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宝训之三:主动和好——2017年6月6日圣餐讲章

文/孙毅长老

讲道经文:

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杀人,又说,凡杀人的,难免受审判。只是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太5:21-24)

上文中,耶稣讲道,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太5:20)他一定知道门徒们听了可能会很惊讶,他们怎么能做的比文士和法利赛人还要好呢?怎样才算是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呢?于是,耶稣下面就举了六个有关实践律法的例子,来说明他对律法的理解如何与文士及法利赛人不同。这六个例子的选择都是极有深意的。今天我们读到的经文就是他举的第一个例子,让我们一起来看在这个例子所涉及的律法实践中,我们如何可能在信仰生活中活出胜过文士与法利赛人的义。

一、经文要点

这里所说的“不可杀人”,就是摩西律法中所讲的第六戒。(出20:13)这里的“杀人”主要是指有意的谋杀。摩西律法中对于有意杀人的罪,都订出了明确的惩治条款,因此,“凡杀人的,难免受审判。”而经文在这里的重要转折就是:“只是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当把这两句话并列地放在一起的时候,就带出一个新的意思:向弟兄动怒就相当于犯了杀人的罪。这里“动怒”这个字有“内心生出来对某人的持续的怨恨与愤怒”这个意思。与谋杀有一点共同之处在于:即对他人有意识的怨恨。只不过谋杀已经将这种有意识的怨恨通过行动表现出来。

如果我们仔细读这一段话,就会发现一种发展的递进过程:起先可能不过是内心中的不满与怨恨,随后发展到口中骂对方是“拉加”或“魔利”。“拉加”的意思,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白痴”,头脑空空的意思;“魔利”更重一点,是骂一个人“蠢货”,就是非常愚蠢的意思。心里充满的口里就说了出来。从内心的不满到语言暴力,已经是向前迈了一步,再下一步就是杀人的行动了。

因此,将“不可杀人”落实到信仰实践中,耶稣指出,在事情还没有发展到实质性的对抗之前,“你同告你的对头还在路上,就赶紧与他和息,”(太5:25)将这个冲突在最初阶段就化解掉,而不是到了实质性对抗阶段,才来实践“不可杀人”的诫命。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耶稣对“不可杀人”之诫命的理解,不是限在行为的层面,而是从导致这种罪行的源头上来理解对这条律法的实践。从更高的义的层面来来成全律法,就不只是“不可杀人”,也不只是“不可动怒”,而是要“主动和好”。
律法从其精神上讲,不是只成为我们行动的规范,而同时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在生命有根本改变的前提下,活出一个完全不一样的、里外一致的生活。

二、人的怒气

如果我们里面的怒气没有得到对付,单是就外面的行为上来遵守“不可杀人”的诫命,那么我们的义确实没有胜于文士与法利赛人的义。我们可能会说,在现实生活中,谁不会因为某些不顺的事情或遇到不对付的人而生气呢?人的怒气真可能导致那么严重的结果吗?或许当时的门徒也会有这样的念头,耶稣将动怒与杀人关联起来是不是有点危言耸听?

当我越多地思想人的怒气与杀人的关系,就越认识到主耶稣对人性的洞察,真是远超越当时的文士与法利赛人,以及我们在历史上所读过的那些哲学家们。怒气不是遇到某些事情或某些人时才偶然会有,不是某些人易于动怒,另一些人不会有怒气。实际的真相是:作为亚当的后代,我们每个人都是易怒的,都是暴力的。差别只在于有些人控制力或教养高一点,有些人控制力或涵养差一点而已。怒气或暴力是我们从亚当继承来的败坏人性的重要特征之一。耶稣所选的六个例子极有深意就在如此:他要借着对律法的阐释,揭露那些已经深入到我们人性中的败坏之处。这也正是神颁布律法的首要用意:将那隐藏在我们人性深处的罪性显露出来,让我们更好地看清自己的本相。

