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之死——2014年11月2日主日讲章/袁灵传道

经文:《马可福音》6:14—29

14 耶稣的名声传扬出来。希律王听见了,就说:“施洗的约翰从死里复活了,所以这些异能由他里面发出来。”15 但别人说:“是以利亚。”又有人说:“是先知,正像先知中的一位。”16 希律听见却说:“是我所斩的约翰,他复活了。”17 先是希律为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罗底的缘故,差人去拿住约翰,锁在监里,因为希律已经娶了那妇人。18 约翰曾对希律说:“你娶你兄弟的妻子是不合理的。”19 于是希罗底怀恨他,想要杀他,只是不能;20 因为希律知道约翰是义人,是圣人,所以敬畏他,保护他,听他讲论,就多照着行(有古卷:游移不定),并且乐意听他。21 有一天,恰巧是希律的生日,希律摆设筵席,请了大臣和千夫长,并加利利作首领的。22 希罗底的女儿进来跳舞,使希律和同席的人都欢喜。王就对女子说:“你随意向我求什么,我必给你。”23 又对她起誓说:“随你向我求什么,就是我国的一半,我也必给你。”24 她就出去对她母亲说:“我可以求什么呢?”她母亲说:“施洗约翰的头。”25 她就急忙进去见王,求他说:“我愿王立时把施洗约翰的头放在盘子里给我。”26 王就甚忧愁;但因他所起的誓,又因同席的人,就不肯推辞,27 随即差一个护卫兵,吩咐拿约翰的头来。护卫兵就去,在监里斩了约翰,28 把头放在盘子里,拿来给女子,女子就给她母亲。29 约翰的门徒听见了,就来把他的尸首领去,葬在坟墓里。 (可 6:14-29)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经文是《马可福音》6章14—29节。首先让我们诵读这一段经文。

『祷告』

一、概述

《马可福音》6章的这一段经文,完全是关于施洗约翰的内容,告诉我们他是如何被希律王杀害的。

1、基督是福音的中心

在《马可福音》中,关于施洗约翰的记载只出现在两个地方。第一处是在第1章,告诉我们施洗约翰的身份,就是旧约所预言的为弥赛亚预备道路的使者,就是预言中提到要在旷野喊着说:“预备主的道,修直他的路。”的那一位。 (可 1:3)这一章也告诉我们施洗约翰的形象是“穿骆驼毛的衣服,腰束皮带,吃的是蝗虫、野蜜。 (可 1:6)”他的工作是“传悔改的洗礼 (可 1:4)”特别是他为耶稣做见证说:“有一位在我以后来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弯腰给他解鞋带也是不配的。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他却要用圣灵给你们施洗。” (可 1:7-8)除此之外,在第1章中紧接着就告诉我们“约翰下监以后 (可 1:14)”可以说,马可描写施洗约翰是高度概括,并且跳跃很大,给我们的感觉是施洗约翰“一晃而过”,好像这个人才刚登上舞台,就又马上下台了。而马可如此记述,正符合施洗约翰在福音书中的角色,乃是一名配角,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他必兴旺,我必衰微。” (约 3:30)”
其实,在每一位基督徒的人生中,在我们所经历的历史中,我们都当像马可一样,像施洗约翰一样,意识到耶稣基督才是那真正的中心和真正的主角。我们总要随时高举祂,处处荣耀祂,祂是我的主,我为祂而活。施洗约翰有这样的谦卑,愿我们每一位也有这样的谦卑。

