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罗门必接续我作王”
经文:王上一1-53节;
前言:
从本主日起,我们开始分享旧约列王纪。通常列王纪被称为历史书(并不分上下卷,原本是一卷),主要记载的是从大卫晚年直到被掳这一段时期的一些事件,如果从所罗门登基开始算起,到约雅斤获释结束,这一段历史约有四百年(主前970-561年)。列王纪内容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所罗门作王时期(主前970-930),南北国分裂时期(主前930-722),仅存南国犹大时期(主前722-586/561);所对应的主要人物为所罗门、以利亚以利沙和亚哈、希西家和约西亚等。但列王纪与其说是历史书,不如说是注释书;从史料选择和文学手法,列王纪的作者藉着特定事件的记叙,来诠释他所理解的王国历史。因此,其实这是一卷历史评论书,藉历史来表达神学,传递信仰。(所以有的学者将列王纪算入前先知书)。// 犹太人传统认为列王纪的作者为耶利米,因为从写作风格上这两卷书有很多类似之处,尤其是列王纪下最后一章的三节经文与耶利米书最后一章的三节经文几乎一模一样。
所以,列王纪中对于南北两国君王的评价不是从其文功武略等政治、军事、经济成就来入手,而是以他们是否“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来评论。甚至也不是其道德水平,主要是其属灵抉择,一个王的好坏就看这王是否敬畏神,是否带领百姓来敬拜和信靠耶和华。所以,在整卷列王纪中一直有两个参考的王的标本,一个是正面典范大卫,一个是负面典范耶罗波安。
因此,列王纪虽然名称让人知道主要是对君王事迹的记载,其实列王纪中还有与君王相对的另一面神的仆人的线索,就是先知。准确地说,列王纪记录了列王与先知。先知代表上帝话语、律法和心意的宣告,君王代表以色列对上帝的回应。// 列王纪中先知所说的话都应验了,君王大都失败了。
因此,列王纪的主要内容就是在说明,为何以色列从大卫王朝的巅峰,只持续了所罗门一代就分裂了,为何分裂后的北国很快就灭亡了,为何南国不久也被掳亡国了。这可以用所罗门王在圣殿建造完毕后行奉献礼的祷告中所说的一句话来说明:“你的民若得罪你(世上没有不犯罪的人),你向他们发怒,将他们交给仇敌掳到仇敌之地,或远或近”(王上八46)。// 甚至,可以把士师记、撒母耳记、列王纪放在一起对照来看,士师记的记载的是“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二十一25),撒母耳记是“他们不是厌弃你,乃是厌弃我,不要我作他们的王”(撒上八7),列王纪的主题是“以色列中有王,也难逃灭亡的命运,因为人性是失败的”。
相应地,列王纪的核心神学主题为“耶和华神是历史的主宰,兴亡胜败只在乎耶和华”,用《但以理书》的一节经文来表达“他改变时候、日期、废王、立王,将智慧赐与智慧人,将知识赐与聪明人”(但二21)。
列王纪1-11章主要记录的是统一王国时期所罗门王的事迹,第一章主要记载了所罗门是怎样登基为王的。
一、年迈的大卫
1.“大卫王年纪老迈”
虽然列王纪一开始的记载似乎还停留在大卫王朝,实则是以大卫身体状况的描述为所罗门的继位拉开了序幕。
此时大卫可能已经年近七十,腿脚无力。大卫是一名战士,从他杀死巨人歌利亚开始,到当年以色列人欢呼着“扫罗杀死千千,大卫杀死万万”(撒上十八7),都表明了大卫一生戎马倥偬,武功赫赫。但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草必枯干,花必凋残(赛四十6-7)。如今,英雄迟暮,当年驰骋战场英姿雄发的勇士,现在躺卧在床上,垂垂老矣。
