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淼 传道
许多年前曾经流行过一阵儿以“天堂”和“地狱”为背景的段子,其中有一个深得我心。这个故事讲的是,天使领着一个人去参观地狱和天堂。他们先去了地狱,门上写着“101”。推门一看,只见一群瘦成干儿一样的人满面愁容地围坐在一张大桌子边上,桌子中间放着一大锅粥,锅里有一把手柄超长的勺子。地狱里的每个人都在努力用自己的勺子舀粥喝,无奈勺子太长,伸不到自己嘴里。所以任谁饿得要死,也还是喝不到。后来天使又说带这个人去天堂看看,没想到就是隔壁的102。推门一看,发现还是一群人围坐在桌子边,中间放着一锅粥,每人手里还是拿着一把长长的勺子。唯一不同的是,这里的人们有说有笑,用自己手里的长把勺舀到粥以后,喂到对面的人嘴里,所以每个人都吃到了粥。(当然,你可能会说,他们干嘛不抱着锅喝。这个,我也回答不上来,不过我想它不是重点:P)
“101”和“102”里面两幅相似却又相反的画面,反映出天堂跟地狱的差别在哪里呢?想必大家心里已有答案。101里的人自我中心、各自为政,102里的人相互帮助、彼此成全。当我们还不认识神的时候,101就是我们彼此之间的关系的写照;而当我们认识神、进入到耶稣基督里面,我们的人际关系就被更新成102那样(当然比那要丰富得多)。在基督里我们所获得的新的人际关系,就是团契关系。
几乎每一个基督徒进入教会没多久,就会听到“团契”这个词,很快也都大致明白了它的意思。我们会说某日要“去团契”,某日有“团契活动”,也会说基督徒要有“团契生活”。那么,“团契”究竟是来自于圣经哪里呢?与“团契”这个词相对应的希腊文原文是koinonia,不过它出现在新约的几处段落,翻译出来的中文是有所不同的。下面让我们先来看几处经文,试着从中理解“团契”一词所包含的意思,后面我们会再更深入地展开。
*** 徒行传二章41-42节**
“于是,领受他话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门徒约添了三千人,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擘饼、祈祷。”
在这处经文当中很明显,koinonia译作“彼此交接”,就是我们最常说的“分享”,包括我们彼此之间的吐露心声、见证神恩、共享爱宴、互相宽慰与劝勉,等等。而这样的分享是发生在什么人之间的呢?是发生在受洗后的门徒们之间。与此同时,它也伴随着来到主台前的擘饼和祈祷。
*** 哥林多后书九章13节**
“他们从这供给的事上得了凭据,知道你们承认基督,顺服祂的福音,多多地捐钱给他们和众人,便将荣耀归与神。”
在这节经文中,koinonia其实没有完全翻译出来。原文说的是在供给的事上慷慨地参与,中文译作“多多地捐钱”。从上下文来看,这段讲的是使徒保罗号召亚该亚和马其顿的希腊教会为犹大教会的贫困信徒募捐。在金钱捐助上的参与,也相应地代表了物质生活上的帮补和支持。这是koinonia的另一层意思。
*** 腓立比书三章10节**
“使我认识基督,晓得他复活的大能,并且晓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或者我也得以从死里复活。”
Koinonia在这节经文中是与主“一同受苦”。看上文的话,保罗在说,如今他的人生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得着基督,并且在他里面得着“因信神而来的义”。在这样一种与基督的生命完全联合当中,他想要和基督同受苦、同死、同复活。
*** 约翰一书一章3、6-7节**
“我们将所看见、所听见的传给你们,使你们与我们相交……我们若说是与神相交,却仍在黑暗里行,就是说谎话,不行真理了。我们若在光明中行,如同神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他儿子耶稣的血也洗净我们。”
在这一段中,koinonia就被直译为“相交”,但是经文更深地阐明了“相交”的前提条件。首先,“相交”源于使徒们将他们对主的亲身见证传给后人;其次,真实的“相交”只有当我们行在光明和真理中的时候才会发生。
纵观这四段经文,我们看到“团契”有着很丰富的含义和面向。要是让我们来概括一下它们的共同之处的话,我想它最核心的含义就是分享—分享基督里的生命,分享属灵上和物质上的祝福,分享光明和真理中的见证与交往。而这一切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一切是在我们恢复了与神的关系之后,祂首先跟我们分享了祂儿子的生命,然后我们在耶稣基督里才开始变得能够跟别人分享我们自己的生命。如果要给“团契”下一个定义的话,我会说,“团契”是一群新造的人在基督里分享神的生命和彼此之间新的人际关系。在这新的生命和人际关系中,我们总要以神的眼光去看待他人,总要以神的心肠去对待他人。这意味着,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总要顾念别人的需要,总要松开手去帮补他人,总要为着他人的益处去舍己、受苦,总要在神面前省察自己是否行在光中。
下面让我们再回到前面的经文当中,更详细地考察团契关系的真义。
首先,团契关系一定是一个三角关系。虽然我们平常从外面看到的都是弟兄姐妹彼此之间的美好关系,但是这个关系必定是以我们每个人跟神的关系为前提和基础的。如果没有神的话,我们是没办法真正分享彼此生命的。那么跟神的这一层关系,在团契中体现在哪里呢?体现在遵行神的话语和祷告上。我们从《使徒行传》中看到,五旬节当天彼得讲完道之后,“领受他话的人就受了洗”,共有三千人,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如果有一群人玩得特别好、感情特别铁,但是他们里面没有神的话,彼此之间也没有神的话作为看不见的行事准则,那他们可以称为死党、铁磁、闺蜜,但是不能叫做团契。
