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与主同行——2016年1月24日主日讲章/袁灵传道

创5:21 以诺活到六十五岁,生了玛土撒拉。22 以诺生玛土撒拉之后,与 神同行三百年,并且生儿养女。23 以诺共活了三百六十五岁。24 以诺与 神同行, 神将他取去,他就不在世了。

经文:创5:21~24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按照教会的安排,这一段时间的主日讲道是分享不同的专题。今天我们要分享的专题是:每日与主同行。首先让我们来看一段经文,创5:21~24节。请大家一同诵读。

『祷告』

一、与神同行的以诺

如果我们对比整个《创世纪》第5章的经文,就会发现21~24节的与众不同。这一章的标题是“亚当的后代”,这里一共列了十位先祖,从亚当直到诺亚。而提到每一位先祖,都用了几乎同样的格式,就是“谁活到多少岁,生了谁。生谁之后,又活了多少年,并且生儿养女。共活了多少岁就死了。”而只有说到以诺的时候,这个格式却发生了变化。变化之一是这里说“以诺与神同行”,而且提到两次;变化之二是,以诺不是死了,而是被神取去。在圣经中只提到两个人没有经历死亡,而是直接被神提走的,一个就是以诺,而另一个是先知以利亚。显然被上帝提走是特别的荣耀,说明上帝特别喜悦他们。而以诺为何得神的喜悦呢?圣经中没有告诉我们任何以诺的事迹,唯有说以诺与神同行。而与神同行其实就是以诺被主喜悦的原因,与神同行也深刻代表着以诺与神的关系和他生命的样式。

二、什么是与神通行

1、喜爱并遵行耶和华的命令

那么,与神同行是什么意思呢?从整本圣经来看,与神同行至少意味着两个方面。第一是喜爱并遵行耶和华的命令。例如《列王记上》9章4、5节,神对所罗门说【你若效法你父大卫,存诚实正直的心行在我面前,遵行我一切所吩咐你的,谨守我的律例典章,我就必坚固你的国位在以色列中,直到永远。】这里“行在神面前”就是和后面说的“遵行我一切所吩咐你的,谨守我的律例典章”是一个意思。而《约翰福音》14章21节,主耶稣也说【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所以,谁是与神同行的?谁能得见主的面呢?就是听神话的人。与神同行的第一个方面是侧重人对神的话语的态度。

2、与神联合

而另一个方面,与神同行也是指心灵与神契合,生命与神联合,对象不再是神的话,而是神自己。就好像《诗篇》27篇4节大卫的话说【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华,我仍要寻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瞻仰他的荣美,在他的殿里求问。】在这里大卫所渴慕的已经不仅是耶和华的律法,而是耶和华自己。他不仅渴望求问耶和华的心意,也渴望瞻仰耶和华的荣美。他的眼光已经不仅仅在律法之上,而是在神的一切方面,包括神的创造、神的护理、神的伟大、神的永恒、神的公义、神的慈爱等等、等等,都是他所欣赏的。而这时人和神的关系也不仅在于听话,而是变成了爱慕;不仅是君王和臣仆的关系,而是成了朋友的关系、爱人的关系;不再是距离遥远的关系,而是面对面、同心、同行、我在你里面、你在我里面的关系。而整个旧约也给我们看到,爱律法和爱神自己都是上帝的启示。一方面旧约好像很强调行为和道德,甚至让人以为旧约是讲道德主义。但另一方面,旧约中也有很多例子表明,神喜悦人和他的关系超越道德的范畴,进入更奥秘的程度。例如神称亚伯拉罕为朋友(雅2:23),他要做的事并不向他隐瞒(创18:27);神与摩西面对面说话,好像人与朋友说话一般。(出 33:11);神与雅各摔跤直到黎明;神在旋风中向约伯显现,使约伯虽然没有得到答案,却彻底释然,因为他在那时真正遇见了主。这就是与神同行的另一层含义,就是与神进入奥秘的相交,被神的一切吸引,爱慕上帝本身。而这样的同行如何实现呢,这就不是靠在别人面前的表现,而是靠在密室中与神亲近。

三、如何成为与神同行的人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如何成为一个与神同行的人呢?我想至少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第一、爱慕耶和华的律法;第二、遵行神的旨意;第三、进入内室亲近神。

1、爱慕耶和华的律法

a、喜爱耶和华的律法

《诗篇》第一篇说“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作为整卷诗篇的序言,《诗篇》第一篇对律法的态度具有代表性,也证明主耶稣说“我来不是要废掉律法,乃是要成全”是圣经一贯的启示。所以义人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喜爱耶和华的律法”。一个与神同行的人绝不会是一个反律主义者。相反,他必定尊重上帝的命令,而且能欣赏上帝的规则,他能够从神设立的律法和规则中体会上帝的奇妙和伟大。这就和很多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都信仰上帝的道理一样,因为他们越观察宇宙的秩序,就越体验上帝的智慧。基督徒看律法也是如此,越认识律法,就越明白上帝对人性是何等了解,又对人类是何等慈爱。所以对律法的态度不仅影响我们生命的圣洁程度,也反映我们对神的欣赏水平。反对律法、否定律法,是看不出律法的奇妙,其实也是看不出那赐律者上帝自己的奇妙。所以,发自内心的喜爱耶和华的律法,就表明我们能够欣赏那伟大的设计师。这也是我们渴望与神同行的原因之一。