故此,“大卫王年纪老迈”这个开头短语重点不在大卫身上,主要不是在描述大卫的身体状况,而是在说明一个时代即将结束,另一个时代即将开始。也同时暗示了大卫在世的时日无多,此时他的生命状态已经到了无法正常来执掌王权,带领国民的程度,甚至,这里暗示了大卫此时应当赶快安排好新王即位的事情,否则会出大问题。
2.“书念的童女亚比煞”
而接下来的记载,更令人有点不理解,为何接下来开始记载大卫因老迈,腿脚发冷,臣仆为王找一个美貌童女的事呢?按说应当记载大卫召集众位大臣祭司商议王位继承的事情,但作者却记载了一件好像和王位更迭不可同日而语、微不足道的小事。
// 其实对于此时的以色列来说,谁会成为继大卫之后的王,并非是一个需要在大卫现有的几个儿子之间衡量选择的问题,谁应当来继承大卫的王位是人所共知的。因为,当年拔示巴生下所罗门的时候,耶和华也喜爱这个孩子,而且还“藉先知拿单赐他一个名字,叫耶底底亚,因为耶和华爱他”(撒下十二24-25),耶底底亚的意思就是神所爱的,就已经说明了神对大卫之后君王的拣选。《历代志》也记载耶和华神曾明确告诉大卫将来继承他王位的是所罗门,这旨意大卫曾对所罗门说过:“我儿啊,我心里本想为耶和华我神的名建造殿宇,只是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你流了多人的血,打了多次大仗,你不可为我的名建造殿宇,因为你在我眼前使多人的血流在地上。你要生一个儿子,他必作太平的人。我必使他安静,不被四围的仇敌扰乱。他的名要叫所罗门(即太平之意)。他在位的日子,我必使以色列人平安康泰。他必为我的名建造殿宇。他要作我的子。我要作他的父。他作以色列王。我必坚定他的国位,直到永远”(代上二十二5-9),而且这不是只有大卫和所罗门知道而是在众人面前宣布过的:“大卫招聚以色列各支派的首领和轮班服事王的军长,与千夫长,百夫长,掌管王和王子产业牲畜的,并太监,以及大能的勇士,都到耶路撒冷来。大卫王就站起来,说,我的弟兄,我的百姓啊,你们当听我言,… …,耶和华赐我许多儿子,在我儿子中拣选所罗门坐耶和华的国位,治理以色列人”(代上二十八1,2,5)。从本章后面17节中拔示巴跟大卫说“我主啊,你曾向婢女指着耶和华你的神起誓说‘你儿子所罗门必接续我作王,坐在我的位上’”(王上一17)就可以知道,其实大卫早就已经宣告过所罗门就是王位继承人。以色列上下所有人都知道耶和华选中了所罗门。所以,大卫需要真正解决的问题不是人选问题,而是典礼和仪式的确认和交接问题。但大卫此时却在犹豫,在拖延,不做当做的事。
这种记叙手法所产生的读者心理落差感,就隐晦地表达了作者对于大卫这种做法的不认同和责备。本应将安排继位作为头等大事来办的以色列的王,却将这重大的事情放在一边不管,反而为自己再纳新妃。
因此,列王纪的作者在开头的四节经文中,传递了三个方面的信息,第一,以色列新王继位的时候了,第二现任君王却没有安排好这事,第三,大卫的失职将会产生严重后果。对亚比煞这个名字的记叙就为大卫的四儿子被杀埋下了伏笔。
// (可以说,列王纪一开始就有一种不祥的预示,当年因大卫抢占拔示巴谋杀乌利亚,神曾派先知拿单为此责备大卫,大卫自定己罪,他必偿还四倍(撒下十二6),从拔示巴所生头胎儿子夭折,到大儿子暗嫩被三儿子押沙龙杀死,押沙龙叛乱被约押杀死,到本卷书亚多尼雅因索要亚比煞而被所罗门杀死(王上二13-25),这咒诅真实地应验了)。
二、自尊的亚多尼雅
1.“哈吉的儿子亚多尼雅”
