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毅 长老
讲道经文:
你们又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背誓,所起的誓,总要向主谨守。”只是我告诉你们,什么誓都不可起,不可指着天起誓,因为天是神的座位。不可指着地起誓,因为地是他的脚凳。也不可指着耶路撒冷起誓,因为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城。又不可指着你的头起誓,因为你不能使一根头发变黑变白了。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太5:33-37)
今天我们读到的这一段经文是耶稣所举的第四个例子,来说明他对摩西律法的更深理解,向门徒解释律法都要被成全的意思,好让门徒能够活出一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的生活。这里所说吩咐古人的话,主要指的是摩西律法中几处有关起誓经文,最重要的两处是:利未记19章12节:“不可指着我的名起假誓,亵渎你神的名。我是耶和华。”以及申命记23章23节:“你嘴里所出的,就是你口中应许甘心所献的,要照你向耶和华你神所许的愿谨守遵行。”如果人们奉耶和华的名起了誓言,却没有照着去行,不仅是欺骗了人,同时也欺骗了神。因为是奉耶和华的名,也算是犯了十诫中的第三条,妄称并亵渎了耶和华神的名。
当时的犹太人害怕自己若守不住奉耶和华神的名所起的誓而得罪神,遭受到神的惩罚,因此想妥协一下,在这里打个擦边球,既不直接以耶和华神的名起誓,而是指着其他与神的关的事物来起誓,如指着天、耶路撒冷以及自己头等等起誓,又能够达到取信于他人的目的。耶稣在这里主要针对的就是当时犹太人表现出来的这种现象。
一、经文解析
33节所说的“起誓”有两层意思。其一是指个人在上帝的面前的“发愿”,用来约束自己。就如后来修士们在神面前发的愿。其二是指个人在他人面前以上帝的名起誓,来表明自己所说的是真的可信的。这里所说的“起誓”主要是指第二层的意思。
耶稣所说的要点不是落在“什么誓都不可起”。这里否定的是当时犹太人的具体作法,不可指着天来起誓,不可指着地来起誓,不可指着耶路撒冷城来起誓,也不可指着自己的头来起誓。犹太人不需要饶弯子打擦边球,因为这些都属于神,指着这些起誓其实就是指着神来起誓。如果你不敢奉耶和华神的名来起誓的话,也就不要指着这些与他有关的神圣事物来起誓。
在耶稣被捕的那个晚上,他们把耶稣带到大祭司家里受犹太公会审判。眼看着其他人所找的那些假的见证无法给耶稣定罪,大祭司不得不拿出杀手剑,“我指着永生的神要你起誓,告诉我们你是不是基督、神的儿子。”(太26:63,新译本)大祭司的这个要求,是要耶稣当着犹太公会的众人,诚实地告诉他们关于他的真相,逼他或承认或否定自己就是神的儿子基督。耶稣没有避开这个奉永生神的名起誓,虽然他知道在公会面前说出自己真实的身份会带来怎样的代价,他还是诚实地告诉了他们,“你说的是。然而我告诉你们,后来你们要看见人子,坐在那权能者的右边,驾着天上的云降临。”(太26:64)其实,就算是不奉耶和华神的名起誓,耶稣也照样可以说出这样的真相。
耶稣想要说的是,就算是我们不以耶和华神的名来起誓,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也当达到就如在神的面前起誓那样的认真程度,那样的真实,那样的确定,那样的可信,那样地具有约束力;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所以这段经文的要点不是落在“什么誓都不可起”,而是落在,我们所说的,无论就其真实与可信来说,都应达到起誓的程度,尽管我们并不需要起誓。
二、人性揭示
可能有人会说,要做到这点并不难呀,耶稣为什么还要专门将这个方面拿出来当例子来向门徒解释呢?我们今天就是什么誓言都不起的,今天登山宝训中的这个教导对我们还有意义吗?就如我之前说的,律法要按路德所说,首先是一面镜子,照出我们旧人的本相。如果没有看到登山宝训的这个教导对于我们今天门徒生活的意义,以为耶稣所说的,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很容易做到,那么我们对于自己还是缺少认识。就如雅各书中所说的,“惟独舌头没有人能制伏,是不止息的恶物,满了害死人的毒气。”(雅3:8)其实,这一点很不容易做得到,是因为我们的旧人生活在种种的矛盾张力之下。
首先,我们说话总不够明确,不够到位,因为我们里面(下意识中)不敢面对真相,害怕承担由此导致的后果与责任;但同时,我们又如此地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接受我们所说的是真的,以致我们不由自主地会夸大其词。这种扭曲特别表现在我们经历重大挑战、承担重大压力的时刻,就如主耶稣在犹太公会中受审时那样的场景。如果把人承受压力的能力分为一到十不同等级的话,虽然不同人承受压力的层级有别,但除了耶稣基督,没有人可以达到顶级;多数人在较低的层级就开始动摇了。由此表现在我们的言语中,就是顾左右而言他。或者我们照着自己动摇时所愿所想的,或者我们会言不由衷地随同他人所说的,在言语中或美化或丑化其中所涉及到的对象,来求得与他人的认同。并且我们渴望更多的人接受我们所说的,好像接受的人越多,我的表达越有说服力,我所说的就越是真的。从众的心理让我们可以更少地承担直面真相的压力与责任。就如犹大书中所说的:“随从自己的情欲而行,口中说夸大的话,为得便宜谄媚人。”(犹16)