2、苦难是先知的道路

《马可福音》第二次提到施洗约翰,就是第6章的这一段。而这一段的特点是只提到一句“耶稣的名声传扬出来。(14节)”而完全没有关于主耶稣的话语或者行动,所以有人说“这是《马可福音》中唯一不以基督为中心的一段。”尽管如此,这一段仍然向我们启示了很多重要的信息。首先,施洗约翰的被杀就证明了人的罪性。虽然人以为“若是我们在我们祖宗的时候,必不和他们同流先知的血。 (太 23:30)”但事实是,罪人宁愿活在谎言中,甚至杀害先知,也并不愿意接受真相和真理。正如亚哈王囚禁米该雅,又如以色列人不听耶利米。其次,施洗约翰的被杀也预示着主耶稣必将走向十字架。人不能承受施洗约翰指出他们的罪,又怎么能面对耶稣这真光照亮一切的黑暗呢?第三,施洗约翰的被杀也提醒一切忠于真理的人们:在这世上发出先知的声音,需要勇气,需要预备付上代价,因为“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 (约 1:5)”又如主耶稣所说的“所以我差遣先知和智慧人并文士到你们这里来,有的你们要杀害,要钉十字架;有的你们要在会堂里鞭打,从这城追逼到那城, (太 23:34)”这就是十字架的道路,也是神为先知预备的道路。

二、释经

下面让我们逐节思想这一段经文。

1、14—16节: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

14节告诉我们,当希律王听见耶稣的名声时,就说:“施洗的约翰从死里复活了。”即使当别人说这不是施洗约翰,而是别的先知,希律却还坚持说:“是我所斩的约翰,他复活了。”(16节)从希律的这个反应,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他里面的恐惧和不安。他是王,而约翰不过是一个传道人;希律有军队,而约翰手无寸铁;希律还活着,而约翰已经死了;但希律却因约翰这个已经死了的人惶惶不安,那么他们到底谁是强者,谁是赢家呢?所以圣经说“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惟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 (太 10:28)”约翰虽然死了,但他的灵魂已在上帝的怀里得安息,他所做的工也已被上帝记念,他的正直、勇敢更被后世代代传颂。而希律虽然活着,但却天天活在良心的责备和对审判的恐惧中。希律也是一切暴君的缩影,虽然看上去强大,却是色厉内荏,看上去越张牙舞爪,越显示出内心的虚弱。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无论是魔鬼,还是暴君,我们都不要怕他们。只要我们所说的,所做的都合乎真理,我们就当坦然无惧。因为有一位比魔鬼,比君王都更大的,就是神。祂才是掌握最高权柄的,祂才是最终赏善罚恶的。在拘留所,在法院被定罪不是真正可怕的,在上帝的审判台前被定罪才是真正可怕的。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真需要向神求信心,使我们在警察面前、在国保面前不害怕。因为我们越恐惧,他们就越平安,因为我们的恐惧会让他们误以为自己是正义的,而我们若像以利亚一样,像施洗约翰一样在君王面前坦然无惧,并勇敢指出他们的罪,那良心就要在他们里面发动,或者圣灵可以藉此得着他们。总之,应当恐惧的不是义人,乃是恶人。

2、17—18节
a、斥责罪恶是先知的本色

第17、18节告诉我们施洗约翰被杀的原因,是因为他指责希律娶了自己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罗底。其实,希罗底不仅是希律兄弟的妻子,也是希律的侄女,希律是她的叔叔。我们参考《圣经启导本》1429页就可以知道希律家族的复杂关系。所以,希律的行为就触犯了“人若娶弟兄之妻,这本是污秽的事,羞辱了他的弟兄; (利 20:21)”那么,希律虽然犯了罪,这是不是施洗约翰被杀的直接原因呢?不是。如果施洗约翰不指出希律的罪,希律又何必杀他呢?所以,约翰被杀是因为他明确的、清楚的指出了希律王的罪。因此可以说,施洗约翰被杀,是他“自讨苦吃”,用粗俗一点的话说是他自己“找死”。在人看,这是鲁莽,是不懂得明哲保身的愚蠢;但在神看,这岂不正是先知的本色和托付吗。而这也是今天的教会特别需要反思和效法的。今天的教会在很多是非的问题上,无论是信徒违反教会纪律的问题,还是国家违背神的律法,违背正义、公理的问题,都表现得暧昧、模糊,要么不说,要么说也说不清楚。因为我们怕得罪人过于怕得罪神,甚至好些教会以为,只有和君王搞好关系,才能使神的国度顺利拓展。这样的想法似乎出发点是好的,但根本上岂不是没有信心吗?岂不是以为神的旨意必须君王的配合才能实现吗?岂不是骨子里以为君王比上帝更有权柄吗?出于这样的假“信心”又怎能传递纯正、整全的福音呢?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圣经中记载施洗约翰被杀,不是要基督徒吸取教训,学会明哲保身;而是要基督徒学习勇敢,效法约翰和一切先知、使徒的榜样,即使面对君王,即使孤身一人,即使冒着死亡的威胁,也要勇敢的宣扬真理,这才是对神有忠心,这才是敬畏神过于害怕人,这才是做光做盐,这才能被主使用。

