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玉瓶把膏浇在耶稣的头上——2015年3月15日主日讲章/晓峰牧师

经文:《马可福音》十四1-11

【可14:1】 过两天是逾越节,又是除酵节。祭司长和文士,想法子怎么用诡计捉拿耶稣杀他。【可14:2】 只是说,当节的日子不可,恐怕百姓生乱。
【可14:3】 耶稣在伯大尼长大麻疯的西门家里坐席的时候,有一个女人,拿着一玉瓶至贵的真哪哒香膏来,打破玉瓶,把膏浇在耶稣的头上。【可14:4】 有几个人心中很不喜悦,说,何用这样枉费香膏呢?【可14:5】 这香膏可以卖三十多两银子周济穷人。他们就向那女人生气。【可14:6】 耶稣说,由她吧。为什么难为她呢?她在我身上作的是一件美事。【可14:7】 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要向他们行善,随时都可以。只是你们不常有我。【可14:8】 她所作的,是尽她所能的。她是为我安葬的事,把香膏预先浇在我身上。【可14:9】 我实在告诉你们,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作的以为记念。
【可14:10】 十二门徒之中有一个加略人犹大,去见祭司长,要把耶稣交给他们。【可14:11】 他们听见就欢喜,又应许给他银子。他就寻思如何得便,把耶稣交给他们。

将近逾越节了,主耶稣的十字架也越来越近了。祭司长和文士对耶稣的杀意已定,只是在寻找一个合适的时机。他们的计划可能是在逾越节之后才动手,因为逾越节的耶路撒冷城里会聚集很多从各处来的犹太人,他们考虑到耶稣的影响力,此时若是动手的话,可能会带来不可预料的后果。但上帝的时间却是就在逾越节的时候。这让我们看到,人心可以有很多筹算,但是真正掌管事件发生的是上帝自己,主耶稣并非是没有来得及逃跑被抓,十字架也并非是他事奉的失败,反而正是他顺服在上帝的旨意和带领之下结果,逾越节的羔羊被杀是上帝的心意,而非是人的计划。但无论如何在耶路撒冷,在祭司长和文士那里,充满了仇恨和杀意。

而在耶路撒冷之外东南方向三公里的一个小村庄-伯大尼,主耶稣正在一个被称为长大麻风的西门家里和门徒们一同吃饭。

一、马利亚不同寻常的举动

1.真哪哒香膏的膏抹

但“平静温馨”的吃饭过程却被一个女人不同寻常的举动给打断了,还引起了门徒们的不满和怒气。这个姊妹是被主耶稣复活的拉撒路的姐姐,马大的妹妹,就是那位被主耶稣称赞说已经选择了上好福分的马利亚(路十42)。她在筵席上把自己珍藏的香膏给打开,倒在主耶稣的头上,还用头发去擦祂的脚(约十二3)。据说,为贵客抹油是当时的风俗,但即便如此,马利亚的做法也是非同寻常的,因为这用来膏抹耶稣的香膏太过贵重了,她所用的香膏被称为真哪哒香膏,在那时价值三十两银子,这是当时一个一般工人一年的收入总和,就好象今天我们说一瓶香水价值五万元那样。

2.为何以真哪哒香膏来膏抹耶稣呢?

在旧约中,祭司、先知和君王的职分要受膏。但此刻这个姊妹所做的膏抹的行为并非是职分的膏抹,而是对于主耶稣埋葬的膏抹。就是本段经文前面所说的,祭司长和文士准备杀死耶稣,马利亚已经知道主耶稣即将要面临死亡,她或许是听见了主对门徒所说的:他要在犹太人手中受很多的苦,然后要被钉在十字架上,三日后要复活。门徒们听了并不明白,甚至并不放在心上,反而争论谁为大。就在这个时候,这个姊妹她知道耶稣将要面对的,将要经历的。她也相信耶稣所说的话都是真的,十字架的事情一定会发生,耶稣也一定会复活。此时她该如何来面对耶稣呢?若是我们知道主即将要经历的痛苦和羞辱,我们该如何来面对祂呢?安慰吗?鼓励吗?拦阻吗(就像彼得那样)?可能我们不知道应当说什么,但马利亚选择了最合宜的方式,就是拿她最珍贵的真哪哒香膏来膏抹主耶稣。以此来表明她内心复杂的情感,以此来表明她对基督的十字架的回应。她不能拦阻耶稣走向十字架,她内心虽有悲伤但亦有盼望。她只能以这贵重的香膏表明她对主耶稣的爱,表明她对基督十字架的荣耀的看见,表明她对基督为罪人而死的感恩,表明她愿意为耶稣将自己完全的献上。

