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吝啬,是不义 文/刘峣

凯勒认为,符合圣经的动机应该是“一种单纯的正义感以及一种为减轻他人悲苦的真实关切”,行义单单是因为它是圣经的重要教导,是主耶稣的命令,对弱者的关切是上帝心怀的特点。

对 “正义”这个词,我们都不陌生。提到“行义”,即“施行正义”,可能许多人都会马上想到“惩罚作恶者”,“替天行道”,但在《慷慨的正义》一书中,凯勒却提出不同的看法:“当我们赋予所有人上帝之造物应得的权利时,我们就是在行义。行义不只是与纠正错误有关,也包括慷慨和社会关怀,特别是对穷人和弱者所行的。”凯勒举了身边的两个朋友为例,他们原本都过得很舒适、安逸,却在某一天放弃了那种让许多人羡慕的生活,开始关心社会中那些最软弱、贫困和边缘化的人们,而且他们做出长期的牺牲,要服务那些弱势群体的利益、需要和事业。凯勒认为,根据圣经,这就是“行义”的含义。

凯勒把给穷人的私人赠予也称为“正义”。我们很多人可能都会认为,借着慷慨赠予而帮助有需要的人应该叫做“怜悯”、“同情”或“慈善”,而不是“正义”。但是,凯勒认为,英语中“慈善”一词表达出来的是一种虽好但却可选择的活动。慈善不是一件必须做的事,因为那样就不是慈善了。慷慨赠予穷人属于“慈善”,这种观点并不符合圣经教导。如果持这种观点,不慷慨赠予穷人就大不了被称作“吝啬”。凯勒却说,“不慷慨地赠予并不是吝啬,而是不义,违反上帝的律法。”

为什么要行义、关心帮助弱势群体呢?行善积德吗?求得人的回报或者天上的奖赏吗?这些都是错误的动机。凯勒认为,符合圣经的动机应该是“一种单纯的正义感以及一种为减轻他人悲苦的真实关切”,行义单单是因为它是圣经的重要教导,是主耶稣的命令,对弱者的关切是上帝心怀的特点。

面对“向穷人行善”的教导,许多基督徒会提出反对意见,凯勒援引爱德华兹的讲道,指出很多反对意见“都是要给圣经所提爱邻舍的诫命加以限制”,所以依次给予了精彩有力的回应驳斥。诸如:有人说:“虽然穷人有需要,但他们还不至于处在极端贫穷中(即他们还不是赤贫)。”回应:“我们不会等到自己处在‘赤贫’中才改善状况,那为什么我们要等我们的邻舍挨饿才施以援手呢?”有人说:“我没有什么可以给他们的,我自己的需要还有待满足呢,我不能因为帮助别人影响了自己的生活质量。”回应:“按福音的要求,我们在很多情况下应该有责任即使自己受苦也要给予别人。……如果我们从来都没有责任去减轻别人的重担,而只是在我们自己不麻烦的时候才去行,那我们如何分担邻舍的重担呢?我们肩上根本没有重担。”有人说:“那穷人脾气很差,而且毫无感恩之心。”回应:“尽管我们恨人、倾向于犯罪并且不配得任何好处,基督却爱我们、善待我们、愿意减轻我们的重担……所以我们也应该善待那些不配得的人。”有人说:“他这么穷是他自找的,都是他自己的错误。”回应:“可能一些人不具有‘天生的认真管理事务并使自己得益的能力’。换言之,一些人总是会在金钱和财物方面做出一些认真却很糟糕的决策。爱德华兹说,我们应该考虑到,有这种能力缺陷的人,就像生来视力不好的人一样,那些蒙上帝赐好视力的人应该愿意去帮助一些视力不好的人。”

在本书的最后,凯勒更为具体地告诉我们何谓行义以及如何行义,可谓字字珠玑:“‘行义’的意思,是去到那些失去平安的地方,去修复平安。在那里,社会的一些弱势群体正从社会编织体中坠落。当我们集中精力满足穷人的需要时,平安就会来到。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呢?唯一重新编织和坚固这块织物的方法,就是将你自己编织进去。人类就像那些丝线。如果我们把金钱、时间和能力都留做己用,而不是用在我们邻舍的生命中,那么我们就算的确彼此有接触,也不算是编织在一起的——在社会关系、人际关系、财力和情感上都是脱离的。重新编织平安的意思是牺牲自己,献出你的时间、物品、力量和资源,将之注入别人的生命和需要中。”

最后更新于 May 07, 2015 08:41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