b、在一切领域为真理发声

此外,施洗约翰的发声,也让我们看到作先知宣告真理的领域和范围。原来施洗约翰不仅在旷野布道,他也在宫廷布道,不仅呼召百姓悔改,他也呼召君王悔改。约翰在希律和谁结婚的事上表态,按今天的标准,就是侵犯他人的隐私,涉及君王,就是干涉政治。但在约翰看来,君王和百姓一样,都要伏在神的律法之下,而神的旨意也并未给所谓隐私、政治保留特权,可以不被真理衡量。所以上帝指示的,先知就要说出来,上帝谴责的,先知就要宣告出来。同样,作为真理柱石和根基的教会,她的责任也当如此。教会宣讲真理涉及的领域也应当这么大,就是既包括个人的伦理,也包括社会的道德,既要敢指出个人的罪恶,也要敢指出国家的罪恶。

“基要派”这个词,指的是上个世纪初那些抵挡自由主义,勇敢捍卫圣经权威和真理的基督徒。可以说,基要派是对神、对真理都特别执着、特别坚定的一群基督徒。但他们也有一个弱点,就是只关注个人的品德,而不面对社会整体的问题,甚至主张教会与社会分离。这就造成了教会退出公共领域,放弃对社会的影响,自我边缘化。而结果是社会加速堕落,而教会也没有因为这样“分别为圣”更加有力量,反而更加软弱。因为归根结底,教会在世界中并不能独善其身,不是教会起来争战,胜过世界;就是教会放弃责任,而被世界压制。今天我们称自己是福音派基督徒,其实福音派与基要派的区别不在于基要真理,不在于信不信童女生子或者死人复活,而在于要不要在一切领域,包括公共领域,宣告真理,高举真理。愿我们具有广阔的属灵视野,就像施洗约翰给我们树立的榜样,就是敢于在一切问题上,在一切人面前宣告真理、指责罪恶,发出先知的声音。今天在香港发生的“占中”事件,其实有很多基督徒参与其中,并且不少领袖也是基督徒,例如:陈日君、黄之锋、“占中三子”中也有两位是基督徒,其中一位还是牧师。我不想简单地说“占中”这件事对或不对,但我可以说,这些基督徒对公共事务的关心、发声,并且愿意为此付上代价,这是符合基督徒的本分的。并且对于大部分自私自利,只要不强拆到我头上就根本无视这个世界的苦难,和那些随伙行恶,例如逼迫我们的普通警察来说,那些站出来发声的香港的基督徒真是值得钦佩的。我认为,他们比很多基督徒都更像施洗约翰,也更像主耶稣。愿我们能为他们祈祷,也愿我们在危机面前也像他们,敢于挺身而出,敢于指责罪恶,敢于高举真理。

