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端午家庭营会信息之二 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如何来侍奉神

文/晓峰 牧师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经文:

“当照耶和华你神所吩咐的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并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申命记五:16

“你们作妻子的,当顺服自己的丈夫,这在主里面是相宜的。你们作丈夫的,要爱你们的妻子,不可苦待她们。你们作儿女的,要凡事听从父母,因为这是主所喜悦的。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恐怕他们失了志气。”——歌罗西书3:18—21

我们一同来祷告:

“天父,我们在主日的早晨一同到你面前来感恩,因为你让我们能够得以在你面前来称呼你为阿爸父。我们也在这里特别为每一个家庭来感谢你,因为你为我们建立家室,并且赐给我们在座的有从你而来那荣耀的职份,那就是为人丈夫、为人妻子、为人父母。愿主你在清晨的时候用你的话语再一次来指教我们、开启我们、坚立我们,也更新我们。你也在全地兴起你的教会,在各处都来颂赞你和敬拜你。听我们这样的祷告,奉我主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这两段经文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尤其是十诫的第五条诫命。我们教会主日讲道刚刚结束了《出埃及记》的分享,分享十诫的时候,每个主日专门分享一条诫命。今天我们对照新约的经文再一次来读十诫的这条律法,今天分享的重点和昨天是一脉相承的,那就是神在家庭当中的旨意是什么?我们昨天分享了上帝对于家庭的心意,今天我们用旧约和新约的这两处经文来分享在以神为中心的视角下家庭成员各自在家庭当中应有的角色和责任。比如,作妻子的,要顺服自己的丈夫;作丈夫的,要爱你们的妻子,这是我们过去婚姻讲座中讲夫妻关系常常提到的。但今天我们会从另一个视角来分享上帝在家庭当中的旨意,来看家庭里面每一个成员/角色应该如何以神为中心来事奉祂。

我们首先从“孝敬”的角度来分享《圣经》如何指导我们处理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孝敬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传统,《圣经》的教导跟我们的传统文化有些不同。在主耶稣的教导当中,我们可能会觉得跟我们今天的处境有很大的张力,比如有一个门徒听到主耶稣的呼召时,那个门徒说,主,容我先回家埋葬我的父亲,然后我再来跟随你。这个 “埋葬”不是说他父亲过世了,他要回家去把他父亲的葬礼办完了,然后再来跟随主耶稣。经文的意思在当时是先容他回家为他的父母养老送终,就是他父亲、母亲年迈了,他需要回家把他们一直供养到他们离世了,这个时候他就自由了,他就不用在他父亲、母亲面前来尽到作儿女的责任了,这时候他说再来跟随主。可是主耶稣的回答是什么呢?主耶稣的回答显得好像显得不近情理,主耶稣的回答是任凭死人埋葬死人吧。

所以,《圣经》里主耶稣的很多话语对于我们固有的观念形成了很大的挑战,甚至在《路加福音》主耶稣还曾经说过,人若不恨恶自己的父母、儿女、妻子、兄弟,就不能够来跟随我。在新约当中主耶稣对于家庭责任的教导给人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好像是孝敬父母、对于家人的责任似乎不那么重要似的。这并是正确的理解。主耶稣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超越的视角,就我们今天怎么在地上看待我们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呢?不是照着我们传统文化的孝顺角度,而是照着《圣经》里面上帝所启示出来那个角度。他这个视角是什么呢?我们昨天已经提到了,那就是神在家庭居于首位。新约里面说得更清晰,就是基督为教会的缘故作万有之首,因此可以使主耶稣在凡事上居首位,连孝顺这件事都不能成为你内心当中的偶像。如果真的有上帝的感动的话,你需要放下你手中在世人看来的很多的责任来跟从神。

