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2013年7月14日主日讲章/小白牧师

约翰福音18章(节选):

18:4-9 耶稣知道将要临到自己的一切事,就出来对他们说:“你们找谁?”他们回答说:“找拿撒勒人耶稣。”耶稣说:“我就是。”卖他的犹大也同他们站在那里。耶稣一说“我就是”,他们就退后倒在地上。他又问他们说:“你们找谁?”他们说:“找拿撒勒人耶稣。”耶稣说:“我已经告诉你们,我就是。你们若找我,就让这些人去吧!”这要应验耶稣从前的话,说:“你所赐给我的人,我没有失落一个。”
18:20-23 耶稣回答说:“我从来是明明地对世人说话;我常在会堂和殿里,就是犹太人聚集的地方教训人;我在暗地里并没有说什么。你为什么问我呢?可以问那听见的人,我对他们说的是什么;我所说的,他们都知道。”耶稣说了这话,旁边站着的一个差役用手掌打他,说:“你这样回答大祭司吗?”耶稣说:“我若说得不是,你可以指证那不是;我若说得是,你为什么打我呢?”

弟兄姊妹主内平安!

今天我们分享约翰福音18章前27节。

本章一开始,就记载了主耶稣和门徒过了汲沦溪,上了橄榄山。这情景不由得叫人想起当年的大卫王走过的同一条路,那时以色列民弃绝了他们的王,而今天以色列民将再一次弃绝他们的王——就是神所应许、他们一直盼望的那位“大卫的子孙”。

本章前27节经文主要记载了在两个地方发生的事:一处是客西马尼园,在这里主耶稣把自己交在不法之人的手里,犹大也在这里作完了卖主所有的恶行。另一处是大祭司亚拿的府院,在这里主耶稣被初步审讯,但却什么也没有查出来。也是在这里,彼得三次不认主,应验了主的预言——这一切都发生在深夜,黑暗似乎掌权并得胜。但就在彼得第三次不认主之后,“鸡就叫了”,预示着黎明的曙光即将来临。

本章的主角当然是主耶稣,其次就是彼得了。以下我们就将重点分享与这主仆二人有关的事。

一、主耶稣

在读从本章开始的经文时,请弟兄姊妹留意以下两点:一是表面看来,局势的发展是由犹大、兵丁和差役以及大祭司等人主导的,主耶稣似乎处于被动的境地,但实际却始终在主耶稣的掌控之中,“耶稣知道将要临到自己的一切事”就说明了一切。二是犹太人早已定意杀害主耶稣,只是苦于没有机会,又恐怕节日生乱。但犹大在当晚却意外地提供了一个机会,于是他们匆忙地完成了抓捕、审讯、钉十字架等对主的一系列恶行——但这却刚好成就了主耶稣作为逾越节的羔羊、被杀作为赎罪祭神的旨意。神的智慧真是无法测度呀!

以下我们将重点分享本段经文所记载主说过的五句话。

1、我就是

当犹大带着一队兵丁和差役,拿着灯笼、火把、兵器来到客西马尼园的时候(可以想象当时气氛的紧张与危险),主耶稣立即控制了那里的局势。他知道他们是冲着自己来的,于是主动问他们“你们找谁?”他们回答说:“找拿撒勒人耶稣。”耶稣说:“我就是。”此话一出,犹大和众人立即后退倒在地上。

为什么会这样?从人性的角度说,那些兵丁和差役一定是被主耶稣的镇定、勇敢和大义凛然所震慑,从而心生畏惧,不能自己。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因为主耶稣不仅是人子,更是神的儿子。当摩西在西奈山遇见神的时候,他问神的名字叫什么,神的回答正是“我是我就是。”(和合本翻译为“我是自有永有的”)“我就是”是神的名字,主耶稣以此自称,显明他是神。罪人在圣洁的神面前本来就站立不住(没有被击杀已经是神极大的怜悯了),更何况是这些直接作恶于神儿子的人呢?后退倒下是必然的结果。对于这些来捉拿主耶稣的犹太人(尤其是对犹大)来说,这本当是最后认识主的机会,但很不幸,他们再次丧失了。

你认为你所相信、所服侍的神是怎样的一位神?你当在神面前存怎样的心?诗篇2篇说“当存畏惧侍奉耶和华,又当存战兢而快乐;当以嘴亲子,恐怕他发怒,你们便在道中灭亡,因为他的怒气快要发作。凡投靠他的,都是有福的。”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缺乏敬畏的时代。我们做主门徒的,却是要清醒并谨慎:敬畏神始终要放在首位,这是以色列人出埃及后首先学习的功课。我们的主尽管道成肉身,充满恩典与真理,但请不要忘记:他是神的儿子,是三一真神的第二位格,是我们要敬畏的!

