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2015年2月8日主日讲章/小白牧师

马可福音11:1-11 耶稣和门徒将近耶路撒冷,到了伯法其和伯大尼,在橄榄山那里,耶稣就打发两个门徒,对他们说:“你们往对面村子里去,一进去的时候,必看见一匹驴驹拴在那里,是从来没有人骑过的,可以解开牵来。若有人对你们说:‘为什么作这事?’你们就说:‘主要用它。’那人必立时让你们牵来。”他们去了,便看见一匹驴驹拴在门外街道上,就把它解开。在那里站着的人,有几个说:“你们解驴驹作什么?”门徒照着耶稣所说的回答,那些人就任凭他们牵去了。他们把驴驹牵到耶稣那里,把自己的衣服搭在上面,耶稣就骑上。有许多人把衣服铺在路上,也有人把田间的树枝砍下来,铺在路上。前行后随的人都喊着说:“和散那!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那将要来的我祖大卫之国是应当称颂的!

高高在上,和散那!”耶稣进了耶路撒冷,入了圣殿,周围看了各样物件。天色已晚,就和十二个门徒出城,往伯大尼去了。

弟兄姊妹主内平安!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经文是马可福音11章的1-11节,主题可以概括为“荣进耶路撒冷”。

这是主耶稣在受难前最后一次进入耶路撒冷,时间正是受难周的第一日。从这里开始,马可用了占整本福音书小一半的篇幅来记载这一周所发生的事情,可见这一周的重要。今天要分享的经文,就记载了其中的第一件大事。马可的笔调依然简洁,只记载了事实,没有太多的解释。

本段经文首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主耶稣的“高调”:与以前主刻意隐藏自己不同,这次主耶稣不仅以引人注目的方式进入圣城,接受沿途群众的欢呼,而且在进城前精心安排了这样的方式,期待这样的效果。

主耶稣为什么要如此行?难道是要求人的荣耀吗?当然不是!主刚刚告诫争论谁为大的门徒要作众人的仆人,自己怎么会如此呢?主这样做,就是要在受难和复活即将发生的前夕,以行动宣告“我是谁”——这是先知一向的传统,以赛亚、耶利米等都曾这样作过——好使聚集在圣城的众人认识这位真正逾越节的羔羊、盼望的弥赛亚、荣耀的君王。而众人显然也领会了主的意思,以欢呼的行动来回应“他是谁”。福音书将这一切记载下来,则是为叫我们认识“主是谁”。

这提醒我们,神常常会以不同的方式或途径显明他的旨意。求圣灵开启我们的灵性和悟性,在熟悉圣道的基础上宽广自己,常常预备好,以便能敏锐地明白神显明的旨意。

我是谁

为什么主耶稣骑驴进入耶路撒冷会引起这么大反响呢?为什么主耶稣通过这样的一个行动就能宣告“我是谁”呢?这要从先知撒迦利亚的预言说起。

早在被掳归回的以色列人建造第二圣殿的时代,先知撒迦利亚就已经预言,终有一天:“锡安的民哪,应当大大喜乐!耶路撒冷的民哪,应当欢呼!看哪,你的王来到你这里,他是公义的,并且施行拯救,谦谦和和地骑着驴,就是骑着驴的驹子。”(亚 9:9)这是公认有关弥赛亚的预言,表明骑在驴驹上的那一位不仅就是弥赛亚,而且是一位君王,要拯救以色列人的。从那时开始,以色列人盼望这预言的应验已经有五百多年了。现在主耶稣特意骑驴驹进城,就是要宣告自己正是这预言的应验,是以色列人一直盼望的弥赛亚,是来重建大卫国度的。这预言为历代以色列人如此熟悉与期待,以致当主耶稣这次进入圣城的时候,众人立刻心领神会,于是“和散那”的欢呼声响彻全城。

主特别说明那匹驴驹“是从来没有人骑过的”,意味着是非常适合用于宗教礼仪的,是专为主预备的。摩西律法要求挑选“没有残疾、未曾负轭”的牲畜作特别的宗教用途(如民 19:2),主在这里依此原则而行,正如主自己所言:“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太 5:17)但愿我们也能洁净自己,随时预备为主所用。

