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2016年11月13日主日讲章/袁灵 传道

经文:创11:10—12:9

11:10 闪的后代记在下面。洪水以后二年,闪一百岁生了亚法撒。
11:11 闪生亚法撒之后又活了五百年,并且生儿养女。
11:12 亚法撒活到三十五岁,生了沙拉。
11:13 亚法撒生沙拉之后又活了四百零三年,并且生儿养女。
11:14 沙拉活到三十岁,生了希伯。
11:15 沙拉生希伯之后又活了四百零三年,并且生儿养女。
11:16 希伯活到三十四岁,生了法勒。
11:17 希伯生法勒之后又活了四百三十年,并且生儿养女。
11:18 法勒活到三十岁,生了拉吴。
11:19 法勒生拉吴之后又活了二百零九年,并且生儿养女。
11:20 拉吴活到三十二岁,生了西鹿。
11:21 拉吴生西鹿之后又活了二百零七年,并且生儿养女。
11:22 西鹿活到三十岁,生了拿鹤。
11:23 西鹿生拿鹤之后又活了二百年,并且生儿养女。
11:24 拿鹤活到二十九岁,生了他拉。25 拿鹤生他拉之后又活了一百一十九年,并且生儿养女。
11:26 他拉活到七十岁,生了亚伯兰、拿鹤、哈兰。
11:27 他拉的后代记在下面。他拉生亚伯兰、拿鹤、哈兰;哈兰生罗得。
11:28  哈兰死在他的本地迦勒底的吾珥,在他父亲他拉之先。
11:29 亚伯兰、拿鹤各娶了妻:亚伯兰的妻子名叫撒莱;拿鹤的妻子名叫密迦,是哈兰的女儿;哈兰是密迦和亦迦的父亲。
11:30 撒莱不生育,没有孩子。
11:31 他拉带着他儿子亚伯兰和他孙子哈兰的儿子罗得,并他儿妇亚伯兰的妻子撒莱,出了迦勒底的吾珥,要往迦南地去;他们走到哈兰,就住在那里。
11:32 他拉共活了二百零五岁,就死在哈兰。
12:1 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
12:2 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你也要叫别人得福。
12:3 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
12:4 亚伯兰就照着耶和华的吩咐去了;罗得也和他同去。亚伯兰出哈兰的时候年七十五岁。
12:5 亚伯兰将他妻子撒莱和侄儿罗得,连他们在哈兰所积蓄的财物、所得的人口,都带往迦南地去。他们就到了迦南地。
12:6 亚伯兰经过那地,到了示剑地方、摩利橡树那里。那时迦南人住在那地。
12:7 耶和华向亚伯兰显现,说:“我要把这地赐给你的后裔。”亚伯兰就在那里为向他显现的耶和华筑了一座坛。
12:8 从那里他又迁到伯特利东边的山,支搭帐棚;西边是伯特利,东边是艾。他在那里又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求告耶和华的名。9 后来亚伯兰又渐渐迁往南地去。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今天我们要思想的经文是《创世记》11:10节—12:9节。

『祷告』

一、创11:10节—12:9节包括两部分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经文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11:10节到11章结束,这一段是承上启下的一段。

如果我们按照历史时期划分《创世记》,那么《创世记》1—11章属于太古时期,那个时期的事迹离我们很远,人的寿命也很长,听上去特别神奇;而从《创世记》12章开始直到50章,这段历史被称为族长时期,这个时期的历史更加清晰,人的生活也与今天更加接近。

而如果我们按照救赎进程来划分,同样到《创世记》11章是一个节点。前面11章记载创造,但主要是叙述人类的堕落,并且是日益堕落,到11章上半部分达到一个高潮,就是建立巴别塔,人类赤裸裸的企图与上帝同等。而上帝继大洪水之后,再一次出手打击悖逆的人类,就是变乱人类的口音,并把人类分散到世界各地。而从12章开始,我们则将看到上帝对人类的另一面,不再是持续打击,而是开始显现他拯救人类的计划,就是拣选一个人,并由他产生一个国,并应许全世界都要藉这个人,就是亚伯拉罕而蒙福。