《圣经》里面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亚伯拉罕献以撒。亚伯拉罕献以撒,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已经超越了我们的理性所能接受的程度了。《圣经》里边其实有明确的经文,不许把人献燔祭。在旧约律法时代,神恨恶那些异教的献人为燔祭的仪式,但是当上帝跟亚伯拉罕说要把以撒献上时,其实挑战了他们整个的家庭。那个时候亚伯拉罕没有跟撒拉商量,这个也和我们平时所教导的夫妻关系不一样,这么重大的事情,他竟然不跟撒拉来商量, 我们今天凡事都要跟妻子商量,比如你要买双鞋,你可能都要打个电话商量一下。若说家里面重大的事情,那更是要商量了。但亚伯拉罕在面对上帝给他的呼召的时候,他就没有跟撒拉商量。在这个意义上,你要知道,这是上帝对亚伯拉罕的绝对命令,非常清晰,他很清楚这是从上帝来的,而且他也知道跟撒拉商量的话,可能对于上帝的旨意的遵从会形成很多的拦阻。所以,为了各方面的利益的考虑,他就没有讲,当然我们说这是《圣经》上一个非常特殊的例子。

但是我们必须要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那就是神超越这个世界,也超越我们的文化,甚至我们可以这么讲,神超越我们生命当中的一切。这是我们看到主耶稣在《圣经》里面论到任凭死人去埋葬死人、论到对于父母的态度等等的这一切超越。我们读到这些经文的时候,可能会对这样的“超越”有一个误解,以为主耶稣的意思是我们不需要在家人当中尽到对他们的孝顺、照顾、尊敬等责任,这不是《圣经》的意思。其实当主耶稣说任凭死人去埋葬死人,人若不恨恶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就不能来跟从主的时候,实际上是论到了我们在地上的生活不能与世界为伍,不能被世界文化的传统、被我们周围世俗的各种思潮所裹挟,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新的、属灵的视角,以此能超越这个世界上很多让我们感到困惑的问题。比如一个常见的看似两难的问题,就是如果你碰见妻子和妈妈同时落在水里了,你应该先救谁?照我们信仰的原则,肯定是先救妻子,这可能会令父母感觉不解、不悦,我用这个例子并不是说母亲不重要,比如,如果你的妻子离你50米远,母亲就在眼前,那肯定先救母亲了。但是如果在两难的境地当中选择的时候,比如说妻子生了重病住院需要照顾,妈妈也生了重病住院需要照顾,那你应该怎么办?你打算扔下妻子,跟上帝说,神啊,求你派个天使来帮助她,我要去照顾母亲,然后你就买张火车票回老家。其实在我们信仰当中,不用那么纠结,如果老家有兄弟姊妹的话,弟兄姊妹会来看你的父母,实在没有人的话,你可以在住院期间雇一个护工等,但妻子是第一位的,在次序上,有这样的一个优先级。

圣经说“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那个离开,从来不是指的空间上的离开,当然我们建议空间上,两个人一旦结婚了,先和父母分开,可以先租一个房子,不要跟父母住在一起,让你们新的家庭具有独立性。离开父母的意思是说经济上不要再依靠父母了,不能说你结了婚,父母每个月还再给你5000元的生活费。我们也是说,离开父母的意思还有一点,就是父母在你的家庭生活当中就不再具有主导权了。比如说你们什么时候要孩子,不由你的爸妈说了算。但“离开父母”的本质意思是什么呢?是你对另外一个人的责任上优先次序发生变化,过去父母是你的第一监护人、是你的第一责任人,进入婚姻之后,配偶就成了你的第一责任人,这个次序必须调整过来。

当我们读《圣经》的时候,必须要平衡地读,新约当中主耶稣还有另外两处的经文,《马太福音》中主耶稣责备法利赛人,他们为了逃避对父母的孝敬责任,只把供物奉献给神,就不再赡养父母了,这个供物不是单指十一奉献,他们所谓的供物是说这个东西归神所有了,谁都不能用了,却还在他们手里拿着。所以,主耶稣批评他们说,他们用他们祖宗的传统和律法逃避了对于父母赡养的责任。你会发现,主耶稣其实很注重一个人在家庭当中的责任。使徒保罗在写给提摩太的书信里面,论到一个人的家庭责任的时候特别提到,第一,就是一个人若是不看顾自己的亲属,那比不信的人还不好。第二个,论到教会当中那些生活不能供应的人,如果他有亲属的话,他的亲属首先要供应他,不要累着教会。从这两处经文,你就可以看到,其实在新约圣经当中格外得注重家庭当中彼此之间的责任。

