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坛在我们中间证明耶和华是神——2014年7月27日主日讲章/晓峰牧师

读经
【书22:1】 当时,约书亚召了流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来,【书22:2】 对他们说,耶和华仆人摩西所吩咐你们的,你们都遵守了。我所吩咐你们的,你们也都听从了。
【书22:3】 你们这许多日子,总没有撇离你们的弟兄,直到今日,并守了耶和华你们神所吩咐你们当守的。【书22:4】 如今耶和华你们神照着他所应许的,使你们弟兄得享平安,现在可以转回你们的帐棚,到耶和华的仆人摩西在约旦河东所赐你们为业之地。【书22:5】 只要切切地谨慎遵行耶和华仆人摩西所吩咐你们的诫命律法,爱耶和华你们的神,行他一切的道,守他的诫命,专靠他,尽心尽性事奉他。
【书22:10】 流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到了靠近约旦河的一带迦南地,就在约旦河那里筑了一座坛。那坛看着高大。【书22:11】 以色列人听说流便人,迦得人,玛拿西半支派的人靠近约旦河边,在迦南地属以色列人的那边筑了一座坛。【书22:12】 全会众一听见,就聚集在示罗,要上去攻打他们。
【书22:26】 因此我们说,不如为自己筑一座坛,不是为献燔祭,也不是为献别的祭,【书22:27】 乃是为你我中间和你我后人中间作证据,好叫我们也在耶和华面前献燔祭,平安祭,和别的祭事奉他,免得你们的子孙日后对我们的子孙说,你们与耶和华无分了。
【书22:32】 祭司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与众首领离了流便人,迦得人,从基列地回往迦南地,到了以色列人那里,便将这事回报他们。【书22:33】 以色列人以这事为美,就称颂神,不再提上去攻打流便人,迦得人,毁坏他们所住的地了。【书22:34】 流便人,迦得人给坛起名叫证坛,意思说,这坛在我们中间证明耶和华是神。

本章所记载的是以色列人在分地结束之后所面对的第一个事件,或者说,这是河西的九个半支派与河东的两个半支派在应许之地开始正常生活之后,始终要面对的一个挑战,就是合一的问题。这一段经文通过筑坛事件的危机处理特别说明了河东两个半支派与河西九个半支派之间的关系。

一、“你们没有撇离你的弟兄”

1. 这两个半支派当初要留在约旦河东是否符合上帝的心意

在以色列众多支派中,流便支派、迦得支派和玛拿西半支派,就是在约旦河东分得土地的这两个半支派是比较特别的。他们的特别之处在于他们所得之地并非是上帝给以色列人的应许之地。这两个半支派当年因为看到约旦河东的土地适合放牧,他们也厌倦了漂流居无定所的生活,就在踏入应许之地最后一步之际停留了下来,他们要求得这块在约旦河东之地。摩西对于这两个半支派在约旦河东要求得地的做法和今日以色列人对这两个半支派的做法的反应一样,首先是生气与定罪,因为摩西马上就想起了三十八年前的加低斯巴尼亚的十个探子,而事情的转折也是在这两个半支派解释并提供了解决方案之后取得了谅解,在这两个半支派承诺必定参与应许之地的争战之后,摩西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但这两个半支派却因为看中这块土地,而将自己和其他支派之间的关系放在了一个分离和疏远的试探当中。约旦河作为一个空间地理上的天然阻隔,在信仰与合一上也成为一个潜在阻隔的因素。这两个半支派在尚未进入应许之地之时就要求分配土地,这要求表明他们看重土地过于看重上帝的应许,而且他们的要求也会令其他支派不满,影响了彼此之间合一的关系,甚至也影响将来对上帝的敬拜。因为他们在应许之地之外,从某个角度来说,他们把自己置于了危险当中,这两个半支派若是要保守自己的平安,保持与上帝的关系,他们需要更加的警醒与谨慎,他们需要更加保持与其他弟兄支派的连接。总之,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克服诸多的不便才能保持和上帝的关系,信仰的纯正与延续。