3、19—20节
a、选择比挣扎更关键

6章的后半部分是记述杀害约翰这件事背后发生的故事。第19、20节首先告诉我们,希律和希罗底这两个杀害约翰的凶手,对杀约翰也有着不同心理。希罗底对约翰的恨强烈、直接,必欲除之而后快。而希律呢?圣经说他敬畏约翰,保护他,乐意听他。(20节)所以,有解经家说“希律把约翰下在监里,正说明他不想杀约翰,只是希望封住约翰的口。”但无论希律是因为什么原因犹豫,或者是马可说的“他敬畏约翰”,或者是马太说的“他害怕百姓”(太14:5),或者两个原因都有。但无论如何,最终希律选择在杀害约翰的罪上有份,而这也必将使他难逃上帝的审判。希律的挣扎很自然使我们想到另一个同样犹豫,但也同样最终选择杀人的凶手,就是彼拉多。他和希律一样犹豫,但也和希律一样最终屈服于罪。就他们的挣扎来说,他们值得同情,但就审判来说,他们的犹豫并不能使他们逃避刑罚。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但愿希律的挣扎能够成为我们的警诫,但愿我们的人生不至成为一场希律式悲剧,就是只为选择正确而挣扎,却总不能选择正确。正如希律不能因为挣扎而逃避审判,同样我们也不能因为愿意而获得奖赏。因为真正被上帝纪念的愿意和勇敢,总是要行出来,总是要说出来,总是要明确的选择站在上帝那一边。否则,没有选择的立场,没有说出的宣告,有什么意义和果效呢。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但愿我们的人生是不断勇敢的选择,也因此充满荣耀,而不要只是不断的挣扎,以致充满遗憾。求主帮助我们!

b、没有中立,也不能回避

此外,希律的挣扎也说明,在激烈的争战中没有人能够始终保持中立,或者逃避做出选择。就是上帝不逼我们选择,仇敌也不会放过我们。希律虽然不愿意杀约翰,又抓了约翰想平息事态,但最终也无法回避希罗底的不断施压。彼拉多虽然不断推脱审判耶稣的责任,又想出鞭打耶稣的主意,但最终也不能息事宁人。上周我去香港建道神学院学习,也切实感受到整个香港社会都在被逼做出选择,教会和神学院更是不能幸免。牧师和神学院院长不断被会众,被记者,被政府逼着表态,刚开始还可以回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事态的发展,压力一定越来越大。这也让我想到当初三自运动的兴起,人人表态,个个过关,谁也逃避不了。而加入三自与否其实也不是难解的神学问题,根本还是个勇气的问题。当然,面对危险谁能不害怕呢,甚至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也流汗如大血点一般,相信施洗约翰也是如此。但关键是有人最终胜过了恐惧,有人最终被恐惧所胜。胜过恐惧的,就能直面挑战,也能看清上帝的心意,也能选择站在上帝一边;被恐惧所胜的,就不断的逃避,幻想可以保持中立,最后当被逼入绝境时,就难免选择悖逆上帝。前车可鉴,愿我们这一代的教会吸取教训,重拾信心和勇敢的心。如此,教会才不致总是被逼表态,而能主动发声,才不至于为不义背书,而能成为社会的良心。求主帮助我们,求主兴起教会。

4、21—28节:非法的承诺在上帝面前无效

最后的21节到28节告诉我们,施洗约翰被杀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希律王在酒席上做出了一个荒唐的承诺。虽然26节说“王就甚忧愁;但因他所起的誓,又因同席的人,就不肯推辞,”但这并不能减轻他要受到的审判。因为起誓或者守约,并非没有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不能违背上帝的律法。也就是说,我们不能起誓或者承诺伤害无辜之人,这样的诺言不能履行,反要弃绝。所以希律必被审判,是他罪有应得。

三、结语

就这样,施洗约翰这位神的使者就迎来了他的死亡。从酒席上发生的事看,他的死好像是出于偶然;但从他敢于直斥罪恶的性情看,他的死又好像是必然的结果。但更重要的是,他的生命乃在神的手中。在预定的日子之前,谁也不能伤害他;在他完成使命之后,上帝就息了他一切的劳苦。他的人生没有遗憾,而是满有荣耀,因为他没有辜负先知的托付,也没有逃避见证者的使命。约翰身上最可贵的美德,就是谦卑和勇敢。但愿我们这个世代的教会,都效法约翰的美德,在高举基督时,我们都谦卑如仆人;在为真理争战时,我们就勇敢如狮子。
『祷告』

最后更新于 Nov 01, 2014 04:52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