3.打破玉瓶

马利亚膏抹主耶稣的不同寻常不但因为这是极贵重的真哪哒香膏,而且还在于她把一整瓶的香膏全部倾倒在耶稣的身上。当时盛装香膏的瓶子是一种瓶口细长的长颈玉石瓶,这种石头是一种白色半透明的大理石,这个瓶子本身也是一种昂贵的器皿。打破玉瓶不是把玉瓶摔碎,而是把瓶口直接打断,表明不是倒出一些,然后盖上盖子把剩下的还存起来,所表达的是一种毫无保留的完全的倾倒。这是一种一往无前的爱的倾倒,想要反悔都不可能的投入,一旦打破瓶子香膏须全部使用。这是把自己所有的全部奉献出来,就如同是那个寡妇所奉献的两个小钱似的(可十二42)。

二、门徒们不同寻常的反应

1.“枉费”

但门徒对此的看法显然与马利亚不同。在门徒看来这么贵重的真哪哒香膏变卖之后用于周济穷人比膏抹主耶稣要更好,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或者说,在门徒看来主耶稣不值得马利亚这么做,主耶稣不配得这贵重香膏的膏抹。因为他们说“何用这样枉费香膏呢?”。“枉费”这个词在其他几个中文译本中都译为“浪费”,门徒竟然认为这香膏用在耶稣身上是一种浪费!我相信,今天的基督徒都不会认同门徒这样的看法。但当时那些跟从耶稣的门徒为何会有这么“不敬虔”的看法呢?是因为他们对耶稣的认识与马利亚不同。
门徒和马利亚的区别在于他们对耶稣弥赛亚使命的认识不同。门徒们看耶稣在某种程度上和主耶稣骑驴荣进圣城时那些举着棕树枝高喊“和散那归于大卫的子孙”的其他犹太人类似,在他们眼中耶稣是要带领他们重现大卫王朝辉煌的那位君王。他们无法想象一位被钉十字架被世人所唾弃的王,他们因此听是听到了主耶稣所说的受苦、被杀、复活的预言,但他们听不懂,他们依然沉浸在那种万众欢迎的“荣耀”里。很多时候人们不是没有听见,不是不明白,而是听是听到了,却因着自己对所听的内容不喜欢,不愿意,而听不明白,人们选择了听不懂。谁会喜欢一位被钉十字架的人为自己的王自己的主呢?门徒们正沉浸在自己争权夺利的梦想中,对于即将发生在耶稣身上的“惊天动地”的大事却毫无知觉。但马利亚却看到了那位君王的受苦。马利亚看到了即将临到耶稣的黑暗、争战、痛苦和死亡。于是马利亚做了一件在门徒看来“疯狂”的事情,一件不合宜的事情,一件爱主爱的有点过了的事情。但是,如果他们真的和马利亚一样认识到这位和他们一同作席之人即将要面对的事情的时候,他们还会这样看马利亚吗?真认识耶稣的人,往往会被人看作是“宗教狂热”,所做的很多事会被人看作是不值当的,就如同这几个门徒看马利亚一样。但我要说的是,凡是真认识耶稣的人,凡是真知道耶稣的十字架的人,他们都会因为基督的缘故而“癫狂”,正如菲斯都评价保罗那样(徒二十六24),一个看马利亚为耶稣所做的为不正常的门徒,不是一个正常的基督徒。

第二个方面是因为他们对事奉的看法不同。门徒们所期盼的救主是一位受人欢迎受人尊重令人畏惧被属世荣耀所环绕和高举的王,所以他们每当听到主耶稣提到弥赛亚使命的时候,就争论将来谁的地位高。门徒们从一个世俗得失的角度来看待他们因跟从耶稣所得到的和所失去的。他们也愿意为基督付出代价,但是他们也要求从神有相应的回报。他们以他们的付出来衡量自己在上帝面前的地位和被爱的程度。问题是,有谁配得耶稣为他被钉十字架呢?任何试图以自己的善行来换取上帝救赎之爱的做法都是对基督十字架的贬低和对自我的抬高。周济穷人是以色列人非常看重的善行,他们认为上帝也很看重这一点,但就像保罗所说的“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林前十三3)。不认识耶稣的十字架,不是被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爱所得着的,不是因着对基督的爱而有的事奉,从某个意义上来说才是真正的枉费。

事奉在本质上是属灵的,必须是出于对基督的爱并照着上帝的感召来服事基督,因此,事奉主不能以世俗和实用的社会标准来衡量,很多时候看似没有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的付出,在世人看为浪费和损失的行为,在基督那里却是宝贵。

2.“很不喜悦…向那女人生气”:

门徒不但评价马利亚所做的是枉费,而且他们还很不高兴,他们不但心里很不喜悦,还将内心的情绪直接发做了出来,他们向马利亚发火了。可以想见,几个门徒可能向马利亚大声斥责,在怒气中训斥她。在门徒看来,这个姊妹的做法得罪了他们,理由是马利亚浪费了自己的贵重物品。

有时候,事奉上帝会面对一些看似“爱心和正义”的责难。就像马利亚,她本来是全心为主摆上,但是却被人以自己的私欲、无知和冷漠来解读。门徒们不但不理解马利亚为何要这么做,还照着自己所以为的正确来责备她。门徒以自以为的对贫穷人的爱心和对浪费的不能容忍大胆地斥责了马利亚。马利亚所行的不但被人看为不值,而且还被人迁怒。因为她对主耶稣的爱的行为,超出了门徒们所能接受的程度了,是他们不能做到的,是不符合他们对基督追随的模式的,是和他们的事奉理念不同的,他们就发怒了。

