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一书(一月)——宗教情感

正是由于情感主要在于对上帝的回应,所以“真宗教很大部分在于圣洁的情感”。而《宗教情感》一书,如爱德华兹在引言中所说,正是对“何为真宗教”这一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书名:《宗教情感》
原版名:Religious Affections
作者:[美]乔纳森.爱德华兹
定价:36.00元
出版社:三联书店
书号:978-7-108-04330-6

荐语:深入辨析宗教情感或复兴的真伪,引导我们将信仰生活建立在圣洁或恩典的情感之上

作者简介
爱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1703-1758),被公认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和神学家,曾任新泽西大学(后来的普林斯顿大学)校长。他的著述除了《宗教情感》之外,还有《意志的自由》、《真美德的本质》、《救赎的历史》等,编著有《布雷纳德的生平与日记》。

内容简介
本书写于18世纪美国第一次大觉醒运动期间。当时的宗教复兴出现了种种虚假的现象,许多所谓的信徒并没有表现出真正的宗教情感。作者爱德华兹在本书中详细描述了大觉醒中的不同情感表现,对宗教情感的真伪做出了敏锐的辨析;同时阐述了真宗教情感的十二种特征,指出真宗教的本质在于拥有“圣洁的情感”或“恩典的情感”。该书在今天的中国教会依然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宗教情感》与我们的时代有什么关联?

《宗教情感》是爱德华兹以北美第一次大觉醒(The First Great Awakening)为时代背景,所写的有关宗教情感的文集。他本人在此觉醒运动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当时他是马萨诸塞州北安普敦城一间公理会的牧师。在1742年觉醒运动忽然裂变并渐渐消退的时候,爱德华兹就开始对这次大觉醒进行冷静的评估,而出于一位牧师的关切,他也要尽最大努力向那些经历过复兴的会众说明:宗教情感在基督徒生活中的适当地位,以及如何区分真伪宗教经历。1742-1743年间,他根据《彼得前书》1:8做了一系列的讲道来讨论这个主题。这些讲章经过爱德华兹的修订和扩充,最终在1746年以《宗教情感》为名成书问世,而且至今仍是他最被广泛阅读和赞赏的神学著作。

将《宗教情感》放到当时的背景中,我们就会发现爱德华兹必须在两个战场上作战:一方面,他必须面对那些将整个复兴运动视为一种愚蠢的、歇斯底里症的人,为上帝真实、奇妙的作为辩护;而另一方面,他也必须反对另一群人,那些人以为在复兴中不断发生的任何事——不拘这些事是如何怪异、粗野或不平衡,都是“从上帝而来”。这两个极端的反应听起来是否很熟悉?

为了要在这两个同样得到广泛支持而又截然相反的极端之间辟出一条中间的路线,爱德华兹必须要面对并且厘清一连串的基本问题:作一个基督徒是什么意思?基督教只是关乎头脑的事吗?论到愿望、情感与经历又如何呢?归正是什么?我们怎能知道人们已经悔改信主了?我们应当如何试验表面上的归正是否真实?对得救的确知在基督徒的经历中占什么地位?什么样的宗教经历是我们应当鼓励的?什么样的宗教经验又是我们应当劝阻的?我们如何测试自己信仰的真诚与真实性?宗教上的虚假与妄想是否有些什么标志?

也许我们并没有处在一个好像北美大复兴那样的时代中,但这些问题以及爱德华兹对这些问题的回应,对今天的我们同样重要。我们这个时代的基督徒,对于情感与经历是相当重视而且热烈追求的,结果往往失去平衡、毫无分辨,这在属灵方面是有损无益的。因为出于反感,有些人就退缩到坚硬、冷酷而枯燥的“正统信仰”中,而对一切“情感的”事,都抱着极深的怀疑。

