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敬拜实践——2015年11月28日在“大丈夫”小组分享

家庭敬拜的形式都可以随意的,怎么适合你们家你来自己决定,不需要一个特别固定的模式。关键是要走心…所以一定是要注重他的心,因为一生的果效是从心发出的。

文/汤为文

教会内外牧师、长老们已经多次分享了关于家庭敬拜的重要性。组长好智弟兄提出让我在爸爸小组分享一些具体实践经验,主要因为我们在孩子出生之后开始摸索这方面的方法,至今两个儿子分别15岁和13岁。希望借着我们的经验教训能鼓励更多的家庭积极开展家庭敬拜并努力将我们的信仰实践到每天的家庭生活中。本文在当天分享的内容基础上有一点增补,以适应更多读者。

一、基督徒家庭敬拜的历史与现状

使徒和初代教父时期,基督徒的家庭敬拜常常一天早中晚三次。后来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主流,教牧人员日趋专业化,罗马主教提倡、直至强推独身事奉,公共敬拜服务兴起,家庭敬拜式微。教皇、主教大权在握。直至圣经大量印刷普及到中产阶层之后,家庭敬拜再度兴起,成为宗教改革预备土壤。清教徒传统上非常重视家庭敬拜,直至百年前的美国仍然盛行。至今,许多地方的教会重新提倡家庭敬拜,希望为新的灵性复兴打好基础。

我在过去几年,有机会亲身体验或了解来自中国教会传统、美国改革宗教会、加拿大传统教会、新西兰传统教会的几个家庭,仍然坚持家庭敬拜或其它一些类似清教徒的传统,深深受到他们敬虔传统的感染,也看到这一传统对下一代基督徒传承的积极影响,如——培养出多位传道人,或消极影响——有时因严格的律法倾向可能导致下一代叛逆离开主(因着敬虔的祷告得蒙保守归回)。深感有必要在主日公共敬拜之外,如果平时每日进行合宜的家庭敬拜,就会大大增强家庭凝聚力与合一之爱,也能极大促进每位家庭成员灵性的成长,操练个人舍己之爱与成员之间彼此相爱,从而增加教会大家庭的合一及彼此相爱。

二、分享我家的一些经历

个人对于家庭敬拜的负担源自《提摩太前书》3章第5节:“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神的教会呢?”十几年来的经历告诉我,家庭敬拜是保持全家灵性健康的非常有效的好习惯、好传统。虽然因着我们的软弱没有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使用最适合的方式,但是希望我们的经验教训能帮助大家尽早开始适合自家的家庭敬拜。

我们家的家庭敬拜可以追溯到怀孕阶段全家一起祷告。老大出生前后是我们夫妻一起祷告最多的时候之一,期间饱尝神创造之工奇妙、祂慈爱、智慧、信实。孩子一岁前可以受到祷告的感染。1-3岁时妈妈用《幼儿圣经》跟孩子们讲述圣经故事(孩子小的时候可能同时在玩玩具或走来走去,好像也听进去了),孩子很喜欢那些质朴的儿童画(两个儿子都读了两遍以上)。4岁开始读专门为学前儿童写的灵修书《One Year Devotion for Preschooler》(英文版),发现效果很好,一方面其中的故事情景与孩子的经验比较接近,另一方面适合孩子学习同龄的英文。于是接着用这个系列的书《One Year Devotion for boys/teens 》(也有给girls或夫妻的版本,每日通过一个同龄孩子的小故事说明一个圣经真理,引用一节经文)。目前只看到一本翻译过来的家庭敬拜灵修书可以适用于8-14岁孩子——《家庭敬拜365》。

孩子大了之后,妈妈开始和孩子们借鉴苏菲云博士家的传统方法,一起从头到尾读圣经。每天读一章,至今第三遍开始让孩子们读繁体字圣经。读完之后用“三角形祷告法”每人为前面人的事项代祷,之后再为自己祷告。我有空时会加入。说来惭愧,直到一年前工作不太忙时我才稳定参与全家一起读圣经。以前我会分享自己对经文的理解并要求每人分享,最近得到反馈说我的分享过多,被视为说教而效果不佳;关于这个问题也当面咨询了苏菲云博士,她建议家长少说,因为这段时间是全家听上帝讲话(当然如果孩子有问题时就需要大人解答了)。于是我就只念注释本圣经中的问题促进大家思考。