这样看来,他们要求河东的产业并不蒙神喜悦,也非明智之举。但上帝有丰富的怜悯和恩典,还是让摩西同意了他们的要求,并且还让利未人住在他们当中,还给了三座逃城在河东。

2. 他们的承诺

但这两个半支派在摩西面前说明他们并非是不想过约旦河,虽然他们在河东分得了土地,但是他们依然会参与应许之地的争战,他们承诺说他们的勇士会带着兵器在以色列人前面行,直等到以色列人都得着了产业他们才回家(民三十二17-19)。在过约旦河之前,约书亚再次提醒这两个半支派要遵守诺言(书一13-15)。这两个半支派也的确是和以色列人一同争战了七年,在以色列其余支派都得了产业之后,约书亚称许他们的诚信,并为他们祝福,让他们回到约旦河东自己的产业中去。

不管这两个半支派之前要求河东之地有何不妥,但他们实在遵守了自己的承诺,真的做到了在自己的弟兄未得产业之前自己不回去。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两个半支派也算是在应许之地中有份了,因为他们也在应许之地的争战中有份。可以说,如果之前他们要求河东土地的做法令其已经将自己与其他支派隔离,和其他支派产生隔阂的话,那么这七年的争战也足以将这种隔阂消除了。虽然他们所求之地非属应许之地的范围,但是在这七年争战之后,以色列众支派也已经承认他们所得的基列地和河西的迦南地也同为上帝所赐福和保守之地(书二十二9)。

二、筑坛事件

这两个半支派的人虽然遵从了当初在摩西面前的承诺,但是他们随着自己的意思留在约旦河东岸的选择,却已经给他们和其余在约旦河西的支派之间的合一留下了很大的挑战。他们在撤离回家的途中,来到约旦河边,出于对将来的担忧就筑了一座坛。这两个半支派所立的这座坛,坐落在约旦河西,而且高大,这样生活在约旦河东的这两个半支派就可以隔河望见。

1. 为何以色列人要准备攻打这两个半支派?

河西的以色列人众人听说了以后,马上就聚集在示罗,准备发动战争要去灭绝这两个支派。以色列人刚刚终止战争,却因为这两个半支派筑坛马上又要发动战争。我们可能要思想的是,至于因为筑坛就要战争吗?

因为在以色列人看来这并非是简单筑坛的问题,而是一个是否遵守中央圣所律例的问题。上帝曾藉着摩西清晰地告诉以色列人:“你要谨慎,不可在你所看中的各处献燔祭,惟独耶和华从你那一支派中所选择的地方,你就要在那里献燔祭,行我一切所吩咐你的”(申十二13-14)。以色列人的敬拜不能照着自己的意思随处进行,他们必须在神所指定的地方来献祭和敬拜,比如在刚进入迦南的时候是吉甲,后来是示罗。这就是以色列人在敬拜上的中央圣所制。当这两个半支派在约旦河边筑坛的时候,在以色列人看来就是他们私自设立的祭坛,私自设立了敬拜场所和献祭场所,这是对耶和华命令的违抗和悖逆,而这样的犯罪行为会给以色列整体带来灾祸。

而且,根据《申命记》十三章中对于上帝所赐给他们的城中若有某一城的居民都敬拜假神的条例,以色列人就当一同起来将他们消灭。事实上,巴力比珥的事件中就是藉着非尼哈一枪刺透两个行奸淫之人的行动终止了瘟疫(民二十五7-8),亚干的事件也是以将亚干及其全家拿石头打死而除去这恶(书七章)。所以,对于以色列人来说这些都是不久之前的教训,为了不连累整体会众被责罚,若是发现有私设祭坛敬拜假神的情况,一定要将其灭绝,将这恶除去。