无论是新约主耶稣的教导还是保罗的书信,都告诉我们有另外一个我们看待亲属关系的视角。主耶稣有一次在讲道的时候,马利亚带着他的几个弟弟姊妹来找他,有人就说,你的母亲和你的兄弟来这儿找你呢。主耶稣就指着那些门徒们说,谁是我的母亲和我的兄弟姊妹呢?紧接着说,凡是遵行我天父旨意的就是我的母亲、我的兄弟姊妹了。在主耶稣的视角当中,他看见了另外的一层超越了血缘和家庭关系的更为恒久、更为深入的关系,就是灵性上因为认识神而有了彼此之间兄弟姊妹的关系。我们今天看教会和看家庭的时候,必须意识到家庭是上帝放在我们身边的第一责任,但教会当中这些不同的家庭彼此之间也并不是没有关联的,我们有一个更为深入的属天的关联。我想这是在新约中我们去处理这些经文的张力的时候应该看到的,这可以应用在我们在处理侍奉的张力的时候,以及我们去考虑家庭跟教会之间的关系上,昨天我们已经简单地说了一点。

我们去考量家庭跟教会之间的关系的时候,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前书》里说,单身好像比结婚更好一点。我想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弟兄姊妹可能都有这样的感受,在你没有进入婚姻之前,你的侍奉既热心又投入,一旦进入婚姻,你结婚之后,可能在教会里就不太能看见你的身影了。当然,我们说这是我们进入家庭之后,对于家庭有很多的责任和投入。保罗其实在《哥林多前书》里面的确就是从这个角度去讲的。

但是,我们还需要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考虑保罗的意思,其实保罗还提到了无论是单身还是进入婚姻都是为了上帝的缘故,保罗对于婚姻的态度是一个非常自由的心态,超越了一个人是单身状态还是婚姻状态。在保罗看来,为主的缘故,保持单身,不结婚,非常好,这样的话,他可以全部精力用来侍奉神。这里面这个侍奉神不一定说在教会里面做全职了,我们知道有一位基督徒叫林巧稚,在北京妇产医院有她的塑像,可以说她一手开创了中国的妇产科,她就没有结婚。因为在她看来,她觉得作为一个医生,尤其是作为妇产科医生,她觉得一旦进入婚姻之后不利于她在工作上的专注。我们有时候一想到对上帝的侍奉,都从一个教会的层面去考虑了,其实不完全是在教会的层面,还有社会的层面、工作的层面,她就是为了上帝的缘故保持了单身。主耶稣跟门徒们说过,有人为了天国的缘故,生来就是自阉的人,但这话不是谁都能领受的,谁有信心谁可以领受。我想这就破除了我们很多人对婚姻的一种迷信,以为只有结婚以后才能完美呢,不,有时候保持单身也挺好的,虽然我们今天在座的大部分都在婚姻中。

但是,另一方面,保罗那个话同样适用于进入婚姻的人,结婚也是为了上帝的缘故结婚的,跟我们昨天分享的家庭是为了侍奉神的缘故是一样的,你结婚是为了上帝的缘故结婚的,你进入婚姻是为了在婚姻中更好地侍奉神。这是我们今天看待婚姻的新的视角,我们不把婚姻看成是纯粹为了自己。当然,婚姻有没有满足自我需要的功能呢?当然有了,但那不是第一目标。在我的观念当中,我觉得进入婚姻是神考虑到我们自身的需要和软弱,我们很多人需要婚姻、需要配偶、需要子女,所以,婚姻是为大部分人准备的。而保持单身的那些人,他们在上帝面前更加地刚强,他们不需要婚姻来支撑他们的生命,他们直接面对神就可以。在此,我们必须看见超越单身和婚姻的一个视角,就是神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和各种境遇当中居于首位。

