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认识基督耶稣为至宝 文/孙毅长老

遇到复活的主之后,对于门徒来说,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耶稣基督本身成为他们生活的目标,生命的满足,人生的安慰。

经文: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腓3:13-14)

引言

从我们所读经文的上下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保罗在这里所说的“标杆”主要是指10节中的“认识基督,晓得他复活的大能”。这是人生的一个基本目标。不过,在我们还没有经历复活的耶稣之前,我们的心还没有在他里面得着满足之前,我们其实是很难将这个目标当作我们日常生活的具体目标的。在福音书中我们看到,在耶稣复活之前,门徒主要关心的是以色列国的复兴;只是在他们经历了复活的耶稣之后,他们才将“同作耶稣复活的见证”当作是他们的使命。(徒1:22)

1、目的与工具

在耶稣复活之前,门徒跟随耶稣,乃是为着一个宏大的理想或目标,即为了复兴以色列国(徒1:6);并且与此相关,他们都关心将来以色列国复活之后,他们能够在其中有怎样的位置。相对这个理想与目标,耶稣作为他们所理解的弥赛亚,是带领或帮助他们达到这个目标的那个人;他们是因为这个目标而跟随耶稣。

今天于我们来说,即使是在我们信主后,其实在我们个人的生活中,以及在教会的服侍中,我们仍然有一些宏大的目标。我读上世纪二十年代信主的那一代知识分子的作品,他们关心的基本问题就是怎么用基督信仰拯救这个国家。就是说,人们信基督,是因为这个信仰可以救中国,可以改变中国社会;人们把这种观念称为基督教救国论。

当然这里说的生活目标也可以是教会的事工目标,个人的事业目标等。我们有一种依靠主过自己生活的模式:1)有自己的具体目标与行事方式;2)把基督或神当作帮助者或资助者;3)有一套神是否支持我的目标、是否与我的作法同在的辨认系统,意思是说,在奔向我所确定的目标过程中,如果从开始就比较顺利,左右逢源,我们就会辨认说,这是神所喜悦的。如果一开始就遇到了问题,我们就会说,这件事情可能不是神所喜悦的。这就如同当年门徒一直是照着他们的弥赛亚观念去理解或印证耶稣所说的各种事情。比如说,当耶稣以君王的方式进入耶路撒冷的时候,在他们的理解中,这是神与他们同在的支持,复兴以色列国的时候就要到了。

这里不是说我们不应该有生活的具体目标,而是看我们是否只是为这些目标而活。在很多情况下,也不是我们生活中的具体目标有什么问题,而是我们被局限在这具体的目标上,没有被提升到更为超越的层面,即“认识基督,晓得他复活的大能”的层面。从好的方面看,基督不过是达到我们目标的带领者或帮助者,说的更极端一点,基督不过是达到我们某个宏大目标的仆人。当然,从表达形式上,通常我们会将这个目标当作是基督召我们去达到的目标,因此努力达到这个目标就是为了荣耀基督。问题的关键是,在我们的心中,这目标对我们的重要性是否超过了那位呼召者,以致我们的内心是否只被事工所占据,而不再以耶稣基督为满足。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人们常把这类型称为事工导向的人。

十字架事件让门徒追求的目标及生活的方式坍塌了。他们所追随的这位弥赛亚竟被钉上了十字架,这完全出于他们的预期,是他们所不能够理解的。至少与他们的期待出现了偏差。这个意义上,他们整个的生活目标及辨认方式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断裂。

2、遇到复活的主

之后,对于门徒来说,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耶稣基督本身成为他们生活的目标,生命的满足,人生的安慰。这时,他们的生活目标转化为:为耶稣的复活作见证(徒1:22);等候耶稣基督的再临(徒3:20)。

门徒的这个转变的过程,有两个重要环节:1)遇到复活的主。耶稣复活后,向门徒讲解圣经,从圣经上扭转他们过去的弥赛亚观念(路24:27;45)。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帮助他们调整过去的观念。2)随着圣灵的降临,彼得在五旬节的讲道中,表明他已经完全理解了所发生的变化,就是耶稣的复活,表明现在已经进入到“末后的日子”(徒2:7)。

这里要注意的要点是:最为重要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换句话说,门徒之前所理解所等候的那个目标已经不再重要了;最为重要是基督的复活,显明他真是那位弥赛亚。他在十字架上的救赎工作已经完成;他在十字架上所说的“成了”,特别表达出,其实对于我们人生最为重要的工作,如生命的救赎、意义与满足,他都已经做成了;只要接受他为基督为救主,这些我们就都能够得着,而不用再去通过其他的事务才能让我们的人生有意义。因此,他本身是我们所追求的人生目的。保罗所说:“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林前2:2)基督的十字架是我们人生最大的事件,就如出埃及是以色列人生活中最大的事件一样。