从爱德华兹这部著述中,我们将会发现“困惑中的一个指引”,一个清晰而又合乎圣经、平衡而且健全的声音,带领我们安全走出本时代的困惑迷宫。

《宗教情感》前言中爱德华兹的勉励
每当上帝的教会出现复兴之后,仇敌就显露出来。我们需要吸取教训,分辨真假宗教,把得救的情感和体验与种种哗众取宠的表演和虚张声势的表现区别开来。假宗教就是靠这些来迷惑众人,如果我们不加以分辨,它们常常会导致极其可怕的结果。真假宗教若混为一谈,上帝的子民难免对宗教产生怀疑,不知该采取什么立场,该何所思、何所为;很多人感觉迷茫,怀疑信仰全是谎话。于是异端邪说、背道叛教和无神论思想大行其道。因此,我们务必殷勤刻苦,竭力明辨,确立并巩固一切关乎真宗教之事。若非如此,复兴终究难免昙花一现;若非如此,一切谈话和出版的热烈讨论都乏善可陈,因为我们还不清楚自己到底在捍卫什么。
中外牧者简评《宗教情感》
《宗教情感》是超越时代的那种著作。它从每一种意义上,都是一部经典——一部文学和神学巨著。它之所以被称为一部经典,是因为它处理了一代又一代困扰基督徒和教会的许多问题。

——斯蒂芬·尼古拉斯:《爱德华兹:生平与思想导引》

爱德华兹,读爱德华兹,不惜一切代价读《宗教情感》!还有这位巨人其他能找到的任何作品。

——约翰·派博

爱德华兹可以领你到水深之处,让你看见人面对面遇见他的创造主的那种光景。在《宗教情感》中,爱德华兹对宗教情感的真伪做出辨析,好叫反对复兴的人和狂热分子都得着帮助。他一面告诫人不用消灭圣灵的感动,一面警告人不要被肉体冲昏了头脑,中了撒旦透过人的肉体所施的诡计。

——摘编自钟马田《清教徒的脚踪》

浏览教会历史可以帮助我们看出爱德华兹的独特之处。爱德华兹作为美国大觉醒复兴时期的领袖,同时也被誉为清教徒神学王子。这两点使得他超越了大多数奋兴家和神学家。教会历史上,有些人带来一些灵性的复兴,却伴随着反智、反律法、反秩序的结果;有些人则促进了某些神学贡献,却产生教条化的法利赛派副作用。爱德华兹却在二者之间取得了罕见的平衡。

――颜新恩牧师

在教会中,有一些人认为情感是软弱的表现,把自己藏在信经、信条、教义和理性背后,自己尽量不流露情感,也不接纳他人所表现出的情感。爱德华兹在《宗教情感》一书中将情感定义为“积极有力、活泼热切的意志行动”。他认为“真实信仰主要在乎情感。”情感被压抑的后果,将会失去对信仰的主动和热切,无法达到属灵生命的丰满。

――王双燕牧师

爱德华兹具有永恒的意义,因为他是把探索圣经真理和追求圣洁生活结合在一起的牧师的榜样,因此他对我们当今中国的牧者仍有意义。……对于那些为了果腹或虚荣而与教会中的稗子一起挤压麦子生长空间的牧师,爱德华兹是一个提醒:一切都是过眼烟云,唯有天国才是永恒。

――学者张守东老师

爱德华兹的《宗教情感》提到,上帝不仅让他的子民有儿女的名分,而且向他们传递自己的属性。正如,他不仅使我们染上葡萄的气味,而且向枝子传递葡萄的汁液。这是一个有深切属灵经历和与圣灵相交的人才能够述说的体会,但是爱德华兹的长处是,他不仅经验了,而且用严谨的神学把这些属灵的经验表达出来了。读《宗教情感》,我希奇当代的灵恩派问题在爱德华兹那里早就得到了非常好的反省和批判,然而我们不愿意聆听他,也听不进去。

――出版者兼传道人江登兴

《宗教情感》目录
中译本导言
引言
第一部分
情感的本质及其在宗教中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
无法证明宗教情感是否出于恩典的一些现象
一、宗教情感热烈
二、生理反应强烈
三、善于谈论宗教
四、情感源于外界
五、情感伴随经文
六、情感包含爱意
七、多种情感交织
八、宗教体验顺序
九、参加宗教活动
十、开口赞美上帝
十一、确信自己得救
十二、人际关系良好