我们为什么要从这个角度去入手呢?就是奠定一个基本的思路,我们在次序上必须认定上帝超越家庭,神第一,家庭次之。用另一个层面来表达,就是家庭是为了上帝而有的。所以,我们要考虑我们的家庭是不是为了上帝而存在,我们也同样在这个层面上来处理工作和家庭的关系,这也是我们昨天提到的,工作是为了家庭,家庭是为了上帝。所以,我们并不认同那种所谓的我为上帝,上帝为我,好像我跟上帝是交换的关系。今天很多公益项目的口号,如“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你为人人的目标是为了人人为我,你付出爱心的目标是为了将来很多人能够在他们的爱心凝集起来用在你身上,这不是基督教的精神。这样已经很好,但是基督信仰的精神应当要超越这个层面。

我们今天要分享的第三个层面,就是不单我们在跟父母相处的关系当中和在处理家庭跟教会的关系当中要有次序、有原则,而且就在我们的家庭关系内部、在家庭成员彼此之间的关系上依然是有次序的。这个次序不是我们所讲的丈夫要爱妻子、妻子要顺服自己的丈夫,不是这个次序。刚才我们读的《歌罗西书》书的3章的经文,里面特别提到“作丈夫的,要爱自己的妻子”、“妻子要顺服自己的丈夫”、“作儿女的,要听从自己的父母”、“父母不要惹儿女的气”。我们可以这么说,《歌罗西书》的这4节经文,从某个角度来说可以看成是对旧约十诫的第五条诫命的一个新的解释。我们对于十诫的第五条诫命,往往是从父母的权柄和子女对父母的孝敬这两个角度去理解的。可是,其实第五个诫命本身还有另外一个层面,那个层面就是使你的日子在地上可以得以长久,这个层面里其蕴含了父母本身的责任。

如果你的工作是为了上帝的缘故,在家庭当中,同样的,你爱妻子也是为上帝,你对子女的教育也是为上帝的缘故,在此就体现了神居于首位的问题。这是我们考虑家庭跟工作、家庭和教会的侍奉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神是否在你的内心当中居于首位的。我们今天的讲道其实并不是在讲那个技巧,因为你面对的处境可能千变万化,其实我们讲的就是这个原则,就是面对这件事你为什么做出一个选择呢?你要问自己,上帝在我心里面是不是居于首位?我是不是出于对上帝的忠诚而做了这样的选择?

比如说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边,为什么要生育呢?养儿防老。我们很多时候对于计划生育政策只生一个心存不满,很少从上帝的角度去表达反对。我们很少说,因为这是不符合上帝的心意的,所以我们不认同独生子女政策。二胎开放之后,我们鼓励再生一个吧,为什么再生一个呢?因为一个孩子太孤单了。有的家庭为什么多生一个呢?为什么生三个、生四个呢?可能想的是将来如果我老了、我病了的话,不能只累到一个孩子,如果只有一个孩子的话,这对他来说太沉重了。我如果有三个孩子,他们可以轮流,一个人照顾一星期。

这个在农村是一个非常朴素的思想,你知道农村人家要孩子的时候,从来不考虑三个孩子、四个孩子怎么养,几乎不考虑这个问题,这一点信心比我们大得多。至少我们家在养老二的时候,我心里最担心的是我们的经济状况、精力和情感支撑不了第二个孩子了,我们觉得有一个就够了。但我又一想,我小时候生活的经历好像确实从来没有这么想过,在农村生孩子好像是非常自然的一件事。现实上,也的确是很多老人的赡养问题,孩子多了就容易一些。比如我们家我奶奶有三个儿子,她就轮流住在三个儿子家,每一个家庭住3个月,这样的话,每个家庭的负担好像都不那么重。

