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爸的手——在每天的工作中遇见神 文/西蒙·霍以德文 谭秀贞译

时光流逝,忆起童年岁月,与其他日子相比,礼拜天的场景更让我铭记难忘。倒不是因为这天要上教会,而是因为在每周之中,唯有这一天,我父亲才会穿上西装,我总觉得,他在礼拜天显得特别英俊。我在家中排行最小,所以在早堂崇拜时,我会坐在爸爸旁边。讲道时间好像总是很长,为了打发时间,我便把玩爸爸的手。我对爸爸最感兴趣的就是他的双手,骨节粗大、长满老茧,指甲里经常藏着黑垢。我们家的浴缸旁放着塑料指甲擦,爸爸每逢礼拜天去教会之前,都会站在浴缸边使劲擦指甲,但指甲里的黑色油脂藏得太深,怎么擦都擦不去。父亲是一名车床装嵌工人。在我刚满一岁时,父母迁离了我们家在吉普斯兰岛的乳牛场,当时因为财政问题已无法经营下去了。我家共有六个儿子,为了养活这个大家庭,父母决定由爸爸到墨尔本南端一个近郊工业区的工厂找工作。此后,在二十年不变的日子里,每周六天,父亲每天离家出门工作时,关闭前门的声音总把我从睡梦中吵醒。对于爸爸每天早早走出大门那一刻所肩负的重任,我所知甚少;而他为担负这责任所要付出何种代价,我更是不甚了解。以一名技工的薪金来养活一大家子的人,超时工作是必需的。对于努力工作而带来的满足感和个人能力的提升,于他都只是奢望;对他来说,工作不过是一种需要,是不得不做的事。工厂内是冰冷、嘈杂、非人化的;工作是艰辛、重复、肮脏、冗长的。爸爸总是带着一身的疲惫回到家中,身心都绷得紧紧的,身上还残留着厂房的气味。回到家他常感欣喜,工作暂且抛诸脑后,直到次日早晨上班为止。然而,礼拜天便不一样了。爸爸在教会是位重要人物,他长年担任执事及长老。我还记得,当年他的爱心、温柔和同情心,赢得了教会成员及自己家人的尊敬。教会内的大小事务均会有人来征询他的意见,蒙其智慧的指点;他常忙于教会的各种会议,无数次在晚间作探访、牧养会友和祷告。在教会里,爸爸是个要人。尽管如此,教会里似乎没人留意到爸爸的双手。就我所知,从未有人问过他的指甲为何长年都是黑色的;爸爸在教会以外是什么人,在教会里似乎从不重要。他的价值,亦即他的灵命(spirituality)永远是以他在教会内是何许人来衡量的,他好像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像爸爸这样的人需要生活在两个像是没有关联的世界里,实是不应该的。若是这样,他就是被剥夺了有关的资源和激励,以致无法在占据我们极多时间的生活环节里,发现神的存在和他的旨意。我想提出的问题很简单:我们若能在日常的工作中“遇见神”,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追求工作中真实的灵性,也就体现于在劳动之中和借着劳动来“遇见神”。以下的“操练”不但对我们了解基督徒的经验至为重要,它们也确实出现于我们的工作之中。

工作乃创造 (Work as Creation)

在《创世记》 1:28记载神这样祝福人:“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但不幸地,“治理”一词的英文“subdue”带有负面含义,有“支配”、“控制”或“打破”某物使之屈服就范之意,这一切皆非创造。但这词的希伯来文是kabhash,字面义解作“揉捏”或“踩踏”。我曾是专业厨师,立即联想到制作面包时揉捏面团或踩踏葡萄乃烹制两种主要食物的基本工序,而两者均是美妙的创造过程。经验老到的面包师傅会知道面包是否烘成功,端赖师傅处理酵母的技巧,而众所周知,酵母这种食物元素是极难驾驭的。造面包者很快便会发现,揉捏面团并非是在支配和控制它,好像想把面团揉成什么样便成什么样,反倒是在使用神给我们的基本食材,以精湛的手艺温柔地、缓慢地让食材的潜藏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对我来说,把食物做到最好,极像我们的工作一样。试想一位音乐家、木匠、教师、为人父母者、金属工人、园丁或建筑师,这些人的工作都是运用神创造的各种事物,如音乐、木材、金属、种子和植物,甚至是人的头脑,再通过各种方法让它们的潜藏作用尽情发挥出来。这样理解的话,就犹如神创造人时命令人治理世界一样,我们实是被神呼召,成为跟他并肩的共同创造者。