我们不知道马利亚当时的感受,或许她并不在意别人怎么看她,她的注意力都在主耶稣的身上,或许她心里也很难过甚至有点惊慌,但主却为她辩护“由她吧,为什么为难她呢?”主耶稣常常这样来安慰和保护那些爱祂的人,主亲自为他们辩护。

3.“犹大去见祭司长,要把耶稣交给他们”

显然这里是一个对比,这个心里不悦,看马利亚的做法是一种浪费的门徒,这个口口声声说这香膏应当用来帮助穷人的门徒,竟然在转身就去出卖耶稣来得利。这也是一个令人悲伤的讽刺,犹大心疼马利亚把价值三十块钱的香膏膏了主耶稣,却转身以自己的背叛和出卖主来为自己换取了三十块钱。

马利亚和犹大之间的对比如同是一个得与失的对比,他们都为基督的十字架在做一些事情,马利亚看似是为基督即将到来的十字架舍弃了她的所有,实际上她得到了一切;犹大也是因为把基督推向十字架看似得到了金钱,实际上他失去了一切。

三、主耶稣不同寻常的评价

门徒可能以为主耶稣会附和他们,他们可能觉得主耶稣也会很不高兴。的确主耶稣有点不高兴,却不是因为马利亚,而是因为他们。门徒们面对金钱和主耶稣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们忽视几毛钱的奉献,看重这极贵重的香膏;但主耶稣却格外看重这两个小钱的奉献,却允许这香膏倾洒在自己身上。

1.“这是一件美事”

主耶稣对这件事情的评价和门徒心里的想法是如此的不同。门徒们很生气,认为这是一种浪费,但是主耶稣却说这是一件美事。主耶稣显然是以和门徒不同的视角来看这件事的。在门徒们看来这瓶香膏极其贵重,但是在主看来,这瓶香膏是无价的。在门徒看来这瓶香膏可以周济很多穷人,在主看来这香膏用于膏抹自己更美。门徒们关注在香膏的贵重,主耶稣却看到了一个人对救恩的信心和奉献的宝贵。

当一个人认识到基督以祂的死让我们从死亡进入到永生之后,这个人活着的全部意义和价值就在于把自己奉献给主,没有比这更为美好的了。一个人只有在心里面把自己最为宝贵的献给了主耶稣,他才能真正在地上被使用去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他才能经历事奉的喜乐和满足,这样的事奉才能称为是美事。

2.“只是你们不常有我”

周济穷人当然重要,但是这不是福音的核心关怀,上帝更加看重的是对灵魂的拯救,基督在十字架上工作的中心是救赎,福音的中心不是周济和慈善。基督舍身流血的十字架的爱才是福音的核心。也因此,基督居于基督徒事奉和生活的中心。

通常上帝让我们以一个日常的方式来尽自己当尽的事奉责任,比如工作、家庭、教会等,但基督徒却要敏感于在特别的时期和特定的事件上显明出来的上帝的心意,并能为此摆上自己。在我们存活于世的时日里,这样的机会并不多,被上帝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来使用是莫大的恩典,愿我们都能有份于此。

这也是一个基督徒事奉的原则和次序。可以说,这个世界上有无穷尽的需要,探访的、安慰的、慈惠的,等等。一个人不可能凭着一己之力覆盖世界上所有的需要。基督徒的智慧就在于,要在摆在你身边的这些事奉的需要当中,去看到上帝喜悦并呼召你去当做的那一件事情来。这个世界是上帝所掌管的,我们只不过是祂的帮手,我们每一个人有自己的职分和呼召,在上帝呼召我们应当去做的事情上去尽心竭力就好了。

3.“要述说这女人所做的为纪念”

主耶稣几次提到自己的死,但在门徒们却处于愚钝之中,这个时候有一位女子,她听到了,也留意了,这事虽然还没有发生,她还没有看到,但她仅就听到耶稣这样说,她就这样相信了,她看到了主耶稣即将走向死亡就用她所珍贵的真哪哒香膏预先告诉众人,主耶稣的死亡不是失败,不是羞辱,不是卑贱,相反乃是荣耀、是得胜、是生命的馨香,死并不能拘禁祂。并在主还没有走向十字架的时候她就已经尊崇和敬拜祂,并以她所能做的最好最尊贵的方式来表达她的感恩和委身。今天我们也没有亲眼看到主耶稣的死和复活,但我们也领受了圣灵同样的恩典,我们里面也有同样对基督的死和复活的信心,因此惟愿我们也像马利亚那样,既然信了,就以打破玉瓶这种不留后路,不同寻常的方式来追随基督。

回应诗歌 《爱筵我尝》39首

最后更新于 Mar 13, 2015 08:58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