当然这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采用的方法可以根据自家情况随时调整。重要的是父亲持续关注每人如何从家庭敬拜过程中得到属灵的益处。例如,有时大家都忙得没有时间,可以考虑利用吃饭时间大家分享各自灵修、读经祷告、或主日讲道的感受;也试过大家吃饭时,父亲为大家读圣经,然后一起分享祷告。所以家庭敬拜的形式都可以随意的,怎么适合你们家你来自己决定,不需要一个特别固定的模式。关键是要走心,而不是走理论,你走太多的理论,理论知识越丰富,孩子用来反击你的理论就越厉害,作为他不去执行的借口了。所以一定是要注重他的心,因为一生的果效是从心发出的。每天经文只过一下头脑的话,其实没有多少印象,关键是如何回应这段经文。有一个很好的实例,有一次我妻子带着老二灵修,读到一个小故事,我家老二自己感动得就哭了,他说我也犯了这个罪,就认罪悔改。这的罪是在脑子里的,你根本不知道,没办法发现的。用这本书家庭敬拜的时候使他看到他心里是有罪的,而且有机会去跟家长去交流。孩子到了一定岁数,十几岁之后,你想跟孩子交流机会都没有了,比如你想问他今天过得怎么样啊?马马虎虎吧。有什么事需要帮助的么?没有。这个事你怎么看啊?有时候就沉默不答,反正他只要觉得可能给他带来麻烦的事他就不说了。而这种家庭敬拜的形式,方便你跟孩子去交流。目前我发现这成为我们家主要的交流方式了,平时要么是一起做事可以交流,比如一起运动的时候,你可以跟孩子交流,但运动真正谈话的时间很少,或者跟孩子一起准备辩论比赛,有点交流,但是就事论事。如果不是特别深入的交谈,你还是不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都是停留在做事的层次上。真正要了解他内心真实的想法,目前对我们家来说就是家庭敬拜的时间。大家一起读圣经的时候一起祷告,或者提一些问题,听他思维的方式,说他心里的话。只能是这种方式了。作为父母要处理孩子从0岁到18岁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不断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不断以最合适的方式去帮助孩子,牧养孩子,让孩子最后能够独立承担他自己的责任,能够成为一个成熟的基督徒。

最后提醒大家要特别留意一点——在家庭敬拜的问题上不要陷入律法主义中去。信心表现出来的果子就是行为。那就看你是不是真的信心,只要是真信心就会行出来,你的爱心是发自你内心的,而不是你表面的行为。比如假设咱们大丈夫小组规定一下,每天至少一次家庭敬拜或者规定一星期至少一次家庭敬拜,如果没做到你就是违约。假设有一个人可能每星期都做到了,或者某一个人每天都做到了,但是他做到的时候,心里有点勉强,某一天特别忙或做的时候内心有一点点勉强。即使他做了,神其实不喜悦。神喜悦的是你甘心乐意地做。神没有规定你每天必须做,但是你就愿意每天做两次,每次做的时候都是主动的去做,以爱的心去做,这个时候你多做的那部分,出自爱心去做的那部分才是神喜悦的。但是多做的那部分,如果你随着自己肉体,我要做的比别人强,多做这部分也不算了。

