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遐思

文/郭利平

圣诞月里,我跟圣诞有关的活动有几项。一是做圣诞主题的手工。翻看了无数的手工样品,设想了许多,最后成型的有两样。如今挂在家里,可以留一年吧,遗憾虽多,仍可告慰一下自己,精力毕竟有限。

二是读了几篇很不错的文章。言究所的《最早的圣诞节》如它自己所说,挖掘了那些仍被忽略的历史。读这样的文章意味着,了解历史不再是以考试重点为指南,不是要特意记住某些伟大事件,而是选择性的构建于自己有意义的历史(当然是尽量追寻上帝眼中的有意义)。郭暮云的《圣诞树与彼岸花》,条理清晰的论证了基督徒要不要过圣诞节,顺便提供了不少历史信息。很喜欢其中非常浅显的一句话:“为着文化使命和宣教使命的缘故,我们一定要过圣诞节。能唱歌的就唱歌,能演剧的就演剧,能写字的就写字,能探访的就探访。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传福音。”另外还有王怡牧师的平安夜证道《谁是你的邻舍》和齐宏伟牧师的《基督徒如何讲述福音》,又向自己传了一次福音,这是圣诞当做的事。

三是参加了世纪城小组和葡萄园小组联合组织的圣诞晚会。因丈夫工作的变动,举家搬到密云,不能参加小组已经一年有余,也没有参与筹备小组圣诞活动。带女儿与歌出远门过圣诞节,就像以色列人去耶路撒冷过节一样,盼望的是,等她能够问为什么的时候,可以告诉她,因为今天是主耶稣降生的日子。

 598717248914357968617247474378057617

因为无法付出什么,这个圣诞节对我来说就成了纯粹的恩典。我和与歌到的早,好几位弟兄姊妹已经把桌椅和糕点摆的差不多了。轻柔的音乐、圣诞树上闪烁的灯光、轻松的氛围,让孩子很快熟悉、适应了。更多弟兄姊妹到的时候,她已经能喜欢我一一介绍。晚会开始后,破冰环节大家不时有掌声笑声,小家伙也很开心的跟着笑。她围着桌子转来转去,旁边的人常常要伸手护一下或者挪开电线,我觉得这点活动可以接受,也没有阻止她。中间闹出一次事故,她把桌上的一次性杯子碰翻了,水洒了一地。我立即去厨房拿了抹布擦桌子,回来后桌上的物品已经被挪开,海洋姊妹拿了拖布拖地,一切随即复原。这真是非常真实难得的教育环境。愿她在爱的环境中成长,也学会如此服侍。晚上在媛媛姊妹家过夜,第二天带了一包小姐姐的衣服,又搭了一段他们的车,然后回家。

就上面这些而言,我的确过了一个丰富的圣诞。尤其是和孩子一起再次回到小组,各种亲切的场景历历在目。文章剪切掉的太多镜头,并非不值得纪念。

818611443669807006

不过,总觉得心头还笼罩着另一种情绪。或许就是主日讲道所说的审美疲劳吧。不过我认为,这种疲劳不只是因为圣诞过多了,更深的原因,当是自己基督徒生活乏力。因为圣诞,不过是生活自然的一部分,需要比平时略多用心一些,费力一些,但那时对上帝的委身不会迥异于平时的水平。教会不能整体过节,小组组织自然实力有限。大家一起祷告,一起辛劳,付出不可抹杀。我仅仅是管中窥豹,略抒一己之见,有些许帮助为盼。若有错误,忽略就是。我想完整的来说,圣诞怎么过需要先对自己讲圣诞的意义,让自己的心热起来。然后思考主题。总意自然是纪念主的降生,但过法可以多样。不然每一年只有延续过去的,不同只在于跳舞的换了个新找到的舞,唱歌的换了首歌,我怀疑在一样的模式中人的热情和感动是否还能一如既往。如果大家都很热情如此参与,这些都没问题。只是要尽量避免例行公事似的,感觉一切轻车熟路,那就像过年,似乎仍旧热闹,但没意思的感叹也年复一年。我倾向于认为,过圣诞是需要花心思的,甚至平时就可以准备。假如我们想演个短剧,平时就要留意感人的剧本,到时候搬上舞台。比如想做朗诵晚会,平时可以学些朗诵的知识并实践。今年宣教比往年提的多了些,圣诞节以视频的形式慰问一下远离家乡的一线宣教士,也非常有意义。另外,似乎除了上文提到圣诞做探访,我实际还从没这么想这么做过。好像我们圣诞做晚会才理所应当。我想,我们赋予圣诞与世人不同的意义时,也该在形式上更多思考,上帝愿意我们怎么过?即便做晚会,更好的是,做一个不断学习的基督徒,拓展我们的艺术疆界,让圣诞节不那么抓瞎。我的经历中,在小组过圣诞节花的心思,还不如在单位过元旦。当然,经济实力不同,意义不同,我相信上帝使用我们所做的。正如参加两次圣诞晚会都有点失望的陈姐今年还是来了,并当场回应了信耶稣的呼召,微信群里也有人在为圣诞遇到的慕道友找教会。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信心,最小的付出上帝也纪念。不过也该有另一个心志,就是不断努力,让过圣诞的形式配得上它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