所以无论我们从人类的历史划分,还是从救赎的进程划分,我们都能看出11章这最后一段,就是承上启下的一段。因为这一段记述的家谱最后把焦点逐渐落在了亚伯拉罕的身上,而亚伯拉罕不仅是历史前进的标志,更是上帝对人类的工作重点转换的一个标志。

而第二个部分就是12章1~9节,这一段开始进入亚伯拉罕的事迹,也正式展开了上帝的救赎计划。

那么接下来,我要把这两段经文按照内容再分成五个部分和大家分享。

二、首先,11:10—26节,这是从闪到亚伯兰的家谱

这一部分家谱可以和5章记载的亚当家谱对照,可以看出两个家谱同样记载了十代,两个家谱的最后一位挪亚和他拉,都提到他们有3个儿子。而一些重要人物在家谱中的“位置”很特别,例如:以诺是亚当的第七世孙,希伯是亚当的十四世孙,亚伯兰是亚当的第二十世孙,由希伯到亚伯兰共有七代。

另外,创10章也记载了闪的家谱,那里记录闪有五个儿子,而11章只记了亚兰和亚法撒这两个儿子。11章12节说“亚法撒活到35岁,生了沙拉”,但路3:36节主耶稣的家谱里却说“沙拉是该南的儿子,该南是亚法撒的儿子。”

从这些对比和差异可以看出,圣经赋予3、7、10这些数字,以及它们的倍数特别的意义。另外,圣经的家谱都是选择性的记录,某人生某人不一定他们是父子的关系,也许中间间隔了许多代。明白了这个圣经的特征,我们就容易明白《马太福音》中主耶稣的家谱为什么有三个14代,而对其中省略的记录也就不必大惊小怪了。而且,因为圣经家谱的这种编辑方式,也表明根据圣经家谱来计算人类历史长度,或者计算地球寿命是不准确,不可靠的。

此外,创5章和11章的家谱都记录了人生子时的年岁和其余的年岁,对比可知人类寿命的变化。洪水前人的平均寿命是800多岁,洪水后的平均寿命只有300岁,11章家谱的最后三代——拿鹤、他拉、亚伯兰,寿命更基本跌到200岁以内。创25章说“亚伯拉罕一生的年日是一百七十五岁。”而到了摩西的时代,他说“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又跌到比亚伯拉罕年纪的零头都不到的地步,可见罪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和严重。曾经我们都幻想随着人类的进步,人类的寿命必然大幅提升,但是现代社会的雾霾,各种癌症的早发、爆发,以及各种精神疾患的涌现,应该使我们曾经的幻想破灭了。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类的问题归根结底真是罪的问题,除了真正胜过罪的基督,还有谁?还有什么方法能救我们脱离罪的权势呢?

三、11:27—32节,介绍他拉的家族

在这一段中,撒莱和罗得这两个后面还会提到的人物出现。这里告诉我们罗得的父亲早亡,也告诉我们撒莱不生育,这些都是为以后的情节做铺垫。

而这一段比较值得我们思想的是亚伯兰家庭的信仰。亚伯兰父亲他拉这个名字和月亮有关,他的妻子撒莱的意思是“公主”,是月神配偶的称号,而亚伯兰的侄女密迦名字的意思是“皇后”,和月神的女儿同名。而他们的老家吾珥,和他们后来定居的哈兰,都是敬拜月神的中心。可见亚伯兰的父家是敬拜月神,敬拜偶像的,正如约书亚说“古时你们的列祖,就是亚伯拉罕和拿鹤的父亲他拉,住在大河那边侍奉别神。”

为什么上帝呼召原来拜偶像的人,却不呼召敬虔家庭的后裔呢?难道赛特的后人,挪亚的后人就没有传承真信仰的家族了吗?恐怕情况就是如此,圣经没有告诉我们那时还有谁在敬拜真神。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神从原本敬拜偶像的人中呼召他的仆人,这可以给我们什么提醒呢?我想至少有两点提醒。