其实,无论人的自控能力有多高,人性中的暴力与易怒倾向还是会在不经意之间显露出来。如果按一到十来分怒气的等级的话,那么最初级的表现就是对他人的不满与抱怨,而这是我们差不多在每个人的言语中都能够听到的。在出租车上,你和一个素不相识的司机聊天,差不多十句话中有八九话是抱怨这个社会或是某些中国人的话。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工作岗位,只要是我们常在的任何一个人群之中,我们都会将我们的不满归咎到某几个人的身上,这几个人就会成为我们所谓的“出气筒”,他们似乎是造成一切问题的原因,所有的责任都应该由他们几个人承担。

人们的这种不满与抱怨发展上一个等级就是内心中的怨恨;再上一个等级就进入到愤怒的层级了。好在由于上帝的保守,法治好的国家还有法律的制约,让人因为害怕法律的惩罚,而不敢擅自发泄。但是在法治失去控制的时期,人们不再需要为自己的暴力行动付出代价的时候,人们的这种暴力特征就会肆无忌惮地发泄出来。这一点凡是经历过文革的人都一定会有深刻的体会。十几岁的孩子,可以将他们的老师暴打致死,可以发明出各种各样的酷刑来折磨人到痛不欲生的程度,这真是对人的暴力性的最直接的展示。文革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人们是否因为经历了这种惨痛就学习的好了一点呢?前几年在西安发生的为抗议日本占据钓鱼岛而抵制日本汽车的事件,一个人用自行车圈锁将另一个人的头上砸出一个洞,以致伤者今天还躺在医院中,再次说明,人的这种暴力的本性是很难改变的。

可能我们会说,这样的人还是少数。确实多数人的自控能力还是比较强的,至少在通常情况下不会达到九十的级别。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我们努力控制,就不会失控。之前看过一个电影,主人公因为有一次失控的行为被法官要求去看心理医生。他开始非常不服气,觉得自己是脾气非常好的人,那次不过是十分偶然的事情,因此他去见心理医生想着不过是走个过场。没有想到,这个医生百般地刁难他,给他出了很多的难题,让他处在十分尴尬的场面。他在忍了多次之后,终于失控了。而这种自控能力比较强的人在失控时,所发的愤怒是更大的。医生通过这种方式让他认识到自己的真相,好让他有更好的自控能力。

确实,在我们的生命没有在基督里发生根本转向之前,人们能够找到的出路就是:或者操练出更好的自控能力,或者通过某种危害不是太大的方式将里面的怒气不时的发泄出来。在我们的里面还没有更新之前,我们的里面就像是一个封闭的垃圾场,所产生的沼气如果没有一些方式发泄出来,有一天是会爆炸的。现在网络中的语言暴力成为最为通常的发泄途径。然而,就算是人们似乎仅仅是说了几句“白痴”或“蠢货”之类的话,他们也还是难免受到将来的审判,因为这样的言语正暴露人们还活在亚当有罪的本性中。

三、生命的转变

人们对他人的不满与怨恨,其实最终都会汇总到对那位看不见的上帝的不满与怨恨,只是这个方面人们不太意识到而已,特别是对那些还没有认识神的人来说。因此,要想从这种怒气和暴力中解脱出来,还需要从根本处解决,即先要有人自己与神的和好。当我们受到光照,认清自己的本相后,生命发生的最重要的回转就是:不再将所有的问题或责任都归在他人身上,不再下意识地将自己当作是审判者,而是看清自己本性的败坏,看清自己才是上帝愤怒要落于其上的“可怒之子”,(弗2:3)于是在他的面前认罪悔改,以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恩典为自己求得赦免。生命经历这样的转变,特别是认识到自己已蒙上帝的赦免,我们才有可能从易怒和暴力的本性中脱离出来,成为和平之子。这里,“动怒”与“和好”形成两种生命形态的鲜明对照。