亚多尼雅在大卫诸子中排行第四,“长子暗嫩是耶斯列人亚希暖所生,次子基利押是做过迦密人拿八的妻亚比该所生的;三子押沙龙是基述王达买的女儿玛迦所生的”(撒下三2-3)。暗嫩、押沙龙已死,押沙龙在当时敢于篡位谋反从侧面说明了此时作为次子的基利押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否则照着次序也轮不到押沙龙;到此时,大卫家若按照长幼次序来看,亚多尼雅就成了第一顺位继承人。
2.“亚多尼雅自尊,我必作王”
大卫此时的状况,以色列上下都在关注,何时举行典礼新王继位呢?作为第一顺位王子的亚多尼雅自然也为此“昼思夜想”。或许他从父亲的不作为中看到了一丝原本不敢想的可能性。他内在的私欲在膨胀,疯长。他开始觉得凭什么王位就是所罗门的呢?就凭着他出生的时候藉着先知所说的“耶和华喜爱他”(撒下十二24)?他觉得从出生背景,继位次序,相貌,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应该是他,而非是那个父亲抢来的妃嫔所生,排行第十的“小孩子”所罗门。他想争一争!自尊这个词是高抬自己过于所应得的意思,在这里带着一种讽刺的意味,神没有感动他,他也没有寻求神,他出于自我的私意和贪心,想要“逆天改命”。// 本质上,这是对上帝的不满和反叛。
但他不确定父亲的想法是什么,就先用出行仪式来试探一下大卫,“为自己预备车辆,马兵,又派五十人在他前头奔走”,这架势和排场可能是照着王储的规格安排的。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当年大卫的三子押沙龙叛乱之前的做派又一次上演了,“押沙龙为自己预备马车,又派五十人在他前头奔走”(撒下十五1)。// 或许亚多尼雅一方面是试探一下大卫对此的反应,另一方面也是对朝中其他官员释放了一个信号:我要逐鹿迦南了,你们赶紧站队。
3.“他父亲素来没有使他忧闷”
如果大卫对于当年押沙龙的叛乱还有印象的话,此时他就应当已经感受到了某种历史重演的悲哀意味了,他应当立即警惕,制止,责备,可是他却对此毫无反应。经文说“他父亲素来没有使他忧闷”,就是说大卫是因为溺爱这个儿子,虽觉不妥,却不舍得责备、管教。
这不单因为大卫年纪老迈,力不从心,而是他在对待子女管束方面一贯如此,是非不分,公私混淆。几十年前大卫在处理大儿子暗嫩强奸女儿他玛一事中毫无作为,导致三儿子弑兄,后来在三子押沙龙叛乱被杀后,却在众位浴血奋战的将士面前以父亲的身份为自己的儿子哀哭“我儿我儿押沙龙啊,我恨不得替你死”(撒下十八33),令全军士气低落,“得胜的欢乐却变成悲哀,那日众民暗暗地进城,就如败阵逃跑,惭愧的民一般”(撒下十九2-3),以至于约押去责备大卫说“你今日使你一切仆人脸面惭愧了。他们今日救了你的性命和你儿女妻妾的性命你却爱那恨你的人,恨那爱你的人。你今日明明地不以将帅,仆人为念。我今日看明,若押沙龙活着,我们都死亡,你就喜悦了。现在你当出去,安慰你仆人的心。我指着耶和华起誓,你若不出去,今夜必无一人与你同在一处。这祸患就比你从幼年到如今所遭的更甚”(撒下十九5-7)。大卫作为父亲和国王,在教育子女方面如果不能照着上帝的旨意来教导和管教,带来的后果不单单是对他自己家庭的影响,更是对整个王国带来灾祸。可以说,这暗嫩和押沙龙都是因为大卫的放纵和溺爱丢了性命。
今日大卫又一次默不作声,并非是因为大卫忘记了历史,反而是因为大卫对于历史念念不忘。他从四儿子的身上,看到了三儿子的影子。因为亚多尼雅“他甚俊美,生在押沙龙之后”。虽然押沙龙曾经叛乱,虽然约押曾责备大卫在处理押沙龙被杀一事上的反应糊涂,但大卫内心并不觉得押沙龙就该死。他内心对于押沙龙的死一直耿耿于怀,今日看到一位与押沙龙相似的儿子之后,他对押沙龙满腔的“愧疚”和“爱”就完全投射在了亚多尼雅身上。// 或许不但大卫喜欢这个儿子,以色列中很多人也喜欢。
