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死去时,上帝在哭泣/ 克特•威莱姆斯(Kurt Willems)文 书拉密 译

当我们哀悼20名儿童和几位成年人的宝贵生命时,也许我们可以拒绝提供简单答案。当我们祈祷、安慰、质疑和哭泣时,我们就受邀将整个的自我投入到天父爱的怀抱中,他和我们一同感受哀伤。请记住这句单纯却真实的话:“每一种邪恶行径都会让上帝流泪。”

编者按:2012年12月14日,美国。20岁的亚当·兰扎在康涅狄格州新城桑迪胡克小学制造了血腥枪击案。根据美国媒体报道,亚当·兰扎首先在家中枪杀了自己的妈妈南茜·兰扎,然后携带南茜购买的4支枪进入学校,血洗了两间教室,在杀死20名5到10岁的儿童和6名成人后自杀。

12月14日早上,中国。河南光山县文殊乡一名男子持刀在该乡陈棚村完全小学门口砍伤学生22人、民众1人。

两起惨案的发生令人心碎。

基督徒会问:当孩子们受伤或者死亡的时候,上帝在哪里?

本文翻译自克特·威莱姆斯(Kurt Willems)的博客,当孩子死亡的时候,上帝在哭泣。每一个邪恶的行动都让上帝流泪。我们寻求喜乐和公义的挣扎就是减轻上帝悲哀的挣扎。当我们为那20个孩子祷告、安慰、发问、哭泣的时候,让我们投向天父的怀抱——他体会我们的痛苦,跟我们站在一起。

孩子死去时,上帝在哭泣

2012年12月14日

“人类世界的历史就是一部由我们所有人的苦痛揉合在一起的历史。每一种邪恶行径都会让上帝流泪,每一次沉重的苦难都会引起上帝的悲泣。但是,人类世界的历史也是我们所有人一同得释放的历史。上帝将自己从悲痛中释放出来的工作,也是让世界从苦难中得释放的工作;我们努力争取喜乐与公义,也就是努力让上帝的悲伤得缓解。当上帝的苦杯充满时,这个世界的救赎就完成了。除非公义与和平彼此相拥,否则上帝的喜乐之舞就会被延迟。”

孩子们死去时,我们的上帝在哭泣。

当一场令人难以置信的惨剧发生时,上面的这段引文准确地捕捉到一种光明之色,它可能也是我曾经读到过的对苦难之意义最深刻的表述。

对于我们当中那些将耶稣基督看作是耶和华上帝完全启示的人来说,他们在个人的苦难中与他相遇,他同我们一同经历了邪恶力量的狂怒;他的苦难让我们想起那随之而来的拯救。它不是声称,这是上帝的意志,或者说上帝知道何为最好,以及上帝对一切都有自己的计划。相反,创作《爱儿挽歌》的尼古拉斯·伍斯特夫(Nicholas Wolterstorff),不失时机地提醒我们,上帝的确与我们同在,而且正与邪恶对抗。

康涅狄格州发生的枪击事件,让我们在这个悲恸的日子里,对伍斯特夫身经所历的那个世界有了深入了解。这是一个迷失的世界,一个失衡的世界。今天,我们为身处这样的世界深感悲痛——一个陷于困境的年轻人对一群儿童和教师大开杀戒。

然而,身为耶稣的跟随者,我们相信,这仍是一个充满了希望的世界,万物都将在基督里重归正确的秩序。

“当《启示录》的作者谈到将来的和平之日时,他不是说到那时,我们会一直在和平安宁中活到死,他说的是在那一天‘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这种冲突给了我们希望,但是,如果我们体察得不够细心,那么它提供的只是一种掩饰合理悲伤的方法。

除非等到“一切都变成新的”那日,否则——伍斯特夫提醒我们说——死亡绝不美丽,而以超然的精神来忽略现实的刺痛也并不现实,“死亡是可怕的,邪恶的”。圣经清楚地表明“……尽末了所毁灭的仇敌就是死”(林前15:26)。正是这种力量带来了悲痛,而这种悲痛,在今天的现实中难以得到安慰。(It is a power that brings grief, which makes the reality of today less fulfilled)如果给那些身陷哀伤的人提供一些简单答案——“……不是在脸上寻找死亡和痛苦,而是采取种种办法厌弃死亡在一个人内心‘伤痛历程’中留下的痕迹,并以高压的理性手段达此目的” ,这无异于稀释了圣经的神学价值。

我们作为基督的身体,在照顾那些身在哀伤之中的弟兄姊妹时,绝不能采取简单的解决手段,诸如提供自助书籍,或一些从类似哲理中提炼出来的答案。相反,我们要找机会帮助他们在死亡带来的痛彻悲伤中发现喜乐。我们可以引导他人不要忽略了死亡的邪恶性,但也要纪念那些在他们的生命中一去不返的记忆——那些偷偷溜走的往日时光。

当我们哀悼20名儿童和几位成年人的宝贵生命时,也许我们可以拒绝提供简单答案。当我们祈祷、安慰、质疑和哭泣时,我们就受邀将整个的自我投入到天父爱的怀抱中,他和我们一同感受哀伤。请记住这句单纯却真实的话:“每一种邪恶行径都会让上帝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