第三部分
恩典情感和圣洁情感的明显标志
一、圣灵特殊的感动
二、上帝本身的美好
三、宗教的道德之美
四、圣灵的光照
五、属灵的确信
六、福音的谦卑
七、人改变本性
八、基督的性情
九、温柔的心灵
十、圣洁情感具有美感
十一、圣徒渴望更加属灵
十二、一生追求圣洁行为

译后记
《宗教情感》书摘
第二部分
无法证明宗教情感是否出于恩典的一些现象

五、宗教情感伴随经文强有力地进入人心,这不能证明宗教情感是否圣洁属灵。

有时经文突然进入头脑,情感伴随这些经文而来,这不能证明这些情感必定不是来自恩典。前提是判断的依据是经文本身或经文所教导的真理,而不仅或不主要以经文突然进入头脑这个奇特方式作为依据。

但另一方面,由于突然奇妙地联想到某些经文而激发情感,这也不能证明这些情感必定是属灵的恩典情感;不论这些情感是恐惧还是希望,是喜乐还是忧伤,或是别的什么。有些人以为这足以说明他们的情感是救赎性的,尤其是如果这些情感激发希望和喜乐之情或其他任何愉悦的情绪,他们更坚信自己得到上帝的拯救。他们用这种体验(美好的情感与经文结伴而来)证明自己属灵状况良好,他们喜欢说:“有这种那种甜蜜的应许进入我心里。它突然出现,好像上帝对我说话。我从来没有专门读过也没有想什么相关的事情。它突然一下进入我的头脑中。我感到吃惊。我好久没有想过这件事了。我当时甚至不知道这句话来自圣经,我不记得我读过这句话。”他们也许还会接着说:“不同的经文一句接一句流进我心里,都是最美最舒服的,最适合我的。它们充满我。我忍不住站起来崇拜上帝,泪水流下来,我充满喜乐,不能再怀疑上帝的存在。”于是他们自以为有确凿的证据说明自己的情感肯定来自上帝,是属灵的情感,说明自己的属灵状况很好,但这些想法都没有依据。有什么依据断定只要伴随着应许、让自己感觉舒服的经文意外地进入头脑,不记得自己读过,或只要一系列美好经文一句接一句进入头脑,就足以证明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是救赎性的情感?作为判断这类事情最确定无疑的权威,圣经哪里能找出这样的规定?

很多理解能力较差、考虑欠周的人在这个问题上是这样受骗的:圣经是上帝的话,毫无谬误,是纯全的,所以来自经文的感情体验肯定错不了。但问题在于:某些情感确实源于联想经文,但它们并非正确应用经文的结果,反而是滥用经文的结果。用圣经话语纯全来论证情感体验是否正确,只能这样说:因为上帝的话语纯全,所以只有那些本质符合经文的情感才是正确的,而非只要是伴随经文出现的情感就正确。

我们有什么证据表明魔鬼不能把经文带入人的头脑,然后错误应用这些经文,达到欺骗人的目的?撒旦显然有这个能力。把声音或文字带入人的头脑,这个工作并不需要特殊能力,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只有全能的上帝才行。如果撒旦能把任何文字或声音带入人的头脑,那他就有能力把圣经里的话带入人的头脑。对人类来说,发出经文的声音并不比讲故事或唱歌难。撒旦也有同样的能力。能够在头脑中发出一类声音,就能发出另一类声音:区别仅在于习惯,而不在于能力。或许有人以为:经文是非常神圣的东西,所以魔鬼不敢滥用也不敢染指。这种想法也是错的。魔鬼有胆量抓住基督本人,引他到旷野、上高山、到圣殿上,它肆无忌惮地引用经文;它敢于直接面对基督,一句接一句引用经文,试图欺骗和试探耶稣基督。既然撒旦能得到上帝许可用经文试探基督,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它不敢或上帝不许可它用经文试探我们?既然魔鬼能窃用某句经文,它就能窃用别的经文。经文本身重要与否,我们感觉舒服与否,是不是宝贵的应许……这些都不能改变事情的本质,更不能改变魔鬼的胆量或能力。如果它能把一句舒服的经文带入人的头脑,就能带一千句进去;并且它能选择最适合的经文达到自己的目的;它能把圣经里的各种应许堆积起来,错误地应用它们,巧妙地消除人的怀疑,加强罪人虚假的喜乐和自信,引诱他们逐渐偏离正道。

