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敬拜三年了。三年,无论对教会,还是对个人,都是一段不算短的时间。我们感恩,神带领我们走过一段不寻常的道路,并且相信,神会继续带领我们向前走。过去的三年,值得我们每一个弟兄姊妹好好思想。
户外敬拜得着什么
对我个人来说,参加户外敬拜对生命的成长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想,如果没有参加户外敬拜,我的生命不会有很大的长进。参加户外敬拜的得着是丰盛的。概括地来讲,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更加明白神是我们唯一遵从和依靠的主。单单敬拜神,顺服神,是是十诫的第一诫,刚信主时就已知道。但是,对这一诫命的体会和实践从来没有像户外敬拜这么深刻。亲身经历过2009年第一次户外敬拜的弟兄姊妹都知道,户外敬拜是迫不得已的,教会所租房屋的房东受到压力难以承受;2011年4月10日开始的户外敬拜,还是出于同样原因,包括所购的房屋因受干扰拿不到钥匙,只能到户外敬拜。有关部门这样做是想按照他们的方式把教会分散或并入“三自”。一些来自“三自”的传道人和信徒来帮助有关部门劝说我们,更显示出我们是在持守神的道。户外敬拜的核心问题是教会敬拜顺从主的带领,还是顺从有关部门甚至某些人的指示。圣经说,当拜主你的神,单要侍奉他。(太4:10)顺从神,不顺从人(徒:4:19,5:29)。
第二,与弟兄姊妹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对于我们这属神的子民,神的心意是让我们在祂里面相互联结,相互建造(弗4:15-16);主又要我们彼此相顾:“……总要肢体彼此相顾。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一同受苦;若一个肢体得荣耀,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快乐。你们就是基督的身子,并且各自作肢体。”(林前12:25-26)户外敬拜,让我们弟兄姊妹的心以前所未来的速度、范围和程度紧紧联在在一起。让我深刻难忘的是,在户外敬拜的头两三周,气氛空前紧张,没有人知道被关进派出所会持续多长时间。每一次进去的人,都会被无数认识不认识的人挂念。记得第二周户外敬拜时,我们小组一个姊妹第二天出来后,打开手机,看见无数的问候短信,瞬间连成一条线一样出现,她那一刻热泪盈眶。是啊,在户外敬拜这段艰难的日子,参与户外敬拜的弟兄姊妹互相关心,一些人上平台,一些去派出所、居委会探望、等候和相守,一些人在家里祷告。在这不平凡的三年,每一个弟兄姊妹都认识了更多的弟兄姊妹,为更多的弟兄姊妹祷告。有些弟兄姊妹甚至没有见过面,但彼此已很熟悉,知道怎样为彼此祷告。还有,在这个过程中,与以前还不认识的弟兄姊妹建立了紧密而亲切的关系,更会常常想着弟兄姊妹的需要,更多去关心和鼓励。
第三,灵命得到成长。户外敬拜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对付自己的属灵争战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用属灵的眼光代替属世的眼光看待世界的过程。在这场属灵争战中,更直接地面对自己,前所未有地经历着内心的惧怕、争斗和挣扎,个人的软弱和血气暴露无遗,看到了以前没有看到的不足之处,认识到自己对神对人更多的亏欠。靠着神的恩典和带领,不断战胜自己,突破自己;同时,学习不以自己的狭隘眼界、愿望,不以短期现实的得失看待户外敬拜过程中的人和事。
第四,互相搭配,共同侍奉。在这三年里,由于牧者被限制,教会无法组织正常的活动,许多事工落在小组的层面。与教会其他小组一样,我们小组开始尝试做一些事工,如圣诞夜组织传福音,我和小组的弟兄姊妹搭配,共同侍奉,也和其他小组联合组织事工。特别是2013年圣诞节,我们小组和杏花小组等几个小组一起策划和组织了一场圣诞晚会,特别值得纪念。我们专门成立了一个筹备小组,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筹备,包括场地预订、布置,节目安排,参加人员邀请,奉献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互相搭配、共同做好这件事。我从好智弟兄、小方弟兄及其他弟兄姊妹学到很多。虽然后来所租的场地受到干扰,最后转移到新树教会,但这场晚会并没有受到影响,来的人很多,气氛热烈。许多很久没有见面的弟兄姊妹在这种场合见面,格外亲切。有姊妹说,我感到又回到了老故事餐吧!在小组长聚会上,小白牧师对2013年圣诞节期间教会各个小组组织的活动评价很高,称教会的一批新的工人已经成长起来。
