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却不以性命为念——2015年11月22日主日讲章/晓峰牧师

经文:《使徒行传》二十1-38

序言

保罗的第一次宣教旅程从安提阿出发,同工主要是巴拿巴,在塞浦路斯、彼西底的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特庇等地建立教会,然后回到安提阿。第二次宣教旅程保罗主要是想“回到从前宣传主道的各城,看望弟兄们的境况如何”(徒十五36),出发前因为马可的去留与巴拿巴分开,西拉成为主要同工,不但看望了第一次宣教旅程中的各教会,这次旅程保罗首次登上了欧洲大陆,在腓利比、帖撒罗尼迦、庇哩亚、雅典、哥林多等城市建立教会,然后途经耶路撒冷回到安提阿。第三次旅行布道保罗的目标依然是访问第一次宣教旅程中建立的各教会,并在以弗所停留了两年之久,此后经特罗亚前往马其顿和希腊两省,前去探望第二次旅行布道中建立的各教会。可以说,保罗的第三次旅行布道的过程,重心不再是建立新的教会,主要目的是坚固过去六年多以来在亚洲和欧洲所建立的神的教会。所以,保罗的第三次旅行布道,是在他踏上新的宣教旅程之前对已经建立的教会的一个探望和告别。
保罗的第三次旅行布道是以以弗所教会作为中心的,保罗这次在以弗所住了两年,是保罗三次宣教旅程停留时间最长的一个城市。本章记叙的正是保罗离开以弗所前往马其顿和希腊探访众教会之后又返回以弗所附近的米利都这段旅程的事情。

特别是在本章后半段他对以弗所教会长老们的谈话,可以看作是保罗蒙召作为外邦使徒这十年间奔波于亚细亚、马其顿和希腊等地劳苦宣教建立教会的一个事奉总结。在这一段记叙中,保罗对他的事奉做了一个回顾总结,很大的篇幅是他的内心感言,从中让我们看到使徒的内心,为了福音矢志不渝的舍身传讲,即使是知道前路艰难,甚至有捆锁与危险,他也依然乐意前往。

我们下面就从三个方面来看保罗第三次旅行布道离开以弗所后途中所发生的事件。

一、重访马其顿的教会

按照本章的记叙,保罗在第三次旅行布道的过程中,离开以弗所后,前往马其顿和希腊,探访腓利比、帖撒罗尼迦、庇哩亚、雅典、哥林多等地方的教会,传统上认为在这个过程中保罗写了《哥林多前书》、《哥林多后书》,并在哥林多教会停留了三个月之久,也是在这一段时间里,保罗写了《罗马书》。

原本保罗的计划是从哥林多启程,直接坐船从地中海直达叙利亚,上岸后前往耶路撒冷。因为各地散居的犹太人很多都会坐船前往耶路撒冷去过五旬节,所以这个时候保罗最方便的行程安排就是乘船和这些过节的犹太人一起去往耶路撒冷,但是这也正是那些仇视保罗的犹太人杀害保罗的机会,获悉有些犹太人真的准备在路上计划要害他。保罗就改变了一开始的计划,决定先原路返回亚细亚。

这里给出了一个要随同保罗一起前往耶路撒冷的同工名单,这些人很可能都是马其顿、希腊、亚细亚等地教会的代表,因为保罗在这次旅行布道的过程中一直在推动一项捐献事工,就是动员在第一次、第二次旅行布道的过程中所建立的外邦教会为耶路撒冷教会捐款,保罗之所以急着赶路返回耶路撒冷,就是要藉着过五旬节的时机把外邦教会的捐助带到耶路撒冷教会里去,以此要使犹太基督徒和外邦基督徒之间和睦相爱。// 有人说这里的外邦同工的名字有七个,代表了所有的外邦教会,路加在写作的时候是否有这样的想法我们不能确定,但是保罗对于促进外邦信徒和犹太信徒的融洽关系的确多有努力。

二、重返特罗亚的事奉和神迹

保罗走陆路,再次返回特罗亚。主日的时候有掰饼聚会,保罗知道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和特罗亚的弟兄姊妹们在一起主日崇拜了,所以他格外的珍惜,一直讲道到深夜。此时,发生了一件令人吃惊的意外事件,一个名字叫犹推古的少年人在听道的过程中因为困倦睡着了,他正好是在窗台上睡着的,就从三楼掉下去了,扶起来的时候已经死了。保罗为犹推古祷告,犹推古便又活了过来。这是使徒行传中记载让死人复活的第二例,第一例是神藉彼得令多加复活(徒九36-42),第二例就是这里神藉保罗让犹推古复活,使徒行传中所记载的死人复活的神迹只有这两例。我们可能需要稍微了解一下的是,在当时的教会中外邦信徒中很多都是社会地位低下的人,甚至很多是奴隶,他们若要听保罗讲道,得在一天繁重的劳动结束之后,在晚上才能来参加聚会听道。犹推古可能就是这样的一个年少的弟兄,他可能来的较晚,里面都已经坐满了,他只能坐在窗台上,也可能是他想呼吸一些新鲜空气保持清醒,但他还是在劳累中睡着了。在睡觉时跌落摔死了,却又被上帝的大能救活。