如果我们也用养儿防老的观念来养孩子的话,这就不是圣经的观点,你还是考虑你自己考虑得太多,甚至你的教育里面也有这样的内在思想来指导你对孩子的教育,你从小灌输给他的思想就是孝顺。你要知道这不是基督教的教育目标,我们对子女的教育目标从来不是要把子女留在自己身边。基督徒对孩子的教育目标永远是他将来怎么能够自由地、独立地在外面为主行走。甚至我们说的更进一步,怎么让孩子将来能够称职地组建一个可以荣耀神的新的家庭。如果你有儿子的话,你要教育你的儿子将来怎么爱你的妻子、怎么做一位父亲。如果你有女儿,就教导她将来怎么做一个合格的妻子、一个合格的母亲,社会上提供不了这个教育的,家庭主要在这方面提供教育。我们为什么说父母的榜样非常得重要呢?你今天怎么对待他,将来他怎么对待他的孩子。他或许不喜欢你对待他的方式,将来偏偏会成为那个他不喜欢的样子。事实上,你自己就能证明这一点。

但我们如果做一个调整,养育孩子不再是为了防老,而是把孩子看成是上帝交在我们手中,我们要尽责任,照着上帝的方式去教育他、引领他时候,情况就会发生变化。我刚才说这个原则就是我们不要去割裂我们的工作和家庭、教会和家庭、他人和我之间的关系,我们不要做这个割裂,而恰恰是我们在以上帝为首的情况下,能够把它非常好地处理地比较和谐。

我们来看在这个原则之下怎么去运用家庭当中的优先原则。就像我们昨天说的,我们很多的时候,把善意都给了外面,把我们的不耐烦都给了我们的家人,这个是我们在家庭当中的一个非常重大的误区。比如我们可能很多家庭都要求孩子从小要学一门乐器,或者小提琴,或者钢琴,学这一门乐器,孩子有时候要表演,他非常希望父母都去,尤其是希望父亲去,因为平时都是妈妈陪着练,所以表演的时候希望父亲能到场。但是你会跟孩子说,我今天晚上有个非常重要的会议,我有事,我不能去,然后你跟他说,其实我真的很爱你们,我很看重你们,但是我有个会议。你的选择其实告诉他,你的会议比他更重要,你的选择告诉他,你的工作比他要重要。我们其实很多时候在孩子身上传递出一个观念就是,我的很多事情都比你重要。

比如我在家准备讲道,我的小女儿也在家,我就得做好准备,她会5分钟就过来找我一趟,她跑过来抱着我的腿往上爬,爬上来之后,手在键盘上一通乱摁,摁完之后就溜下去走了。他就是看见我在那儿坐着呢,要过来找你打招呼。我一开始采用的策略就是,你先等一等,等我把事干完了,我再来陪你。后来我慢慢地学到,只要她来找我,我就主动把她抱上来,问她,你想干什么?你想要这个吗?你想要那个吗?满足了她之后,把她放下来,他就走了。其实从某个角度来说,我是在努力适应这样一个家庭节奏。我要是适应了这个家庭节奏,就会发现她在家不那么不影响我做一些事情了。当然,她妈妈看到我在家要忙一些事,就会有意带她去外面公园玩。如果适应不了她的话,她对我非常有影响,我这里刚有一个思路,正在往下写的时候,她突然来了,等她一走,又忘了刚才想到哪里了。我想,很多时候,我们作父母的要学会新的技能。我不能觉得我准备讲道就比她重要,如果实在要排名的话,她比讲道重要,但我需要求的是,要能在让她感到她在我心里很重要的情况下,还能把应该在上帝面前需要做的事情做好。

家庭的优先原则是什么呢?就是你得让家庭的其他成员能够感受到他在你心目当中比你手边做的事和其他的东西重要。你说你的心里有爱,这不够。很多做父亲的认为对孩子很关心,真的很爱他们,一边开着会一边在想,孩子的比赛到底怎么样了,以致开会都没有开好。我们要说的是这不够,这种关心还不够让对方感受到他比你的会议重要,你心里对他的爱还不够建立起一个亲密的关系,我们常常觉得我想一想就够了,你想一万遍也不够。过去我跟我妻子在沟通上有些问题,我后来我发现主要是我的问题,我坐在家里想了想,就以为她已经知道了我的想法。所以,她一进家门,我直接问,这事你怎么看?你是这样想的吗?如果她说的跟我的不一样,我就说不是早跟你说过了吗?她说,你什么时候说过呢?我说,我早就说过。我以为我想的差不多了,对方就都知道了,我以为我非常爱她,对她非常好,却常常去忙我的事,忽视她的感受,这个是不够的。