第五,国度的意识。户外敬拜让我认识了更多关心守望教会的国内外教会的弟兄姊妹,并与一些弟兄姊妹建立交通联系。这些肢体联结打开了我的眼界,开始从更广阔的方面思想教会在中国基督教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开始有了国度的意识。
一步一步走过
户外敬拜是一条我们曾经没有走过的路。在户外敬拜三周年之际,教会发表《告会众书》。读着,很熟悉;读后,很平安。这篇《告会众书》中对户外敬拜意义的阐述,我想许多人也能说出很多,表明这些思想已成为我们弟兄姊妹自己的认识,成为教会的共识。
不过,这些认识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实践的体验和时间的沉淀。对于我个人来说,几个重要的经历是:
1.建堂
建堂是我进入守望教会的第一个重要的经历。2009年,教会开始建堂动员。当听到天明牧师说建堂需要每个人摇一摇自己经济根基时,我的心确实在摇动,因为自己家里经济底子不厚。最后,看到牧师、传道、长老率先捐出那么多款,我也决定捐了自己捐过最大的一项奉献款。在这一过程中,看到神的作为,听到和看到许多弟兄姊妹奉献的事迹,明白教会就是自己的,是自己的家,是靠我们每一个弟兄姊妹奉献自己建造的。
**2.属灵争战**
2009年11月参加户外敬拜,第一次接到民警的电话,心里有些惧怕和不安,靠着与小组弟兄姊妹一起祷告,才安定下来。像我这样的读书人几乎从来没有与民警打过交道。如果说,第一次参加户外敬拜,明白了做一个基督徒要真实地面临属灵争战,那么,2011年4月10开始的户外敬拜,则不断地经历着属灵的争战。
一想起户外敬拜,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天明牧师2011年3月27日告别老故事餐吧的讲道,想起他说的一句话:户外敬拜是守望教会的十字架。十字架既是苦难,又是荣耀。十字架的道路不是凭人意和血气走的,而是要跟随主耶稣、效法主耶稣。
一开始,我就认同户外敬拜,从属灵认识上,从思想上,从感情上,都认同。从属灵的认识上,我相信我们单单是为了信仰,坚持按圣经教导敬拜神,而不应按人的方式。在思想上,作为一名研究人员,我知道,社会转型时期,如果政策与管理滞后,会出现很多问题。结合社科院刘澎老师和刘同苏牧师关于中国家庭教会的一些分析,我认识到,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就像经济、政治等领域的改革一样,政教关系也处于一个调整时期,现实的情况是宗教政策和规则已远不适应中国信仰会众的实际发展,必然会带来一些冲突,这是中国改革进程中不可避免的。在感情上,从2008年5月教会聚会受到冲击、2009年建堂和户外敬拜,几年来经历着来自有关部门逼迫带来的压力、不安,心里也有不平和愤怒,激起团结一致的心志。当听天明牧师讲到弟兄姊妹要放下一切个人的东西,就像一个家庭,父母都出去争战去了,希望你们能一起陪伴,我心里很震动。那时,我觉得我不可能离开站在前面领导我们前进的天明牧师,不可能离开几年来在小组中一起侍奉的晓峰传道,还有周围熟悉的弟兄姊妹。
虽然认同户外敬拜,但实际去参与却是一场属灵争战,靠着思想上的认识和勇气都不足参与,而是要依靠神的恩典和力量。不仅面临着与有关部门人员的直接交锋和冲突,而且还面临着可能的后果。我去平台的次数并不多,但每一次都经历内心激烈的争战,只有靠着神的恩典才胜出。最初在被困在家里的时候冲出上平台,确实不知道后果是什么;后来看起来好像没有事,但也不敢说出去就一定不会带来后果。有一次,出去之前,我内心一直在进行着激烈的斗争,想着如果这次上平台,我所有的都失去了,甚至完全失去了自由,那我该怎么办?怎么生活?内心很挣扎。最后,靠着主,获得平安:不论什么境况,主与我同在。我想,我们守望教会的户外敬拜真的是有神的同在和恩典,最初出去的弟兄姊妹有神特别的恩典,坚持出去的人有神特别的恩典。每个人到户外敬拜,都不是靠自己的血气,而是靠神的恩典和带领,靠着神的话语和弟兄姊妹的鼓励与支持。正如教会在《告会众书》所说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所经历到的软弱,也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多。再次感谢神在过去三年诸般的艰难中对教会的保守,感谢神在我们许多的软弱上显出了祂自己的刚强!”