三、针对父亲们的分享

1. 父亲对于家庭敬拜的职责:小牧师与教师

每个家庭都是一个小教会。而这个小教会的牧者和教师就是父亲。有了健康的家庭,才能组成健康的教会。父亲照管好家庭的属灵需要是服事好教会的先决条件。

父亲在家里有牧者的权柄和责任,而且家庭给父亲提供了最好的操练机会去向基督爱教会一样舍己去爱妻子、儿女。

父亲需要更多的祷告、读经、灵修、装备、认识神、从神那里支取智慧和力量。关心妻子儿女灵性成长的需要,多多为他们祷告、喂养、鼓励、建立他们。

2. 对父亲的挑战:怒气

保罗书信里面对父亲劝告是不要惹儿女的气,对男人的劝告是无忿怒、无争论,可见愤怒是父亲们需要优先处理的。

我自认为在人前是很少生气的、情绪控制得非常好,成年之后在人前从来没有情绪失控(哪怕气得发抖也仍然能保持克制和基本的礼貌)。可是在家里却不容易控制了。记得有一次我在晚饭前提前通知大家饭后开始家庭敬拜,老大先吃完饭去自己赶作业去了,老二慢慢吃完时我赶紧去叫老大,等老大磨磨蹭蹭回来时,老二又等得不耐烦离开去做自己的事情;我好不容易劝回老二,妻子又开始接听电话,孩子们唰地回自己房间了,我感到无名火上头了。等妻子打完电话,我喊孩子们出来,却没有回音。我过去问情况,结果一个孩子开始练习单簧管说半小时内不能停,另一个孩子开始了一个测验也不知几时结束。我除了“气急败坏”之外,无可奈何。强迫不可行,说服不管用;发脾气伤己伤人,还达不到目的。只有不断祷告来到基督面前才息了怒气,担起自己的责任(自己没有建立好全家人的属灵习惯,需要慢慢耐心地造就每个人及大家的默契、合一)。而我的第一反应几乎总是处于肉体的愤怒、沮丧、苦毒等等,只有寻求圣灵带领的祷告才能救拔自己脱离肉体与罪的捆绑。感谢神的恩典,那次之后,大家在家庭敬拜前早早声明各自需要或计划,彼此配合好了很多。

我从屡次愤怒中得到的经验是:先停下来闭口不言,意识到愤怒是自己的问题,解决愤怒时自己的责任,主动到基督面前去祷告,求主帮助自己明白愤怒的根源,明白如何智慧地疏解自己情绪、或以舍己的爱去解决问题(包括代祷)。

3. 父亲的权威如何体现

父亲在孩子小时候就代表神的形象:全知全能,慈爱公义。据说孩子5岁之后需要从父亲那里理解性别差异,据此建议父亲在5岁之后多多与孩子接触。当然我们一定不完美,也不需要表现得那么完美。我想这是为何圣经中人间难以找到一位完美的父亲(我只找到以诺,65岁生子玛土撒拉——最长寿者,应该最尊敬父母吧,之后与神同行300年升天)。更重要的是把孩子带到天父面前,让孩子从天父那里找到完美的父亲形象。就像《马太福音》23章8-10节说的,门徒们只有一位夫子——耶稣、一位父亲——天父、一位师尊——基督。愿神带领每一位父亲以耶稣为榜样、顺从圣灵的带领,把孩子们引到天父面前,敬拜赞美祂,常常以神为乐。荣耀归于天父!阿门!

在《马太福音》18章1-10节说到我们要谦卑如小孩,绝不可绊倒孩子,而且有孩子的天使经常见天父的面。这意味着家里信主的孩子是我们的主内亲爱的小弟兄(或姊妹),我们可以从孩子那里学到很多如谦卑的态度、单纯的信心、圣灵的提醒。我们要警醒不可绊倒孩子(也是永恒中的弟兄或姊妹),不可僭越天父的位子让孩子尊崇、崇拜自己,更不可以势压人或强迫孩子就范。推而广之,我们不可崇拜或看重任何人高到耶稣的地位,反而需要多多为尊者(牧师、长老、同工)和在位掌权者祷告,能忠心良善地做神的仆人或为神所用之人,尤其在人所不可避免的软弱之时不致跌倒、不绊倒人。

4. 关注孩子的心、情,胜过关注其言、行,小心律法主义

我们都知道“一生的果效由心发出”,所以关注孩子的心是训练孩子中最重要的事情。我理解这里的心包括思想、感情、记忆、潜意识。言行出于思想,思想常以理性形式表达,但受感情影响、受潜意识引导,潜意识有着过去记忆的印记而不自知——往往出于自我保护而建立了不自觉的自我防卫机制。只有耐心细致温柔地进入其敞开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了解人心,以爱心滋润、建立、医治,就像基督以爱心在我们每人的心门外等候与祂联合一样。这里说明一下,我无意引发圣经辅导与心理辅导之间的争论,愿读者中属灵的人看透万事。求我们心中的圣灵引导我们不断成长、成熟。