在我家大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去接、送她,有时候接得比较早,会带着她在幼儿园里的滑梯玩一会儿。有一天她跟小朋友一起玩滑梯,玩滑梯的过程当中,那个小朋友总是争、总是抢着玩,我告诉他要有秩序,要遵守规则,我说完之后,那个小朋友对我很不满,说你不能管我,你是谁,你又不是我妈妈,你怎么能这样?那个小朋友话说得很快,这时候我大女儿在旁边说了一句话,说,“不许说我爸爸。”我觉得对我来说,这一生这一句话就可以了。当然她没有说这句话,也可以支撑我们的关系,但是这句话,让我们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格外真实。从那时到现在已经过了十年多了,我常常想起那个场景,在那个场景,优先级原则的两个要素都具备了。第一,在她心里面她爸比她的小伙伴更重要,第二,她把那句话说出来了,让我感受到了。 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所谓的优先级原则在哪儿呢?这个优先级就在于我们在生活当中的表达和做法必须能让对方感受到他在你的生活当中的次序上是很高的,但是不能无限高,平衡的一个角度是什么?就是一定让他意识到不能高过上帝。我觉得这就是基督徒在处理家庭事务当中的基本职份。就像有的弟兄姊妹谈恋爱的时候,如果你哪一天碰见一个男生跟你说,这个世界上没有超过你的,连上帝都不如你。我说,你千万别信。

第二个层面,我想我们在处理家庭成员关系的时候,除了这个优先级的原则之外,我们要必须注意另外一个层面,就是一个人的所是和一个人所行之间,我们应该把它分别出来。对于家庭成员,如果家里面有多个孩子的话,对于不同的孩子的情感投入是不一样的,是吗?比如,你现在有两个孩子,你觉得对他们能一碗水端平?是不是哪个更乖巧、更会来事的那个更招你的喜欢?甚至有时候你还会拿两个人相比,你会跟老大说,你还不如你妹妹呢!在家庭当中,父母一定要避免这样的比较。真正对于一个人的欣赏,真正把他放在那个非常高的优先级上,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不是他表达了什么样的品格,不是他特别懂事,单单因为他是你的家庭成员,单单因为那是你的配偶、那是你的子女,你必须超越他本身所行的。这个对父母来说非常不容易,在处理很多家庭的关系的时候,我们都是先看他做了什么,他做得符合不符合我的想法、我的心意。

我曾经读过王朔写的一小篇文章,他说,我不要求我的女儿考第一上名校,就凭她愿意做我的女儿,她是我的女儿,带给我的满足,已经足够了。我觉得他在家庭关系的认识上,非常有智慧。我发现很多时候外邦人的言语会触动我来反思对孩子的态度,我有时候会根据她是否做到了我所要求的,来决定对她的态度怎么样。这个是我们在处理家庭彼此关系的时候一定要特别留意的。

第三个层面,如果我们在家庭当中对待家庭成员的方式不是照着圣经当中侍奉上帝的原则来进行的话,我们要提醒大家就是,那个后果很严重。我们昨天分享了上帝把我们创造在家庭当中,是让我们在一个非常亲密的关系里边。所以,对于亲密关系的这种渴求是每一个人都有的,一旦你的家庭成员在你这儿没有得到那个肯定、欣赏和靠前的优先级对待,那么他会从其他地方寻找。我们几乎可以肯定他会从其他地方寻找的,没有从你这儿得到满足,这个需要就会从其他地方得到满足,甚至他会离经叛道,他会轻视你口中所称的这位神。如果我们不是照着上帝的方式来侍奉整个家庭的话,那么我们带来的效果,孩子就会去寻找别的神。

