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大利?——2018年8月12日主日讲章/曾淼 传道


亲爱的弟兄姐妹:主日平安!

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我们平日跟人的谈话中,里面往往会有一个不变的主题,就是在诉说我们的不满。特别是,我们总会有那么一个朋友,他/她会来跟你讲自己对以下的一件事或几件事不满—对老板不满、对员工不满;对父母不满、对子女也不满;对配偶不满,对没有配偶不满;对教会不满、对工作不满;对自己的身材不满、对自己的能力不满……好像日子过来过去,生活却总是达不到我们理想的状态、总是不能让我们满足。而在这些不满背后,我们的思路是:要是我的父母怎样怎样、配偶怎样怎样、工作怎样怎样,我的生活就会比现在好多了。我想,这就是我们根深蒂固的利己主义思想。我们想要操控周遭的环境,使得它对我们是最为有利的、是照着我自己的意思运转的。太史公司马迁有道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 货殖列传》),意思是说天下人蜂拥而至也好、各奔东西也罢,皆是为了一个“利”字。虽然司马迁在这篇文章中论述的主要是财利,但是我们每个人活在世上或多或少也都是在追求某一种的利益、或者实现某一种的价值。因此,每个人都实实在在地在用生活说话、为自己心中所追求的那个“利”字填充着实质。那么,什么是利呢?按照这个世界的观点来说,财富是利。司马迁认为求富是人们的本性,用不着学习,就都会去追求(“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放在今天这个经济时代来看,人们的生活处处需要金钱来满足,许许多多的人都在为着赚取更多的金钱而活。在提摩太前书第六章3-10节,保罗也谈到了“利”。一方面,他用“贪心”和“知足”这两种对待“利”的不同态度,在假教师和真信徒之间划出了一道不可逾越的界线—贪财成了假教师的墓志铭,而敬虔则是真信徒的天国通行证;另一方面,保罗将金钱意义上的“利”置换成了属灵意义上的“利”。他告诉我们什么才是大利、是真正的财富呢?答案是,以知足为特质的真敬虔是也。

一、贪财是假教师的墓志铭

1. 贪财的表现—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

上一次我分享的时候讲过,真正的敬虔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将真道活出来;因着与基督的联合,生命的方方面面都彰显出基督的样式。与这种生命的榜样相反,传异教的人,他们的言行不但没有显出圣灵的果子所带出的德行,反而生发出各样的恶行。这就说明,他们的生命根本没有福音进到里面,也不趋向于敬虔。保罗在第六章里清晰地勾勒出了他们的生命不断向下坠落的进程。从一开始,这些人在内心里面就不服从福音(提前6:4);接着,这“不服从”就透过他们的言语表现出来—自高自大、一无所知、专好问难、争辩言词(提前6:4)。这些人讲话的时候特别坚持己见、强调自己是对的,却并不明白神的旨意和基督的道理;与人辩论,其目的不是真心地寻求真道、跟人进行有益的意见交流,而是为了把对方逼入困境、以激起别人更恶劣的反应。所以他们就像是骄傲、自大的鼓风机一样,在教会群体的气氛中把嫉妒、猜忌、恶性竞争给煽乎起来,破坏了教会里人际关系中的信任与合一。这样下去的结果是,假教师们动机不纯、心存邪恶、抛弃了真理,其中一个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贪财,甚至到了一个地步,他们竟然把敬虔跟金钱挂上了勾!虽然在这里我们并不知道他们具体是如何得利,但我们可以知道这些假教师装出“敬虔”的样子,是为了吸引别人,以此来作为“得利的门路”(提前6:5)、作为生财之道。对他们来说,“敬虔”只是手段,金钱才是目的。

使徒行传第8章记载的行邪术的西门就是一个非常类似的例子。他信主前一直在城里行邪术,妄自尊大,使撒玛利亚的百姓惊奇,无论大小都听从他(徒8:9-10)。后来他信主了。有一次,他看见使徒按手,便有圣灵赐下, 就拿钱给使徒,说:“把这权柄也给我,叫我手按着谁,谁就可以受圣灵。” 彼得怎么对他说的?他说:“你的银子和你一同灭亡吧!因你想神的恩赐是可以用钱买的。你在这道上无份无关,因为在神面前,你的心不正”(徒8:18-21)。无论是把神的恩赐当作可以用钱买卖的,还是把敬虔当作生财之道,都是把神降格到物质之下、是服事金钱的表现。主耶稣在马太福音里面论到神和财利的时候说:“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侍奉神,又侍奉玛门。” 从这两个例子当中,我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2. 贪财的危害—贪财是万恶之根

