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录七教会之别迦摩教会

文/晓峰 牧师

 

弟兄姊妹,平安!

我们一起来读《启示录》第二章12-17节:

2:12你要写信给别迦摩教会的使者,说,那有两刃利剑的说,
2:13我知道你的居所,就是有撒但座位之处。当我忠心的见证人安提帕在你们中间、撒但所住的地方被杀之时,你还坚守我的名,没有弃绝我的道。
2:14然而有几件事我要责备你,因为在你那里,有人服从了巴兰的教训。这巴兰曾教导巴勒将绊脚石放在以色列人面前,叫他们吃祭偶像之物、行奸淫的事。
2:15你那里也有人照样服从了尼哥拉一党人的教训。
2:16所以你当悔改,若不悔改,我就快临到你那里,用我口中的剑,攻击他们。
2:17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得胜的,我必将那隐藏的吗哪赐给他。并赐他一块白石,石上写着新名。除了那领受的以外,没有人能认识。

我们一同来祷告:

天父,我们再一次在你面前来献上我们的感恩,因为你用你的权能、话语召集我们众人到你面前来,每当我们如此聚集的时候,愿你显出你话语当中的奇妙,也成为我们今天在世上跟从你的亮光和我们生命的供应。接下来的时间,求你特别临在我们中间,祷告奉我主耶稣基督的名。阿门!

之前已经分享了以弗所教会和士每拿教会,今天分享第三个教会就是别迦摩教会。亚细亚省的这七个教会,他们各自都有不同的特点,他们的特点跟他们所居住的城市相关联。如以弗所教会,因为以弗所城本身很忙碌,所以以弗所教会自己也是以行为见长,这个城本身就有致命的危机,以弗所教会也有致命的危机。如士每拿教会,士每拿城对于凯撒非常忠诚,士每拿教会对上帝也极为忠诚,所以他们就以为主受苦而著称。

今天我们所分享的别迦摩教会,也依然与这个城市相对应的特点。别迦摩城在士每拿城的北部,距离士每拿城大概有五六十公里,这个城和以弗所、士每拿都不太一样。以弗所和士每拿都是港口城市,是港口就意味着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所以,以弗所和士每拿这两个城在整个亚细亚省都是地位比较高的城市。而别迦摩不是港口,她距离海边大概还有二十多公里。这个城的特点,如果是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它被建造在一个山顶上,海拔不到一千米,如果从最高处看的话,能看见海边,她的地势比较高。所以,的她特点就不是以经济、交通而著称,这个城的特点是以文化和宗教氛围浓厚而著名。这个城有一个藏书达二十多万册的图书馆,据说可能是当时最大的图书馆;这个城还有很浓厚的异教崇拜。所以,在论到这个城的时候,主耶稣说“我知道你的居所,就是有撒但座位之处”,竟然能够称这个城里面有撒旦的座位,可见这个城里面的异教崇拜之发达。其实除了异教崇拜之外,还有皇帝崇拜。别迦摩是亚细亚省的首府,虽然之前说到的以弗所城和士每拿城影响力很大,但是别迦摩城才是这个省的首府,而且这个城市也是第一个为凯撒建造庙宇的。她的世俗文化和异教崇拜之风极其盛行,到了一个地步,似乎这个城就是撒旦掌权的一个城市。就像保罗走在雅典的大街上,看到四处都是偶像,他就心里着急。这个城里面偶像的崇拜、世俗思潮的影响,对于上帝的抵挡,到了一个程度,教会的生存环境非常困难。就像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后,在中国,因为三自运动的开始,教会进入到一个普遍被压制、甚至连正常的聚会都不能进行的程度,可以说一个不加入三自的教会面临很大的困境,即便进入三自系统也同样步履维艰,在一个无神论的环境之下,信仰处在一个被严重压制打压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类比,来体会一下这里面所说的“有撒但座位之处”。其实别迦摩真的可以称为是亚细亚省这七个城市中“属灵氛围”第一名,所谓“属灵的氛围”就是对于上帝敌挡的属灵氛围,似乎撒旦在这里作王了,这不是天父世界了。这是别迦摩这个城市的特点。

与此对应的,就是这个教会所面对的特别的挑战。在这里,当主耶稣在介绍自己的时候,特别介绍说“那有两刃利剑的”。 “两刃的利剑”在圣经中往往指上帝的道。可是在圣经当中论到上帝之道的比喻有很多,比如说神的话语就像我们“脚前的灯、路上的光”,侧重在上帝的话语可以指引我们在生活和人生当中的选择,面对一些事情让我们有分辨的能力,比如说上帝的话是我们“生命的粮”,它侧重在是我们属灵生命的供应,可以使我们有一个活泼的灵性。当这里说“那有两刃利剑的”,侧重的是上帝的话语对于我们的内心有鉴察、指正和审判的功用,强调的是神的道有权柄和能力。所以在这里面特别用“那有两刃利剑的”,来说明别迦摩教会所面对的挑战,他们格外需要上帝哪个方面的恩典供应。

