惜代价地告白我们的一神信仰。感谢神,这个试验是神给守望教会的机会,也是给中国教会的机会。

本期的主题是守望建堂。在回顾整个建堂的历史过程以及教会和弟兄姊妹在其中所经历的神的恩典与作为时,我们主要想再次反思教会建堂的意义和其中所遇到的问题,以期让我们除了感恩之外,还能够看到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什么样的功课,特别是在此基础上,看到神正在给中国教会展开的一幅更为宏大的画卷。为此,我们既收集了守望建堂的一些历史资料、弟兄姊妹的一些见证,也有一些神学方面的反思。为了更全面的展示,我们也收入了有不同观点的文章,尽管我们不一定认可每篇文章的观点,但我们相信,对于每一位真心参与并反思建堂事工的弟兄姊妹来说,我们的基本立场是一致的,即都是为了荣耀那位独一真神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