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不是教会的最终目标

文/约翰•派博

宣教不是教会最终的目标,敬拜才是。正因为人不敬拜神,才要有宣教。敬拜是终,宣教不是。

因为神是终,而人不是。当今世结束时,数以百万计被救赎的众生将俯伏于神的宝座前。那时宣教便可以停止。宣教是暂时的,而敬拜却永远长存。因此,敬拜是宣教的动力与目标。它是宣教的目标,因为我们宣教的目的就是要使万族尽情地享受神的荣耀,宣教的目的是要使万民在神的伟大中快乐。“耶和华作王,愿地快乐,愿众海岛欢喜”(诗 97:1),“神啊!愿众民都称谢你,愿万民都称谢你。愿万族都快乐欢呼”(诗 67:3-4)。    

然而,敬拜也是宣教的动力。热心敬拜神在先,主动传讲神在后。你若不视为至宝,就不会推荐给别人。宣教士如果不能先从心里说“我要因耶和华欢喜……我要因你快乐欢欣,至高者啊,我要歌颂你的名”(诗4:34; 9:2),他们就永远不能喊出:“愿万族都快乐欢呼!”宣教起始于敬拜,也终止于敬拜。

在人心的喜好和教会的优先次序中,如果追求神的荣耀没有放在寻求对人的益处之前的话,那么人不可能得着好的服事,而且对神的崇拜也只会流于形式。我这样说的意思不是要贬低宣教的价值,而是要抬高神的价值。当敬拜的火焰燃烧,并释放出神真实价值的热量时,宣教之光定会照亮地上那些最黑暗的族群。我真心盼望这一天的来到!

    

哪里对神的激情降低,哪里宣教的热心也会变得微弱。不以高举神的尊荣与美丽为中心的教会,将很难有炽热的心愿去“在列国中述说他的荣耀”(诗 96:3)。

世界上的第二件大事

    

在宣教中最关键的,是神要在教会的生活中处于中心位置。如果人不为神的伟大而惊愕,他们如何能奉差遣带去这响亮的信息:“因为耶和华是伟大的,该受极大的赞美,他当受敬畏,过于众神之上”(诗 96:4)?宣教不是始也不是终,而神是!这些并不仅仅是说说而已。这个真理是宣教士激情和忍耐的命脉所系。威廉・克里是现代宣教之父,他于1793 年从英国航行到印度,曾经这样描绘其中的联系:

我离开英国时,对印度人归主的盼望十分强烈。然而遇到重重困难,若非由神托着,这盼望便会消失。多亏我有神,并且他的道是真理。就算这异教徒的迷信比现在厉害一千倍,就算欧洲人所树立的榜样比现在差一千倍,就算我被所有人弃绝和逼迫,然而我的信心,既定睛在这确定无疑的道上,定能越过重重障碍,战胜各种试炼。神的事业必要得胜。

威廉•克里和千万个像他一样的人已经被一个异象所推动,这便是那位伟大并且要得胜的神。这异象必须在先,先要在敬拜中体验这一异象,而后才能在宣教中去彰扬这一异象。整个历史正朝一个伟大的目标推进,就是地上的万民要向神和他的爱子献上炽烈的敬拜。宣教不是目的,乃是途径。正因为如此,宣教是人类活动中的第二件大事。

神对自己的热心是我们对神热心的基石

神使上述真理牢牢抓住某个人或某个教会,其中方法之一就是让人们惊奇地认识到这个真理同样也适用于神。宣教不是神的最终目标,敬拜才是。当这一点深入一个人的心中时,一切都改变了。世界也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所有的观念都更新了——包括对宣教事工的认识。

我们热心于看见神得荣耀,归根结底,我们热心的基础是神对自己要得荣耀充满了热心。在神自己的感情中,他自己处于中心和至高无上的位置。在神自己的心中,没有什么能比得上他的荣耀。神不拜偶像,他并不违背第一条并且是最大的一条诫命。他是尽心、尽性、尽意、尽力从自己尽善尽美的荣耀中得到喜悦,在全宇宙之中,对神显出的最大热心来自于他自己。

 

较其他任何我所知道的真理,这个真理更能使人确信敬拜是宣教的动力和目标。我们对神的热心为宣教事业提供动力,最深刻的原因在于神为自己发的热心。为宣教事业提供了动力。宣教是我们从神里面得到的喜乐向外流露,因为神从自己的神性中得到喜乐。而且敬拜之所以是宣教的目标,最深刻的原因是因为敬拜是神的目标。圣经中记录了神不停息地在万民中寻求赞美,“万国啊!你们要赞美耶和华;万民哪!你们要颂赞他”(诗 117:1),这就向我们证实了这一目标。既然这是神的目标,当然也必定是我们的目标。