随之,就是主耶稣对他们的夸奖了。像以弗所教会那样,别迦摩教会属于既有夸奖又有责备的教会。对别迦摩教会的夸奖有两个层面,第一,就是有一个人在他们中间为上帝的缘故被杀了。首先提到了一位殉道者,这位殉道者的名字叫安提帕,圣经除了《启示录》这里之外,其他地方就再也没有提到过安提帕这个人了,我们并不知道他是以怎样的方式为主作了见证和以怎样的方式殉道的。但是,关于安提帕的传说在初期教会的时候还是有一些的,据说是在居普良的文章中记载安提帕是被放在铜牛当中被烤死的。上帝特别把这一位殉道者的名字给写在这里,主耶稣写的信里面特别提到“我忠心的见证人安提帕在你们中间、撒但所住的地方被杀”,特别提到了这个人。安提帕在这里面,用“忠心的见证人”这个前缀来称呼,可以跟《启示录》一章5节中“那诚实作见证的”这个对主耶稣的介绍相类比。所以,虽然我们不知道安提帕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见证主,但是在这里很清楚,他是基督忠心的见证人,他是为见证基督而死的。甚至,我们可以思想别迦摩教会和士每拿教会不太一样的地方就是,士每拿教会里面有很多殉道者,以坡旅甲为首有十几位,而在别迦摩教会里面可能安提帕是非常特别的一位,或许安提帕是为数不多的殉道者当中的一位,甚至可能只有他一个殉道者。从后面对于别迦摩教会的责备来看,对于安提帕而言,他不单为信仰付出了代价,很有可能的是,安提帕在别迦摩教会为信仰不单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且他可能是孤独一个人去面对的。有时候殉道者就是这样,他不单要面对为持守信仰而有的对他本身的威胁,他可能还要面对他持守信仰的时候,身边并没有太多理解和支持他的人。就像先知,殉道者有时候也是孤独的,甚至有时候殉道者也是被人误解和嘲讽的,被人轻视的。教会外的人可能觉得说“这个人神经有问题”,教会内大家可能会说“他这么做值的吗”,更进一步的想法可能会说“这足够智慧吗?何至于此呢,一定要如此地坚持吗”等等。日光之下并无新事,那个时候的殉道者和今天现实中的教会,尤其是站在争战一线面对很多的压力的时候,可能都有同样的经历和感受。但是,并不是说只有这一个人在主面前被夸奖了,因为后面还说“当他被杀之时,你还坚守我的名,没有弃绝我的道”。所以主耶稣的夸奖是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就是那位忠心的见证人安提帕,第二个层面的夸奖就是当教会看到即使有一个人因为持守信仰而被杀的时候,教会依然坚守了神的名。我把这里面对于教会的夸奖看成这是教会的底线,我们不知道那个时候会众内心当中的感受是什么样的,是有很多恐惧吗,还是说心里并不惧怕,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哪怕有恐惧,依然坚守了神的名。哪怕有恐惧,依然坚持了聚会,哪怕有很多的压力,他们依然持守了上帝的道。所以,教会在那个时候,在这个意义上站立得稳了,没有解散,可能有一些人离开了,但是对于别迦摩教会来说,教会整体上算是站立得住,哪怕说这是底线,但这依然是可值得夸奖的地方。

我常想,上帝真的是鉴察人心,神对教会的要求非常的高,但是夸奖教会的时候,似乎要求又很低。旧约亚哈被称为是北国诸王中最坏的一位,但是亚哈在听见以利亚告诉他因他抢了拿伯的葡萄园,上帝给他的刑罚的时候,亚哈就“心里沉重,缓缓而行”,神立刻就看到他这一点点后悔的表现,就跟他说“这灾祸,不降于你,等以后再说”。我当时读的感觉就是,神其实真的是愿万人得救,不愿一人沉沦。那种心肠可能是我们很难理解的,我们更多的是看到上帝的公义、圣洁,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上帝的怜悯、忍耐和恩典。有一点点变化,上帝就都能知道。但是,我总感觉对别迦摩教会而言,可能责备才是重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后面论到责备的时候,篇幅比较长,而且对他们的责备有两个层面,或者说有三个层面他们需要被责备。