2. 差派调查团

但所幸的是在战争发动前,以色列人先差派了有见识和忠心的祭司非尼哈以及河西以色列的十个首领前往这两个半支派中,前去查问。这也符合旧约律法中所说的:你若是听说了有这事,就当留心,并要探听、查究,细细地访问,看是否真有此事(申十三14)。可能这次以色列人的聚集并非是约书亚召集的,而是以色列人自发聚集的;但却是在约书亚和以利亚撒的劝说下,先行差派一个代表团前往调查。

河西这个考察团对于此事的发言可以说是解决此类事情的榜样性方案。他们首先指出私设祭坛是一个大罪,会给整个以色列人带来严重的后果,并举出历史上巴力比珥和亚干犯罪的两个惨痛的前车之鉴;然后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如果他们觉得河东的地方不好,也不利于他们对独一真神的敬拜,他们愿意让这两个半支派搬到河西来居住。对上帝的敬拜超越地上的福分,这个时候的以色列人展现出一种为了保持信仰的纯正和防止弟兄犯罪而放弃地上所得的慷慨和无私。此时的以色列人整体显出一种属灵的敏感,他们已经认这两个半支派是属于自己的一部分,而且也看自己和他们是一体的,也看他们的犯罪和自己是关连在一起。

3. 这两个半支派为何要筑坛?

这两个半支派的回答也化解了以色列人的指控,他们首先明确地宣告耶和华是至高大能的上帝,他们依然承认耶和华是他们的神,河东的两个半支派所用的句式是发誓的句式表明他们绝无敬拜其他偶像的想法。然后他们解释说,这座坛不是用于献祭的,而是用于纪念和提醒的作用的。他们也担心自己这两个半支派因为约旦河的缘故,在信仰上逐渐与河西的其余支派渐行渐远。为了他们子孙后代的信仰的纯正着想,他们就筑了一座纪念坛,为的是提醒河东两个半支派的后裔,更是为了提醒河西的以色列人,将来不要因为约旦河的隔断的缘故在信仰上有什么不同。

其实,这两个半支派筑坛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将来河西的众支派不允许他们的子孙前往中央圣所去献祭和敬拜,他们担心将来他们的子孙被排挤,他们担心将来他们的子孙在信仰上不被承认。筑坛的目的是为了显明,他们是与河西的以色列人有同样权利的上帝的子民,他们是同一个信仰群体。令调查团感到戏剧化的是这两个半支派筑坛的目的不但不是为了另设一个敬拜中心,而且是为了合一的目标。

战争了七年之后,这两个半支派的勇士在回家的途中,终于开始担心自己支派的信仰了,七年前在河东索要土地的时候他们从未想过今日所面临的窘境。为了弥补,他们不但过河与弟兄支派共同争战七年,还在情急之下都忘记了要跟河西的众支派去商量一下就急忙筑了一座坛。我们不知道这座坛是否真的起到了筑坛者起初的所要达到的效果,但是他们的这个做法背后的动机是值得称许的。

三、今日的借鉴

1. 持守上帝所给的界限

这两个半支派的人所得之地并非是应许之地,而是他们凭着自己的喜好所选择。这并非是上帝的心意,故此,即便他们先于其他支派得着了土地,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不需要参与应许之地的战争了。他们依然需要派出战士和他们的兄弟一同面对应许之地的争战。即便他们和其他支派一样完整地参与了整个争战的过程,但是河东之地对于他们来说仍然是一个信仰的挑战和试探。无论他们做出了什么样的努力,约旦河始终成为他们和其他支派真正合一的障碍。其实土地本身并非是上帝赐福的核心,真正的祝福是上帝自己。不遵从上帝的旨意,凭着自己的意思去得到的东西,不但不会蒙福,还会带来亏损。

同样的例子,比如亚伯拉罕娶夏甲生以实玛利,这不是上帝的应许之子,反而成为真正应许之子得产业的障碍。你所得的若非是上帝所给的,就会成为亲近和敬拜上帝的阻碍。唯有照着上帝的心意凭着信心争战所得才是真正蒙福的产业。