这种情景下大卫的默不作声,就是在传递一个“默许”甚至是“怂恿”的信号了。在任何国家,王位交替都是一件既敏感又重大的事件;当有人以如此明目张胆的方式来摆明自己想要接替他的王位时,现任君王竟然不明确表态,以一种暗昧不明的方式来处理。
大卫很清楚神所拣选的是所罗门,而非是其他任何一个儿子,只能说这是大卫一贯在教育子女上的软弱失败再一次重演了。他是因为喜欢这个儿子,就失去了基本的判断力,一句责备的话都不说,免得自己所爱的儿子忧闷,当年耶和华派神人责备以利不管教自己的儿子时曾对以利说“尊重你的儿子过于尊重我”(撒上二29),大卫此时也是如此,尊重亚多尼雅过于尊重耶和华神。神就任凭他被自己的软弱所蒙蔽。大卫默然,不是在爱亚多尼雅,而是在恨他,因为这无疑于在亚多尼雅奔死的路上又推了他一把。// 从另一个更为高远的层面看大卫的错误,也可以说这是上帝所掌管的王位更迭过程。神藉着大卫犯错,让亚多尼雅,约押,亚比亚他等人都“有机会”将内心的反叛演变为某种可控的事实,既不会真正带来刀兵之灾,又可以令他们无可争辩地被处死和罢免。这样,就坚立所罗门的国位。
4.“亚多尼雅与洗鲁雅的儿子约押和祭司亚比亚他商议”
亚多尼雅在看到父亲的态度之后,志满意得,以为将来以色列国的王位非他莫属了。但因知道大家说耶和华神中意所罗门,所以他要开始为自己培植势力,预备力量,好对抗所罗门。他最先招揽是约押与亚比亚他。从人的角度看,亚多尼雅很聪明,他知道对于以色列国来说最为重要的两股力量,一个是军事,一个是宗教,要想掌控这个国家,要想王位牢固,必须要让这两个方面的领袖效忠。有这两位军政界和宗教界资深人物的加盟,他觉得大事成矣。可能他还向其他人发出了邀请,但很多人没有听从他。
约押是以色列全军元帅,又是大卫的外甥(洗鲁雅是大卫的姐姐),按说他应当忠诚于大卫,并与大卫之间信任有加。从忠诚的角度来说,约押的确对大卫并无二心,但从信任的角度来讲,因为约押曾杀死大卫任命的两位元帅押尼珥和亚玛撒,又杀死了大卫所喜爱的押沙龙,他与大卫之间的隔阂与不信任由来已久。所以约押这一次支持亚多尼雅,可能只是从一个世俗权势的角度考量,从龙之功可以既能让自己很安全,继续被信任,又在新内阁中可以预先占据一个高位。
亚比亚他此时是大祭司中的一位,却非首席大祭司。当年大卫逃避扫罗追杀在逃亡途中蒙祭司亚希米勒恩待拿圣饼给他吃,因此亚希米勒被扫罗杀死,这亚比亚他就是亚希米勒幸存的一个儿子(撒上二十一-二十二)。亚比亚他可能觉得自己父亲当年有恩于大卫,更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觉得自己应当是首席大祭司,但是大卫却让撒督在他之上(撒下八17),所以,他可能是出于对大卫的不满和对地位的贪婪,为了自己能再进一步而选择投靠亚多尼雅。
约押和亚比亚他也都明知大卫曾宣布过继承人是所罗门,却还要支持亚多尼雅,可能也跟大卫的态度暧昧态度有关;他们加入亚多尼雅的阵营,可能主要是为了个人的私利。但在根本上是对上帝的轻视,想要与神的命定“较量一番”。这二人就代表了在大卫王朝中那些满有上帝的恩赐,被重用,被赋予高位,却并不那么尊重耶和华神的人。他们在大卫王朝中“事奉”,却非是事奉神,他们事奉的是自己的地位和利益。所以在政治上他们有很多投机的选择,看似精明,善于把握机会,实则在属灵上愚钝,陷在自己的计谋和网罗中。
