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上自己为祭 文/孙毅 长老

经文: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不要效法这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12:1-2)

自五月初政府有关部门开始行政拘留我们的弟兄姊妹已经是九周了,前后有24人次的弟兄姊妹被拘留五至十天不等。所以现在去平台敬拜,真需要放下自己所有的,在这一段时间中,把自己当作是向神献上的活祭,让神随祂的心意去使用。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献上,所以我们也在这些弟兄姊妹身上看到了神借着他们所展现出来的美好的作为,在拘留所同房间的被拘人员中做了美好的见证。

当然,我今天分享这段经文也不限于户外敬拜这个角度。我前一段思想这段经文时,也是在反思这几年来自己的服侍是否真如这里所讲的,是活的、圣洁的、神所喜悦的祭。因此看了几个不同的译本,也帮助我对这段经文有了一些更深入的理解。比如克兰菲尔德(Cranfield)的英文注释,如果译为中文的话,可以是这样的:“所以弟兄们啊!我劝你们,藉着神的诸般怜悯献上你们自己,作为活的、圣洁的、神所喜悦的祭物;这是你们在悟性上的敬拜。而且不要再让你们自己被套入这个世代的样式,而要藉着你们心思的更新,让你们继续不断被变化,以致你们可以察验何为神的善良、可喜悦、完全的旨意。”下面我参考着这个翻译,将这段经文的几个要点,结合着我们目前的处境,作一些分享。

一、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

这里“将身体献上”,其实指的是将我们的整个人献上,包括我们现在意义上的身体、思想与情感等。“献上”是作为祭物献到神的面前;因此不再归我们自己所有,而是已经归神所有;已经完全地交在神的手中,任由祂来掌管和使用。这让我们想起耶稣对要跟随他的门徒所说的一句话:“你们无论什么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门徒。”(路14:33)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够放下一切来将自己作为祭物献上呢?

保罗在这里劝勉我们的出发点是神的怜悯。若是我们真能够将自己献上,是甘心情愿的,满有信心的,不是出于我们的人意(如果我不这么做的话,人会怎样看我呢?),不是出于血气(对方做的太过分了,如果不抗议的话他们会得寸进尺),那么这只能是出于我们对神的感恩;就是我们在经历了他的恩惠、怜悯之后,从我们的内心中有的一种回应。加尔文的解释就是这样的:“除非适切地明白自己是多么亏欠于神的怜悯,人们永远不会以颗诚挚的心敬拜神,或是受激励以充分的火热来敬畏祂、顺服祂。……我们既已经历了这么一位仁慈而慷慨的父亲,却没有努力将我们自己全然献给祂,他就会责备我们忘恩负义。”

信心就是从这种经历了神的恩典与怜悯之后所生发出的回应中而来。因此我们不要抱怨神没有给我们信心。信心既源自于我们对神的恩惠与怜悯经历,同时也出于这种经历而在我们内心中激发的一种回应。有时我们确实是经历了神的恩典与怜悯,只是我们看的更多的是自己尚没有达到的要求,因此在神的面前更多地是抱怨。特别是在这户外敬拜的三年多时间里,委身教会的就与教会一同经历神的恩典与怜悯;反之,从一开始就有不同看法,不是那么委身教会的,或许在其他方面也在经历神的怜悯,但与教会一同经历的就少。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不可能将自己甘心情愿地献上。

同时信心也需要操练,而进行这种信心操练的最好途径就是在教会这个信仰的共同体中进行操练(因此与委身教会关联在一起)。如加尔文所说,教会有点象是一个栽培和操练我们过一个信心生活的学校。户外敬拜很重要的意义之一就是要操练我们的信心,看我们是否愿意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顺服地将自己的一切放下,甘心情愿地去敬拜祂。如果我们真地学习了这个功课,就如上面耶稣所说的,我们才算是学习了门徒的功课。门徒的功课不是在课本上学习的,似乎脑子里知道了就好了。如果行不出来等于还是不知道。门徒的功课是在生活的现实中学习的。当然,每个人是否要参与户外敬拜,教会是交给神在我们个人内心中所做的感动与引导。如果我们中有人确实不认同户外敬拜的方式,那么你可以求神通过其他方式给你一个机会,让你有可能在你有生之年(至少有一次),你真地行出了愿意放下一切来将自己献上,通过将自己甘心情愿、全然地献上去敬拜他。如果圣灵光照你,让你看到不是这个方式或那个方式的问题,根本就是我们自己的信心还没有到将自己完全献上的程度,那么感谢主,在神的面前勇敢地承认,那么信心在这个基础上就有可能受到挑战而增长。如果总是用我就是不认同你们户外敬拜的方式,来掩盖自己还没有全然将自己献上的信心,这并不有利于信心的操练。要点不在于一定要以户外敬拜的方式,要点在于我们是否愿意将自己完全的献上。户外敬拜乃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操练的机会。

