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旅的小组,天上的家——大恒小组 文/玉经

09小组·家之地上的小组,天上的家

过完年回来,我们小组弟兄姊妹有一个说法,在10天左右的春节假期里,开始有一些“客旅”感觉——在自己的家,有做客的感觉。

难道短短一个假期,大家的境界就提高到如此哲人的水平?莫不是经历了什么让人一夜沧桑的事故?须知我也曾在人群中最寂寞,在热闹中孤独,才开始思考“我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我是谁”这样终极的提问,才开始信仰寻索。

感恩是弟兄姊妹不必都经历我这样纠结历程,感谢神保守我们在爱中也扎实地学到功课“存着信心……欢喜迎接……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来11:13)承认必须先知道,感到“在家做客”是成长的表现,看来都有些凄凉心酸,但是大家分享的时候,确实带着欢喜,存着信心。

小组,原本是一个聚会的概念,基本上都是来做客。来小组当然可以带点水果啦零食啦,少有带着牙刷口杯杯子拖鞋来小组;来小组一般是唱诗敬拜分享祷告,很少有看电视打麻将逛街吃火锅。总之,小组和家有点类似,但是肯定很不一样。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大恒小组”。

我们小组都是北漂的年轻人,月薪应该是对北京工资的水平线有负值贡献,也没有什么高大上的职业,成立的4年多时间来,换过地点、换过时间,成立元老只剩下我一个。这样一个“三无”小组,它是怎么捱过来的呢?

“好好先生”学习做“好牧人”

自从上任组长出国走了,作为副组长的我,比较擅长做饭,搞笑活跃气氛,虽然也上过教会的圣经学校,但是心里不禁问:组长,我不专业啊。什么叫牧养弟兄姊妹?谁牧养我呢?很多问题其实也不是很知道,就上路了。记得圣经说“勉励灰心的人,扶助软弱的人,也要向众人忍耐”(帖前5:14)。那我就先做个好好先生吧?具体就是:家长里短的,耐心听着就是;找不到工作啦,要给意见;实在吃不上饭了,一起喝粥吃饼点个盖饭。结果就是非常累,“果效”也有限,甚至带来很多人际关系复杂的问题。所以无论是跟弟兄私下分享,还是在小组的公共讨论,作为组长我都要必须,也只能跟大家说:“我们祷告吧!”

感谢神的怜悯,我真心知道:找到工作的,不是因为听了我蹩脚的建议;没有饿死的,不是因为小组总管饭;家长里短各种糟心事还没疯掉的,不是因为心理疏导精神按摩;都是因为神是听祷告的神!也因着这样的践行神的话,我体会到主耶稣是何等的好牧人。对于组长,我常会进到主耶稣三问彼得“你爱我吗?”的场景中,“牧养我的羊”仿佛也是主对我说的,我知不配,唯有将真实经历,按着所知有限的真理分享出来。主是好牧人,也是大牧者,我跟着就是了。

神的命令是彼此相爱

小组关系建立过程,是“从点到面再立体”。我们都知道,刚开始彼此都不熟悉时,大家肯定是都看组长和副组长,基本上是由组长们定了小组的基调。但不论什么类型的小组,基督的小组一定是有爱的。而组长其实就是具体落实表达出来这份爱:或者关心代祷,或者顾念照管,或者忠言直谏,或者一起准备婚礼哦!哪怕就是洗碗摆台也是可以一种爱的表达。当我决定把这些事情都承担起来,我很快发现,好累。好在人心都是肉长的,何况弟兄姊妹们,都是“懂的”。很快大家也愿意参与到小组服侍里面来,而我们在一起读到“彼此相爱”的命令时,就变得非常真切具体。

可是事实上,我们就这样“爱来爱去”,还是会有人觉得不够有人觉得很累。人生事嘛,有恩典,有回应;得怜悯,得成就;也有迟迟不见动静,在等待中操练忍耐和信心,甚至是管教。但不管发生什么事,一周7天里总有1个晚上,有一群人跟你一起经历分享祷告。慢慢的,借着这些大事小事粗茶淡饭,年轻人们建立了初步的彼此关系。事实上,彼此相爱的源头是上头而来,能够比较主动去爱人,必定是爱神的;因为他/她熟知“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约14:21),所以他/她一定会去践行神的命令“彼此相爱”。当小组里没有那么多“累觉不爱”了,也没有人总是抱怨天地不仁世事炎凉了,我就体会“爱是从神来的”,我就成了蒙恩的人,我就特别喜欢我们小组。谁不喜欢呢?

从地上的家到天上的家

慈祥和蔼的长辈,仗义照顾的兄长,细微关心的姊妹,一起享用围坐用餐的饱足、轻松诙谐的漫谈。这样的“家”能够使北漂们的心得满足吗?小组是对“地上的家”的模仿吗?会不会也有“地上家”终极意义缺失的危机?
我们的小组接待过一些慕道友,也许他们对我们小组有“理想国”一样的敬佩态度而敬而远之。也许在还没信主的父辈看来,这不过“你们年轻人在过家家”。“北京房价那么贵,你那点工资再玩几年青春不再,你还不给我回老家?”

当这些反思和质疑出现,我唯有默想希伯来书11:13-16关于家乡的经文:“这些人都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说这样话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个家乡。他们若想念所离开的家乡,还有可以回去的机会。他们却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称为他们的神,并不以为耻,因为他已经给他们预备了一座城。”

我想,小组不是对“地上的家”的模仿,“地上的家”才是“天上的家”的模仿。小组不能满足所有的人,“天上的家”才能。“地上的家”里宴席总是要散,“天上的家”却是在永恒里参加羔羊的婚宴。我愿意像小孩子,因为天国里都是这样的人。我也愿意像保罗,不仅承认自己是“北漂”,而且还是“世上的客旅”。我更愿意,小组亲爱的弟兄姊妹们在暂时的小组里,来品尝一点点人与神团契的美好,来预备将来羔羊的婚宴。

 

最后更新于 Mar 07, 2014 07:47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