敬拜是宣教的动力

神在自己心中的至尊地位并不表明他没有爱。实际上,这正是爱的泉源。按照神充满了怜悯的旨意,他对自我完美所存的喜悦要涌流出来,并且要与万民分享。我们可以重申前面提到的真理,在宣教中,敬拜是我们的动力和目标;同样,敬拜也是神在宣教中的目标和原动力。宣教发自神为自己所存的完全的热心。其目标是要与万民共享这一他为自己所存的热心(参见约15:11;17:13,26;太25:21,23)。宣教事工的能力要扎根于神的目标与原动力,也就是扎根于敬拜。

只有一位神为等候他的人行事

把神视为“必兴起来怜悯你们”(赛 30:18)的神,这一卓越的异象远不止在一个方面推动了世界宣教。我们尚未思想过的一个方面是,在万民所有的神祇中,我们这位神全然独一无二。以赛亚认识到了这一点,并说:“从古时以来,人未曾听过,耳未曾闻过,眼未曾见过,在你以外还有什么神,能为等候他的人行事的。”(赛64:4)换句话说,使以赛亚震惊的是,神的伟大看似有矛盾的一面,他不要人来为他做什么,如果人肯不靠自己并“等候他”的话,他反要借着为人行事来更加彰显他的伟大。

保罗在《使徒行传》 17:25 中说:“也不受人手的服事,好像他缺少什么;他自己反而把生命、气息和一切,赐给万人。” 这一点以赛亚早已意识到了。从本质上讲,基督教的独特之处在于:神的荣耀彰显于自由的恩典中。他满有荣耀,因他不需要万民来为他做什么。他反而可以白白地为他们做事。“因为人子来,不是要受人服 事,而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许多人的赎价”(可 10:45)。宣教不是一个为神雇佣劳动力的工程,而是一个将人从别的神祇的重担和重轭下释放出来的工程(太11:28-30)。

以赛亚说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也未曾看见或听说这样一位神。“从古时以来,人未曾听说过,耳未曾闻过,眼未曾见过,在你以以外还有什么神”。以赛亚在各处所见的都是受人服事而不服事人的神。比方说,巴比伦之神彼勒与尼波:

彼勒俯伏,尼波弯腰;巴比伦人的偶像驮在走兽和牲口上。你们所抬的现在都成了重担,成了疲乏的牲畜身上的重负。它们一同弯腰、俯伏,不能保护重负,它们自己反倒被掳去了。“雅各家啊,以色列家所有余剩的人哪!你们都要听我的话,你们自出母腹,就蒙我怀抱;自出母胎,就蒙我提携。直到你们年老,我还是一样;直到你们发白,我仍然怀抱你。我以前既然这样作了,以后我仍必提携你;我必怀抱你,也必拯救你……”(赛 46:1-4; 参见耶 10:3)。

真神与万民中假神之间的区别在于:真神托着人,而假神由人驮着。真神服事人,而假神要人服事。真神借着施怜悯而荣耀他的大能,假神以掳人为奴来夸耀他们的能力。神为他荣耀所发的热心驱使他施怜悯,对神的这种看法驱动着宣教,因为他在万神之中是全然独特的一位神。

世上最值得分享的信息

这位神还通过另外一个途径发动宣教事工。福音的命令从这一位神而来,往列国去。这是一个最值得分享并切实可行的命令,具体说来,就是要喜乐,要靠神欢喜。“耶和华作王,愿地快乐,愿众海岛都欢喜”(诗 97:1)。“神啊!愿众民都称谢你,愿万民都称谢你。愿万族都快乐欢呼,因为你按正直统管众民,并引导地上的万族”(诗 67:3-4)。“困苦的人看见了就喜乐;寻求神的人哪!愿你们的心苏醒”(诗69:32)。“愿所有寻求你的,都因你欢喜快乐;愿那些喜爱你救恩的,常说:‘要尊神为大。’”(诗 70:4)。对要传递信息的宣教士们来说,还有什么信息比这信息更好呢?因神欢喜!因神喜乐!因神欢呼!因你们最满足于神时,神从你们得的荣耀最大!神喜爱通过施怜悯于罪人而高举自己。

令人欣慰的是,当我们将这信息带到宣教战斗的前沿,正是要叫各地的人为他们自己寻求最大的好处。我们去呼召人归向神,并且那些近前来的人要说:“在你面前有满足的喜乐,在你的右手中有永远的福乐”(诗 16:11)。神要在列国中荣耀自己,他发出命令:“要以耶和华为乐!”(诗 37:4)。对于全地所有的人,神第一也是最大的要求是他们要悔改,不再从他物中寻找满足,要开始单单地从他里面寻求喜乐。这位神不受人侍奉,只让人喜乐。世界上最大的罪并不是人类不去为他作工,以增加神的荣耀;而是我们不去以神为乐,来反映神的荣耀。因为当我们在神里面得到最大的喜乐时,他的荣耀也最大限度地从我们身上反映出来。