第一,我们不要低估人性的败坏和世界的力量,所以也不要低估信仰传承的难度。很多敬虔的基督徒,后代却不信主;很多原本尊主为大的国家却越来越远离上帝,这样的情况已经够触目惊心了。所以我们每个基督徒都不能不反思和警醒。咱们教会很多父母在讨论送孩子上教会学校还是上公立学校,大家讨论的很热烈。虽然究竟不同方案有什么不同利弊,大家意见不一定一致。但是这种关心,这种担心,这种寻求传承信仰的努力是必不可少的。信仰传承的问题是我们每个基督徒对上帝,对我们的后代,对自己的良心都不能回避的责任。虽然我们不能保证结果,但我们必须有所反省,有所作为。得过且过,随波逐流的态度,绝不是上帝喜悦的。我认为作为父母,恐怕没有比将来上帝让我们看到我们对自己孩子灵魂的疏忽,更让我们痛心疾首的了。

但是第二,神兴起亚伯拉罕也应该让我们欢欣鼓舞,信心十足。因为神能从不认识他的人中兴起他的仆人,就如同神能从无造出有来。这就显明上帝的能力和上帝的恩典,更证明上帝的旨意不能被拦阻。所以我们看世界,看欧洲,看美国,我们都不能不悲观,似乎教会越来越衰弱。每次有人说,20多少年穆斯林人口就要超过基督徒了,我们都会紧张。但是我们看神兴起亚伯拉罕这件事,就不能不乐观,因为上帝自己有能力使他的旨意成就。他有能力在拜月神的群体中兴起亚伯拉罕,他也有能力在穆斯林群体中兴起他的子民。就算美国教会不行了,韩国教会不行了,中国教会也不行了,上帝也一定还有办法,他的旨意确定了就一定会实现。所以对教会复兴的盼望和对上帝得胜的信心,两者关系应当是:对上帝得胜的信心是盼望教会复兴的前提,而不要把对教会复兴的盼望当作相信上帝得胜的前提。总之,我们的信心在人身上,就难免悲观,但我们的信心在神身上,我们就总能看到希望。

四、12:1—3节,上帝呼召亚伯兰

这一段是圣经记载上帝第一次对亚伯兰说话。在这里上帝对亚伯兰发出命令,也赐下应许。上帝给亚伯兰的应许有6样。

第一,应许他成为大国。

这应许是指着拥有国土、国法和国民的真正的国家,也就是以色列国说的。但是这一应许的实现是亚伯拉罕在世不可能看到的,所以相信这应许而先出去,先舍下,就是亚伯拉罕信心的考验。

其次,应许赐福给亚伯拉罕。

这里的赐福特别指财富和子孙,而刚才经文已经提到撒莱不生育,所以相信这一点也将是考验亚伯拉罕的考验。

第三,叫你的名为大。

这一条很有意思,因为11章刚刚记述了巴别塔事件,而巴别塔事件的根源就是人“要传扬自己的名”。可见,上帝并非不愿意人出名,关键是我们出名是要荣耀上帝,还是要荣耀自己,甚至想立自己的名代替上帝的名,那才是上帝不喜悦,且要拆毁的。此外,这一应许也提醒我们,还是让神来决定我们的名声,而不要自己来谋划出名吧。

第四、第五,神应许“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

这两方面表达同一个意思,就是上帝要与亚伯兰同在,并作他的保护和帮助。后一条更使人想到申32:10节说“耶和华遇见他(的百姓),就环绕他,看顾他,保护他,如同保护眼中的瞳人。”所以,我们这些上帝的百姓应当得安慰,那爱我们的上帝必不会对我们所受的欺压无动于衷。

第六,上帝应许“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

新约解释这一条,认为这是上帝向亚伯拉罕所传的福音,其中包含将来万族都要因亚伯拉罕的后裔,也就是基督得救的信息。所以,这一条应许实在比第一条大国的应许更美好,更伟大。相信这也是亚伯拉罕在他漫长的信心之路上,心里所存的最美的盼望。

这就是上帝给亚伯拉罕的6样应许,而另外两条命令是:

第一个命令: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

从12:1—3节的结构看,上帝对亚伯兰的命令是在开头和中间的位置,尤其是第一个命令,是首先提出它,然后才有后面的祝福。所以,祝福虽美,如果没有对上帝命令的顺服,还能承受后面的祝福吗?如果亚伯拉罕不肯离开老家,他的后裔还能成为大国吗?如果需要,上帝还会兴起大国,但一定不会是不肯走出去的亚伯拉罕家了。所以,顺服上帝和承受祝福直接相关,我们若很少经历上帝的同在,很可能是因为我们不敢踏出信心的脚步。彼得曾经在海面上行走,虽然因为害怕后来要沉下去,但他敢把脚踏出船外,就使他经历到一些上帝的大能。

亚伯拉罕面对上帝的命令其实有很多信心的挑战。

第一,离开本地

意思是离开他熟悉的生活环境。人性其实都追求一个安全的港湾,也许某个城市,某个工作,某个住处就是我们的安全港湾。但是有一天也许上帝要呼召我们去完成他的使命,当然也会承受其中的祝福。但是我们若不肯离开那个安全港湾,使命和祝福也就都不会和我们有关了。所以,追求安全虽然是人之常情,但是基督徒却不可把安全当成最高的目标,因为这样基本等于拒绝接受上帝可能会对你发出的呼召。

此外,亚伯兰离开的吾珥和哈兰都是比较繁华、舒适、商机众多的大城市。也许哈兰比吾珥更好,所以他拉本来要去迦南,结果走到哈兰就不再前行了。所以,回应上帝的呼召是一生不断的挑战,我们需要的信心是不断离开本地,不断追随上帝的信心。今天的美国可能就是不少人的哈兰,走到那里就不再向往真正的应许之地。求主怜悯我们!但愿更多基督徒,特别是传道人都有亚伯拉罕的眼光和信心,能够最终得到最最有价值的赏赐。

第二个挑战,离开本族、本家

意思是离开他赖以生存的族群。这在古代是极大的挑战,甚至被族群流放无异于判处死刑。就是在今天,老乡,亲戚仍然是一个人最靠得住的资源。所以自我放逐需要极大的信心。我们很多弟兄姊妹信主后都有过被家族疏远、排挤、看为另类的经历。我们为此伤心、气氛,但其实这也正常,从某种意义上,这不就是经历离开本族、本家吗?但愿亚伯拉罕的榜样可以安慰我们的心,也许唯有先彻底的离开,将来才能再彻底的得回。

第三个挑战,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

为什么这是挑战?因为上帝指示亚伯拉罕去哪里呢?其实只说了一个大概,就是迦南,但是到迦南哪里?住多久?再去哪里?并没有告诉亚伯拉罕那么多,那么具体。所以来11:8节说“(亚伯拉罕)出去的时候,还不知往哪里去。”。上帝带领人的方式是从一开始就告诉我们他的全部计划吗?不是。所以,亚伯拉罕的顺服不是因为都知道和明白上帝的计划,而是相信上帝必会一步步带领,也必会负责到底。所以,顺服上帝需要的是这样的信心,不是一开始就都知道,而是把自己交托上帝,并且一步步寻求上帝的带领。所以,我们做事的大原则和方向要符合圣经,但是我们的计划要接受上帝的调整,千万不要因我们的计划被干扰就心慌意乱,那样我们可能就不是顺服神的带领,而是执行自己的计划了。

第二个命令:你也要叫别人得福

有的解经家认为这一条的意思是“别人通过你得福”,不是强调你要主动给别人带去祝福,而是你会被动的成为祝福的管道。如果是这样解释,那么这一条的意思就和第六个应许意思基本一样,它也就是另一条应许,而不是一条命令了。但是根据原文的基本意思,特别是这一段的结构,把它看为一条命令是最佳的解释。如果是这样,那么这一条就是上帝要求亚伯拉罕要主动的采取行动去祝福他人了,例如:爱心的行动,公开的宣告他的信仰等等。这对我们来说也是很好的提醒,原来上帝的子民不能独善其身,不该默默的承受祝福,悄悄地等候应许实现就可以了。而是应当勇敢的进入陌生的人群,主动的向他们付出爱心,见证真神,主动成为上帝祝福他人的工具。这也是上帝给亚伯拉罕重要的命令之一。