对孩子的关注一定要出于舍己的基督之爱。我观察到中国的基督徒家庭常常因着个人爱心(不同于基督之爱)就会过于溺爱孩子,或者因着父母严格教养的传统而容易以律法主义要求自己、配偶和孩子。顺从圣灵带领,找到平衡的方式对待孩子是每天需要学习的方式。

以前我家也走过一段弯路。我们的教育理念多集中在理论和理性思想上。知道很多圣经的道理,也看了很多主内的书籍。但是经常感到不能真正进入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自己知道的大道理越多,能行出来的就相对越少。对于孩子也是一样。这一突破竟然意外地在处理老二情绪失控之中找到解决之法。

我家老大从小温顺、开朗,表现良好。但是老二从小脾气大、常常“无故”大哭(后来明白那是“情绪泛滥”),甚至多次夜里突然醒来大哭不止。这让我们两位“非常讲理”的父母束手无策,黔驴技穷之后唯有杖打(用一根又粗又长的筷子)才能勉强解决无理“夜哭郎”的麻烦。直到孩子快十岁时我们才学习到情绪疏导的理论与技巧,发现用在老二情绪泛滥之时非常有效。既解决了一直以来用讲理方式无法解决的疑难杂症,又借着情绪疏导帮助孩子认识情绪(也帮助大人理解情绪)、追根溯源找到原因,从而学习用成熟的方式解决问题或调整看问题的思路。通过这种共情方法,看到孩子渐渐成长,大人也得到成长。反过来,我们发现以前表面看少有问题的老大却存在压抑情绪、表达不畅的情况需要帮助。我们需要创造更多条件鼓励他多体察情绪、表达内心想法,使得他能更多认识自己,从而能理解、体谅他人的情绪和内心世界。

很多时候家不是讲道理的地方,而是讲基督之爱(自由、舍己的爱)的地方。没有基督之爱的道理是无法进入家人内心的。没有人能达到律法的严格要求,为何以律法要求自己和家人呢?神所要我们做的是甘心乐意的事奉,而绝不是苦哈哈遵守条文。凡不是出于信心的都是罪。因此即使孩子们有时不能按照约定的要求做好事情时,我不再怀着定罪之心严惩不怠,而是产生为父怜悯之心、愿意帮助孩子找寻原因,改进训练方法,一起努力争取下次做好同样事情。

顺便说一句,这个以爱心代替说理的原则同样适用于对待妻子。妻子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圣经道理,而是爱心行动,包括代祷。毕竟家庭敬拜的顺利进行需要妻子的大力帮助与配合。好的夫妻关系是全家所有关系的核心和基础。

四、结语

家庭敬拜目前成为我们家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相信这是达成在主里合而为一的最佳途径之一。用以色列人最常诵读的经文激励大家随时随地全家一起尽心、尽性、尽力爱主、敬拜主:

“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上帝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上帝。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也要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又要写在你房屋的门框上,并你的城门上。”(《申命记》第6章4-9)

愿我们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顺从圣灵的带领,忠心良善尽本分地带领好各自的家庭敬拜,在家中让基督的爱流淌、圣灵的恩膏满溢、天父的荣耀彰显!