亚多尼雅及向他靠拢的众多聪明人,有着充足的政治智慧和手段,知道要主动出击,探明态度,拉拢分化,形成牢固的小团体。或许他们什么都想到了,就是没有去想上帝的意思。
5.“在隐罗结旁、琐希列磐石那里宰了牛羊、肥犊”
隐罗结在汲沦溪谷基训泉的南边,距离大卫的王宫只有700米。这个地方可能临近王登基仪式的正式地点,就是后来所罗门登基典礼所在的基训。这也解释了为何亚多尼雅一党的人正在宴乐时,就能听见所罗门登基仪式上的角声和欢呼声。
这里的宰杀牛羊不是单纯的宴请宾客那么简单,这很有可能是亚多尼雅以献祭的方式,与支持自己的这些势力的结盟仪式。他们宣誓支持亚多尼雅作王,亚多尼雅应许给他们自己登基之后的利益。这是一个自立为王的非法典礼。
但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发怜悯的神。若非神给,即使他拥有举国之力,使尽了浑身解数,费劲一切心机,看似已经唾手可得,也只能是功败垂成。
三、拿单、祭司撒都、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并大卫的勇士
而祭司撒都,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拿单并大卫的勇士,则是那些不但忠诚于大卫,更是忠诚于大卫所敬拜的那位耶和华神的群体。他们看似是在追逐九五之尊的政治斗争中也选择了站队,但他们并非只是站在了所罗门这一边,其实他们是站在了上帝这一边。。
拿单在这一次危机中扮演了一个关键性的角色。他一听说亚多尼雅召集同党之人在隐罗结聚集,就知道要出大事。拿单不但具有属灵的敏锐,知道此时的情势已经是十万火急危在旦夕了;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惊慌失措,反而冷静地采取了合宜地应对策略。第一,他分两步走,没有心急火燎地就直接去见大卫,而是先去找了拔示巴,告诉拔示巴情况万分危急,让拔示巴先去见大卫,就说两点,一过去,大卫曾宣誓立所罗门为王位继承人,二现在,亚多尼雅却作王了。他后跟着去。拿单之所以如此安排,可能是考虑如果他直接去找大卫,大卫可能不会见他。因为大卫心知肚明上帝的旨意,却有意纵容亚多尼雅,当他听说拿单来了,不用问他就知道拿单来干什么,有可能为了不想听拿单的责备之言,就选择直接拒绝见面。
第二,拿单这次来见大卫,与几十年前因大卫抢占拔示巴谋杀乌利亚而入宫那次不同,那次主要目的是为责备大卫去的,这次主要不是为责备大卫,而是主要为了让大卫快速采取“悔改后”的行动。在拿单看来,现在最重要的事不是让大卫认错,此时最为重要的事情是怎样让大卫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亚多尼雅快要谋反了,流血事件马上就要上演了。应当立刻采取行动,让一触即发的局势被控制住。
因此,我们看到,拿单在拔示巴之后进去见大卫时,丝毫不提过去大卫曾宣布所罗门为继位者的事,也不提大卫纵容亚多尼雅的不对。反而,拿单说的话,好像他不在意过去大卫对于王位过去说过什么,他只问大卫是否知道亚多尼雅已经自己作王了。给人的感觉,拿单并不关心是所罗门作王,还是亚多尼雅作王,他不关心大卫哪一个儿子作王,他只关心立谁作王这么重大的事情,不应当瞒着一部分人,暗暗地进行。这么重要的事情应当昭告天下,照着规矩,隆重而公开地进行。这就显出了拿单的谨慎和智慧。拿单说的话,只有一个目标,提醒大卫:立王这么重要的事情,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发生了,你知道吗?