我们为什么在家庭成员中特别强调这个优先级的次序呢?因为在新约中主耶稣说,人若不恨恶自己的父母、子女、就不能够到神这里来。大家知道,《路加福音》里面“恨”这个词是用括号括着的,因为这个经文其实是说,人若不爱我超过对自己的父母、子女的爱,就不能作我的门徒。“恨”是希伯来文化的特别表述,在希伯来文化里,排第一位叫爱,凡是不排在第一位的都叫恨,这就是“恨”的本质。在二者之间只能选一的时候,你选择了一个,其实意味着你放弃了另一个,这就是恨。“恨”就是把他推得远离我,也叫抛弃,他如果在你生命当中没有相应的优先级的地位,就表示另一个东西占据你生命的优先,你在这个层面上把他给抛弃了,所以称作“恨”一点都不过分。

第四个层面,我们简单地分享一点关于夫妻之间如何以侍奉神的心态来面对彼此。弟兄在家庭中作丈夫和父亲,我们必须知道我们身上所承担的带领家庭的使命是什么,我们必须在上帝面前来恳求神,求神使我们知道祂在这个家庭当中的旨意是什么,以及我们如何带领家庭。我们知道,通常上帝的呼召其实是有两个层面的,第一个是普遍意义上的,比如对于一个基督徒而说,为主而活,你不用寻求,这个呼召每个人都有,但是如何为主而活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式,比如做出版,做文字,做医生等等。第二,就是在家庭中上帝呼召你以哪些具体的方式来侍奉祂。比如有的单身弟兄有宣教的使命,在进入婚姻之前他就跟妻子有过沟通,也有弟兄结婚多年后有了宣教这个感动,那么他就需要平时在家庭当中跟妻子和孩子有意识地去讨论、一起祷告,当有一天上帝感动了他的妻子,整个家庭就可以做好准备去做宣教的工作,这是非常具体的。

妻子怎么看待在家庭当中的侍奉呢?我们不从顺服的角度去入手,而是从妻子是整个家庭的建造者的角度入手。丈夫不是家庭的核心,妻子是家庭的核心。当然他不是说妻子超越丈夫,而是说妻子是这个家庭的灵魂。什么样的妻子就有什么样的家庭,妻子的气质决定了这个家庭的气质,妻子怎么打造这个家庭,这个家庭在别人看着就是什么样的。所以,《箴言》里面有句话说,智慧的妇人建造家室。所以,我想对于一个姊妹而言,如果你进入家庭之后,你必须意识到你的人生使命就是建造好这个家庭,让弟兄能够完成上帝在他身上的托付,或者说完成上帝在这个家庭当中的托付。

在这个意义上,我对于姊妹进入婚姻,有时候有一种很矛盾的心态。我知道有些姊妹非常优秀,她们心里面有清楚从上帝来的呼召,比如说做宣教,比如说青少年事工,甚至将来可能全职在教会当中事奉。我往往会跟这样的姊妹们讲,你要考虑清楚了,你要进入了婚姻,你的使命可能就要放下了,你要进入婚姻,你的呼召可能就要放下了。我不是说一定放下,而是可能要放下。为什么呢?因为上帝给予每个家庭的使命是透过弟兄来进行的。

最后我们看亲子关系。中国人的亲子关系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很深,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子女的教育、对于子女的期待,无外乎养老防老、传宗接代和光宗耀祖这三个方面。甚至今天我们基督徒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的教育也逃脱不了这些影响,你为什么那么热情地教育他,给他报各种学习班,给他那么好的生活条件,让他学各种乐器,带他出国去开阔眼界,为什么呢?你可能今天没有家族观念了,没有光宗耀祖的观念了,你是要让孩子成为你自身形象的最主要的加分者。

