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早晨灵修的一点反思/祖潘

灵修的中心是神的话语,这并不是说静默和赞美的操练不重要 ,相反,在以神的话语为中心的静默、在对大自然的欣赏中,灵修生活变得更为丰富,属灵生命也更为丰盛。

早上起床后,若不首先读经祷告,心里就会感到不安。当意识到这份不安时,我知道读经祷告已经成为我每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甚至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刚信主时,常常参加教会的晨祷。那时,天还没亮就可以亲聆牧师传道们讲道,现在回想起来还是那么美好难忘。后来知道信仰生活还包括与神独处的一面,就开始学习操练个人灵修,即默想经文和祷告,然后写灵修笔记。

孙老师曾来学生团契介绍过灵修方法,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校期间,我就常常效法孙老师早起,在学校找一个安静的角落,先唱一首熟悉的诗歌,然后按读经计划读一章经文,把精力集中在最有感动的一两节经文,默想、祷告。放假回到农村老家,也会早起去到田间默想祷告。在默想方面,当时团契的带领人永刚对我的影响很大。他让我体会到,在忙碌中抽出时间与神独处,静默是多么重要。正是在这些属灵长者的带领下,我品尝到清晨灵修的甘甜,也愿意和大家分享其中的几点心得。这里不会分享怎样灵修——教会牧者在这方面有许多有益的指导[1]1,只想对自己近年来的灵修生活作一简要的回顾和总结。

灵修对基督徒生命成长的重要性毋需多言,尤其是清晨灵修蒙受祝福,有神的话语为证:“耶和华啊,早晨你必听我的声音;早晨我必向你陈明我的心意,并要警醒。”(诗5:3)主耶稣早起祷告,也为我们立下晨祷的榜样。(可1:35)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灵修的时间和方式有很多种,每个人的习惯和气质不一样,总有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我比较喜欢安静独处,所以感到最舒服的灵修方式就是清晨一个人读经、默想和祷告。

读研究生时刚信主不久,知道早上读经祷告的重要,只是宿舍灵修不方便,学校人多地狭,我当时喜欢到主楼地下室操练静默和祷告。起初感觉那里的光线和空气不好,慢慢地也就适应了。空荡荡的地下室楼道,刚到里面有点心虚,后来干脆把灯都关了,周围漆黑一片,跪在地上,单单听见自己的呼吸、心跳,让焦虑不安的心像混浊的水一样渐渐澄清,然后开声祷告。有时候不出声,仅仅被一种饥渴感充满,可以忘记周围一切。记得那时有一段时间,我对所学专业的前途感到迷茫,面临因参加户外来自学校方面的压力,还有在小组和团契服侍上的吃力,整个状况是感觉自己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只有在神面前的独处静默才最释放、最安全。在静静的黑暗中,自己给自己舔伤。

静默和独处帮助我看清自己内心可怜的境况。在静默中,虽然口不出声,但心里各种意念彼此争斗,互相较量,才真切地认识到自己败坏的本性,乏善可陈。知道心底那个黑洞,唯有神才能填满。静默让自己变得平和安静,但这一时期的灵修不太注重观察经文本身表达的信息,而是信仰在个人医治方面的意义。

毕业之后,清晨常常来到附近公园散步。找一块人少的空地,在青草地树底下读经祷告。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空气清新,阳光明媚,让自己沐浴在清晨的阳光中,享受天父世界的美丽,不住地感恩赞美。那时,鸟鸣、绿叶、阳光、雨点,给与神亲近的时光增添了诗意。这期间的灵修还延续之前静默的习惯,从地下到地上,多了对自然的欣赏和赞美,但基本上灵性关注的还是个人的感觉。

随着在小组、团契和教会承担的服侍多了起来,越看到自己的有限,就越认同牧者们的观点:我们服事的能力取决于在神面前读经、默想和祷告所作的努力。这一时期的清晨灵修主要在书桌前进行。通常是打开圣经,阅读、默想,然后在灵修笔记上记下经文对自己的感动。我意识到灵修要以神的话语为中心,因为神主要是透过圣经说话,对他心意的寻求不能倚重静默和感觉。另外,神的话语没有一句不带着能力。

这种以圣道为中心的灵修,不是将经文作为有待考察的文本,好像自己是站在一旁的局外人,而是融入经文叙述的故事情境中,成为故事的一部分,重在经文对个人生活上的应用。在默想、祷告中以神的话语发出的亮光展开对自己、他人和世界的对话。然后,预备自己进入这个世界。

从地下室追求静默中的神秘医治体验,在草坪和树底下享受自然之美,到书桌前以圣道为中心的灵修,越来越看到,灵修是与神亲近的过程,根基是神的话语,途径是圣灵借着神的话语作开启、引导的工作。灵修的中心是神的话语,这并不是说静默和赞美的操练不重要 ,相反,在以神的话语为中心的静默、在对大自然的欣赏中,灵修生活变得更为丰富,属灵生命也更为丰盛。


[1] 参考孙明义:《灵修方法漫谈(下)》,见《杏花》2008年春季号;游冠辉:《个人灵修——自我牧养的一种方式》,见《杏花》2011年夏季号。

最后更新于 May 21, 2013 07:41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