二、作为活的、圣洁的、神所喜悦的祭物

中文和合译本强调活的祭物(活祭),将后两者作为对活的祭物的附加描述。我比较接受将三者并列起来的译法(更加符合希腊原文),即活的、圣洁的与神所喜悦的并列作为对所献祭物的描述。这里要说的不是只要我们勇于将自己献上就完了。神要我们献上的是符合这三个条件或要求的祭物。否则我们就是献上了,也可能并没有被神所接纳。有可能我们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却没有什么果效。时间、精力、及金钱付出了,却可能是打了水漂,流于徒然。我们以为为主做了那么多,心里还挺委屈的,并没有什么安慰与喜乐。那么,这三个条件所要求的是什么呢?

“活的”是指,所献上的是新生命彰显出来的活泼的生命样式。这新生命的模式是我们过去没有重生之前所没有的;只是在经历了重生之后,即经历了旧人死去之后,在我们的生命中才可能“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罗6:4);彼得也强调说,“你们来到主面前,也就象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彼前2:5)当然,我们能够有这活的生命,“蒙了重生,不是由于能坏的种子,乃是由于不能坏的种子,是借着神活泼常存的道。”(彼前1:23)其实, 我们作为祭物献给神,不是因为神缺少什么;而是要借着我们献上自己,来祝福我们这新生命的成长,并且透过我们来祝福他人。只有这活的生命的样式,才能够传递神的爱,才能够为主作见证,才能够打动其他的人。如果事工是有了,但其中没有新生命的彰显,那么我们这事工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

“圣洁的”是指,已经被分别出来,就是属于神的;并且由此引申出,因为是属祂的、与祂有连接的,因此就努力要成为与祂属性相符的人、要做与祂属性相符的事情。由此,所献上的这祭物是“神所喜悦的”、祂愿意接纳的、真实而合宜的祭物。保罗在以弗所书中也用到这个字:“光明所结的果子,就是一切良善,公义,诚实。总要察验何为主所喜悦的事。那暗昧无益的事,不要与人同行,倒要责备行这事的人。”(弗5:9-11)这里我们至少看到有一类事情是主所不喜悦的,那就是暗昧无益的事。在写给腓立比教会的书信中,保罗也提到,当他在马其顿传福音最为需要的时候,没有别的教会供应帮助他,只有腓立比的教会,不仅在财物上同时也差了以巴弗提去帮助他。“我已经充足,因我从以巴弗提受了你们的馈送,当作极美的香气,为神所收纳所喜悦的祭物。”(腓4:18)

这三个方面,可以应用在我们参与户外敬拜所献上的祭。相信神会悦纳并使用我们凭着信心所显出来的那怕是些许的生命见证,影响到了我们所接触到的警察、协管、被拘留的人、家委会等等。当然,我们献上的祭所要具备的这三个特点,不仅是适用于平台的敬拜,同时也适用于我们日常的服侍,无论是在教会中的,还是在个人生活的其他场景中(家庭或职场等)。我们可以时常地用这三点来反省自己的服侍,在我的服侍中真显出有活的生命的见证吗?真是被分别出来单单为了神自己的荣耀吗?真有被神所接纳和使用所带给我们内心中的喜乐与安慰吗?

三、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

上面提到的克兰菲尔德把这句译为:这是你们在悟性上的敬拜。这里我要解释一下:“事奉”可以理解为“敬拜”;这也是我们可以解释,所献上的具有上述三个特征的祭物,不只是表现在敬拜方面,也可以是在我们日常的服侍方面。

而“理所当然的”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首先,可以是指:按照基督活泼常存的道在我们生命所活出的那种真实去事奉或敬拜,完全符合这生命的本性(或身份),是这新生命自然的要求与反应。就如天鹅与鸭子自然会分别出来一样。其次,这句话也可以译为:这是你们灵里的或悟性(理性)上的敬拜。在古代,灵与理性指的是同义字;而现代将这两个字区分开来了。这里涉及到我们敬拜或事奉既是在心灵层面上的(灵、悟性或理性层面),也是在行为层面上的,两者要一致。这两个方面合起来,让我们想起耶稣对撒玛利亚妇人所说的话:“神是个灵,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约4:24)