许多人会说,金钱本身是中性的,赚钱也没有问题,是人们对金钱那种失衡的欲望,使得它给人带来危害。但是,当主耶稣用“玛门”这样一种人格化的、把它视为一股要与神分庭抗礼的势力来称呼金钱时,我们对金钱的看法就不能过于轻松和天真。傅士德在他的《偶像的挑战》一书中这样说道:“只有当我们从’掌权和权力’的范畴看新约圣经中有关金钱的教训时,这些教训对我们才有意义。神创造了’能看见的’和’不能见的’现实……如’掌权的’、’有能的’、’有位的’、’主治的’和’执政的’(西1:16、弗1:21),形容’不能见的’现实的某些层面。这些权力原本都是神美好创造的一部分,却因为罪,丧失了它们与神的正常关系、并且背弃了它们的创造者……保罗相信,在地上的执政者、社会机构以及很多其他的事物背后,都有一些不能看见、或好或坏的属灵气的权势”(p.10)。因此,傅士德并不认为金钱是一种在道德上属于中性的东西,而是一种“寻找机会来支配我们的权力”;它也是“一种律”—不仅能刺激我们对它的热爱,也要完全地赢取我们的心、甚至”要将我们生命中的仁慈之心吸取净尽”。

所以,什么是贪财?就是人们将心思对准了金钱,将它作为自己热爱、恋慕的对象,并且下定决心要获取它,这个时候金钱就会取代神、成为偶像。我认为只有放在这个框架下,我们才能理解保罗在第9、10节里面所说的—“但那些想要发财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网罗和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里,叫人沉在败坏和灭亡中”(提前6:9)。你看保罗用的几个动词—“陷”、“落”、“沉”,都显出对金钱的欲望所带来的那股将人缠住、又一直要将人拽入沉沦和灭亡中的势力。

马克思关于资本的那段论述其实为贪财的欲望做了很好的注脚—“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这就是为什么长生生物连婴儿都不放过。但千万不要以为,这只是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贪心的变态膨胀;不,这只是全民在社会每一个链条上释放贪婪的一个集中体现和代表。这是同时来自于个人的私欲和整个制度的恶。让我们在为那些婴幼儿、为那些受到伤害的家庭感到悲哀的同时,不忘从自己的贪婪上反省起并向神悔改。保罗说:“贪财是万恶之根。” 一个沉迷于财富、侍奉金钱的人,会为了夺取金钱而不择手段、不顾一切,由此就会陷入到一系列的罪恶中。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人甚至可能会被引诱离弃信仰,也会因发财的欲望压过了人际关系和健康、而被许多愁苦所刺透。

如此看来,钱财虽然能给我们带来物质利益,但是对我们的生命来说却存在着很多试探与诱惑,需要我们保持警醒;而贪恋钱财、想要发财的欲望,不仅没有益处,反而是危害与罪恶的源头。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利”呢?我们又该如何看待钱财?

二、敬虔是真信徒的天国通行证

3. 敬虔加上知足便是大利

第6节那里出现了保罗经典的转折—“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提前6:6)。比起今世的利益,那更大的“利”(greater gain),非但不是通过贪心来获得,反而是藉着敬虔基础上的知足就拥有了。这又是福音的吊诡之处!“加上知足”并不是说光有“敬虔”还不够。前面保罗已经说了,敬虔的益处是无穷的,“因有今生和来世的应许”(提前4:8)。“知足”作为真正的敬虔生命所流露出的特质,在这里单拿出来,是为了反衬出假教师们包裹着贪心的敬虔外表是假的!