世界上最令人振奋的想法便是神存着永不变更的目的:通过教会的宣教彰显他的荣耀,以及要将无限的喜乐赐给他的百姓,这两个目的实质相同。因此,神已下定决心,使从各族、各方、各民、各国之中召集来的被救赎的民获得神圣的喜乐,他为这件事所发的热心,同他在凡事上求自己荣耀的热心完全相同。神在他心中所存的至尊会促使他释放怜悯,并推动教会的宣教浪潮。

圣经对神在宣教中至尊地位的表述    

    

圣经中某些经文强调了神的至尊,在推动教会宣教中的重要地位,从以上所谈的,我们或许能够感受到这些经文的力量。我们所看到的动机,使我们更加坚信神在圣经的宣教异象里处于中心位置。

我们曾看过一些旧约经文,指出神的荣耀是宣教宣言的中心:“要在列国中述说他的荣耀。在万民中述说他奇妙的作为。”(诗 96:3)“使他们谨记他那至高的名。”(赛 12:4)诸如此类的经文还有许多,但是我们还没有看到耶稣、保罗和约翰对于这一点所作的直接论述。

为这名撇下家庭和产业

年轻的财主不愿意撇下财富跟从耶稣。耶稣将他打发走之后,说:“有钱的人是很难进天国的。”(太19:23)使徒们感到十分惊奇,便说:“这样,谁可以得救呢?”(25节),耶稣回答说:“在人这是不能的,在神却凡事都能。”(26 节)接着,彼得作为一个已经撇下房屋与产业来跟从耶稣的宣教士,他说:“你看,我们已经舍弃一切跟从了你,我们会得到什么呢?”(27 节)对彼得的牺牲之意,耶稣的答复略带温柔的责备:“凡为我的名撇下房屋、兄弟、姊妹、父母、儿女或田地的,他必得着百倍,并且承受永生”(29 节)。

在这里我们要注意“为我的名”这几个字。当一名宣教士撇下房屋、家庭以及产业时,耶稣认为他的动机理所当然是“为耶稣的名”,即为着耶稣的名声之缘故。神的目标是让他儿子的名在世界万民中得到高举和尊崇。因为哪里儿子受尊崇,父也就受了尊崇(可 9:37)。万膝因耶稣的名而下拜,“使荣耀归给父神”(腓 2:10-11)。因此,以神为中心的宣教是为着耶稣的名而存在的。

一个宣教的祷告:愿人尊神的名为圣

耶稣在圣经中多次教导说,宣教的动力来自神要在万国中得荣耀的热心,其中,也许主祷文的前两个呼求“愿你的名被尊为圣, 愿你的国降临”(太 6:9-10),最能清楚地表达这一点。在这里,耶稣教导我们求神来尊崇他的名,并使他的国降临。这是一个宣教的祷告,目的是请神在那些忘记或亵渎神之名的人当中为他的名发热心(诗9:17;74:18)。要尊神的名为圣,其中的意思是要将神的名单独放在一个特别的位置上,并且要以超过对任何事物的忠诚与爱戴来爱惜和尊崇这名。耶稣首要的关注,在他教导的主祷文首句中就已体现出来,那就是要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的族群尊崇神的名为圣。这是宇宙存在的原因。宣教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他的名尚未得到尊崇。

他要为这名受许多苦难

当保罗在前往大马士革的途中悔改后,耶稣基督成为了他一生中最大的财富与喜乐。“我也把万事当作是有损的,因为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腓 3:8)。这一忠诚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保罗在大马士革所领受的不仅仅是罪得赦免以及与宇宙之王相交的喜乐,还有他必须要受许多苦难。耶稣差遣亚拿尼亚给他带去这一信息:“我要指示他,为了我的名他必须受许多的苦。”(徒 9:16)保罗的宣教之苦是为 “这名”而受。当他接近生命尽头时,有人劝阻他不要上耶路撒冷去,他的回答是:“你们为什么哭,使我心碎呢?我为主耶稣的名,不但被捆绑,就算死在耶路撒冷我也都准备好了。”(徒 21:13)对保罗而言,耶稣之名的荣耀和在世人中的声誉比生命更重要。

“在万国中彰显他的名”

保罗在《罗马书》 1 章 5 节中十分清楚地解释,他的使命和呼召是为了基督的名显于万民之中:“我们从他领受了恩典和使徒的职分,在万族中使人因他的名相信而顺服。”

使徒约翰同样描述早期宣教士的动机。他写信给他的一家教会,告诉他们,要“照着神所喜悦的”,为信主的弟兄送行。他给出的理由是:“因为他们为主的名出外,并没有从教外人接受什么。”(约三 6-7)