附:

当天弟兄们在分组讨论中也有很多有益的见解和回应,总结要点如下:

1)关于规矩

我们对规矩进行了比较多的讨论。有的家庭认为规矩对家庭敬拜很重要。然后这中间就有所理清:出于甘心顺服出于爱的规矩是合宜的。就是少对对方提要求,我们虽然有期待,但是我们少提要求会好一些。而把这个要求作为祷告放在神的手中,让神去成就。

2)夫妻关系是基础

关于家庭敬拜,很多家庭敬拜是为孩子来敬拜的,就像刚才弟兄也说到要为孩子立榜样。我们还有一个讨论就是这个顺序应该先是夫妻,我们刚刚结婚其实还没有孩子。夫妻作为一个家庭,先来敬拜上帝,然后等孩子一个一个出生,再一个一个加入我们的敬拜。等孩子一个一个离开以后我们夫妻的敬拜依然是在进行的。这个家庭的敬拜次序,那孩子在这里,孩子在这受到敬拜的培训,他在成立新的家庭的时候,他再进行新的家庭敬拜,这样敬虔的一个家庭,强壮的一个教会。这样一个个敬虔的家庭就成立起来了。

3)珍惜孩子小的时候

一般孩子在父母身边待到十八岁,然后离开家庭上大学。孩子在十三、四岁,十五岁,十八岁之前,我们要特别珍惜孩子(小弟兄小姊妹)在很小状态下,珍惜这种愿意亲近你的时间段,一定要把握好。孩子不会等你,他不会永远在三四岁等着父母长大成熟。小的时候感觉爸爸妈妈好伟大,都是正确的,这时候我们要警醒自己:从圣经里寻找更多的智慧,把孩子带领到(神面前),让孩子明白,父母这样做的对他以后长大是有益处的,到他十八岁以后甚至更大一点,让他觉得,父母以前这样带领我,我从父母那里学到很多东西,很多好的榜样对他是有影响的。

4)敬拜方式方法的讨论

我们家庭敬拜,关键还是要看方式方法、好的资料。时间在晚饭前、早餐后、每天晚上睡觉前。每个家庭不一样,根据自己家庭情况来定,没有固定模式,按照自己合适方式来。因为每个家庭不一样,上班的起得早、回来晚;工作分工不一样,有些全职,有些不是全职;有些很有时间,有些时间很紧张。最关键的是和上帝有关系。这是最基础的东西,如果这个做不好,后面是不通的。

5)丈夫责任与妻子帮助

父亲作为一家之主责任是非常大的。家庭敬拜和生命状态有关系,生命状态不好推动不了,带领不了。所以希望妻子,本来上帝给你的职分就是帮助丈夫,帮助你的丈夫去成长,推一把。还有一点:我说这点也是想跟这位妻子说一下,妻子对丈夫,上帝讲的就是顺服;对弟兄讲,要舍己,将所有的给她,甚至生命给她。妻子对丈夫有很多照顾,比如洗袜子做饭,这都是爱丈夫,非常好的,但是妻子容易有一个误区:顺服丈夫就是爱。主耶稣说:有了我的命令并遵守的,就是爱我,并且我父爱他,我要爱他并向他显现(《约翰福音》)。《约翰一书》也说:遵守神的命令就是爱他。我们顺服上帝的命令就是爱上帝。

6)妻子顺服

从丈夫角度讲妻子顺服不太合适,所以请一位妻子谈谈她对顺服的理解如下:

“弟兄当说姊妹要尊重丈夫的时候。弟兄有点不太理解姊妹。哪个人不是罪人,弟兄站在那里也有好多的问题,要求姊妹的尊重和顺服,从姊妹人性讲也是不容易的。 而且每个姊妹都能发现自己家弟兄的问题,尤其的敏锐。所以对姊妹来说,你顺服也好尊重也好是她对神的回应。

袁大同讲道讲得特别的好,我对丈夫顺服也好,尊重也好,他不应该成为一个交换,说好,想我顺服你了,你就应该改变,而是我是要回应神对我的一个要求。至于他改变不改变,甚至他不改变,我都能够接受,因为这是我跟神的关系,我对神的态度,我做这个事情是做给神,给神作的。不是说我做很久以后,终于我们家的头改变了。如果那样的话那就是交换了,我觉得在顺服尊重上这个讲得非常的到位。

确实还有一点,妻子可以祷告,求神光照。每个人都有生命里面特别闪光的东西,值得你欣赏的东西,每个弟兄都有。姊妹可以为这个事情祷告,求神让你看到你们家丈夫生命里特别美好的、与你不一样的、你身上缺的东西,那个时候就比较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