四、大卫生命中最后一次合神心意的表现
1.“我今日必照这话而行”
面对拔示巴和拿单两人的话,大卫再一次展现了他在关键事情上的属灵品性,那就是一旦神的旨意被再次宣告出来,他就愿意立刻顺服下来,做正确的事。这是为何大卫在道德上虽然有很多可责之处,但依然被神称为合神心意的王(撒上十三14)。从个人品性上,大卫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理想圣徒的样式。相反,他身上有着诸多人性普遍的缺陷和失败,但大卫有一点是被神称道的,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那就是虽然有软弱跌倒,可一旦上帝的命令再次摆放在他面前时,他就愿意谦卑顺服下来,这就被称为灵性。可以说,软弱才是人性的常态,刚强顺服总是因为神的恩典。在这个意义上,灵性不主要关乎一个人不犯罪,而是关乎在犯罪后当上帝给再一次悔改的机会时,就抓住机会愿意悔改,这就是灵性。// 不是品行造就顺服,而是顺服造就品格。
本章的前半段(1-27节)主要记录了大卫在处理王位交接过程中的失败和软弱,在亚多尼雅有动作的时候没有及时制止,险些就将以色列陷入到血雨腥风中。这是大卫王朝第一次王位交替中最危险的时刻。但大卫在他人生最后一次重大事件中,再次顺服在神的面前。本章后半段(28-53节)主要记录了大卫在被提醒之后当机立断,马上采取了正确而及时的行动,立刻膏立所罗门为以色列国新的君王,挽回了当时的危机局面。// 此事中大卫前后表现迥然不同,之前老迈昏聩,后面力挽狂澜。大卫的灵性在拿单的“刺激”之下似乎突然就苏醒过来了,其实这是掌管历史与人心的上帝,藉着先知又一次恩待大卫,让大卫的灵魂苏醒(诗二十三3),再次宣告说“我指着救我性命脱离一切苦难,永生的耶和华起誓。我既然指着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向你起誓说,你儿子所罗门必接续我作王,坐在我的位上。我今日就必照这话而行”(王上一29-30)。
2.“将祭司撒都、先知拿单、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召来”
随后大卫马上下达了非常睿智的命令,这时候的大卫似乎再次站在了战场之上,面对敌军,运筹帷幄,指挥若定。那就是召集祭司撒都,先知拿单和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来,马上进行膏立所罗门作王的典礼。这个命令中有四点需要留意,第一让所罗门骑上大卫的骡子,第二撒都和拿单一同在基训主持膏抹仪式,第三要吹角宣告,第四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和基利提人、比利提人护卫整个过程。
亚多尼雅虽然有车辆,马兵和奔走的一队士兵,但是所罗门如今所骑的是象征王位的大卫的御驾坐骑,这个仪仗才是真正君王的规格,这是为了向沿途民众表明所罗门才是王所确立的正统合法的王位继承人,此举就挽回了之前因为大卫暧昧态度所造成的混乱。
撒都是当时的大祭司,通常膏抹家族王位继承人,先知拿单代表上帝的拣选,先知通常膏抹非现任君王的后裔,比如撒母耳膏抹扫罗,膏抹大卫,以利沙膏抹耶户。所以,仪式有撒都从帐幕取了盛膏油的角来膏所罗门,同时有拿单的见证。这就显出了亚多尼雅躲在隐罗结、琐希列磐石那里的仪式是非法的。// 基训是当时会幕所在,此时尚未建殿,所以会幕就是上帝同在的象征,这才是典礼合法的执行地点。// 这可能不是大卫想象中的新王登基仪式,没有充分的准备,没有预先的很多安排,在仓促之间,以最为简单快捷的方式做了这件关乎一国命运的大事。虽然没有华美的仪式,但这却是神圣、尊贵的典礼了,有大祭司和先知两位一同来膏立一位君王。神的时间和安排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的,不是人所准备的,是神所安排的。