我们为什么要知足呢?因为,首先,“我们没有带什么到世上来,也不能带什么去”(提前6:7)。“世上” 这个词,保罗用的是“宇宙,时空”(cosmos)那个词。再一次,保罗将我们短浅的目光,拉到永恒的视角,让我们看到,我们存活在世的这段时空,不过是永恒当中极为短暂的一截。我们来到这个时空、离开这个时空,就好像只是穿过一层幕布,赤条条地登上这个舞台、又赤条条地离开这个舞台。最近我们教会有好几个新生儿降生来到这个世上。请问他们有人是口里含着金条来的、或者身上背着装了钱的书包来的吗?没有吧。同样的,当我们离世的时候,不论我们拥有多少财产,我们也是不可能打包或者拖运带走的。有个基督徒说过这样的话:“灵车后面没有搬家公司。” 要是我们离世时也能带走东西的话,我们在地上的生活就不可能有知足这回事儿了。所以,就好像我们短途旅行、或者短期出差时不会带很多东西一样,如果我们真的认定这世上不过是我们作为客旅寄居的地方、而将来在天上的那个才是我们永远的家乡,我们在这世上岂不是也可以更加轻装上阵吗?既然我们在世上的生命是短暂而有限的,而钱财的用处也是短暂而有限的,我们就不该把心思都放在这上、拼命地想要抓取它。这个时空的边框,为我们每个人的欲望划上了一个边界。

其次,“有衣有食,就当知足”(提前6:8)。这个要求为我们的欲望提供了一个止步的参照,意思就是我们应当满足于基本需要。我想,保罗在这里不是主张贫穷、或者制定一个绝对的物质标准,而是提倡一种与我们所蒙恩典相称的、有节制的简朴生活。其实,我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都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我们的神是慷慨的神,是厚赐百物给我们享受的神;就连我们得货财的力量,不也是神给我们的吗?事实上,我们的不知足,往往不是因为我们在基本的物质需要上没有得到满足,而是因为我们总是忍不住去跟别人比较。而且,不论我们去跟谁比较,我们总是会看到那个人所拥有、我没有的事物,而不会是相反。而焦虑就这样随着比较而来。弟兄姐妹,我们今天的确是生活在一个经济状况非常复杂的社会当中,承受着制度性的社会不公、城乡差异、贫富悬殊、阶层分化,又在很多方面受着传统观念的束缚,以至于我们在住房、结婚、生子、上学、看病、养老等生活的各个基本方面都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这一切,可能不是“有衣有食,就当知足”这样一句话,就能简单化解的。所以,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鼓励大家思想这个问题,那就是,知足是基于我们从神那里所领受的恩典。主耶稣曾经在法利赛人西门家里当着那个罪人女子的面,讲了一个债主免债的比喻,意思是,谁被赦免的多、谁的爱就多。原本西门是更有能力给予的那一个,但是给耶稣用水洗脚、用头发擦干、用嘴亲吻、用香膏抹脚的,却是那个女人(路7)。保罗写信给哥林多人,对他们讲:“我把神赐给马其顿众教会的恩告诉你们,就是他们在患难中受大试炼的时候,仍有满足的快乐;在极穷之间,还格外显出他们乐捐的厚恩”(林后8:1-2)。

我在肯尼亚的时候认识了一位姐妹,她当时在神学院里读博士。她做的事情让我特别吃惊。她是家里七个孩子当中最小的一个,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她四五岁的时候就被送进了孤儿院,所以对孤儿特别有负担。等到她大一些以后有能力工作了,就回到村子里。大约在十六七岁时,她第一次从马路边上捡回来一个孤儿,后来又捡了第二个、第三个……慢慢地就办起了一个孤儿院。到她28岁读博士的时候,他们孤儿院里一共有十几个孩子,最大的已经要上高中了。当时她在发愁,怎么帮助那个孩子上学。我问她,你是怎么养这些孩子的啊?她说,只要我有一口饭吃,就可以匀给他们一口。在我看来,这个姐妹本来应该属于被帮助对象,但她却毫不认为自己有什么缺乏,反而靠着神的恩典帮助了许多人。这样的例子在肯尼亚有不少。虽然他们很多时候在物质上比较缺乏,但你在他们身上可以明显地看到那满足的快乐和乐捐的厚恩。弟兄姐妹,我愿神在我们教会仍处在患难中受试炼之时、在许多弟兄姐妹仍背负着各样重担与压力之时,也将那满足的快乐和乐捐的厚恩多多地加给我们,使我们可以像保罗一样,学会“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腓4:11),也可以重新想象我们的生活与文化在基督里当有的样子。保罗说:“你们知道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典:他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了贫穷,叫你们因他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林后8)。