2、就让这些人去吧

主耶稣既然亮明了身份,主动把自己交给那不法之人,当然不会丢下门徒不管。试想连以后天堂的住处主都已经预备了,何况眼下呢?于是主吩咐那些兵丁和差役,让门徒们离开。不要忘记,这时是主在控制局势,因此,门徒没有一个被捉拿,都脱离了危险。

从人性的角度说,这体现了为师的对为徒的爱与负责,也体现了主出色地驾御危机的智慧、勇气与能力。即使彼得砍了大祭司的仆人一刀,却仍然没有引发冲突,因为主医治了那个受伤的人(路 22:51),平息了事态。从神性的角度说,只有道成肉身神的儿子才是那逾越节真正的羔羊,其他人是不能同享这一荣耀的。因此,门徒们必定不能在此时与主一同受苦,他们受苦的见证,乃是在主复活升天以后。

约翰福音13章说“他既然爱世间属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如今在危难的时刻,这应许又一次应验了。我们既然有一位爱我们到底的主,而我们的主又是大有能力、始终掌管万有的,我们还怕什么呢?主当年在危难之际保护门徒,今天岂不同样保护我们吗?所以,尽管我们身处争战、面临危险,但仍可坦然无惧,相信主必保守我们到底。

3、我岂可不喝呢?

第四福音书并没有记载著名的客西马尼园的祷告,但子对父的顺服却通过另一段经文显明出来——客西马尼实在是顺服之园。当彼得企图凭血气争战以保护主的时候,主却告诫他说“收刀入鞘吧!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

从人性的角度说,对父神的顺服贯穿于主耶稣的一生。从少年时的“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路 2:49),一直到最后十字架上的“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路 23:46)主始终行在父神的心意中,从未偏离,实在是我们效法的榜样。从神性的角度说,神的旨意不能拦阻,神的智慧无法测度,犹太人不能,门徒也不能。彼得的所为,实在是企图拦阻神旨意的成就,当然为主所责备。

顺服实在应当是门徒生命的特征,是一切服侍的基础,却也是艰难的功课,非下功夫操练不可!怎样才能学会顺服呢?必须经过苦难!神的儿子尚且需要“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来 2:8)何况软弱的我们呢?所以,面对困难,不能逃避,更不能抱怨,因为这正是神为我们预备的学习顺服的器皿。由此看来,我们现在正被神放在操练顺服的战场上,只是在经历了两年多户外敬拜的艰难以后,你认为自己在顺服的功课上长进了多少?如果你发现自己没有多少长进,我劝你不要错过这难得的机会。求主怜悯我们!

4、我从来是明明地对世人说话

主耶稣离开了客西马尼园,被带到大祭司亚那的院子里受审,亚那“就以耶稣的门徒和他的教训盘问他。”盘问有关教训的事,自然是想从宗教方面入手,以便以异端定罪主。盘问门徒的事,则是想从政治方面入手,以便以作乱分子定罪主。因为,亚那盘问的目的并非为获取真相,按公义审判,而是使犹太人早已定下的恶谋合法化。面对亚那的盘问,主耶稣坦荡地回答“我从来是明明地对世人说话;我常在会堂和殿里,就是犹太人聚集的地方教训人;我在暗地里并没有说什么。你为什么问我呢?可以问那听见的人,我对他们说的是什么;我所说的,他们都知道。”

从人性的角度说,主在世上所行的一切,都在光明之中,经得起任何人的审查。无论是犹太公会,还是罗马巡抚,最终都见证了这样的事实。从神性的角度说,“神就是光,在他毫无黑暗。”(约一 1:5)作为神的儿子,主耶稣就是光明,怎么会有暗昧不明的事呢?反到是以大祭司为首的犹太人,从逮捕主耶稣开始,一直都在“黑暗”中行事,惧怕光明。

基督徒本是光明之子,正如我们的主一样。因此,理当有光明的见证。特殊的环境,有时会将教会迫于“地下”,但光明中公开的见证,始终应当是教会的主流。今天教会已经成长到不能再隐藏的地步了,我们既不是异端,又不是作乱分子,为什么不能勇敢地向世界“明明地说话”呢?而这正是教会“山上之城”异象所要表达的——“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太 5:14)

5、你为什么打我呢?