保罗伏在犹推古身上使这个孩子从死里复活的方式不仅令人想起旧约里面先知以利亚曾以如此的方式救活了撒勒法寡妇的儿子(王上十七21),先知以利沙也曾用类似的方式救活了书念寡妇的儿子(王下四33-35)。而且此后保罗似乎并未受到多大的影响,他既没有因为主日聚会时发生这样的事情而惊慌,也没有因令人从死里复活的神迹藉着他发生而兴奋,他让人带领犹推古去休息,他则返回楼上继续讲道。

特罗亚这个地方对于保罗来说具有非常的意义,因为约七年前就是在这个港口他看到异象(徒十六9),从而踏上了对欧洲的宣教旅程。今天他在前往耶路撒冷的路上,又是在这个城市面对着他事奉中的一次意外事件,还是在掰饼聚会中。此时上帝再一次以大能显明了与他的同在和对他事奉的托住,那令主耶稣从死里复活的能力今日藉着保罗令犹推古从死里复活,让人们看到保罗所宣讲的那位从死里复活的耶稣如此真实地与保罗同在。这不但是对保罗事奉的鼓励,也是对教会莫大的安慰和坚固。

三、在米利都对以弗所长老的临别感言

这是保罗事奉生涯中很特别的一次讲道,因为这篇信息不是布道性质的,而是一次针对对教会领袖的劝诫教导。这也是他对自己事奉使命的一个回顾,这也可以看作是一个传道人事奉的原则借鉴。虽然此后保罗在使徒行传中依然还有讲论的记载,但主要是对不信的犹太人和罗马的官长面前的宣讲了。
其实,保罗多少有些把这篇讲道当成自己的告别讲道了,带有遗嘱的性质。也就是说,保罗虽然知道这次前往耶路撒冷会有捆锁逼迫,但是他并不知道具体将会遭遇什么,所以他就做了最严重的后果准备了,他是以一个殉道者的心态前往耶路撒冷的。他已经做好准备像主耶稣走向十字架那样前往耶路撒冷去迎接可能有的死亡。

1.论到自己的过去

1)保罗论到过去自己事奉的经验

保罗首先对以弗所教会的长老论到自己是如何事奉的。第一,是谦卑;第二,是流泪;第三,是遭遇各样试炼。这不但是保罗对自己事奉的说明,这也是对所有服侍主的门徒的事奉劝勉。这应当说,是保罗的事奉榜样,也是对服侍主的内涵诠释。

谦卑是每一个服侍上帝的人必须有的品格,这品格所表明的是在上帝面前的舍己与顺服。无论自己做什么,都不是为了显出自己,而是为了显出基督,如同保罗曾对腓利比教会的弟兄姊妹所说的那样:无论是生是死,总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显大(腓一20)。无论自己觉得自己多么有理多么劳苦,都要臣服在基督的话语之下。任何骄傲都是在上帝面前的骄傲,都是对上帝荣耀的夺取,表现在对人的轻视、夸口、自大和狂妄。

流泪则表明了对自己所牧养群羊的关切和深情,如保罗曾对哥林多教所说的那样:有谁软弱,我不软弱呢?有谁跌倒,我不焦急呢?(林后十一29)。保罗也为自己的犹太同胞不肯悔改信从耶稣而大有忧愁,心里时常伤痛(罗九2)。他多次在信件中提到为教会的弟兄姊妹们流泪祷告。爱主必然爱主的群羊。

任何服侍基督的人都会经历痛苦忧愁,经历逼迫患难。保罗其实是这个方面的榜样,我们之前分享过保罗受苦的清单:“被犹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减去一下;被棍打了三次,被石头打了一次,遇着船坏三次,一昼一夜在深海里。又屡次行远路,遭江河的危险,盗贼的危险,同族的危险,外邦人的危险,城里的危险,旷野的危险,海中的危险,假弟兄的危险。受劳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饥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体。”(林后十一24-27)。但这些试炼拦阻并未让保罗宣教的脚步停留下来,相反他越发地谦卑事奉,他看自己为福音所受的苦难为喜乐,看自己肉身所受的苦是要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西一24)。所以保罗藉此是在鼓励所有跟随基督脚步事奉的人,虽有艰难试炼,但主必帮助,事工却不被拦阻,必有果效。