4. 富足的人如何表达敬虔

最后,对于那些神在财富上格外蒙祝福的人,保罗有一些特别的嘱咐。首先,富足的人容易心高气傲、忘记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来自于神的恩典,并且倚靠钱财、而不倚靠神。保罗提醒说,钱财是无定的、靠不住的,并且只限于“今世”使用,神才是那位赐福者、是一切的源头。其次,富足的人容易看不到穷乏人的需要,而神的原则是多给谁就向谁多要,所以保罗特意强调富足人在善事上所负有的责任,嘱咐他们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舍,乐意供给人。从“今世富足”到“在好事上富足”,从永恒来看财富的视角再次浮现出来;我们似乎也隐隐地听到主耶稣的劝勉—“要积攒财宝在天上”(太6:20)。把钱财用在行善、施舍、供给别人的需用、满足群体的需要、支持教会和神国度拓展的事情上等等,都是在天上积攒财宝、在永恒里面投资,是在神面前富足(路12:21)。

在这方面,我个人领受了格外丰富的恩典。在我出去读神学之前,我们小组的弟兄姐妹大大地祝福了我;出去以后,我从学校、机构、以及当地教会领受的奖学金,那些钱显然都是由“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舍、乐意供给人”的弟兄姐妹们奉献的。有一对老夫妇,妻子已经罹患癌症多年,他们每年圣诞节还给我寄一张祝福的卡片和一百美金。那些年我收到的每一张支票,在我手中都是沉甸甸的恩典,让人不敢不敬畏、不敢不回馈。而恩典,也就这样继续地流淌和传递下去。

我们教会从整体上来讲,在财富方面是属于相当蒙福的。过去,不论是我们的建堂奉献,还是神学、宣教、慈惠等方面的专项奉献,都在在地显出神的供应和弟兄姐妹的爱心。如今,在教会内外都仍面临压力的同时,社会当中的贫富差距拉大和阶层分化,也会影响到教会当中。求神怜悯我们,赐给我们智慧去看待和理解这样的现实,也赐给我们自由而宽广的心去回应。一方面,求神让我们学习克制自己的欲望,为着神所赐给自己的感恩、也以自己所拥有的为满足;另一方面,求神使我们在面对比我们拥有更多财富的弟兄姐妹时能存一颗祝福的心,除去我们心里潜在的贪心和不满足;而面对有缺乏的弟兄姐妹时能够敏感于他们的需要和心情、并且时常做好准备来松开手帮补别人。我知道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对我自己来说也不容易。但是我想,这样的心态是蒙神喜悦的,也是我们应该要积极去预备的。

总结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何为大利?在世人看来,钱财是大利;而在属神的人看来,敬虔加上知足才是大利。这个价值的转换和颠覆,是因着耶稣来到世上、并且带给我们新的身份。当基督来到世上,地上的一切财宝都黯然失色。所以保罗说:“只是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腓3:8)。也因此,基督来了之后,财富不再作为属灵福气和义人的标志;相反,为了基督而放下或轻看财利,恰恰在一个人的生命中显出了基督的尊大。当我们还在为着自己的私欲而赚钱、攒钱、花钱时,我们在向世界表明:我们是地上的消费者,和世人一样只看重今生;而当我们专注于基督生命的敬虔、并且在基督里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时候,我们是在宣告自己是那天上的国民,等候荣耀的救主再临。愿神祝福祂的守望教会,不仅将那满足的快乐和乐捐的厚恩多多地赐给我们,也让祂的每一个儿女都在今生为自己的将来奠定美好的根基,以持守那真正的生命。

参考阅读:《偶像的挑战—对钱、性和权力的反思》、《简朴生活真谛》、《敬虔的操练》

回应诗歌:47 平安在我心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