b、昼夜思想

《诗篇》第一篇其实不仅说“喜爱耶和华的律法”,还说要“思想”。也就是运用头脑去明白神的话,明白律法的精意,看出律法间的联系,使神的话不是割裂的,而是完整、协调的呈现出一副美丽的画卷。这样的得着不是凭空而来的,他是神启示的,但也需要我们运用头脑去寻求,这就是圣经所说“尽意”爱你的神。所以,与神同行的人也不是反智主义者,基督徒不应当懒得运用头脑。慎思明辨是基督徒的美德,不求甚解难以与神同行。而且圣经不但说“思想”,而且是“昼夜思想”。可见,要想与神同行单单满足于一年读一遍圣经远远不够,还要思想神的话,且是昼夜思想。而如果我们连一年读一遍圣经都困难,那我们离与神同行的境界又差的多远呢?求主怜悯我们!

2、遵行神的旨意

刚才我们已经用《列王记上》和《约翰福音》的经文,证明了与神同行也意味着遵行神的旨意,就是在行动上顺服上帝。其实圣经一再讲,没有行动的信心不是真信心,没有行动的爱心也不是真爱心。雅各说【虚浮的人哪,你愿意知道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吗? (雅各书 2:20)】,彼得说【小子们哪,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 (约翰一书 3:18)】所以我们明白再多神的律法,解释圣经再准确,如果没有好行为,也不等于真的与神同行。你灵修时间再长,心得再多,感觉再强,如果没有好行为也不是真的与神同行。谁是与神同行的人?不是明白律法的祭司,不是血统纯正的利未人,而是伸出援手的好撒玛利亚人。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与神同行不是高言大志,与神同行也不单单是神秘的体验,与神同行也是行公义、好怜悯、以行动见证所信的上帝。

3、进入神的同在

最后,我们还要说,与神同行也需要操练在密室中与神相交。虽然与神同行不单是神秘体验,但是与神同行也绝离不开神秘体验。人的软弱之一就是倾向极端和高举自我。理性的人藐视感性的人,有行动力的人看不起有思想的人,有神秘体验的人贬低爱思考和能行动的人,这些都是人性的可悲,而不是上帝的心意。虽然人人天生特质不同,但神的心意是各人都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欣赏他人的长处,努力追求完全。而非单单高举自己的特质,贬低他人,彼此攻击,那样只能一同灭亡。

虽然我前面说与神同行不单是神秘体验,还要有行动,需要有影响世界的见证。但是教会和基督徒同样存在另外一种危机,就是行动太多、道理太多,而在灵里对神的体验太少、与有位格的神的相交经验太肤浅,甚至虚假。结果教会就沦为普通的慈善机构,心理咨询机构和婚恋、就业指导机构,却不能带给人真正深刻的属灵指导和支持。而如此的基督徒,在人看来其实只有嘴上的属灵词汇,而没有内在的属灵底蕴,他的身心其实从来都在地上,而根本没有真正被提升到天上,从没进过至圣所,也从没听过隐秘的言语。所以他的能力和可信度也都值得怀疑。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我在此必须提醒大家,操练与神同行,就必须操练需要安静,操练需要进入内室,操练需要安稳下来,操练需要祷告进去。今天的我们与早期的圣徒相比,我们开会太多了,见人太多了,说话太多了,写作太多了,读书太多了,当然我说这些太多是相对的,不是读书、写作、讲道多不好,而是如果退修、安静、祷告的太少那就不好了。对于牧师来说有一个词叫“耗尽”,这是新教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就是牧师越服侍越没有力量,直到服侍完全成为负担和痛苦,甚至最后这个牧师不得不离开服侍的岗位。这是不幸的,而根本在于灵里缺乏与神同行。为什么主耶稣没有耗干呢?为什么使徒和教父们没有耗干呢?因为他们有退到旷野的祷告,因为他们有进入密室甚至进入沙漠的与神相交,所以他们常与活水的源头连接,所以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你感到生命枯干吗?你感觉圣经上的话不能帮助你吗?如果是这样,就说明你的属灵生活还缺少重要的一环,就是进入你的内室,关上门,投入与神的相交。这相交重点不是向他求什么事,而是欣赏他、享受他,被他拥抱,被他提升,脱离世界,进入无限和永恒,这就是与神同行。

4、每日与神同行

除了以上三点,我另外再补充一点。就是与神同行的操练包括以上三个方面,但是落实在什么时候呢?答案是:落实在每一天。这就是我们今天专题的题目:每天与主同行。与主同行没有休息,没有假期,因为这不是苦差事,而是我们应当被圣灵吸引乐意去行的。也许开始不习惯,但是我相信:若能坚持,决不徒然。以诺与神同行三百年,三百年的意思是在这三百年中的每一天他都与神同行。我们若活在世上一百年,我们能与神同行多少年呢?还是只有可怜的几天呢?但愿我们都像以诺一样,在这世上能活多少年,我们就与神同行多少年。

四、结语

总之,与神同行的基督徒其实就是属灵健康的基督徒。就是既用头脑亲近主,也用心灵亲近主;既以言语赞美主,也以行动见证主;既在世界荣耀主,也在密室享受主的基督徒。愿我们都成为与神同行的基督徒,愿我们都是灵性健康的基督徒。阿们!

回应诗歌:108首《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