五、12:4—5节,亚伯兰回应上帝的呼召

这一段很简单,圣经只是简单的说亚伯拉罕听了上帝的话,就照着耶和华的吩咐去行。但可以肯定,以上我们分享的挑战并非对亚伯拉罕不真实,否则他也不配被称为“信心之父”,并且也算不上可以激励我们的见证人了。而圣经如此简练的表达,也许说明亚伯拉罕已经习惯顺服上帝的带领了。这让我想起福音书中提到约瑟,天使让他娶玛利亚,他二话不说就立刻行动,后来天使又让他带着全家去埃及,他也毫不犹豫照着行。福音书里没有记载约瑟说过什么话,他给人的印象就是上帝如何说,他就立刻照着如何行。这是何等美好的灵性啊!我相信真正的灵性不是无知无畏,而是清楚挑战但已习惯把自己交托神。真正的灵性不是没有在客西马尼园里的痛苦,但是考验来了也能够平静的选择照着主的意思行。相信亚伯拉罕是这样的人,约瑟是这样的人,但愿我们借着祷告、灵修也能操练成这样的人。

此外,亚伯拉罕被呼召时75岁,对今天的人来说已经是老年人,但如果考虑他的寿命是175岁,那么75岁对他来说就是中年。但不管是中年,还是老年,都提醒我们上了年纪的人,不要自认为自己已经老了,已经没机会了,已经不会再有大作为了。亚伯拉罕75岁才被呼召,摩西80岁才被呼召,我们谁能说“神国英雄出少年”?我作为中年人与所有教会中老年弟兄姊妹共勉,愿我们警醒预备,但愿上帝伟大的呼召也临到我们每一位!

六、12:6—9节,亚伯兰进入迦南

这一段有两点我们可以思想。

一是6、7节说亚伯拉罕在摩利橡树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

摩利橡树其实是迦南人拜偶像的地方,他们相信可以通过树叶被风吹的声音知道神明的旨意。为什么亚伯拉罕在拜偶像的地方为耶和华筑一座坛呢?有人说这是圣经最早记载文化对抗的例子。当然,我们并不一定非要在寺庙旁边盖教堂,但是我们确实应当盼望所有偶像的庙宇都变成敬拜上帝的地方。为此基督徒必须付出祷告和具有进取的精神。我们反对以暴力传播信仰,但是我们也必须面对信仰冲突和属灵争战是真实和不可回避的。

第二,8节说亚伯拉罕迁到伯特利东边的山,支搭帐棚……他在那里又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求告耶和华的名。

亚伯拉罕在迦南支搭帐篷并不止这一次,而是他长期的生活方式。其实迦南也有很多繁华的城市,例如本节所说的伯特利,还有后面提到的所多玛、蛾摩拉,但亚伯拉罕却选择远离城市的地方支搭帐篷,这代表他过着真正的寄居生活。

此外他为自己支搭帐篷,却在各处为耶和华筑坛。这和先知哈该批评的以色列人正相反。该1:9说【你们盼望多得,所得的却少;你们收到家中,我就吹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殿荒凉,你们各人却顾(原文是奔)自己的房屋。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亚伯拉罕离开一个地方,留下的从来不是炫耀自己的巴别塔,甚至没有他存在过的痕迹,但是却留下向迦南人见证耶和华的祭坛。这就是亚伯拉罕的见证。

七、结语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今天分享的经文,给我们看见了上帝如何在威严之后展现他的慈爱,以及在绝望中展开他拯救的工作。同时,这一段也让我们看到亚伯拉罕的美好生命。他顺服上帝的信心,他甘愿作客旅过寄居的生活,他不荣耀自己却在人前高举耶和华的名。这一切实在值得我们羡慕。

上帝的名是应当称颂的,愿他使用今天的经文感动我们,激励我们,阿们!

『祷告』

回应诗歌:196首《走出去》

最后更新于 Nov 12, 2016 07:57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