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可6:1-13】
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关于主耶稣不被自己家乡的人所接纳,以及他差派十二门徒出去传道。这看似是基督事奉中的一个低谷,对门徒们也是一个考验,当他们跟随耶稣来到主的家乡时,他们看到耶稣家乡的人竟然不信他;但这也恰好是主耶稣差派门徒去传福音的一个起点,被拒绝的主耶稣在惊诧之后,并未停留,就随即向周围的村庄去传福音了。
- 耶稣被自己家乡的人厌弃
- 拿撒勒镇人的反应
- 惊奇于耶稣的智慧和能力
【可6:1】 耶稣离开那里,来到自己的家乡。门徒也跟从他。【可6:2】 到了安息日,他在会堂里教训人。众人听见,就甚希奇,说,这人从哪里有这些事呢?所赐给他的是什么智慧?他手所作的是何等的异能呢?
耶稣带着门徒一同回到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小镇并在此地的会堂里讲道,即使是在拿撒勒耶稣从小生活的家乡,人们也惊奇于耶稣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权能。这说明过去耶稣在拿撒勒这个小镇生活的时日中,人们并未发现他有如此教导的智慧和行异能的权柄。人们在惊奇之后,所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人的智慧异能是从哪里来的?第二个问题就是这智慧和异能意味着什么?
- 关注于他们过往所熟悉的主耶稣的外在
【可6:3】 这不是那木匠吗?不是马利亚的儿子,雅各,约西,犹大,西门的长兄吗?他妹妹们不也是在我们这里吗?他们就厌弃他。(厌弃他原文作因他跌倒)
人们惯常的思路是,他所具有的所展现的都是从他的职业训练、家庭和环境中得来的。要么是有来自父母的家庭传承,要么是来自学校的教育过程,要么来自工作的社会经历,总之,人们的思路局限在地上。
所以,拿撒勒的乡亲们首先回顾耶稣的职业技能,他不是一个木匠吗?可能说这话的人家里的椅子还是耶稣为他们做的,虽然这椅子又结实又好看,但是显然木匠不可能会训练出懂律法的智慧和异能来。第二回顾耶稣的家庭背景,他母亲马利亚不就是一个生活在我们中间的普通的家庭主妇吗?马太相应的记载中有一句:这不是木匠的儿子吗?(太十三55)。耶稣的弟弟妹妹们不一直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吗?也没有见他们中的一个像耶稣这样的啊!从耶稣的出身人们并没有发现与这能力智慧有关联的地方。
从某个角度来看拿撒勒镇上的人们所想到的关于耶稣的认知到这个阶段都是正确的。因为耶稣的智慧能力的确不是从家庭的传承和职业的训练而来。但是随后人们对耶稣的态度却是令人诧异的,他们的态度是“厌弃”他。经文中有小字注释说:“厌弃他”原文做“因他跌倒”。思高本将“厌弃”这个词译为“反感”。这是一种强烈的对耶稣的抵挡和轻视的情绪。经文中并未说明拿撒勒人得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导致了他们对耶稣的厌弃态度。但我们从他们所选择的这种态度却可以反过来推测他们对耶稣智慧异能来源和性质的认定。
这些拿撒勒人的思路都是“坚定地”站在他们对耶稣过去认识的基础之上来解读现今耶稣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异能的,他们已经认定了耶稣是马利亚的儿子,他的木匠技能和他的兄弟姊妹都印证了他只是一个和他们众人一样的普通的拿撒勒人而已。以他们对耶稣的了解,这个人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可是,这个在人们看为普通人的耶稣却表现出了非常不普通的智慧和异能来了,他们不能否认这一点,所以他们非常希奇。
可以肯定,他们的希奇并未带领他们超越他们和耶稣一同生活几十年所形成的印象,没有超越耶稣从外在看起来的一切,他们依然把焦点放在了耶稣的出生(他们所以为的)、耶稣的家庭、耶稣的木匠职业等方面。在他们看来,耶稣没有受过正统的法利赛人那样的律法学习的过程,不像保罗那样师从著名教法师加马列的门下(徒二十二3),不像尼哥底母那样是精通律法的公会成员,也不是一个从事多年民族解放运动的奋锐党领袖,这个从小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木匠离开拿撒勒出去了几个月回来后就有了教导律法的智慧和医病赶鬼的异能,在耶稣身上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了呢?