并且,他的复活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终末的时代开始了,我们已经被带入到这个终末的时代中;需要我们以一种终末的态度来面对。终末的态度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

我们当下所作的那些具体事务,无论是个人的工作还是教会里的事工,都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了,最为重要的是为着耶稣基督随时的来临作好预备。

这带来我们生活样式的一个重要变化:不是我们之前(过去)开始的某个事务所预定的目标决定了我们当下(现在)生活的意义;如果还是这样的话,就是过去决定了现在;过去的某个事件决定了人生的目标和意义。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们根本不可能“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这里我们要或迟或早要经历当年门徒所经历到的那种断裂:事务不再是我们人生的目标与意义,而是复活的基督耶稣自己,是他随时可能会来这个将要发生的事件。当事务不再是我们人生最为重要的目标与意义的时候,我们的时间观发生一个调转:那个终末的、正在来临的事情决定了现在。这正在来临的事情就是,基督会随时再来。我们要时常问自己的问题就是:如果基督今天来的话,我是否预备好了?这个问题决定了我们每天生活的基本意义之所在。

3、以基督为生命的标

这个问题能够帮助我们“努力面前的”。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好像在比赛时全力伸展”;由此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运动员赛跑时的场景。在赛跑时,我们确实是顾不了两边或是背后,一心向着那个终点的目标直跑;特别是快到终点时,全身伸展前倾,为了能够尽早地触及到终点线。从经文的上下文来看,这里“标杆”的主要意思是“认识基督,晓得他复活的大能……得以从死里复活”(腓3:10),因此是具有终末意义的目标。不过在生活中,也可以表现在,通过与基督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而得以更深地认识他,经历他复活的能力。就是说,我们今天可以通过认真地完成主交给我们在地上要履行的责任与本分,在事务的过程中去认识他,经历他复活的能力。

初期教会时期,有些信徒不能够把握“深层”与“浅层”的区别。以为就是在等了基督再来了,什么工作都不需要干了。这里的“深层”是指我们在里面、心灵之中所存的盼望是终末性的,始终向着基督的再来;而在事务层面上,我们应该做什么还是要尽本分做什么;在这个层面上,事工的结果也是重要的;但它已经不再是最为重要的。就如保罗说,“我也将万事都当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腓3:8-9)相对“认识基督……得以从死里复活”这个最为重要的目标来说,其他的事务都不是那么重要了。这里,相比于经历复活的主之前的状况,之前是事工的目标为第一,耶稣的帮助为第二。现在是:认识基督为第一,具体事务为第二。

如果用在今天的处境下,那么区别在哪里呢?是事工的结果对你更有意义,还是在这个过程中经历到耶稣基督、对他有更深的认识对你是更大的得着?当保罗说,他要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时,这里的标杆指的是人生的总目标,首要的意义是指认识基督,在此前提下延伸指神当下召我去做的事情。而这事情对我们生命造就的意义,第一是在此过程中经历耶稣;第二是事情的目标达到。如此,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地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否则我们的心是不会专注在面前的。

4、应用

问题是,在我日常的生活中,我怎么才能同时活出这两个层面,即在从事日常应当做的事情的同时,去经历认识耶稣,以认识他为至宝?为此,我们应当在生活中操练专注于“一件事”。“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华,我仍要寻求。”(诗27:4)我们遇到的问题是,我们时常参与在太多的事情中,然而成长的秘诀却在于全神贯注于“一件事”上。忙碌的马大批评她妹妹时,耶稣对她说:“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路10:41-42)

操练清心致力于一事,可以是指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做的每件事情。过去,我经常在吃饭的时候看书,擦地板的时间听小说;如今在手机上可以看很多东西的年代,我们时常可以看到人们在走路的时候看着手机。我们人心得满足的本能是,在一段时间中尽量去做更多的事情,好让自己显得活的充实。

其实这几年来我已经在操练在吃饭的时候就是单单地吃饭,在擦地板的时候全神贯注地擦地板,在走路的时候全神贯注地走路。我们常常为自己可以在一个时间内同时做几件事情都感到内心里的安慰,似乎是时间被更充分地利用了,自己的能力(自我)被更充分地发挥了。其实做每件事情的意义不在于这个事情本身,而在于做这个事情时对耶稣基督的经历。换句话说,我们做事情的根本的动力并非首要地来自达到事工目标本身,而在于做的过程中,“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的奖赏。”事情本身的成败已在其次,在基督里的安慰与奖赏才是重要的。

当然这不意味着我不是竭力地追求,不意味着我不关心事情的成功与否;而是说,它不是内心得安慰与奖赏的主要来源。我乃是为着基督去做这事情的,为的是讨他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