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 20:15-18 耶稣问她说:“妇人,为什么哭?你找谁呢?”马利亚以为是看园的,就对他说:“先生,若是你把他移了去,请告诉我,你把他放在哪里,我便去取他。”耶稣说:“马利亚!”马利亚就转过来,用希伯来话对他说:“拉波尼(“拉波尼”就是“夫子”的意思)!”耶稣说:“不要摸我,因我还没有升上去见我的父。你往我弟兄那里去,告诉他们说:我要升上去见我的父,也是你们的父;见我的 神,也是你们的 神。”抹大拉的马利亚就去告诉门徒说:“我已经看见了主。”她又将主对她说的这话告诉他们。
弟兄姊妹主内平安!
今天我们分享约翰福音20章的头18节经文。
今天是主日,是基督徒分别为圣聚会的日子。那为什么历世历代的信徒都纪念这个日子呢?因为在这一日主从死里复活了——这正是本段经文所宣告的信息。
福音的核心信息是什么?答案同样是主耶稣的受难与复活。保罗在写给哥林多人的信中说:“我当日所领受又传给你们的,第一,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林前 15:3-4);就是刚上任、对犹太情况尚不熟悉的巡抚非斯都也意识到了复活的重要性:“又为一个人名叫耶稣,是已经死了,保罗却说他是活着的”(徒 25:19);历代正统大公教会的信经都包含主耶稣“从死里复活”以及“我信身体复活”的信条——可见复活在基督教信仰中的不可或缺性。
故此,你若要认识神的儿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着那永远的生命,就必须相信复活,相信主耶稣正是那位因复活已胜过死亡的生命之主!因为主自己早就明确宣告过:“我就是复活,就是生命”(约 11:25,思高译本)。复活既是“无穷之生命的大能”(来 7:16),对于今天争战中的我们,就更有着特殊的意义和重要性。
但身体复活显然是超越理性、超越科学、超越自然规律的,那可信吗?有什么证据?今天这段经文就记载了三方面的见证。
一、复活的物证
在本段经文中,复活的物证就是打开了墓门的空坟墓——里面不见了曾经安葬其中的主耶稣的尸体——这是一个非常有力而明显的证据。犹太人的丧葬习俗与我们不同,并不用棺材,而是将尸体用细麻布紧紧缠裹,并涂上没药。主耶稣的尸体当时正是这样被处理后,放入了开凿在山上的这个洞穴坟墓中。墓门是一块嵌在槽里的圆型大石,一旦就位,需要多人合力才能打开。
但当抹大拉的马利亚以及彼得、约翰在主日清晨来到坟墓的时候,墓门却是大开的,坟墓里也不见了主耶稣的尸体,只剩下空空的裹尸布和裹头巾整齐并“一如既往地躺”在那里,无声地见证着主的复活。
除了主从死里复活以外,没办法解释这一切:马利亚等几位妇女断无能力打开墓门(她们正为此忧愁呢);即使如犹太人的谣言,门徒们也没有可能制造如此“完美”的现场;犹太人更不会挪去尸体——那正是他们竭力防范的(太 27:62-66)。
物证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它的客观性非常强。但仅有物证还不足以产生真实的信心——只有神的道才能!彼得、约翰看见了这些物证,也信了,但经上仍说“他们还不明白圣经的意思”。对于那些公正并真心寻求的人,物证能将他们引导到复活之主的面前;而对于那些抵挡的人,物证则在审判时叫他们无可推诿。因此,我们不要把信心仅仅建基于可见的物证之上,而要建立在圣经话语和圣灵工作的根基上。
二、复活的人证
复活的第一个见证人就是抹大拉的马利亚,她第一个来到坟墓,第一个发现了打开的墓门,第一个跑去报告使徒,第一个看见天使,第一个蒙恩遇见复活之主,也第一个领受了宣告主复活信息的使命。
马利亚实在是有福的,因为她爱主极深!当主日天还未亮的时候(安息日已在前一个晚上结束),她就来到坟墓,要膏抹她主的尸体(因为下葬时非常匆忙);当她发现主的尸体不见了时,一心要找回来,即使当使徒们回去以后,她仍守侯在那里。于是,主就向她显现,因为当年主就应许过“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约 14:21)
马利亚对主的爱是真实可信的,因为这爱“不只在言语和舌头上,而是在行为和诚实上。”(约一 3:18)你愿意得马利亚一样的福分吗?你愿意象马利亚一样遇见复活之主吗?那就象马利亚一样的爱主吧,主的应许“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来 13:8)
复活的第二批见证人就是彼得和约翰。他们首先进入了坟墓,看见了空的裹尸布,“就信了”。后来,约翰将这些亲身的经历记载了下来(包括比彼得跑得快的细节),成为主复活的重要证据,为历代教会所传扬。
细想一下,当时彼得和约翰还是有一定的属灵敏感的。在门徒们普遍的灵性低潮中,尤其是彼得刚刚经历了三次不认主的失败后,能有这样的反应并开始恢复信心是值得肯定的。由此可以看出,当你处于属灵低潮(不论是因何而来)的时候,千万不能为负面情绪所掌控,以至在神显明其作为的事实面前丧失了应有的属灵洞察力。反而应当求圣灵保守,能保持正常的生活状态并及时认出圣灵的感动,作出正确的回应。