撒迦利亚继续的预言表明,将要来的弥赛亚不仅是一位和平的君王,而且更是全地的大君王:“我必除灭以法莲的战车和耶路撒冷的战马,争战的弓也必除灭。他必向列国讲和平,他的权柄必从这海管到那海,从大河管到地极。”(亚 9:10)主耶稣道成肉身,在十字架上成就救赎大功,不但是要拯救以色列人,而且要拯救普天下属他的百姓。今天的教会遍及世界各地,正是主的权柄从这海管到那海、从大河管到地极的明证。主耶稣骑着驴驹而不是战马进入耶路撒冷,宣告自己乃是和平之君。他来的确是要争战,但却不是发动地上的战争,而是属灵的争战。主耶稣借着受难与复活,得胜了罪恶与死亡,败坏了魔鬼撒旦的权势,“并要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来 2:15)而这属灵争战的目的,正是为成就人与神、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和平。

这些都是主反复强调过的,可惜门徒和众人直到此时仍不完全明白,也不愿接受。由于身受罗马帝国的统治与压迫,当时的以色列人对弥赛亚的盼望更多是属世的政治、军事性的,恐怕不是一位如此的和平之君,而是一位政治领袖和战争统帅,能带领他们推翻外邦人的统治,恢复地上大卫的国度。他们更不愿意接受一位全地的大君王,因为那意味着以色列人仅存的特殊身份的丧失。

但我们的主就是和平之君,他要求他的教会在地上同样作和平之子。“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 神的儿子。”(太 5:9)尽管教会在地上常处争战之中,但我们需要时刻记得,我们所进行的是属灵争战,争战的对象“并不是属血气的,乃是那些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属灵气的恶魔”(弗 6:12)。争战的目的是要“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林后 10:5)从而成就人与神之间的和平,并在此基础上达成人与人之间的和平。当我们身处激烈的属灵争战之中的时候,切不可因为受压过重和时间过长就忘了这一点,在血气中将焦点对准了属世的人或事,重蹈以色列人当年的覆辙。

主耶稣骑驴驹进城,也宣告自己是那位谦卑的君王。既为君王而又谦卑,实在让人难以理解,只有道成肉身的神子才以这样的面目出现在世人当中。世界的君王所到之处,多是耀武扬威、富丽堂皇。但我们的主却说自己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可 10:45)因此,尽管众人欢呼,但主却一如既往,并不寻求和领受人的荣耀,只是安静地进了圣殿。更没有人能想到,几天之后,这位“奉主名来的”就要在十字架上“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腓 2:8)为罪人舍命。

谦卑的君王同样要求他的门徒谦卑,“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太 11:29)。骄傲是人性的顽疾,恐怕没人能幸免于其害。作为基督徒,我们当时刻警醒,效法主,谦卑自己。尤其在经历了些许得胜,或者因长期争战而疲惫的时候,更要当心。耶利米先知说:“我们不至消灭,是出于耶和华诸般的慈爱,是因他的怜悯不至断绝。”(哀 3:22)我们能持守到今天,完全仰赖主的恩典,哪有什么可归功于我们自己的呢?

主坦然接受众人的欢呼(从众人所用的语言以及后来法利赛人的反应看,这其实就是敬拜),又能提前预知并安排与驴驹有关的事情,都显明主是那位荣耀的主、天地万物的主、全知全能的主。尽管他自己卑微,取了奴仆的形象,但他却实在是神的儿子,是荣耀的君王,是当受敬拜的。不论众人出于怎样的认识和目的,都在客观上成就了对主的敬拜,这真是一件奇妙的事。

主第一次降临,是以卑微的形象出现在众人面前,在此只是稍微显露了他的荣耀。他真是荣耀的君王,但却是必须先通过十字架的道路、经历死荫的幽谷。主完全荣耀的显现,将是在第二次降临的时候。那时,万国万民都要在他面前跪拜。

今天主依旧是那一位当受敬拜、全知全能的主,因为“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来 13:8)我们所经历的一切,主都知道。他既吩咐我们去牵驴驹,即便有阻拦,主岂不是早已交代了该怎样行吗?我们现在仿佛当年的门徒,正受命去牵驴驹回来,好为主预备坐骑。尽管遭遇拦阻,但主的吩咐必定成就。相信不多的时间以后,就将是主大得荣耀的时刻——盼望教会进入应许之地的那一天早日来临!