其次,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总是不够,因为我们害怕过于相信他人,让我们自己的利益受损;人与人之间信任的关系是十分脆弱的,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其实我们自己难以守信,我们却归咎于他人不够守信。因此,我们在不相信他人的同时,却又如此地渴望人与人之间能够彼此信任,相互守信,因为我们各自都是孤单的,希望借着彼此的信任来摆脱这种孤单。这样一种矛盾,使得人们利用起誓让神成为人们之间一种虚假的中介,一个为人服务的工具。
总之,主耶稣在这里所说的,实在是揭示了我们旧人的那种被扭曲的本性。如果我们以为做到这一点很简单,还是对自己认识不够。“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只能是生命被翻转更新后的生命所能表现、也应该表现出来的一种样式。
三、生命转变
我们的生命一定要在基督里发生翻转与更新,才能够在话语上表达出耶稣基督所说的那样的生命形态。简单地说,我们的生命在基督发生翻转主要是在如下两个方面。
首先,我们的生命是在基督里,与他同死同复活的经历中,看到自己生命的本相;在背着自己的十字架、怀着对终末的盼望跟随主的过程中,看到了这个世界的真实情况。这种看见,让我们知道我们在这个世上不过是客旅,随时要来临的死亡不过是我们进入到更丰盛生命的转换点。在这种坦然面对真实世界以及死亡的背景下,在真愿意在基督里为他人付出代价的前提下,我们才有可能做到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话语不过是生命光景的一种反映,就如中国古人说,文如其人;福音书中说的更具体,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太12:34)
其次,凡在基督里已经蒙恩的人,如果真心地经历自己已经被赦免,已经被基督所接纳,已因基督的名份而被收为天父的儿子,生命开始逐渐地以神为乐,在神的话语中内心经历到满足,那么我们就会越来越少地通过夸大其词,弄出一些吸引人的动静出来,来博取人的关注与承认。在我还没有真认识主的时候,我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在香港的刊物上被发现出来的时候,我是何等何等地兴奋,特别经历到多年的思考被人承认的那种感受。
总之,在人与人之间需要也可以建立起来信任的关系,不再需要借着起誓那种虚假的中介,而是透过耶稣基督成为我们与人交往的真实可靠的中保。靠着这个中保,让我们不需要通过起誓的方式就能够时时以自己的真实本相活在神的面前;通过这个中保,可以让我们以爱他人而不再是将对方当作实践自我的工具去与对方交往。我们在神面前的转变,带来我们与人关系的转变;而我们与人关系的转变,让我们说话的方式转变。
四、应用要点
就算是我们已经归信了耶稣基督,我们的生命也需要一段时间的操练,才能够从我们旧人那些种种不一致的冲突矛盾带来的扭曲中走出来。在我们信主后成圣的生活里,我们应该怎样地来操练“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这样一种生命的形态呢?就我们现在的生活处境,我提出如下几点来让我们共勉。
1、说话以真实为本,而不追求某种吸引人眼球的轰动效应。
圣经教导我们说话的基本原则是,凭着爱心说诚实的话。(弗4:15)用在今天一个特别的处境就是,在转发微信中,首先要看这消息是不是真实的,而不是感到痛快,让人出了口气,或者可以吸引人的关注,就转发。如某某名人信主之类。多数是不真实的消息,却被不时的拿出来转发。基督信仰不需要通过这些名人的归信来证明其是好的可信的。就算有名人归信,这是他个人蒙福,也不一定因此会带来教会在这个社会中我们所期待的变化。
2、知道自己的无知,知道多少就说多少,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
我们不需要在人的面前表现出好像我们什么都知道。对于我们不知道的事情,或者不是太确定的事情,我们要明确地说自己不知道。只说那些我们确定自己知道的。过去我读哲学的时候,维特根斯坦的一句话曾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逻辑哲学论》只有三万字,七句话。其中第七句话是,一个人对于不能说的应当保持沉默。他的整体思想是,凡是能够说的都可以说清楚,而不能说的就当保持沉默。我倒不一定认同他的实证论思想,但这句话给我留下印象,因为他明确地知道人的有限,知道人语言表达的有限。对于我们认识耶稣基督的人来说,更应该有这个认识。
3、确定是还是不是先于人对自己的辩解。
人下意识地要先给自己辩解,来证明自己是有道理的,而不明确地说是还是不是;就算是作错了,也要辩解自己这样做是有原因的,以此让自己显得不是那么糟糕。这是一种自我称义的表现。当然另一种极端的情况就是,就如教会内的某名牧所表现出来,既不为自己澄清,也不明确到底是还是不是;这好像成了华人教会的一个传统,真让人叹息。能够明确地说是还是不是,又不为自己辩解,这真是很难。
盼望我们的生命真在基督里有所翻转,并因此在我们的言语上,日常的行事为人上,一举一动都表现出新生的样式。愿神这样地祝福我们每一位。
回应诗歌:336首,“你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