- 他们就厌弃他
拿撒勒城的人必须要面对自己所熟悉的耶稣和耶稣如今所表现出来的他们不熟悉的一面。其实,考察耶稣所讲的和所行的以及照着他们对旧约经文的熟知,化解这张力最为自然的解释就是唯有属天的来源才能有这样的智慧和能力。但这种张力没有令他们去认定这种可能性,那就是,这能力是从天上来的,这个人或许不是他们认识中的那么普通。很大的可能人们不是没有这么想过,只是若顺着这思路往下带来的结论是令他们更加希奇的,那就是若这能力是从天而来的,那么耶稣是谁呢?为何耶和华神给他这样的智慧和能力呢?这岂不是说耶稣是从上帝那里来的吗?难道他们所听闻的马利亚的这个头胎儿子的成孕是从圣灵来的(太一20)这传闻是真的?这人真的是从上帝来的?
随之,人们可能就会想一个从上帝那里来的人会生在我们中间吗?会生在拿撒勒?还会做木匠活?拿撒勒还能出什么好的吗(约一46)?他们所认识的耶稣不符合他们心目中那先知的期望形象。那些敌视耶稣的文士和法利赛人面对耶稣的权柄能力就曾诋毁说他赶鬼是靠着撒旦(可三22-30)。拿撒勒人可能选择了同样的思路。一个和我们一样的人,一个木匠,怎么可能拥有从上帝来的能力呢?既然不会是从上帝来的,那么就可能是从某个不好的源头来的了。拿撒勒的人们没有像那些文士和法利赛人那么恶毒,但是他们却选择了厌弃耶稣。
问题是,他们为何如此选择呢?是什么样的动机促使他们看到耶稣的智慧和能力之后不但没有信从他,却厌弃他呢?应当是嫉妒和骄傲。你从小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有些人还和你一同玩耍;你不过是一个木匠,和我们一样汗流浃背得以糊口,你在各个方面都和我们一样,甚至还不如我们,比如你家不如我家富裕,凭什么现在你就有了智慧和能力了,凭什么你就要站在会堂里教训我们呢?人们不能接受一个看起来长相、背景、收入、地位和自己一样的人,却有着远超过自己的智慧和权柄。过去你是生活的比我们还差的人,今日在你的身上竟然显露出了圣洁与高贵,过去我们所俯视的人,今日竟然显示出了需要我们仰望的一面。不能,我们决不能接受。他凭什么比我强?但事实的确是这样,耶稣展现出了他与众不同的智慧和属天的权能,他在会堂里面教训人,他那些同伴邻舍却不能;他可以行异能,他们却不能。他们所熟悉的耶稣如今的这种与众不同却冒犯了他们。他们因此就不喜欢耶稣。他们执着于他们所以为认识的耶稣,而错失了对耶稣真正的认识。
他们以为他们知晓耶稣的一切,他们以为他们认识耶稣。当他们面对耶稣令他们希奇的智慧和异能的时候,他们无法协调他们对耶稣过去的认识和现在的认识之间的张力的时候,他们选择了以恶意的猜测来厌恶他。
或者,他们无法协调耶稣所表现出来的超乎寻常的智慧和权能与耶稣在人们看起来极为平常的身份地位之间的张力。如果耶稣不是以普通人的身份回家,而是衣锦还乡,他若是以犹太公会的主席的身份归回,或者是以以色列某个起义队伍的领袖的身份归回,只要他高高在上地回家,那么众人可能就不会厌弃他,而是羡慕和追随他了。人们往往从一个人的社会身份来衡量一个人的言语行为,如果你的社会身份低微,那么你所说的也不会被人尊重。人们厌弃是因为他们不能接受耶稣的属天智慧与权能和耶稣的属世卑微身份之间的落差。
人们常有一种做法,若是他从小就认识一个人,他们就以为这人和他一样没什么了不起。因此,人们就会平视他,因为他觉得你和他应当一样,都喝一条河里面的水,都吃同一块地里的土产,都呼吸着各自家里的炊烟和饭香,一起放牧,一起玩耍。但也会因为自视为平等而接纳他。可是若这个人站在一个更高的位置上在熟悉他的人中间讲话的时候,人们就不再平视,但也不会高看,却是选择轻看和厌弃:你是谁凭什么教训我呢?