第一个层面他们被责备的地方就是,他们有人服从了巴兰的教训,这巴兰曾教导巴勒将绊脚石放在以色列人面前。巴兰是旧约中假先知的典型代表,关于巴兰和以色列人之间的恩怨,主要记载在《民数记》第22~25章。其实从这个篇幅也可以看出来,这件事在以色列人的历史上是个很重要的事情。巴兰这个人物的出现,是以色列在旷野期间四十年之后准备进迦南之前,摩西带领第二代以色列人进入到摩押平原,在耶利哥城对面的约旦河边扎营,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摩西宣讲了《申命记》,就是再次宣讲律法,然后摩西就去世了,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过约旦河了。在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到摩押平原之前,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先做了一件事,就是在旷野漂流四十年之后,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击杀了亚摩利王西宏和巴珊王噩,杀了这两个王之后,他们来到摩押平原。杀这两个王最直接的影响是什么?使约旦河这边和那边所有的人都心惊胆战。约书亚打发了两个探子去耶利哥城的时候,妓女喇合就跟他们说“其实我们的心早就消化了”。耶利哥城那边迦南人的心都消化了,耶利哥城这边摩押人的心也消化了。巴勒是摩押人的王,那时候巴勒也害怕,所以巴勒就想还不如先发制人,但是他却不知道其实上帝对以色列人是有限制的,上帝跟以色列人说“迦南地是你的,摩押人和亚扪人的地不是你的”,因为毕竟他们是罗得的后裔,但摩押人在猜忌之下准备先动手。但是巴勒还算是一个有点属灵常识的人,他知道直接打是打不过以色列人的,他也知道耶和华的名号,所以他就请了假先知——那个最有名的术士巴兰过来咒诅以色列人。巴兰是个资深的“神职人员”,很专业,而且估计当时他的名声也很响亮。巴勒第一次派人去请巴兰的时候,巴兰不去,其实巴兰不是不想去,之所以说他专业,就是他还对耶和华有一点认识,所以他说他得先去问问神,他一问,上帝显然告诉他不能去,他就很“遗憾”地说不能去。巴勒是个政治家,一看他这么矫情,觉得这是嫌送的礼不够,再一次巴勒给的礼物足够让巴兰动心了,所以巴兰说他再去问一遍,耶和华就说“那你就同这些人去吧”,人在被利益蒙蔽的时候,他就分不清正反话了。然后他真的就去了,去了之后,他发现他咒诅不了,因为他一开口就说祝福的话,巴勒带他换了四个山头,连续四次巴兰都没有咒诅成功。巴勒就很不高兴,巴勒说“我花了钱请你来,哪怕你不咒诅,你也别祝福他们”,他们就走了。圣经经文记载到这里就结束了,后面马上就是以色列人和摩押的女子犯奸淫、吃祭偶像之物和拜偶像,然后就是攻打米甸人,把巴兰给杀了。这两件事之间是有关联的。这个关联从摩西的话中就可以知道,摩西说“以色列人和摩押女子之间的奸淫,其实是巴兰出的主意”,所以我们说巴兰是个资深的“神职人员”,他很了解以色列人。巴兰给巴勒出的主意是什么呢?他说咒诅是不行的,他出的主意是让以色列人犯罪,以色列人只要一犯罪,不用巴勒去收拾以色列人了,耶和华神就收拾他们了,事实上的确是这样,当他们犯罪之后,神就下降瘟疫,他们死了好几万人。最后是非尼哈一枪刺穿了正在行奸淫的那两个人之后,瘟疫才止住了。所以,摩西特别跟以色列人说“攻打米甸人的时候,一定要用刀杀掉巴兰”。从那以后,巴兰就成了为自己的利益使别人陷在罪中之人的代表,所以新约论到巴兰的时候,不管是《彼得后书》还是《犹大书》里面都说巴兰是为了利益而陷神的子民于不义的人。所以在这里面论到说“有人服从了巴兰的教训”,“巴兰”就是指那些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让神的百姓犯罪的人,我们用另一种表达就是,让别人犯罪而使自己得利。今天从某个角度来说,那些不正当的职业都是这样的,损害别人让自己牟利,比如说贩毒、售卖假药,伪劣商品,所有损害别人的都跟巴兰的性质类似。那么对于今天的教会而言,我们不要把经文只理解成巴兰只是让他们吃祭偶像之物、行了奸淫之事,这才是指巴兰的教训,不,所谓巴兰的教训是指什么呢?就是有些人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扭曲上帝的真理,并用扭曲之后的真理教导别人,让别人也陷在罪中,这就被称为“巴兰的教训”。