工作乃供给别人 (Work as Providence)

圣经记载神在创造万物之后,并没有弃之而去,而是亲密地与受造者连在一起。说神是一位供给者不仅仅是在描述神要实现的角色和作用,更是指出了神的性格和本质。劳动者本身实乃神按自己的形象所创造,我们不只是跟神成为共同创造者,而且也成为共同供给者。供给别人所需,乃神授予我们的责任。正因如此,我感到,工作作为供给那些需要我们供养的人之所需,其重要性似乎完全被低估了。很多的情况下当我们说“我工作只是为两餐”的时候,似乎在暗示工作这活动,从灵性层面看几乎全无意义可言,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被呼召成为跟神一起的共同供给者,实是在彰显我们有份于神的形象,而供给别人并不仅仅是我们必须要做的活动而已,更是表达我们与神具有何等相似之处。

工作乃社群 (Work as Community)

基督徒宣称所信仰的神,是一位在社会中能让人遇见的神。我们蒙召归主,也就是被呼召跟神的社群本性,也即“基督的身体”、“神的家”相交共融。因为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中,才能体现神的存在。我们对神的回应,跟我们对他人的回应,两者是没法分开的。由此,我们无论在哪里从事关于培育人类社群的事,我们实是培育了一个随时与圣者相遇的地方或环境。在某些情况下,建立社群的工作有明显特定的角色和任务。像城市规划师、教师、社区工作者或咖啡店老板的工作内容中,均包含(或至少应该包含)有关建立社群的重要一环。对其他人而言,培育社群不单止于完成机构所要求我们完成的工作清单,更多是关于我们选择何种工作态度及与人相处的方式。无论从事哪一类工作,培育社群应是基督徒委身致力达成的目标。

**工作乃服务 (Work as Service)
**
耶稣有一个较为清晰明确的灵性表达,是在《约翰福音》13章有关他为门徒洗脚的描述。耶稣的榜样让我们不难分辨,在当今的社会工作中,讲求以利润为目的的为“客户服务”,与耶稣为门徒洗脚所显现的那种谦卑、无私、恒常地体现恩典之间有何分别。也许,对那些在“服务”行业工作的基督徒而言,实在要思考一下如何还原“服务”本身即美善的德行,而不是过于将它看作是一种以利润为动机的商业策略。当我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寻找这种无私而常规的服务案例时,眼前自然会浮现出我父亲的影子。有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当父亲每早踏出家门外出工作时,他是在服务我——正常、谦卑并无私地服务我。他为什么要工作呢?主要是为了我。一星期六天,二十年如一日,父亲脱下他的外套,在我面前跪下,为我洗脚。当我这样比喻父亲的工作时,我不是说他每早都会被一种由神圣启示而来的目标感所触动,或是说当他站在工厂的车床前,头上会显出一圈从天上流泻下来的光环。不,以洗脚来事奉别人不是这样的,那只是一种平凡的、正常的、肮脏的、家居的工作而已,这工作明天又要再做,后天亦如此,不断地重复又重复。这工作肯定或至少某种程度上,可以试验出我们能否照耶稣的心意,实践服事。

工作乃坚毅 (Work as Perseverance)

对很多人来说,工作仅仅是一种需要;不论工作是何性质、有何结果,或是否与个人的天赋或兴趣一致,它只是为了赚钱过活而已。对于一些干粗活或从事无技术含量的工作的人来说,要发掘工作中“与神联系”的意义,就更是困难了。也许,我们若要寻找“圣灵”在这类工作中的彰显,应当更注意我们以什么品格和态度来从事工作,而不是过于探索工作本身的性质。新约圣经中所重视的人格特质之一,就是坚持不懈的毅力。《罗马书》 5:3—4写道:“患难生忍耐(译者按:本文中的“坚毅”与圣经此处经文中的“忍耐”用的是一个词),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坚毅在灵命的成熟“链条”中,是环节之间的重要连接;它关系到我们对神的信心和对我们周遭人群的信心;它反照出神的形象──他忍耐不弃的恩典把人连结在一起,并且充满信心、持久不懈地指引我们的未来。日常工作,尤其是那些常规的、平凡枯燥的或是困难的工作,都需要我们拥有极强的毅力。当我们在艰辛或让人厌烦乏味的环境下能够坚忍,为了成就更多人的益处而工作时,我们便更加接近神的性格并他的心了。