2)凡对你们有益的,我没有一样避讳不说的

这是保罗论到他在事奉中宣讲真理的勇气和坦荡。有时候,我们知道上帝的道理,却可能不能宣讲,原因要么是我们内心里面有惧怕,惧怕得罪掌权者或者惧怕得罪听道的人,怕有人听了不高兴;要么是我们心里不坦然,我们应当讲的,我们自己都有疑惑,或者我们自己都不能遵行,故此不敢讲。
保罗每到一个地方必定会到犹太人聚集的地方传福音,虽然他明知道会有逼迫和敌视。他也到外邦人那里去传讲,虽然他知道可能会有讥诮与轻视。甚至,保罗为了让他所传讲的福音真理容易被人接受,就连原本可以接受的生活供养有时候都不接受,自己作工养活自己,免得他所传讲的内容被人攻击是为了自己。

2.论到自己下一步的打算

1)前往耶路撒冷去,心甚迫切

保罗清楚地知道圣灵在他心里的催促,他也知道圣灵已经告知他这次前往耶路撒冷将有来自自己同胞犹太人的苦害。如他自己所说的“有捆锁与患难等待我”。但是,保罗却说我虽然知道耶路撒冷有捆锁患难等着我,但是我要前往,我心何等迫切。这种心情令人惊异,但却是对主耶稣的效法,当年主耶稣也曾对门徒说过:“我有当受的洗,还没有成就,我是何等迫切呢!”(路十二50)。

2)我却不以性命为念

保罗也因此表明心迹:我却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事,证明神恩惠的福音。我们之前也提到过,保罗宣教事奉的特点就是时刻有争战伴随,有逼迫患难相随。甚至,在前往各城传福音之前,有时候圣灵会预先告诉保罗前方会有捆锁患难。这其实也是事奉的要素之一,那就是在跟随基督之前必须先做好要为主受苦的准备,不要等遇到了逼迫艰难就大感意外,似乎是遭遇了非常的事。

这就是保罗的事奉心志。在起初跟随基督,领受外邦使徒职分的时候,在开始宣教旅程的时候,他就已经做好了为福音舍弃一切的准备,乃至舍弃生命。保罗最看重的不是自己的生与死,他看重的不是他能在事奉的过程中得到什么,不是看重经过他的手能有多少教会建立起来,而是他是否忠诚于上帝的托付了呢?甚至,我们可以说,保罗在此的事奉心志其实并非只是一个为主付出代价的心志层面的表述,更是一个事奉中属灵原则的说明。保罗当然愿意看到福音能很快地传到地极,但是他知道这不是凭着他一己之力可以做到的,上帝会兴起更多的人来传福音,他所要持守的就是他要走完上帝让他走的路,是“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提后四7)。他随时做好了为顺从圣灵的引导前往一个城市宣讲时付出生命的准备。他的宣教之路在他看来,随时可能终止。但若是上帝让他前往,他将义无反顾。他从未将福音传给更多的人作为逃避危险的借口。

3)你们以后都不得再见我的面

在保罗看来,他在亚细亚地区的福音使命已经告一段落了。他在上帝所托付的责任上已经尽忠尽责了。虽然保罗这次前往耶路撒冷已经做好了为主殉道的准备,但我们知道上帝并未让保罗在耶路撒冷殉道,而是带领保罗即将进入到另外一种事奉的状态中,就是他不再是以一个自由可以行动的方式来事奉教会了,他将要进入被捆锁、被限制的状态来为主做见证了。

4)要记念保罗曾在他们中间的劳苦

保罗最后论到自己在以弗所的时候未曾贪图过任何一个人的金银、衣服,令人想到当年撒母耳在以色列人立王之后的演讲中提到:我没有抢过谁的驴,也没有抢过谁的牛,没有收授过贿赂(撒上十二3)。// 这也暗示着对于保罗所建立的教会而言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以弗所教会是所有保罗在过去十年间宣教旅程中所建立教会的一个代表。此后的他们需要自己单独来依靠神面对周围的时代,面对挑战和危险,也开始要担负起事工的责任,或造就门徒,或传福音。

最后保罗引用主耶稣所说的话“施比受更为有福”,表明了事奉基督不是一个属世的工作,不是你传福音了、讲道了、付出了就得到一些收入、一些称赞,和教会弟兄姊妹之间不是一种互惠互利的交往关系,不是你付出一些,然后你又得到一些。事奉是一个单单对上帝忠诚的奉献,是一个为了上帝对人单向的付出和劳苦,事奉的动力和所得都是属灵的,是基督自己,是基督已经给我们的永生的生命和荣耀的职分,以及将来他为我们所预备的公义的冠冕。这是一个传道人在生活上的榜样和智慧,虽有行很多事的权柄但为了上帝托付的缘故可以甘愿舍弃,也不要让人在生活上找到议论和攻击的把柄。

3.论到教会和监督

1)监督的职分:“你们当为自己谨慎,也为全群谨慎”

