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那当称颂者的儿子基督不是?——2015年4月12日主日讲章/小白牧师

马可福音 14:61-62 耶稣却不言语,一句也不回答。大祭司又问他说:“你是那当称颂者的儿子基督不是?”耶稣说:“我是。你们必看见人子坐在那权能者的右边,驾着天上的云降临。”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上礼拜刚过了受难周。今天要分享的经文所记载的正是在这期间发生的事情——主被捕和初次受审。地点先在客西马尼园,后在大祭司府的院中。当时,主刚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中得胜不久。

这段经文所记载的事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其一是整个事件都发生在黑夜里,预示着黑暗的势力正趋猖狂,也预示着其后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是见不得光的。其二是整个过程的节奏都非常匆忙。犹太人尽管早就定意杀害主耶稣,但由于担心引起节日里的动乱,故迟迟没有公开下手。现在突然得了犹大的告密,又值逾越节的前夜,于是不得不急急忙忙地完成抓捕、审讯、送交彼拉多、钉主在十字架上等一系列事情。从这里,我们实在看见了神旨意的成就——我们的主才是逾越节那真正的羔羊,是必须在天亮以后被杀献上的。

本段经文涉及四位主要人物:主耶稣、犹大、大祭司和彼得。尽管经文不长,但每人都有值得我们思想的东西。今天我将从这一角度进行分享,由主耶稣开始,以使徒彼得结束。

一、主耶稣

这是主耶稣在世的最后一个夜晚,按犹太人的习惯,则已进入逾越节的当日了。主耶稣祷告完毕,犹大带着一队人就到了,他们抓捕了主耶稣,并带到大祭司的府邸。在这过程中,如果说有什么使人最感惊讶的,恐怕就是主耶稣的平静安稳了。作为被抓之人,主耶稣的反应与在场的其他人形成巨大的反差与对比。从中我们可以再次看出,人们对主的认识和了解是何等的浅薄啊!

犹大带来的那一队人,带着刀和棍棒,完全是对付强盗的姿态。但实际上他们面对的却是那位和平之子,他不会在地上动刀兵的。面对这些来抓自己的人,主没有恐慌,没有逃跑,也没有反抗。不仅如此,主还及时制止了门徒的暴力行为,平息了事态。门徒们一开始企图反抗,被主制止后则四散逃跑,其中一位甚至连衣服都丢弃了(教会传统认为这位少年人正是本福音书的作者马可。他记载下这件事,证明整个事件的真实与可信)。但主却临危不惧、不乱,成为实际掌控现场局势的人。

主耶稣的平静安稳在公会和大祭司的初步审讯中持续依旧。当时那里聚集了公会成员、证人、差役、仆人等等,场面一定有些混乱。面对一波又一波的证人及所谓证据,甚至是辱骂和殴打,主耶稣始终一言不发,没有辩解,没有反驳,更没有动怒。因为主监察人心,早就知道他们必不会按公义审判,因此“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恐怕你与他一样。”(箴 26:4)此时无声胜有声,主的平静安稳反衬出罪人的愚昧与虚妄。

实在说来,主的平静安稳还有着更深的属灵含义。主耶稣道成肉身来到世界,就是为要在十字架上舍命流血,成就救赎大功。现在神的时间已到,该预备逾越节的羔羊了。表面看来,是犹大、差役、大祭司他们捉拿了主耶稣,但实际上却是主耶稣主动舍了自己,为要成就父神的旨意。以前犹太人也多次想加害于主,但由于神的时候未到,一次也没成功,主也主动躲避。但今次不同,主正是为这个时候来的。

主耶稣能如此平静安稳,也在于刚刚在祷告中得胜。这是一场属灵争战,一定先要在灵里得胜。由于主经过三次祷告,争战得胜,愿意顺服父神的旨意,外在的争战就不难面对了,因此就有了从父神而来的平静安稳。在过去这几年的争战中,类似的体会不少弟兄姊妹也经历过。

尽管主耶稣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没有说话,但当大祭司问“你是那当称颂者的儿子基督不是”的时候,主却立即回答“我是”(这就是神在西奈山启示的名字),并引但以理书有关人子的经文宣告自己就是先知所预言的从天上来的那位人子——主就是因此而被定亵渎罪的。主为什么只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要授大祭司以口实?因为这实在就是主的身份,更是主要世人认识的。更深一步,整个救恩的奥秘,都包含在其中呢!可惜犹太人不仅再次错过了这最后的机会,而且恶行达到了顶峰,竟然以此为僭妄,杀害了这位生命之主。

二、犹大

犹大着墨不多,但一个可耻的伪君子的形象却跃然纸上。犹大不仅亲自带人来抓自己的老师,而且以亲嘴、问安为记号,实在虚伪至极。这本当是表达爱、信任与尊敬的礼节,如今却被用于出卖与背叛,实在让人愤慨,也让人感叹人性的丑陋与黑暗。

其实,作为与犹大具有相同罪恶本性的人,若离了神的救赎与恩典,我们也很可能与犹大一样,卖主卖友。故此,耶利米先知说:“我们不至消灭,是出于耶和华诸般的慈爱,是因他的怜悯不至断绝。”(哀 3:22)为此,让我们一面称颂神奇妙的救恩,一面祈求主保守我们不要失脚,更不要跌倒。