工作乃恩典(Work as Grace)

有句话叫“相见不如怀念”(译者按:原文为西谚“Absence makes the heart grow fonder”)。这句话应用在我们跟工作的关系上,其意义远大于应用在人际的亲密关系上。想一想,工作其实是我们的一份礼物,但我们不到失去它的时候,不能完全懂得其可贵。从社会学及心理学角度而言,我们今天的价值取决于我们能供给别人需要、生产和购买的能力上,没有工作就等于这些能力被大大地减损,因此也大大地降低了我们的自我价值感,以及主流社会对我们价值的衡量。从基督教信仰的角度看,这种衡量人的价值的方式将受到极大的质疑和挑战,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肯定,人想去生产和供给,这种心理欲求很大程度上也是神所赋予的。人透过工作,被邀请成为神的共同创造者和共同供给者,实乃神持久不断之恩典作为的一部分。

工作乃欢庆 (Work as Celebration)

在神创造世界的记载中,明显有一段时间,他完成手上的创世工作,安静下来欢庆其工作成果。《创世记》 1:31说:“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欢庆对我们的灵命很重要,因为它是让我们能默想、评估及享受我们真正的价值,以及我们在神里面的价值的。欢庆常常是季节性和偶然性的,而欢庆的深度跟我们在工作中付出多少努力或奋斗来推进目标成正比。想象一位心理治疗师,他日复一日地约见一位内心充满挣扎的求助者,面对他/她的泪水、愤怒和跌荡不稳的情绪,进两步又退三步,最后,也许过了数月甚至数年后,他终于见到这求助者最后一次走出治疗室,人明显变得较之前更完善和稳定。经过工作中曲折迂回的经历后,我们终能对上帝说一声:“这甚好。”这个时刻带给我们愿景和希望,也提醒我们知道我们是谁和我们受造的目的为何。

工作乃祷告 (Work as Prayer)

“工作即是祷告”,这是约五百年前的修士们说的。这话听上去可喜,但能让我们有类似经历的工作场所却不多。然而,在我们彻底反驳“工作即祷告”这句话之前,我们需重温新约圣经《罗马书》 12:1—2给我们的指示:“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同样,在《歌罗西书》中也有类似的训诲:“无论作什么,都要从心里作,像是给主作的……你们所事奉的乃是主基督。”虽然听起来近乎陈腔滥调,但正是这两段经文向我们指出,生活的经历可以是祈祷。当我们照自己的本相完全地、完整地奉献给神,每样出自我们的手、心和想象力的事物,都会被圣化。这便是祷告。就是在一切平凡、混乱和瞬息即逝之中,我们也能寻到神圣和永恒。我们不是被接往某个神圣空间,在那里可与身边的圣灵永远和谐地同在,而仅仅是继续我们的日常生活,让我们满怀信心地知道,神在这平凡的生活中与我们同在──他在听我们说话、与我们欢庆生命甚至和我们一道哀伤。
我还可以罗列更多要点,但综合以上所说的,我只想表达的是:我喜欢我父亲的手。虽然那双手不再像从前那么大了,但它们带着多年勤恳工作的印记。爸爸指甲下的黑垢现在已经消退了不少,但不论过去多少年,他的手仍是一名工人的手。人们说当我们在天家重聚时,耶稣双手上还会留有钉子造成的疤痕,那是他代替我们奉献自己的永恒印记。我有一个预感,届时,我的爸爸举起他的双手来敬拜神的时候,神定会看到他的黑色指甲而发出会心的微笑。

最后更新于 Sep 26, 2012 02:40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