大祭司的差役对主耶稣这样的回答十分恼怒,于是气急败坏地打了主,企图掩饰大祭司和众人的尴尬。因此,主责问他说“我若说得不是,你可以指证那不是;我若说得是,你为什么打我呢?”丧失了真理和公义的人就是这样,为掩饰自己的罪恶和恐慌,就只能诉诸强暴手段了。过去这样,今天依然如此。

从人性的角度说,面对罪恶和强暴,主耶稣毫不胆怯,敢于直斥其非,实在是一个正直人之所为。从神性的角度说,神是公义的神,万不以有罪为无罪,必定审判一切罪恶。正是因这公义的属性,父神才将自己的独生爱子交给不公义之人,担当了世人罪恶的刑罚。

我们作主门徒的也当效法主,面对不公义之事,应当敢于斥责、敢于抵挡,而不惧怕。如果教会也不敢指出世人的罪恶、不主持公道,这样的教会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这样的社会还有什么希望?由此也警戒教会:一切都当凭公义而行,正如当年阿摩司先知所祷告的“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摩 5:24)

二、彼得

福音书中记载的彼得,还是相当血气的(对比使徒行传中的记载),并且在这段经文中,达到了极致:前面是一个“刚强”的彼得,为保护主,不惜与差役刀剑相向,颇有“侠客”的风范。后面则是一个“软弱”的彼得,为保护自己,不惜三次否认主,哪还有耶稣基督使徒的样子?

什么是血气?这里让我们看的非常清楚:就是一切不出于神、背离主的旨意、自以为是的就是出于血气。彼得在不该争战的地方动刀,在该争战的地方却撒谎,这都是出于血气的行为,是我们要引以为戒的。

当我们今天来评价彼得那天晚上的所作所为时,多集中于批评他的血气、软弱与跌倒,但我们同时也不应当忘记彼得对主的忠诚与爱心。正因如此,彼得才能为主奋勇,也才能一直跟随到大祭司的院中。血气之勇固不足恃,但这份爱心还是难得的。换了你我,不要说血气,恐怕连点“血性”也未必有。今天的教会为什么如此软弱?原因之一恐怕就是“不怕死的”(属灵的说法就是“愿意为主舍命的”)太少了吧!更难能可贵的,是彼得自己从未隐瞒这段“不光彩”的经历,反而勇敢地记载下来(这事一定是彼得自己说出来的,因当时没有其他门徒在场),成为历代圣徒的鉴戒。这才是真正的悔改,是真正的归荣耀与神!基督徒的软弱甚至跌倒并不可怕,可怕的却是我们不肯悔改,那才羞辱主的名。

从彼得身上,我们还可以学习两个宝贵的教训:一是人性是软弱的,面对试探并不容易胜过。特别是在血气之中,更容易跌倒。所以,保罗告诫说“自己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林前 10:12)彼得在主面前自夸,结果栽了个大跟头。今天我们面对争战,同样要警醒,不可动血气,不可骄傲夸口,须知“骄傲在败坏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箴 16:18)即使一时得胜,仍要警醒祷告,靠主持守到底。

二是罪的后果是严重的,必将带来更多的罪。只有及时悔改,才是唯一的出路。彼得第一次否认主后本当立即悔改,求主赦免并保守。但他却没有,于是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罪迅速蔓延。当我们因一时软弱而陷入罪中时(这是免不了的),无论当时的情况多么可以理解,都不要任自己软弱下去,更不能找理由为自己开脱。相反,却是要快快悔改,求主救我们脱离凶恶。再者,当进入大祭司的院中之后,彼得本应当与他的主在一起,而不是与那些差役在一起。因为诗篇1篇明确说“不从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亵慢人的座位”。离主越近,危险越小。彼得混在恶人中间,就是将自己置于险境,岂能不失败?你经常与什么人在一起?若是你发现自己的周围多是恶人、罪人和亵慢人,我劝你赶快逃离,回到敬虔的圣徒中间。

在大祭司院中进行的初步审讯显明主耶稣没有任何可责之处,亚那本当主持公道,释放主耶稣。但此时犹太人早已决定加害于主,怎么可能放弃这个机会呢?于是,亚那将主交给该亚法,继续他们的恶行。除去世人罪孽、神的羔羊正一步步被牵到宰杀之地。

愿所有的罪人都能悔改归向主!

愿主保守、祝福他自己的守望教会!

最后更新于 Jul 12, 2013 03:03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