牧养的过程也是争战的过程,上帝差派保罗藉着他的宣讲在各地建立了教会,并设立了长老监督等教会的带领职分,保罗之后牧养的责任就落在了这些教会驻堂领袖的身上了。作为教会监督的带领人在牧养的过程中,有两个方面需要谨慎警醒的。第一就是要为自己谨慎。教会领袖首先要自己站立的住,才能带领教会。第二要为教会谨慎,牧者要宣讲真道、警戒信徒。这里保罗把教会领袖描写为一个羊群的看守者的形象,如同是夜间城墙上的守卫那样,要时刻观察留意是否有危险临近,若有要及时发出警告的声音。旧约曾有类似的经文:倘若守望的人见刀剑临到,不吹角,以致民不受警戒,刀剑来杀了他们中间的一个人,他虽然死在罪孽之中,我却要向守望的人讨他丧命的罪(结三十三6)。

2)教会是神的血所买赎回来的

保罗是在论到教会的特殊性,里面的每一个灵魂都是如此的宝贵,作为领袖不能随意待之。因为每一个信徒都是上帝所爱的,耶稣是他的主,是为他付出流血的代价买赎回来的。

3)教会将来要面对的危险

教会在建造和增长的过程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搅扰和挑战,保罗形容为“凶暴的豺狼”,这个比喻可以指那些假先知,假传道人,装扮成光明使者的撒旦的差役。在加拉太、在哥林多都出现过假教师攻击保罗、混乱神的道。
一直以来教会面临的危险是两个方面的,一是外来的“凶暴的豺狼进入你们中间”,二是内部的“有人说悖谬的话,引诱门徒跟从他们”。这就需要教会的敏锐和坚定,在真理上不能有妥协和让步,对罪要对付不能纵容。

4)“把你们交托神和他恩惠的道”

但真正保护和带领教会的并非是某个带领人,而是上帝自己。圣灵藉着圣道在上帝的子民心里来运行工作,使人可以明辨是非,可以有信心和盼望;可以让罪人悔改,让信徒成圣。

四、今日之效法

1.榜样

保罗对以弗所教会长老们的这篇讲话其中有很大的篇幅在论到自己过去如何,即将怎样,这不是保罗在显明自己,而是让我们看到一个真正牧者的牧养要诀是什么。事奉的基本要求是行事为人要与所蒙的恩相称(弗四1)。牧养的力量在于身体力行的榜样力量。在此基础之上的祈祷传道才能有果效。

2.舍己与顺服

照着人之常情,若是明知前路危险,应当绕道而行。对于保罗来说,他的使命就是福音,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听到福音,这是他从上帝所领受的异象和托付。所以,照着教会那些劝保罗不要去耶路撒冷的弟兄们的看法,明知耶路撒冷会有捆锁危险,就不要前往,这是智慧的选择。但保罗却拒绝听取这建议,坚持前往,这是否是与保罗的福音使命相冲突呢?被捆锁了还怎么更好地传福音呢?若保罗以此为理由避开耶路撒冷,前往其他的福音未得之地,这岂不是更有利于实现上帝的托付吗?

但实际上,保罗的宣教异象的领受和实践异象的方式、过程都是在上帝的旨意中的,做什么上帝告诉了保罗,怎么做也依然是上帝所定规的。上帝并未只是告诉保罗你要完成一个任务,然后说,至于如何完成你看着办,我不干涉。就如同第二次旅行布道一样,保罗的想法是想要到加拉太北部去传福音,但“耶稣的灵却不许”(徒十六7),他就只能到特罗亚城,晚上在异象中看见有一个马其顿人站着请求保罗过来帮助他们(徒十六9),所以,保罗就和西拉等人就前往欧洲传福音。而且,正如我们之前所分享过的,在保罗的事奉生涯中,他在各城传福音的次序基本上都是先是在会堂宣讲,被拒绝后,转向外邦人。多次的被拒绝、挫折、被打,按照常理,保罗应当调整自己的宣教策略,为了让福音更好地,不受拦阻地被传开,为了更好地完成上帝所托付给保罗的外邦人使徒的职分,他可以选择在遭遇到几次抵挡之后就不再前往犹太人的会堂,而是直接面向外邦人宣讲。但保罗并未如此行。就像这一次的耶路撒冷之行一样,在去之前他就知道有捆锁危险在等着他,但是他还是前往。如果他以更好地传福音为理由不去耶路撒冷,这不但没有问题,还能获得教会弟兄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但保罗像过去一样顺从在圣灵的带领中。保罗的宣教路程一路前行都有圣灵的指引和带领,他也敏感于圣灵的工作并完全顺服。以至于他能在年老离世的时候说: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提后四7)。

回应诗歌 《蒙神呼召》第179首  

最后更新于 Nov 20, 2015 06:39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