我们所献上的活祭既可以体现在我们主日的敬拜中,同时也可以体现在我们每日的生活与事奉中。这里我们当学习的功课就是,与第二层理解相关,我们无论在教会敬拜还是日常生活的事奉中,都包括了里面的思想,以及外面的行为,当是里外一致的。有时我们把“灵”与“理性”对立,强调敬拜中的那种不可言说的感受。有些人习惯于,只有在这种别样的、不可言说的感受中,才有一种敬拜神、与神亲近的感觉;才感到自己有力量可以为祂做任何事情;可惜就是,这种感觉转瞬即逝,于是人就又回到了现实软弱的状态。不是我没有信心来为你做任何事情,而是我心里没有那种感觉了。这里强调“理所当然的”,正说明我们的敬拜与事奉不是在追求某种不可言说的感受;既是将自己献上,这个自己就涉及到我们里面思想、情感、希望,以及外在行为的全部;我们所追求的不是一种在特殊情况下的别样的感觉,而是知行的合一。这就涉及到对第一层的理解,日常生活的每个事务的处理都可以是献给神的祭,生活即是事奉与敬拜。让我们学习去做一个真实的人。不是到教会中来(或有了别样的感觉)是一个样;去了平台上是一个样;回到家中或单位里就变成了另一个人。可能你会说,敬拜与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保罗真是在谈这些吗?我认为是的,否则他不会接着说,你们不要效法这个世界。

四、不要效法这个世界

这句话克兰菲尔德译为:不要再让你们自己被套入这世代的样式。很明显这是就我们作为一个基督徒在这个世代的日常生活来说的。过去,在我们还没有重生得救之前,我们确实是被束缚/套牢在这世代的样式中的。但现在因着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恩典,以及这恩典在我们身上的工作,我们已经不在罪与死亡的控制之下,因此也就不在这世代的样式的控制之下。

可能我们会问,这世代的样式是指什么?简单地说,是指在当下社会中流行的时尚、文化潮流或价值观念。这些东西的特点是,它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才有与时俱进),同时它是覆盖人因而人活在其中可能对其没有意识的。在我们这个社会,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这几年来社会环境的变化;如果相比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么变化就更大了。我们这一代人所经历的价值观发生的是完全颠倒的变化。中国是否还会经历一次文革?有些人认识不可能。但我认为完全是可能的。比如说,这几年向海外的移民是一种潮流,很多基督徒也在如此做。虽然其中可能有神对某些个人或家庭的心意,但可能多数人是因着当下中国的这个越来越严酷的环境。如果你只是因为这个社会环境的原因,那么这说明了社会潮流对你的影响。

对于我们这些已经重生得救的人来说,我们同时生活在两个国度。如果用我的语言来说,我们日常乃是活在两个层面上:日常事务的层面,以及那个更深的层面。在这个更深的(灵性或理性)层面中,我们个人与神有交通,神那活泼的道在我们生命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这成为我们过基督徒生活的基本立脚点。如果不是站立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基本上不可能不被这世代的潮流所裹挟。可能我们会说,我时常对这个世界的潮流持批评态度,有意地不追求时尚,这应该不是效法这个世界了吧?其实还是一样,不过是以寻求对立的方式被套入在这世代的样式中而已。如果我们没有在那个更深的层面中站立,无论你是追随还是刻意地批评对立,都是被套入在其中的。

五、心意更新而变化,察验神的旨意

我们所关注的不是这个的世界,即便我们关注时事,也是要从其中查看神的作为,察验祂的旨意如何。而这之所以可能,乃是因为圣灵在我们的里面已经作成的工作,即祂在我们的里面带来的灵里或生命的更新;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顺服圣灵的带领,给祂继续更新我们心意,让我们生命不断发生变化的机会。

对我们个人来说,我们在这个世上的生活是有限的,在这个时间有限的世上生活中,其实我们人生的重要目标就是为着将来天上的生活作好预备;透过将自己当作活祭献上,这种理所当然的事奉与敬拜,好让自己的心意/生命不断更新与变化,能以更好地察验神那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并照着这旨意去敬虔地度日。

对教会来说,进入新堂无疑是重要的;但进入新堂本身不是我们户外敬拜的最重要的目标。重要的是照着祂对教会的山上之城的异象的带领,我们将自己无保留地献上,尽我们理所当然的敬拜祂的本分,好在这个过程中,让我们的生命/心意不断更新变化,学习更好地去认识祂,察验他对我们个人以及教会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好在这个世代为祂所用,成为照亮这个国家的山上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