我们知道魔鬼的器皿、传播败坏和宣讲异端的教师也能够曲解圣经,自取沉沦,这正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彼后3:16)。我们看到他们能轻易使用任何经文使许多灵魂永远灭亡,不管这些经文本身是多么宝贵神圣,而且这是他们最喜欢使用的武器。我们没理由认为魔鬼不能用同样的方式使用经文。假教师是魔鬼的器皿和仆人,他们所为都是受到魔鬼的煽动和感动。既然魔鬼能煽动别人这样做,它自己当然更擅长。魔鬼的仆人只是跟从他们的主,魔鬼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

魔鬼能滥用圣经欺骗和毁灭许多人,人自己的愚蠢和败坏也能滥用圣经。人心里的罪所行的事与它的父所行的一样。人心与魔鬼同样诡诈,能用同样的方式进行欺骗。

所以,显然任何人都可能具有高涨的热情,甚至盼望和喜乐之情伴随经文而来;是的,来自圣经的宝贵应许突如其来进入他们的头脑,好像上帝亲自对他们说话;是的,许多经文一句接一句神奇地出现。然而这一切都不能证明这些情感是圣洁的,也不能证明它们不是撒旦欺哄人产生的效果。

我将进一步论证:有些人表现出激昂的喜乐之情,这些情感也许伴随经文而来;不仅如此,这些情感也许真是源于上帝的话语,不是来自撒旦,也不完全是来自人败坏的内心,而是伴随经文、来自圣灵的感动。尽管如此,它们本质上仍然没有救赎的功效,也不是真宗教信仰。那些石头地的听众听到耶稣的话也欢喜雀跃,是的,这些情感也是来自上帝的话语,是好种子长出来的,与那些从好土里长出来的别无二致。二者的区别只有到试炼的时候才会显现出来,那时就看出他们情感里并没有救赎的信心。
《宗教情感》读后感

读《宗教情感》 武昕 / 文

最近一段时间读了两三遍的《宗教情感》,内心受到了“搅动”,有很多提醒和挑战,也有不少的安慰和鼓励,我想可能需要再阅读和沉淀一段时间才能更好地分享出来。下面简单聊聊阅读过程中的一些感想。

对我来说开篇就有一个必须要问的问题,就是“情感”到底是什么?爱德华兹所说的情感与我们通常描述心灵活动的“意志、理智、情感”的观念似有不同,在他的讨论中这些心灵活动并非区分的那么清楚。比如他说“情感与意志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它们之间的区别仅仅在于运行的活动程度”;“圣洁情感……出自理智和知识”,“所有恩典情感都来自属灵的理解力”。书中爱德华兹只对情感的有宽泛的定义:“情感就是人心中意向和意志活动较活跃而明显的活动”。根据人的意向和意志的不同,情感就分为两种:“一种让内心接近、坚持、追求某个对象,另一种让内心逃避、反对它。前一种是爱、喜欢、盼望、喜乐、感激、满足。后一种是恨、恐惧、愤怒、悲伤,等等。”

这样看来,情感在爱德华兹那里就不是单纯的感觉和主观的情绪,而是如中译本导言所说:“在其著作中所用的affection一词,默认了有对象的心灵互动所生发的情感,所要表达的是当人的内在心灵被触动之后,对于对方的感应。”正是由于情感主要在于对上帝的回应,所以“真宗教很大部分在于圣洁的情感”。而《宗教情感》一书,如爱德华兹在引言中所说,正是对“何为真宗教”这一问题的研究与思考。对我来说,这一主题也正是此书的切适性之所在:我们如何合乎上帝心意地回应上帝?其实了解情感在这本书里的含义,正是使我真正想要好好阅读的原因。如爱德华兹所说:“上帝赋予人类情感……正是为了让这一切帮助人实现人生的首要目的”。