无论是马利亚,还是彼得和约翰,在这段经文的记载中都存在着一个明显的问题:那就是他们都没有盼望复活,更没有期待能见到复活之主。彼得、约翰看见就信了,但还是不明白圣经。马利亚则在看见天使后,仍在哭泣;在遇见复活之主的时候,却还执着地寻找那具尸体。其实,门徒们本当热切期盼这个早晨才是,因为主早已预言过自己的复活,只是他们的“眼睛迷糊”(包括以马忤斯的那两个门徒),以致于在应当欢喜快乐的时候,却在哭泣;在应当等待活人的时候,却在寻找死人,难怪被天使责备。但主体恤人的软弱,亲自开启他们,他们不仅看清楚了,而且心里也火热起来。(路 24)在信仰之路上,谁都难免“眼睛迷糊”,但也不用担心,因为主早已应许我们“不撇下我们为孤儿”,只要我们存敬畏、谦卑的心仰望主,开启马利亚眼睛的主也必定开启我们。
人证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信仰传承的过程中。主复活的信息正是通过当年亲身经历的门徒,代代相传到今天。我们就是当今时代主复活的见证人,我们有责任把救主复活的福音传给我们的后代,也有责任宣扬在今天这个不信的世界。而要能成为忠实、可靠的见证人,我们自己就必须经历主复活的大能,生命更新,信心稳固。我想主把我们放在目前的艰难与争战中,目的之一就是要在这个过程中使教会和每个信徒经历他复活、得胜死亡的大能,从而能担负他赋予教会的使命。
三、复活的神证
复活的见证中最直接、最可靠、最重要的就是神的见证:即天使和复活之主亲身的见证。
道成肉身之主的一生,都与天使关系密切:出生前有天使报信并命名,出生时有天使、天军赞美神,出埃及时有天使梦中指引,受试探时有天使伺候,客西马尼有天使加力量,这里则有天使为复活作见证。
向马利亚显现的天使有两位:“一个在头,一个在脚”——这情景不由地让人联想起约柜上的施恩座——那里有两个基路伯(即天使)在两端,遮掩并护卫着施恩座。而今复活之主就是我们的施恩座:正是借着主耶稣的受难与复活,我们的罪得赦免,在神面前得称为义,并且能够“坦然无惧的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来 4:16)
天使责备马利亚:“妇人,你为什么哭?”是啊!救主已经复活,得胜死亡,并且马上就要显现出来,马利亚应当预备好见主,而不是哭泣着找死人。显然马利亚太过悲伤,又专注于自己的心思,并没有领会天使的意思(应该是事后才意识到这两位是天使,不然早该害怕了)。
今天神照样调动天使、天军与我们一起同工,成就神的旨意。“天使都是服役的灵、奉差遣为那将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来 1:14)所以,尽管环境艰难、争战激烈,但我们仍可坦然无惧,因为现在正有无数的“火车火马”围绕在我们周围呢!既然如此,我们大可放下自己的软弱、忧愁与沮丧,“务要坚固,不可摇动,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为知道你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林前 15:58)
正在哭泣的马利亚一回身,就看见了复活的主,但可惜一开始没认出来。从本段经文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知道如下几方面有关复活之主的事情:首先是主的身体有所变化(这大概也是导致马利亚及以马忤斯的两个门徒一时没有认出主的原因之一),从“必朽坏的变为不朽坏的;从羞辱的变为荣耀的;从软弱的变为强壮的;从血气的变为灵性的。”(林前 15:42-44)相信我们将来复活后也将拥有同样奇妙的身体。
其次是主亲自开启马利亚,使她的眼睛明亮,从而认出了自己正热切寻求的“拉波尼”。今天尽管复活之主已经升天,但通过圣灵保惠师的工作,主同样按名呼召我们每一个人,叫我们能认识主,明白主的心意,因为“若不是被圣灵感动的,也没有能说耶稣是主的。”(林前 12:3)
第三是主与门徒的关系进深到一个全新的程度。主吩咐马利亚时说:“你往我弟兄那里去,告诉他们说:我要升上去见我的父,也是你们的父;见我的 神,也是你们的 神。”这里,主称门徒为弟兄,显然超过了以前的仆人与朋友。并且因着主所成就的救赎大功,门徒得称为神的儿子(但主与父神的关系仍是独一无二的)。同时,在主复活以后,主与门徒同在的形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尽管为着门徒信心的缘故,主继续显现了四十天,但从此以后,将是圣灵内住的时代了。为此,主吩咐马利亚“你别拉住我不放”(20:17,思高译本):眼下重要的是赶紧去报告使徒们,复活之主在地上还有一段时间;而长远来说则要认识到主要升天,圣灵保惠师即将降临。
最后是主交付门徒使命,叫他们去传扬复活的好消息,马利亚有幸成为第一个被差派的“宣教士”。今天主同样把传扬福音的使命交付教会,我们都是受差派的“宣教士”。为此,我们领受了“山上之城”的异象,以“教会建造”为当务之急,并因此而进入了争战。我们所经历的,正是完成大使命的一步。而这大使命的成就,非借助主复活的大能不可!
基督教信仰没有停留在主的十架受苦,因为主在三天后复活了。主的受难与复活,就成为福音最核心的两方面信息。因此,我们在主日聚集,崇拜那位复活之主。作为主的门徒,你相信主已复活吗?你盼望自己在末日的复活吗?你在自己的生命中经历过复活的大能吗?
愿主复活的大能彰显在他自己的守望教会中!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