上帝特意为弥赛亚预备的生活环境和家庭背景以及他童年的生活经历和氛围,这本来是上帝所赋予给自己独生爱子的荣耀,只是人们却把这荣耀当成是可厌弃的。人们更看重出身高贵、师从名门的光环,上帝有意来俯就罪人,但是罪人自己却拒绝这种俯就。世人更愿意接纳一位在属地层面比他们“高等”的人,却不能接纳一个在属灵层面比自己高等的人。因为这样就显出自己的罪来了。
- 主耶稣的评论
【可6:4】 耶稣对他们说,大凡先知,除了本地亲属、本家之外,没有不被人尊敬的。
近则不敬,这是人性里面的习惯。我们传福音最困难的人可能是我们家人中抵挡的人。尤其是我们的父母长辈,自己的弟弟妹妹可能还好一些,如果他们从小就敬佩你,福音也因着这过去的印象而可能更容易被重视。但父母若是从小就教育我们指导我们,现在你若是告诉他们关于信仰的事情,他们不容易接受。因为,他们认为太了解你了,所以,你所讲的就不能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因为你,而忽视你所讲的属天的信息。
今天我们是否有时也这样来看我们身边的人呢?是否我们也更看重智力、学历、社会地位、财富等因素,以此来区分对不同人的话语的尊重程度?如他小时候读书还不如我呢,他竟然都做了传道人?或许,今日很多时候对于传道人所讲的信息觉得乏味,信息不能进入内心,可能并非是信息本身的问题,而是听者对于传讲信息之人心有厌弃。愿我们对自己所熟悉的牧者、传道人一直保持着将他们看作是上帝所呼召的传道人,重视他们的言行。尤其是传道人自己,面对自己的同工也需保持着看他们为传道人那样的尊敬,而非是以自己是传道人的身份来看对方。
今天可能我们要为我们下一代来祷告。我们基本上都是“信一代”,每次听到有弟兄姊妹说自己父母都是信主的,自己从小就跟父母去聚会,从小就信主,十几岁就受洗了,我们每次听到这样的见证都羡慕不已,我们很盼望我们都做这样的基督徒。但是,基督徒家庭有这样恩典的同时,也有一个危机,那就是信仰的平淡化。因为从小家里就有圣经,从小就有聚会,很多年听人们在自己耳边讲耶稣,讲救赎,这些词都太熟悉了,我们也就以为我们对耶稣太熟悉了,我们以为我们真认识他了,就像拿撒勒镇上的那些人一样,以至于等我们长大了,我们就不会觉得耶稣是如此的宝贵,也不觉得耶稣令我们有多么的感动,我们照着一种家庭所带来的信仰的惯性,不冷不热地信着,等到自己读书或者工作到一个新的地方之后,去那里的教会里面听讲道,也没有那种希奇和渴慕了,因为讲台上所讲的都是自己已经非常熟悉的了;面对生活中的试探和难处也不去找弟兄姊妹或者牧者分享了,因为在他们还没有开口之前,我就已经知道他们要说什么了,这一切的一切都太熟悉了,以至于自己内心里面可能都有了一种排斥,一种觉得怎么总是这些陈旧的,不能有些新鲜的吗?甚至,可能会有悖逆,我就是不要照着所熟知的去行,会怎么样呢?惟愿我们作为“信一代”的父母切切为自己的儿女祷告,谨慎自己的言行,培养出他们的真敬虔来,不管将来信仰传承几代,求神让我们的儿女,一直保持着对基督的热切和对真理的渴慕,不因为熟悉而麻木和厌倦,反而一直保持着对基督所讲和所行的那种惊奇和感动。
- 主耶稣的行动
【可6:5】 耶稣就在那里不得行什么异能,不过按手在几个病人身上,治好他们。
【可6:6】 他也诧异他们不信,就往周围乡村教训人去了。
新译本、吕振中本、思高本都将“不得”译为“不能”,好像上帝的权能被限制了。的确,不信者的抵挡拦阻了上帝更多恩典的赐下。不是上帝的能力减弱了,而是上帝的能力和恩典因他们的不信而转向了其他地方。他们本来拥有比他人更多接近耶稣的机会,但是只有他们当中很少几个人只是得到了一点疾病被医治的恩惠。
可能很多人对于基督徒的信心表示非常不能理解,但是主耶稣却对自己家乡人的不信非常诧异。主耶稣诧异主要是针对人们抵挡的不可理喻。其实真正令人惊奇的不是你信了,而是你看了听了却不信。信并非是非理性的,不信才是非理性的。