情感的性质与重要性是《宗教情感》第一部分的主题,第二部分爱德华兹开始讨论“一些不能证明情感是否出于真恩典的现象”,这部分讨论的十二种现象,真基督徒和非基督徒都可能经历到,因而不能证实或者证伪这些现象出于真恩典。正如译者在译后记所强调的,这两方面都是爱德华兹的论证意图。这十二种现象条列如下:

  1. 宗教情感热烈,这不能证明情感是否出于恩典。
  2. 某些情感对身体具有强烈作用,这不能证明情感是否具有真宗教的本质。
  3. 流畅、热烈、滔滔不绝地谈论宗教事物,这不能证明情感是否出于恩典。
  4. 情感不是自己营造也不是靠自己酝酿或努力激发出来,这不能证明情感是否出于恩典。
  5. 宗教情感伴随经文强有力地进入人心,这不能证明宗教情感是否圣洁属灵。
  6. 某些宗教情感显然包含爱,这不能证明宗教情感是否具有救恩的本质。
  7. 多种宗教情感互相交织,这不能证明其中是否包含恩典情感。
  8. 认罪以后,安慰和喜乐显然按照某种顺序随之而来,这无法证明情感的真伪。
  9. 某些宗教情感促使人长时间进行宗教活动,或积极履行外在的敬拜责任,这不能证明这些情感是否具有真宗教的本质。
  10. 某些宗教情感使人常常开口赞美荣耀上帝,仅凭这点无法确认情感的本质。
  11. 一些人确信自己已经得救,坚信自己与上帝有正确的关系,这既不能证明他们的情感必定正确,也不能证明其必定错误。
  12. 一些人的人际关系令真基督徒非常感动和喜欢,并且极大地赢得基督徒的爱和信任,仅凭这点不能确定其宗教情感的本质。

这些标题下,爱德华兹一方面为基督徒的一些情感经历辩护,一方面又对热衷这些经历的人提出警告,这两方面对我都有很实际的提醒。虽然爱德华兹在北安普顿经历的至少两次大的属灵复兴使得这部分讨论带有强烈的时代性,这十二类现象可以看做他多年仔细观察和慎思明辨的总结,但大多数在当代教会中依然常常见到。爱德华兹的忠告一方面使我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追求这些外在的表现,以之为维持基督徒身份的保证,或倚靠这些表现带来虚假的优越感等等。另一方面,这些情感经历虽然并非定然出于上帝的恩典,但大多是合乎圣经的、上帝子民常有的反应,也提醒我需要检查自己的内心和生活,是否有这些情感的表达。而反省这些经历背后的动机,也引导我想要明白真正属灵情感的实质特征。

爱德华兹在第三部分就转而讨论 “借助哪些现象可以识别属灵情感和恩典情感”。这部分所讨论的现象和第二部分的性质完全不同,被称为是“标志”或者“特征”,这些属灵情感的特征只有在被圣灵重生之人身上才能发现,是“圣灵各种恩典运行的真正本质和记号,也就是真恩典情感区别于非救赎情感的本质所在。”每一个真恩典情感的标志都会对应不同的假恩典情感,爱德华兹往往会清楚指出哪些特征不是从属灵恩典而来的。

看到爱德华兹提到他列举这些标记“绝非让任何人以为借助这些标志足以辨别别人情感之真假,或断定他们的邻居中谁是真信徒,谁是假冒为善者”,我的问题也随之而来:“那知道这些标记有什么作用?”我猜想后文中爱德华兹自谦的表述也许是他的目标:“也许能说服假冒为善者悔改并且在很多方面对圣徒有用”,“或许有助于基督徒消除许多不必要的担忧并建立确信和盼望”。之后的阅读过程中,我也发现这些标记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心灵检查清单。无论是讨论恩典情感的来源、性质、对象、效果,还是描述恩典情感的特点与要素,每一节都可以用来作为自省的好题目——“我的情感有无这些特质”,也可以作为祷告的项目和对自己的勉励——“恩典情感如此美好,我甚愿如此回应”。