3.对“山上之城”异象的理解和接受
虽然教会很早提出“山上之城”的异象,我对这个异象的理解和接受是经历了一个过程。记得有一次在老故事餐吧的祷告会上,带领人在讲台上讲到守望教会“山上之城”的异象,我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解, 结束后我问周围的弟兄姊妹,好像也不是很清楚。我当时想,是不是异象传递得不够。后来经历了户外敬拜,我才逐渐地明白这个异象的含义,也明白我为什么花了一段时间才理解这个异象。
做“山上之城”是神给教会的异象。守望教会的“山上的城”异象――在中国这样一个世界,成为“一个唯独尊崇基督为主的教会,以其建立在圣经真理基础上所特有的群体敬拜及生活方式而在这个世上突出地彰显出神国的存在。”(孙毅“山上之城对神国的显现”,《杏花》2011年冬季号)“山上之城”都是神掌权的生活之地,是神国度的显现,是神的子民相爱互助的居所。如果对“教会”的含义没有很好的理解,就不能很好地把握“山上之城”的含义;如果没有对中国教会历史发展的了解,也不能贴切地理解“山上之城”对于我们教会今天的意义。在守望教会的发展中,神把“山上之城”的异象给了教会的带领人和走在前面的弟兄姊妹,而后加入教会的我,如很多普通会众一样,要在经历建堂和户外敬拜这个过程中,在教会和小组的生活中,才逐渐理解和接受这个异象。在这个过程,伴随着对一些重要问题的认识:我们与“三自”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要建堂?为什么要户外敬拜?我们应该过一个什么样的基督徒生活?教会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今天,我理解“山上之城”这一异象是一个包含内外两个方面的整体。从内部来看,表现为建造基督的身体,各人照着神赐予的恩赐,各按各职,联络合式,彼此造就,共同成长;从外部与世界的关系看,表现为基督掌权、荣耀神的地方,让世人看见。从内部看,是弟兄姊妹在基督的爱里生命联结的加深;从外部关系看,基督徒向世界宣讲福音,不是凭着自己做什么,或金钱,或权力,惟有基督。从内部看,基督徒形成一个新的社会和一种新的生活关系,不只是表现在物质生活方面,更表现在精神生活方面。当这个群体的弟兄姊妹彼此相爱,其他的人就会认为这群人是属耶稣基督的(约13:34-35),内部爱的光就显露出来,照到外面。
山上之城是要不断建造的。
4.身份认同
人的身份是关系中得到确认和认同的。身份认同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知道自己的身份是什么,他就会履行与身份相称的责任。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他的身份是由家庭(父母、夫妻、孩子)、群体(亲戚朋友)、社会组织(学校、工作单位或其他服务的地方)和社区等关系确认和认同,他/她就会相应地表现出儿子/女儿、丈夫/妻子、父亲/母亲、亲戚/朋友、学生/员工、邻居等应有的行为。我们基督徒的身份是在与神、与自己,与其他信徒、与世界等关系之中确认和认同的。当我们信主,我们就是神的儿女,我们就要顺服神而不是顺服自己,我们与其他信主的人就是弟兄姊妹,与世界是要分别出来。
在实际中,特别是在一个无神论的国家,公开表达和认同自己是基督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要明白自己需要委身一个教会,过一个基督徒群体的生活,更不容易。感谢神的恩典,在户外敬拜这段过程,我不仅对自己基督徒的身份有了更好的理解,而且内心中更加认同在教会中的身份:我是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的一员。这不仅仅是指我比较早地加入会友,而且是指我在内心中认同守望教会的信仰、异象,顺从神在守望教会设立的权柄和秩序,尽一个会友当尽的义务和责任。
更进一步,我愿与教会及教会的弟兄姊妹一起向这个世界说:我们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是一群忠于神、顺从神的子民。
持守我们所领受的
户外争战的三年,虽然教会不能正常地在主日聚集一起敬拜,但神用其他的方式:统一的敬拜程序、讲道录音、祷告会、小组聚会,保持教会在灵里合一,各项事工仍然有条不紊地开展。虽然因主日不能聚集,造成牧养上的亏损,但透过探望牧者、面对面地聆听牧者的教导和辅导却比正常时日的机会还多。虽然教会也出现过失误、甚至错误,但是神用祂在教会里所设立的方式纠正错误,唤人悔改。感谢神奇妙的保守!