人借着基督与上帝的和好,还是要落实到人与人的和好中。就如23-24节所说,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这句话应用在我们这些已经蒙恩得救之人身上的话,可以理解为,我们若是听任自己与弟兄之间存在着因不满所带来的隔阂,那么我们就难以在祷告中与神保持好的交通关系,这两个方面似乎是联系在一起。神不仅是要我们每个人与他和好,他还希望我们会与身边的邻舍也因此和好。神的灵内住在我们的里面,他洞察我们的内心肺腑,甚至比我们更认识我们自己,让我们无法在他的面前用各种的理由为我们自己辩解。唯有通过顺服地通过和好的行动,才能够表明我们真是属他的和平之子,才有可能与他有真实的交通。

这里说“先去同弟兄和好”,与主祷文中所讲的,免了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是一个意思,都是要求我们要主动。这里要求的主动是就那些已经蒙得救的人来说的,如果我们生命真在基督里有转变,就当通过行动体现出来。只有当我们乐意顺服,并通过顺服的行动让自己回到那个与神有约的合适的位置上,我们才可能与神保持合适而畅通的交通关系。

我们需要在教会中操练,知道一种和好的人际关系的样本应该是怎样的,就如加尔文把教会理解为是训练与栽培门徒的学校,目的是为了能够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门徒的见证,那么在教会中操练人际关系的和好与重建,就可以让我们所学习的功课得以用在教会之外的人际关系的重建上。第二个操练的场所就是我们的家庭,如果圣灵真让我们明确地认识到我们与父母之间,以及与其他兄弟姊妹之间,还存在着彼此怀怨的情况,特别是在我们还没有信主前积累成的,那么我们当尽力地祷告解决。第三个操练的场所就是工作单位。

教会之外人际关系的重建对于我们生命的更新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最后的这个比喻,耶稣是用比较负面的角度来讲的,如果我们注意到“路上”、“审判官”、“衙役”和“监里”的程度发展,就知道他在这里想说的就是,作为他的门徒,我们生活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要比他人更为主动地去解决之间所发生的冲突,而不是等到无可挽回的时候才动手。

四、主动和好

在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时,基督门徒的生活有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走在他人的前面,不仅是比他人先意识到冲突之所在,同时也主动地去寻求解决。

“想起弟兄对你有什么不满”(新汉语译本),这种不满可能是我确实得罪了对方,也可能就是对方的误解,对我有意见;然而无论是什么原因,就算是对方的误解,甚至是对方的原因,只要是存在着隔阂,我们都有责任先去寻求和好。

作为一种应用,如果你意识到某人对你有不满,你应该如何处理呢?

1、如果圣灵已经让你明确地认识到,就是你的原因,因为某事情处理不当而得罪或伤害到弟兄或姊妹,那么祷告,求神让你有悔改,并赐给你合适的机会,主动地找对方去道歉,求得对方的原谅与宽恕。

2、如果你意识到对方对你有不满,而你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那么祷告,求神让自己谦卑下来,找机会与对方沟通,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而不是按过去的样子,你看我不顺眼,我还看你不顺眼呢!或者,找自己亲近的人,先诉苦把对方说一通。后面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合适的。这里说,你去直接找当事的那个人,而不是先在其他人面前说。

3、和解需要我们有如下的心态:接受你与对方的不同,在你坚持自己的生活原则所带来的压力前提下,用爱去接纳对方,虚己给对方以空间,而不要以为真理在握。

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户外的原因,我知道那些当年离去的一些弟兄姊妹,内心里都会有对教会带领者有抱怨或不满,或许有我们处理不当的原因,或者有理念不同一时无法理解的原因,然而不管是什么原因,我都盼望着有一天,神能够赐我机会,使我可以与那些中间出现了隔阂的肢体恢复交通。我在神的面前可以坦诚地说,我愿意与每一位可能产生了隔阂的肢体交流,寻求在基督里的和好。

 

回应诗歌:115首,法兰西斯祷文

 

最后更新于 Jun 26, 2017 06:30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