虽然爱德华兹提醒“得救确据主要不是通过自我审视,而是通过行动”,但自我审视仍“是有益的,很重要且不可忽视”。简单浏览一下这十二项标记,也许不会带来什么震撼,我想对照这些花点功夫默想并剖析自己的心灵,更能引导人心离弃自我、转向上帝。

  1. 真正属灵的恩典情感来自圣灵的感动和运行,并且这些感动和运行是属灵的、超自然的和神圣的。
  2. 恩典情感的首要客观基础是神圣事物本身具有超凡脱俗的美好本质,而不是人认为这些事物与自己有关或对自己有利。
  3. 真正圣洁情感的首要基础是神圣事物的道德之美。换句话说,因神圣事物的道德之美而生发热爱之情是所有圣洁情感的源头。
  4. 恩典情感来自圣灵正确的、属灵的光照,内心得到属灵光照才能够理解或领会神圣的事物。
  5. 真正的恩典情感伴随着合理而属灵的确信:相信神圣事物完全属实、不容置疑。
  6. 真恩典情感伴随着出于福音的谦卑:基督徒感到自己必须向上帝交差,从而认识到自己彻底匮乏、可鄙、可憎。
  7. 恩典情感的另一个明显标志是人的本性被改变。
  8. 真正的恩典情感与虚假自欺的情感不同之处在于:真情感伴随着羔羊的心、鸽子的灵和基督的性情;换句话说,它们自然生出慈爱、温柔、安静、饶恕和怜悯的心肠,也就是基督的心。
  9. 恩典情感使人心柔软,进而使基督徒有温柔的心灵。
  10. 真恩典情感和圣洁情感区别于假情感的另一个明显特征是圣洁情感比例平衡,具有美感。
  11. 恩典情感的另一个重要而明显的标志是:恩典情感越热烈,基督徒越渴望取得更高的属灵成就。与此相反,假情感使人自满且安于现状。
  12. 恩典情感在基督徒生活实践中得到运用并结出果实。圣洁情感能够影响和规范基督徒,使其行为与基督教规则一致,并且受这些规则指导;圣洁情感让圣洁行为成为基督徒一生的实践和追求。

最后想简单分享一下我阅读这本书的方法。读书方法之类的事情,也许向来是千人千种、没有定规的。只是读这本书我花了不少功夫想汲取更多养料——这本书确实值得花功夫——也的确获益匪浅,就总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所谓的方法,或许可以有点借鉴作用:

先粗读一遍(或者用艾德勒的说法先“检视阅读”一下)。总体浏览一过,可以大致把握爱德华兹的重要论点和讨论进程,不至于一下子就徘徊于枝节中。

时间许可的话,再精读一遍(或者用艾德勒的说法再“分析阅读”一下)。这本书结构很清楚,精读的时候可以一节一节地思考爱德华兹的主要观点和论据——“这一段他想表达什么,他根据什么这么说”,并处理疑问——“他有没有没说出来的前提,他说的有没有道理”。

选取重要的章节和段落进行灵修阅读。用侯士庭的话说,灵修阅读“着重于活在上帝面前的根本问题”,并“着重于接受与顺服,而不是比较与批判”。这种阅读方式简单说就是借着书中的叙述来引导心灵面对上帝。对我来说这种阅读的困难在于如何使心灵完全沉浸在其中,所以我会先进行上面的精读,因为如果心思放在理解和处理问题上,就根本安静不下来。

默想。这一步可以和上面一步结合进行。我觉得真正在心中产生影响的地方,最好不要放过,停下来仔细思想,更能得到帮助和益处。爱德华兹几乎每一节都会引用大量的圣经经文,最好选取相关经文一起默想。

祷告。一段时间的灵修阅读可以用祷告结束。无论我们从书籍和经文中得着什么,提醒还是激励、疑惑还是确信,以祷告来回应上帝都是很好的收尾方式。

最后更新于 Jan 18, 2013 07:02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