吹角宣告乃是官方通告全国,所罗门正式作王了。相比之下,亚多尼雅的称王是秘密的,偷偷的。
而派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和基利提人、比利提人作为全程护卫,一方面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一个所罗门王位合法性的宣告。因为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是大卫最为忠诚的近卫军,他们是当时最为勇猛的雇佣军,这是上帝从外邦召集来帮助大卫的勇士。上帝藉着他们的强大战力和忠诚维护了王城的稳定和平安,当比拿雅代表军队对大卫发布的膏立所罗门的命令说“阿门”(王上一36)的时候,就是宣布了对所罗门的效忠,这是一种具有法律意义上军队交接的认可。
这是宗教、先知和军事力量的三方领袖人物。亚多尼雅一方虽然有约押和亚比亚他,似乎力量上并不比大卫所召集的差多少,但重要的不是力量的对比,而是他们缺少神的先知,他们没有站在耶和华神这一边,他们站在了上帝的敌对方了。大卫所召集的这些人,不单单是效忠大卫,更是效忠上帝,他们是站在上帝这一边的。从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对大卫所说话语的回应就可以看出“愿耶和华我主我王的神也这样命定。耶和华怎样与我主我王同在,愿他照样与所罗门同在,使他的国位比我主大卫王的国位更大”(王上一36-37)。
五、安静的所罗门
在这一章惊心动魄的变故中,相比于各方人物的东奔西走,所罗门似乎是一个被人忽略,安静隐藏的角色,他面对自己哥哥的诸多行动,一言不发,一步不动。他没有去找自己的母亲拔示巴,表达不安、愤怒,也没有像先知拿单那样去找父亲大卫理论,更没有找拿单、比拿雅和其他不顺从亚多尼雅的人建立另一个团体,商议应对策略,以备不测。似乎在这场无声的刀光剑影的危机中,他没有任何作为。// 不争,不说,不慌(这一点可以从所罗门继位后不杀亚多尼雅,让他平安地回家可以看出来,如果所罗门在听到亚多尼雅篡权谋反的事情之后,心里有惊慌,愤怒和恐惧的话,在他执掌王权之后,可能就不会如此平静宽宏地面对自己的哥哥了,要么杀之以绝后患,要么羞辱以泄情绪。所罗门并未将亚拿尼亚“放在眼里”,对于谋反者不赶尽杀绝,显然并未将其看为真正的威胁,正是他对上帝信心的延续表现)。这就是所罗门此时的表现。
这时候的所罗门,可以类比自己的父亲大卫当年如何应对扫罗。大卫虽然被膏立为以色列的王,但是大卫从未想要凭着自己的方式来取得王位,他对于扫罗没有任何的背叛,相反,大卫忠诚于扫罗,尊重扫罗,所以在被扫罗追杀,有杀死扫罗的机会时,大卫没有动手杀死扫罗,因为他敬畏神,以至于他对跟随自己的人说“我的主乃是耶和华的受膏者,我在耶和华面前万不敢伸手害他,因他是耶和华的受膏者”(撒上二十四6),后来再有一次机会杀扫罗的时候,大卫依然选择了放弃(撒上二十六)。大卫把自己完全交在了上帝手中,即使是上帝应许要给自己的,也不凭着自己的想法和手段获取,怎样坐在王位上,何时坐上王位,他愿意等待神的作为和时间。
所罗门此时面对以色列的王位,面对哥哥亚多尼雅,如同当年大卫面对扫罗。虽有父亲的暧昧,朝中举足轻重的人物的离弃,他却没有采取什么应对的行动,他不是不清楚若真的让自己的哥哥坐上了王位,等待他的就是人头落地,还有拔示巴以及很多人的性命。他却将自己交在了耶和华的手中,既然神已经选定了自己,那么等着看神是怎样成就的就好。神在他身上实现了神的应许。// 此时的所罗门正是他一生中灵性的顶峰状态,对上帝坚定信靠,将自己的生死将来都交在上帝手中,安静等候,睿智宽容。
回应诗歌:《389 耶和华你是我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