他是谁

如果主耶稣是通过骑驴驹进城宣告“我是谁”的话,那么众人就是通过对这一行动的回应宣告“他是谁”。众人并没有领会错,他们承认主就是弥赛亚、是他们所等候的那一位救主,这从以下两方面体现的非常明显。

首先是将衣服和树枝铺在地上,让主耶稣从上面经过,这是承认并迎接君王的礼节。当年以利沙派门徒膏了耶户以后,众将领就是这样拥戴其作王的。(见王下9章)现在众人铺衣服在路上,表明他们在迎接自己的王。其次是众人的欢呼,无论是“和散那”,还是“奉主名来的”,都表明众人实在认为主耶稣是从神那里来的,是当受称颂的。

非常遗憾,众人的欢呼与承认的背后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与主所启示的实质有天壤之别。不久之后当主受难时,众人或者呼喊“把他钉十字架!”或者四散而逃就说明了这一点。众人依旧不能脱离属世的境界,所关注的还是地上政治、军事的国度,盼望的还是摩西那样的出埃及和大卫王那样的泱泱大国。但主耶稣即将成就的,却是属灵的、天上的国度,是全新的出埃及,远超过当时以色列人所思所想的。只有等圣灵降临以后,众人才完全明白这一切。

从对众人回应的反思中,我们可以汲取两方面深刻的教训。一方面是外在行为的正确,与内在实质的错误是可能并存的。这里众人外在的欢呼与敬拜,都是合宜的,为主所接受并肯定,主还为此特别责备了那些对此颇为不满的法利赛人。但同时众人内在对主的认识和对主的期待却是错误的,他们固执于传统和自己的观念,因此热情也难以持久,一旦遇到挫折或变故,就难免灰心丧胆,甚至走向自己的反面。

因此,我们既不能因外在行为的正确(这是我们比较容易判断的)而简单地肯定内在的实质(这是我们很不容易判断的),也不能因内在实质的错误而完全否定外在行为的意义和作用。当然,外在行为与内在实质同时正确是最理想的,也是我们当努力追求的。但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是复杂的,不能简单地下结论,更不能以偏概全,要么全盘肯定,要么全盘否定。我们应当学习客观而公正地评价人物和事情,合神心意的就肯定,不合神心意的就否定,拿不准的就当暂时缄默不言。也要学习处事合乎中道,“不要行义过分,也不要过于自逞智慧,何必自取败亡呢?不要行恶过分,也不要为人愚昧,何必不到期而死呢?你持守这个为美,那个也不要松手;因为敬畏 神的人,必从这两样出来。”(传7:16-18) 这是所罗门留给我们的智慧。

另一方面是对狂热和从众的警惕。主耶稣这次进城是在逾越节的前夕,当时耶路撒冷聚集了许多上来过节的犹太人,宗教、民族情绪高涨,因此很容易出现狂热和从众的情况。今天这一波众人聚集为主耶稣欢呼,但不久之后就另有一波众人聚集要钉死主耶稣。这其中出于情绪狂热的必不乏其人,出于从众心理的更不在少数,真正明白的,恐怕为数不多。

人性的弱点之一就是容易被狂热煽动,愿意“随大流”。在当今这样一个咨询发达但权威缺失、诚信空前危机的时代,作为基督徒(特别是年轻的信徒),我们更要警醒,不偏听偏信,不为舆论所误导,总要“保守所托付你的,躲避世俗的虚谈和那敌真道、似是而非的学问。”(提前 6:20)不在世俗的大潮中迷失了自己。

在众人欢呼声中进入圣城的主,没有做任何众人期待的事情,没有任何政治、军事的“壮举”,而是一如既往地“以我父的事为念”(路 2:49),“入了圣殿,周围看了各样物件。”明天,主将洁净这座徒有富丽外表的圣殿,继续受难周的行程,宣告他到底是谁。

切愿我们更多地认识他,更坚定地信靠他,更深地爱他,更殷勤地服侍他!

愿主保守、祝福他自己的守望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