主耶稣诧异的是他们不信的原因,而非是他们不信的结果。一个人可以有很多理由不信,比如觉得圣经里面的很多神迹不符合所谓科学,但是因为自以为和耶稣很熟悉就厌弃耶稣,就令人诧异了。如此之愚昧!如此之可悲!竟然将上帝俯就的荣耀当成是不信的理由和原因。竟然是因为耶稣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他们就不能相信他是从上帝来的。这就如同说,因为你给了我很多的帮助,所以我不能相信你是良善的,你是对我好的。但事实上,这种情形在生活中并不罕见,比如若一个陌生人,伸手帮了我一把,我对这个不熟悉、不认识的人很感激,但可能我们对养育了自己几十年的父母不那么感激,对他们的付出觉得是理所应当的,有一点没有满足自己的地方就心里充满怨言和不满。不熟悉的人哪怕只有一点点的帮助,我们就说这是一个好人,他配受尊重和感激。熟悉的人哪怕给了你长时间的很大的帮助,你却因为和他(她)很熟而厌弃对方。主耶稣面对这种非理性感到诧异。
主虽然诧异,但是他的传道之路却并未因为有不信从者而停止,上帝的工作不会停留在一个地方,主耶稣就往周围乡村去了。对于我们的传福音也同样如此,传讲了,也做了见证,却被拒绝了,我们可能会有灰心,但是这却不是我们停下来的理由,这拒绝告诉我们上帝的恩典要向另外新的地方转移了。
- 基督差派门徒去传道
对十二个门徒的差遣其实是基督福音工作的延伸。更令我们留意的是,拒绝不但没有让福音的工作停滞,反而主耶稣开始差派门徒也去各处传道。
- 差派模式
【可6:7】 耶稣叫了十二个门徒来,差遣他们两个两个的出去,也赐给他们权柄,制伏污鬼。
- 呼召而非自荐
首先,所有的事奉都不是出于自告奋勇,而是出于上帝的呼召,即不是出于觉得自己有能力,自己可以完成这样的工作,自己可以试一试,自己可以轻松搞定,如果是这样,那么就是凭着血气之勇和自我的能力来想参与上帝属灵的工作,上帝可以利用,但是对本人却无任何益处。所有的圣工都是上帝亲自拣选人,呼召人,赋予人权柄和智慧;如果不是出于上帝的,那么就没有属天的能力和效果。因为福音的工作是属灵的工作,唯有圣灵的能力才能除去一切的拦阻,才能得胜撒旦的力量,才能改变人的内心,才能得着灵魂。
一个人口才再出众,也不能令豹子身上的斑点消失,也不能令死人复活。福音的工作恰恰就是令死亡的灵魂重新活过来的工作,不是一种理论、知识、操作规范的传递和训练,虽然是藉着口传,但上帝的真道必须有圣灵能力的伴随才能有属灵的果效。一个人再勇敢,他也得胜不了撒旦的力量,当恐惧临到的时候,人里面血气的勇武瞬间就会崩溃。一个人再有韧性,当灵里的压力和威吓持续的时候,他也会被压垮。
属灵的工作都需要有上帝的供应和赋予才可能做好。尤其是一个被呼召之人一定要明白,上帝呼召一个人有份于上帝的工作,其实就是呼召一个人进入了属灵争战的前线,就是进入了战场中,如果没有上帝所赐予的权能,无人可以医治病人、制服污鬼。
- 赐予权柄
每两个门徒都获得了三种权能,一令人悔改的能力;二医病的异能;三赶鬼的权能。弟兄姊妹,属灵的工作必须有从上头来的能力的赐予才能做成,凭着血气的力量是不可能成就上帝的工作的。
- 配搭而非单干
为何两两差派出去呢?就是为了让彼此之间有扶持和守望。配搭事奉可以避免很多的试探和软弱。我们也不可自视颇高,以为自己足够刚强,只需要供应别人就可以了,我们自己不需要同工的配搭和支持,甚至很多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排斥同工,因为不满意同工的工作,想要把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做了。事奉中的谦卑正是在于,我们需要同工,需要上帝为我们兴起一同配搭事奉的肢体。任何事奉都需要弟兄姊妹的祷告的支持,提醒和帮助。
- 出行原则
【可6:8】 并且嘱咐他们,行路的时候,不要带食物和口袋,腰袋里也不要带钱,除了拐杖以外,什么都不要带。【可6:9】 只要穿鞋。也不要穿两件褂子。【可6:10】 又对他们说,你们无论到何处,进了人的家,就住在那里,直到离开那地方。