从户外敬拜开始,国内外基督徒对此的意见就有不同。很多人支持,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不理解、甚至反对。这两年,有机会到海外访学,接触过一些华人基督徒。一些弟兄姊妹一直关心支持我们,并且为我们祷告,很感动!也有一些人不理解:为什么要和政府对抗?待详细了解,就明白了:是这样,这不能说是与政府对抗。还有一些人反对,出于对守望户外敬拜的不同解读,有些情况则显示出种种复杂现实因素的影响。2009年,在芝加哥举行的中国福音大会,专门播放了包括守望教会在内的几间教会户外敬拜的影像片段,一位海外知名的年轻传道人为这几间教会的户外敬拜大声祷告。但到了2011年11月在香港举行的中国福音大会,对此时正处于户外敬拜最艰难时刻的守望教会却几乎没有反应。
我曾为此类事情很困惑,也非常纠结:为什么正在受逼迫的基督徒得不到同情和理解?为什么正确的行动得不到更多的响应和支持呢?听到和了解这些信息的都是零零散散,没有机会与这些持不同意见的弟兄姊妹深入交流,没法了解其中的原因和理由。
最近读到一本书,给我提供了一些答案。这本书就是香港建道神学院2013年出的一本书《北京新兴家庭教会研究》,是作者以博士论文为基础完成的。作者在北京访问一年,考察了包括北京守望教会在内的五家家庭教会。作者称“在参与教会活动方面,除了参加过教会的崇拜、主日学、爱筵、洗礼,祈祷会、布道会、小组、团契、读书会、讲座等聚会外,在北京考察一年,更成为了守望教会其中一个小组的固定组员”,并且参加了2011年4月10日第一次户外敬拜,被带到XXX小学。作者不仅对守望教会的来龙去脉很清楚,并且亲身参与一次户外敬拜。但是,接下来的研究结论却让我没有想到:作者先认定了守望教会户外敬拜是带有政治成分的行为,暗指有些教会的牧师不赞成守望教会户外敬拜的原因是担心影响政府因此改变对其他家庭教会的态度。(260页)作者采访和接触一些牧者和弟兄姊妹,但大部分是不赞同户外敬拜的。因此,作者得出了结论:“他们(指守望教会)其实是把一个实质的政治诉求,推到了一个二元对立的属灵层面。”(267页)并断定守望教会已失去了教会的功能:“在户外敬拜事件期间,守望教会名义上仍然存在,但教会却不是正常运作的教会,至少已不能妥善地牧养教会的信徒,这却是教会最基本的责任之一。”(268页)作者给中国家庭教会未来发展指出的方向是:“家庭教会在实践异象与使命、不再自我边缘化的同时,也要继续证明教会是能够促进社会稳定的元素……因此,教会尽可能以和平方式争取空间及权利,这当中可能会涉及一些妥协让步,不过只要不违背圣经真理,没有逾越信仰的底线,相信教会仍是可以找到中庸之道盘珊前行。”(276页)
以户外敬拜是带有政治成分的观点出发,那必不会赞同守望教会的户外敬拜;担心自己的教会受到影响,也不会热心支持守望教会的户外敬拜;听到的大都是不赞同户外敬拜人的意见,得出的结论当然是户外敬拜给教会带来的都是负面效果;从教会需要证明促进社会的稳定性出发,是站在当权者和社会的立场对教会发展提要求,合理却不是根本性问题;而妥协的中庸之道,会滑向顺从人而不是顺从神。我并不想力图使作者改变观点,但希望作者能够更多听听坚持户外敬拜的弟兄姊妹感受和体会,更深入地理解户外敬拜整个的进程。
户外敬拜带来基督徒各种不同的意见和反应,我觉得应该认真对待,因为我们都是基督的肢体,需要在基督里有更好地相互理解和合一。但是,我们又应该超越这种不同意见和反应,仰望神的继续带领。
不是每个教会都需要走户外敬拜的道路。但对于守望教会来说,正如教会告会众书中所说:“教会依然坚持户外敬拜,是因为我们作为基督的教会不能背离主藉着‘山上之城’的异象对我们教会的带领,我们不能因为有关部门的干预、打压和逼迫,就改变我们对基督的顺服。对我们来说,它关乎教会是否忠于元首基督的信仰立场。”
唯有持守我们的信仰。
想起户外敬拜,我常常想起17世纪英国不从国教的新教徒在树林和户外集会祈祷,班扬在狱中写出他传世的《天路历程》,想起清教徒怀着坚定的信仰和盼望在美洲新大陆建立了一片新的天地。
未来我们会是什么样子?盼望着神带领我们不断走入新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