从犹大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一个深刻的教训:就是我们在主面前必须常存诚实的心。“神是个灵,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约 4:24)虚伪与圣徒的身份不相称,但愿我们对神对人都是诚诚实实的,“使你们无可指摘,诚实无伪,在这弯曲悖谬的世代作 神无瑕疵的儿女。”(腓 2:15)

三、大祭司

主耶稣被捕以后,立即被带到了大祭司的府中,受初步的审讯,以便找寻证据好定他死罪。这位大祭司就是该亚法。作为犹太公会的主席,他不仅主持了当晚的审讯,而且最终定了主的罪。这位大祭司当晚的所作所为,在两方面叫我们印象深刻。
一方面是他的不公不义,正如神所斥责的:“你们审判不秉公义,徇恶人的情面,要到几时呢?”(诗 82:2)其实,犹太人早已定意杀害主了,所以这里的审讯不过是要拼凑出证据支持他们早已作出的决定罢了。面对虚假又各不相合的证据,大祭司并没有秉行公义,宣布主耶稣无罪,反而更加不遗余力,直至自己赤膊上阵,把主定了罪。

另一方面是他妄称神的名。按摩西律法所设立的大祭司,作为最高宗教领袖,本当是最认识神、最了解律法、最敬虔的。但这位大祭司却相去甚远,以致犯下如此大罪。当一般性的证据难以定主的罪时,大祭司以起誓的方式逼主回答“你是那当称颂者的儿子基督不是?”(参马太福音26章)而在得到主肯定的答复后,大祭司立即宣布主说了僭妄的话、亵渎了神,并为此撕裂衣服(这对于大祭司来说是十分不寻常的)。然而不幸的是,真正说了僭妄的话、妄称神的名的恰恰是大祭司自己。因为,站在他面前受审的,正是道成肉身的神的儿子!

大祭司的表现特别警戒教会的领袖:作为被主赋予权柄的人,一定要秉公行义,就象保罗教导提摩太的:“不可存成见,行事也不可有偏心。”(提前 5:21)须知,“公义使邦国高举”(箴 14:34),没有了公义,教会必站立不住。中国的教会和社会一向都缺乏公义的观念和秉公行义的领袖,但愿我们在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之后,能在这方面学到当学的功课。

还有,作为教会领袖并不保证就一定明白神的旨意,就一定能尊主为大。一旦偏离神的心意,固执己见,后果就很严重了。惟愿我们时常记得弥迦先知所告诫我们的:“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 神同行。”(弥 6:8)

四、彼得

本段经文有关彼得的记载都是负面的,是关于他的失败的:在客西马尼园拔刀抵抗,在大祭司院中三次不认主。人也多是从这样的角度引以为戒。但我们应该问一个问题:今天我们为什么能读到这段记载了如此多细节的经文呢?这只能来自于彼得自己的见证!特别是根据教会传统,马可福音的来源正是使徒彼得。一个勇于将自己如此的不堪展现在教会和世人面前的著名教会领袖,肯定有许多值得我们效法的地方。从这段经文中,至少有两点可以佐证。

其一是彼得对主爱的真切与深入。当众门徒四散逃走时,彼得却一直跟随主进了大祭司的家,并冒着被人认出的危险陪伴在主附近。尽管这样的行动有些鲁莽,最终也使自己陷在试探之中,但彼得对主的爱却是实实在在、不容怀疑的。试想如果我们处在同样的情况,你能有同样的表现吗?经历过派出所陪伴时被登记身份证的弟兄姊妹多少有些体会,那实在并不容易啊!

经上说:“小子们哪,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约前 3:18)信、望、爱总要借一定的行动才能表现出来,彼得表达的方式固然值得商榷,但彼得显明的爱心却值得肯定与效法。亲爱的弟兄姊妹,把你“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 神”和“爱人如己”真实地表达出来吧!不要怕方式有瑕疵(当然没有瑕疵更好),主不仅不会责怪我们,而且会补足我们的不完全。弟兄姊妹即使一时误会,但也终会理解并接受的。

其二是彼得悔改的真切与深入。当与犹大相比时,这就更为宝贵和明显了。作为软弱而有限的人,我们都难免犯罪,有时还可能非常严重。这时唯一应该做,也是唯一能做的就是悔改,为罪痛哭。神应许必赦免我们的罪,我们也必由此复兴。彼得就是这样做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不但如此,彼得还勇敢见证,成为历世历代信徒的鉴戒与激励。
从经文的记载中,我们还可以学习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悔改的根源来自主的话。彼得思想主的话,就哭了。今天我们能悔改,同样出于圣灵的感动,知道自己的所为违背了主的旨意。因此,保罗提醒我们:“不要消灭圣灵的感动,不要藐视先知的讲论。”(帖前 5:19-20)

悔改本应当是基督徒生命的基本形态,但实际上却也是最难的功课之一,对中国人尤其如此。我们的文化最讲究的就是面子,习惯的是文过饰非,这恰恰是悔改的大敌,是中国信徒和教会,特别是教会领袖需要分别为圣的。面对不合神心意的任何思想和行为(这都是罪),即便出于好心,都需要悔改,不能找任何借口。神应许我们:“我们若认自己的罪, 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一 1:9)主啊!求你将真诚悔改的心,象当年赐给彼得一样,也常赐给我们!

鸡已经叫第二遍了,天就要亮了,对主耶稣的正式审判也要开始了——这是下一章要展开的内容。

愿主保守、祝福他自己的守望教会!

最后更新于 Apr 10, 2015 08:23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