今日在家庭当中照着上帝的心意,带领着家庭侍奉神的时候,亲子关系当中的基本使命目标是什么呢?刚才我们读到的《出埃及记》里面的经文,“孝敬父母,使你在世的年日得以长久。”“在世的年日得以长久”不是说你一孝敬父母,你就活到90岁了,你不孝敬父母,60岁就死了。这里不是这个意思。我个人觉得,那个得以长久,是指当时以色列人作为一个整体在应许之地上能够一代一代地居住下去,不是指一个个体的长寿与否。对于今天而言,“使我们在世的年日得以长久”,就是指我们可以长久地使自己的后代处在上帝的恩典当中。

说到这儿,我想提一个家族,就是戴德生家族。戴德生家族到现在应该是第六代了,每一代都有宣教士或牧师。这个家庭超越了我们在圣经里看到的任何一个家庭,因为还没有哪个家庭一代一代地都出牧师,一代一代的都是宣教士/传道人。仔细思想这个家庭,就会觉得这是上帝在这个家庭不可思议的恩典。所以,对于我们而言,我们必须意识到孩子不是属于我们的,不是为了我们的利益,不是为了父母的利益。当然,上帝在赐给父母孩子的同时,一定赐给父母有很多从这个孩子而来的喜乐,孩子不用做什么,父母每天看着他就高兴。但是我们必须要从属灵的角度看到,任何一个孩子都是上帝赐给这个家庭的从神而来的产业,也就是这个孩子是属于上帝的。那我们就接着要思想,上帝为什么要把这个孩子赐给我们?如果不是为了养儿防老,不是为了传宗接代,也不是为了光宗耀祖,那是为了什么?或者说我们为什么格外地强调父母对于子女的品质和信仰教育呢?我们为什么说你一定要把上帝的真道领受和敬虔生活的要义传递给我们的孩子们呢?

我们都知道这几年公立教育当中已经格外加强了对于意识形态的教育,其教育理论和教育目标很清晰,就是所谓要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我想问在座的父母们,你们对孩子的教育有没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无论世人是否真的信共产主义,但是从口号上很明确教育的目的是要为千秋万代的事业培养接班人。我们对子女的教育有什么明确的目标吗?其实我们信仰的传承就在下一代当中,福音的使命真道的传承也在他们当中,对于上帝真道的宣扬、对于上帝的见证也在下一代当中。所以,今天的父母在家庭教育当中的亲子关系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使命,就是我们要把信仰传承在下一代当中。我们的信仰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这个使命是放在家庭中的。

最后讲一个小故事,好像是在台湾有一个家庭有三个孩子,都很聪明,老大老二都拿了博士,老三比两个哥哥更聪明,父母就期望老三能拿诺贝尔奖,但等到三儿子博士读完了,回家跟父母讲,他要立志要做传道人。父亲就反对也很生气,但他们家是个敬虔的基督徒家庭,他们也一直觉得自己很敬虔。但是当面对小儿子要当传道人的的时候,父亲一下子意识到,原来他对于子女的教育不是为了上帝的缘故。我想这可能是我们做父母今日要反思的,父母在家庭当中如何侍奉神以及在上帝面前所承担的使命是什么。

我们一起来祷告。

“主啊,我们来到你的面前来特别感谢你,因为你不单创造了我们,你也让我们从死亡当中脱离出来来认识你,你不单让我们认识你,而且你还在我们地上的时日里面赐给我们婚姻,为我们建立了家庭,而且你也赐给我们从你而来的产业,藉着他们给我们有格外的生命当中的喜乐。主,我们也感谢你的是,你还把你至圣的真道放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面,使我们明白你在家庭当中有着更美的心意。主啊,唯愿我们能够知道这一切,并且在我们有生的年日里面一心来寻求你,得着智慧、得着爱心,也得着能力、得着从你而来的清晰的引导和异象。因此,你就在家庭当中大大地赐福给我们每一位,不单是让我们本身能成为你的见证 、整个家庭成为你的见证,更是能够为了你国度的缘故,在家庭当中能够有一代又一代敬虔的后裔,使你的国度在这地上不断地被扩展,你的名被众人所知晓。听我们这样的祷告奉我主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最后更新于 Jun 28, 2018 07:51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