斯托得对这两处经文(罗:5;约三 6-7)的讲解是:“他们明白神已将耶稣升为至高,赐他坐在宝座的右边,并将最高的职位赐给他,为要使万民口称耶稣为主。他们渴望耶稣能得着与他的名字相称的荣耀。”这种渴望不是梦想,而是确定无疑之事。在我们一切盼望的深处,当其他一切都无法依靠的时候,我们仍可屹立于一个伟大的现实上:永恒、自足的神无限地忠于他那伟大圣洁之名的荣耀,他永不动摇,直到永远。为了他在列国中的名他要行事,他的名将不会永远受人亵渎,教会的宣教一定要胜利,他必要在全地维护他的百姓与他的事业。

对失丧者爱心渐冷时 宣教大能愈彰显

对宣教来说,怜悯失丧之人是一种高尚、美好的动机。没有这一动机,我们也就无法在美善的谦卑之中与人分享白白得来的宝贝。然而,我们已经看到,这种对人的怜悯绝不能脱离为神荣耀所发的热心。约翰・道森是青年使命团的一位领袖,他给出了另外一个理由来解释这一道理。他指出对“失丧之人”或“世人”的那种强烈的爱是一种很难维持的感受,并且当它来到时也不是总能觉察到。

你是否曾想过爱失丧之人究竟是一种什么感受?“失丧之人”是我们基督徒常用的一个术语。许多信徒满怀罪责地搜寻着他们的内心,期待会出现某种慈爱之情,去推动他们勇敢地宣教。这种事永远不会发生。去爱“失丧之人”根本不可能,你不可能对一个抽象名词或概念怀有很深的感情。你肯定发觉你不可能深深爱上照片上的一个陌生人,遑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诸如“所有失丧之人”这类模糊的概念

爱的奇迹

道森的话是一个充满智慧和鼓励的警戒,告诉我们不要把宣教停留在对陌生人怜悯的水平上。然而我也不愿低估神的能力,他可以将对远方种族的爱的负担加在人身上,而这种爱又是超自然的。比如说,OMS 国际组织的韦斯利・杜埃韦尔讲了他母亲对中国和印度的奇妙负担一事:

我的母亲多年以来都怀着为中国和印度迫切祷告的负担。多年来,在每日家庭祷告中,她几乎都要为这两个国家祷告。在结束祷告之前,她常常已经泣不成声。她的爱心深厚而持久。将来在永恒中,她必要因为对这两国多年的爱的负担而得奖赏。这是耶稣之爱,是靠着圣灵、通过基督徒发出来的。

我再次强调怜悯的动机与为神荣耀所发热心的动机不可分割。以神为中心的怜悯是唯一从永恒的角度关怀人的怜悯。怀着这种怜悯的人,每当想到那些拒绝神的荣耀并喝下神震怒苦杯的人所遭遇的凄惨,就潸然泪下。这种感伤不是因为失去了基督徒的喜乐而造成的。若果如此,那么非信徒就会讹诈基督徒,挟持他们的幸福以换取永生。绝非如此。基督徒为着失丧之人的宝贵灵魂哀伤乃是在神里面的喜极而泣,这似乎很矛盾。喜极而泣,是因为他们渴盼在神里面的喜乐能够向外扩展,进入到那些将要灭亡之人生命中;怜悯之泪,则是缘于这种喜乐受到拦阻,无法传递给他人。

神的呼召

神对我们高过一切的呼召,就是要我们将一生的追求与热心放在神的至尊上。倘若人不觉得基督的高贵,他就不会将宣教事业看为高贵。若没有一位伟大的神,便不会对世界产生一个广大的异象。若没有敬拜的热心,便不会有领别人来敬拜的热心。

神正以全能的热心在追求着一个面向全世界的目的,就是要从各族、各方、各民和各国中为自己召聚喜乐的敬拜者。他有着永不枯竭的热心,要在万国之中彰显他那至尊之名。因此,让我们的感情与他的感情看齐,并为着他名的缘故,让我们放弃对属世安慰的追求,参与到他全球性的目的中来。如果我们这样做,神以他的全能致力于荣耀他的名,这一心志将如同旌旗一般飘扬在我们的上空。就算遭遇万般艰难(徒 9:16; 罗 8:35-39),我们必不失败。宣教不是教会的最终目标,敬拜才是。宣教的存在是因为人不敬拜神。最大的使命首先是,以耶和华为乐(诗37:4),而后去宣告:“愿万族都快乐欢呼!”(诗 67:4)这样神才会自始至终得着荣耀,并且敬拜将为宣教事工提供强劲的动力,直到主来!

主神,全能者啊,你的作为大哉!奇哉!万世之王啊,你的道途义哉!诚哉!

(本文摘自《愿万族都快乐》,约翰•派博 著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