除了遵行神的话语之外,祷告是我们保持与神沟通的方式,也是我们确保彼此之间交往的时候能够行在光明中的途径。朋霍费尔的《团契生活》是对我影响较大的一本书。当时受他的影响,我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为同住的人和小组的每一位弟兄姐妹祷告。当我开始这样祷告之后,我发现我并不像我之前以为的那样爱别人。由此我发现,当我还没有为一个人祷告过,我就不能说我爱这个人;因为只有藉着祷告,我才能跟神的爱对接上,才能跟神和这个人连成一个团契关系。
其次,团契关系一定是连于耶稣基督。这一点关乎我们如何看待在团契当中自己的位置。保罗在《哥林多前书》里对我们在基督里的关系作了最精妙的比喻:“就如身子是一个,却有许多肢体;而且肢体虽多,仍是一个身子。基督也是这样”(林前12:12)。 “你们就是基督的身子,并且各自作肢体”(林前12:27)。101房间里面的人都自成一体,然而他们却不能做成所要做的事,因为他们其实只是肢体;102房间里的人却彼此相顾,互作肢体。除了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祈祷之外,五旬节受洗的那三千人还需要做什么呢?擘饼。就是来到主的桌前,记念主所作的,也承认基督是身子、自己是肢体。从“主体”到“肢体”,这恰恰是蒙恩得救带给一个人生命的根本性翻转。以前我们要靠自己,现在我们要倚靠神,也彼此倚靠;以前我们要自己作主,现在我们一同跟从、顺服基督为主。因此,领圣餐对于团契关系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当你领受主为我们舍的身体、为我们流的宝血时,除了省察自己的罪,也要省察你是否看自己为基督身子上的肢体、并与其他肢体有美好的相连,因为主的身体和宝血同样是为他/她舍的、流的。
既然连于耶稣基督,团契也应该是以耶稣基督的事为念的。保罗却在《腓立比书》中提到“别人都求自己的事,并不求耶稣基督的事”(腓2:21)。有注释说,“自己的事”不是指属世上的,而是属灵上的,指“联于虚浮的荣耀”。就是说在我们服事、奉献、付出的背后,那个最深的关切有可能还是自己。那耶稣基督的事是什么呢?在腓立比书里,保罗所说”耶稣基督的事”是关乎腓立比圣徒的事。耶稣基督的身体,就是教会。主顾念祂的教会,顾念属祂的儿女。彼得又说主“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前3:9),祂也顾念所有每一个失丧的灵魂。若我们说团契是在基督里,但我们却不关心教会的事、不关心弟兄姐妹的事,不关心福音的见证,那我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也不是真正的团契关系。以耶稣基督的事为念的团契,会同心合意地服侍教会、兴旺福音。
再次,在团契关系中我们会分享耶稣基督的受苦。主是为我们钉十字架的主,连于祂也意味着我们要背起十字架。一方面,我们受苦是因为自己的罪,也为了要学习顺服。就像我们去到健身房,就知道会受锻炼身体之苦;进到团契中,我们也会受磨砺生命之苦。原本自我中心、各自为政的生命个体,突然变成了一个身体里的不同肢体,这个过程中的阵痛有时是很剧烈的。但恰恰是在这样的熬炼之苦当中,我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后显为真实,生命也慢慢长成圣洁之主的样子。另一方面,随着我们生命的长进,我们也会承受更多因服侍主而来的劳苦。保罗说:“现在我为你们受苦,倒觉欢乐,并且为基督的身体,就是为教会,要在我肉身上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西1:24)、“我们传扬他,是用诸般的智慧劝戒各人、教导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我也为此劳苦,照着他在我里面运用的大能尽心竭力”(西1:28-29)、“你不要以给我们的主作见证为耻,也不要以我这为主被囚的为耻;总要按神的能力,与我为福音同受苦难”(提后1:8)。
最后,团契关系是以神自己内在的关系为源头。神的生命是分享的生命,所以拥有神生命的我们才会不断地想要分享。神的三个位格彼此之前的关系是至爱至亲、全然合一。子顺服父,父荣耀子;父差遣圣灵,圣灵见证圣子。三位一体的神亲自向我们示范了如何彼此相爱,从而我们也可以在团契关系中彼此相爱、彼此相顾、彼此同心、彼此顺服、彼此接纳、彼此服事、彼此认罪、彼此饶恕、彼此包容、彼此体恤、彼此联络、彼此和睦、彼此劝戒、彼此代求……纵观新约,你会发现,除了在内室中向神的祷告之外,没有什么事是主让我们一个人去做的。
这些乍听起来好像跟我们平时一说到团契时想到的好玩的活动不太一样。但是我想,不论我们怎么吃喝玩耍,团契关系的这些DNA是不变的。所以我们要常常检视自己的团契活动,看看它是让我们的生命更趋于慷慨地分享了呢,还是让我们越发向内、只关注自己或所在群体的需要;是让我们被锻炼得更能受苦、更愿意付出了呢,还是让我们更趋于安逸和享受。跟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比起来,今天的教会和信徒已经拥有了太多太多的东西;可是跟历世历代的圣徒比起来,我们愿意给予的却少得可怜。如果说付出金钱和物质还相对容易一些的话,时间、精力、关顾的给予则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偶尔利他,大多数时候却仍是利己。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还是活在“自己”的贫穷与缺乏中、而没有连于基督生命里的丰盛与富足。求主怜悯我们。盼望我们可以回到圣经的启示,重拾团契关系的内核,好在一个“101”的世界活出“102”的荣美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