2. 信仰群体的整体性

这个事件的记叙令人觉得跌宕起伏,从军队的集结,到暂时按兵不动,然后调查团前往调查,竟然发现事情不是河西以色列人开始所以为的和指控的那样,最终筑坛事件得以完美的解决,这坛也被保留。

河西应许之地以色列人的激愤正表明他们看河东这两个半支派是自己的弟兄,是和自己具有同样身份的上帝的子民,是一个信仰的整体。而河东的这两个半支派看似违背律法的筑坛行为也恰恰是为了保证将来自己的后代子孙依然能被河西的以色列人承认和接纳为一个信仰群体。虽然他们的做法并不一定妥当,但是他们意识到了约旦河的隔断对信仰的拦阻作用,并为之做出修补的努力。
筑坛以及对筑坛所做的激烈反应的双方所表明的正是对信仰群体内合一与和睦的努力。纵然河东的两个半支派曾经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但是他们为了寻求和解,承诺自己的勇士一同出战并信守承诺争战七年,他们为保持长久的合一,筑坛表明自己与河西的众支派所信奉的是同一位神。而河西的众支派也接纳河东两个半支派,他们照着信仰群体内部的律法规则来解决他们所看到的河东的“悖逆”做法。虽然发生过不和,但是若他们愿意一同来面对,在上帝的恩典中约旦河本身就不会成为阻隔合一的决定性因素,河东两个半支派的两种努力方式可以化解曾经的选择所带来的隔阂。

3. 事件解决的方式

所以,当上帝的子民中出现有争议性的事件的时候,当效法这里河东与河西两方支派的做法。首先,不能漠不关心,认为这反正不是我们教会的事情,这与我们无关,最多为他们祷告就可以了。在这一点上以色列人做的非常好,他们对于河东两个半支派筑坛的做法投入了极大的关注,他们视这件事为他们自己生死攸关的事情,他们的投入和热情可能令今天的教会吃惊,居然要准备发兵征讨。我们可能会想,何至于此呢?有这么严重吗?需要这样对待吗?对于教会内的肢体彼此之间的关心、关注,很多时候对于自己熟悉的、个人交往较多、情感较深的就更容易,但在主里面却超越了这个层面,只因为我们在一个生命共同体之内,就当更多的彼此关注。教会与教会间也当如此,在一个属灵国度中无论距离远近,都为一体,同属于一个属天的族群,对我们所认识和熟悉的弟兄教会更是要关注、交通、代祷,或支持或反对。我们今日可能缺乏的正是这种国度和基督身体的眼光,不能只顾自己的事。总之要发出声音,而非置之不理。

然后,面对好像是违反上帝律法的作为,不能鲁莽行动。这也是这次事件处理成功之处。河西的众支派虽然开始在示罗聚集,准备展开军事行动,但是在正式行动之前,不管是他们自己觉得应当先派人还是约书亚和以利亚撒建议他们的,无论如何他们差派了非尼哈和十个支派的首领一同前往这两个支派中,一问究竟,然后再决定下一步如何处理。这与新约中主耶稣教导的如何对待有过错的弟兄的方式类似:先去沟通,若是不听再带一两个见证人再去谈,若还是不听从,就交给教会处理,若是不听从教会,就看他如同外邦人(太十八15-17)。

只是,这并非是一个机械式的处理问题的步骤,在这个模式中,带着有对上帝的爱和对弟兄的爱,宁可自己受一些损失也得挽回弟兄令其回到上帝面前,就如同非尼哈代表以色列人对河东的两个支派所说的那样:你们可以在我们中间得地业,只是不可悖逆耶和华,也不可得罪我们,在耶和华我们神的坛以外为自己筑坛(书二十二19)。而河东的众弟兄则回答说:这坛不是为献祭,是为在我们中间证明耶和华是神(书二十二34)。

回应诗歌:《弟兄和睦同居》149

最后更新于 Jul 26, 2014 14:44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