门徒在领受了使命被差遣出去的时候,除了主耶稣的命令之外没有带任何多余的东西,但是这两节经文的意思并非是说我们在事奉的时候不必为事工做金钱和资源方面的准备,而是告诉我们不要因为金钱等其他因素扰乱了上帝托付给我们的福音的事工,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借鉴:
一不要自己为事奉来筹划需要的满足,比如说等我攒够了我下半生的生活费,我就可以自由地事奉了,不仰赖教会的供应了。工人的生活供应就是从他的事奉得来的(太十9,林前九14,提前五18)。但工人不应当靠着外邦人供应(约叁7)。
二不要等所有需要的金钱都筹足之后才开始事奉,上帝是所有事工需要的供应者,要以信心来应对生活和事工中的需要。不被经济所缠累和困扰。
三不要在事奉中注重享受,以简单质朴的生活方式来看待自己的需要满足。为何这里要住在当地人的家里,就是为了进入他们的生活中,而非是住在权贵之家,或者住在富人的家里,不可以在选择住处的时候以舒适程度作为标准。比如,有时候我们去一个贫穷者的家里传福音,中午饭却自己去一个他们从来不敢进去的高档饭店去吃饭,你的饭食就阻挡了你所传的福音。
四不要以事奉中所拥有的来干扰了福音的工作,如果你穿着华贵,住在五星的宾馆,自我介绍时第一时间递上印着博士、董事长头衔的烫金名片,那么听你福音的人就会被你的这些外在所吸引从而影响你所传的信息,人们可能更看重你的外在所显明出来的这些地上的资本。比如,人们可能更关注你可否给他提供一份工作,若发现你是董事长;会关注你是否可以帮助他的孩子补课,若发现你是博士。但是你要显明的能力不是你的这些方面的能力,而是你所领受的属天的能力,让人印象深刻的应当是你所传讲的信息,而非你的口才;是你的谦卑和爱心而非是衣着和富有;是你所使用医病赶鬼的权柄,而非你一掷千金的豪爽。如彼得所说:金银我都没有,只把我所有的给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叫你起来行走(徒三6)。
总之,主耶稣这里教导的原则是不要依赖物质条件来从事属灵的工作,也不要让外在条件影响属灵的工作,而不是给了一个普遍适用于所有情况的具体指导模式,不是说所有的事奉都不需要预备一些可能的差旅费等,也不是说所有出去传福音的人都不可以带钱,不可以带旅行箱。【路22:35__】 耶稣又对他们说,我差你们出去的时候,没有钱囊,没有口袋,没有鞋,你们缺少什么没有。他们说,没有。【路22:36_】_ 耶稣说,但如今有钱囊的可以带着,有口袋的也可以带着。没有刀的要卖衣服买刀。
- 应对拒绝
【可6:11】 何处的人,不接待你们,不听你们,你们离开那里的时候,就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对他们作见证。
【太__10:14_】_ 凡不接待你们,不听你们话的人,你们离开那家,或是那城的时候,就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太__10:15_】_ 我实在告诉你们,当审判的日子,所多玛和蛾摩拉所受的,比那城还容易受呢。
把脚上的土跺下去是法利赛人在离开外邦人的地界,进入自己的城市的时候,为了避免带着外邦人的不洁而做的动作。因此,这里主耶稣的意思就是,你要尽到传道的责任,那些人必须明白你所讲的,这样,将来他们灭亡与你无关,他们自己要为他们的罪负责任。任何一个人面对福音的时候,都是面对重大责任的时候,可以说是事关生与死的时候。拒绝福音将来要受到的审判是可怕的。这里的作见证主要是指见证他们的不是,见证他们的抵挡。
愿上帝的怜悯常存,使用我们将基督传于我们的周围,但愿人们都能像使徒保罗曾说的:“所以我们从今以后,不凭着外貌(原文作肉体本节同)认人了。虽然凭着外貌认过基督,如今却不再这样认他了”(林后五__16)。
_ _
回应诗歌: 173****《单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