不管是在小组当小组长,还是在教会站在讲台之上,如果你是话语的执事,不可因为自己的私利而歪曲神的话语。比如说在今天这个时代当中,在中国的商业环境里面,如果不撒谎、不收受贿赂、不行贿,很多事情你谈不下来,很多事情你做不成。假如在一个教会里面,大部分的会友收入都很高,都是做生意的,牧师们也都知道他们在商业上用了一些不太符合圣经的方法,劝导之后,他们都说“你这太严格了,要不我们就换个教会吧”,牧师想了想“那还是别说了”,再说的话他们就走了,教会的奉献少了,收入也就少了,这个时候牧师可能就说“那还是要灵巧像蛇吧”。有时候一些错误的教导,自己说的时间多了,自己也行这些事,他自己就分辨不清了。当这里面说“有人服从了巴兰的教训”的时候,对于当时的别迦摩教会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当说到别迦摩城有“撒旦的座位”的时候,是指它的世俗文化、异教之风以及皇帝崇拜极为盛行。对教会的压力,其实很多时候不是一个外在的压力,对教会来说,更多的是一个真理层面内在的压力、渗透和诱惑。刚才那个例子,比如受贿、行贿的问题我们大家可能都觉得非常清楚,如果今天我们可以跟有关部门去谈一谈,然后对于教会的一些属灵权柄做一些妥协,以此换来教会可以聚会,可以有一些传福音的活动,是不是有时候我们觉得也未尝不可呢? 看起来是非基要真理的问题,但是跟服从巴兰的教训有类似的地方,那就是在某些方面做一些妥协,能够换取一些所谓的自由,你会发现,这比刚才的因为贿赂、利益而歪曲真理有稍微的不同,而且更加隐蔽了,其实性质上是一样的。很多时候,撒旦的诡计,并不需要你那么直截了当地说“不要信耶稣了,耶稣不再是教会的元首了”,不是的,在这挂一面国旗,你依然可以唱“基督,荣耀的君王”,你照样可以唱,只是要求你将国旗与十字架挂在一起再唱。教会换来了一些利益,这个利益不一定是指钱财的利益,这个利益有可能是我们在信仰上的一些需要,但却是通过扭曲和妥协而换来的,在我看来,这在性质上和服从巴兰的教训是一样的。

第二个他们被责备的地方就是,有人照样服从了尼哥拉一党人的教训。我们并不知道尼哥拉一党人的教训主要是指什么,但是我们从写给以弗所教会的信里面主耶稣所用的词汇,可以来做一些推测,主耶稣在写给以弗所教会的信中说“然而你还有一件可取的事,就是你恨恶尼哥拉一党人的行为,这也是我所恨恶的”。在圣经中,主耶稣一旦用到“恨恶”这个词,就表示那是非常严重的事。如果我们有时候迫于压力,或者迫于利益,撒了个谎,做了一件犯罪的事情,从某个角度来说,上帝还不至于说“这是我所恨恶的”,还没到那个程度。也就是说,巴兰的教训,其实是每个人都心知肚明那么做不合适,只是为了某些利益妥协了。而尼哥拉一党人的教训就到了恨恶的程度了,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异端的教导。他们可能没有直接想得利,但他们是纯粹地对于上帝话语的扭曲和谬解,试图让神的百姓离经叛道。

对当时别迦摩教会的责备就这两个方面,迫于压力、出于利益,他们竟然妥协,第二,他们竟然允许错谬的教导就在教会当中。所以,主耶稣对他们的责备后面,给他们的解决方案是“你当悔改,若不悔改,我就快临到你那里,用我口中的剑攻击他们”。圣经里面在论到悔改的时候,从来就不是指认个错这么简单。“悔改”至少有三个层次,认错只是第一个层次,而且还不能单单在人面前认错,悔改的第一个要素是在上帝面前认错,你首先要承认得罪神了。悔改的第二个层面就是,你不能把认错当作功德。我们今天其实有时候把认罪当成功德,这会产生两个问题,第一,你会自我赦免,第二,你会觉得上帝欠你的,你会轻视上帝的救恩。我们有时候真的是把道歉、悔改当成是一种功德,似乎我一认罪,立刻就拥有了被赦免的资格了。凡是认为自己配得上帝怜悯的,那都不是真悔改。第三个层面就是,必须从罪中出来。所以,“悔改”在圣经里面是“归正、转向”的意思,必须从那个错谬当中出来。当这里提到“悔改”的时候,不是说让他们认个错,这里的悔改至少有两层涵义,第一,他们不能够容忍错谬在他们当中,而他们的问题就是他们容忍了这个错误教导就在他们当中,他们的容忍就是他们的问题。第二,他们不单不能容忍,应该制止、与之争战,而且他们还要宣讲纯正的道理。

也因此,给他们得胜的应许就很有意思。给别迦摩教会得胜的应许,是这七个教会当中不易理解的。给他们得胜的应许是,我必将那隐藏的吗哪赐给他,并赐他一块白石,石上写着新名,除了那领受的以外,没有人能认识。“吗哪”在旧约里是指神从天上降下来供应以色列人身体需要的粮食,到了新约的时候,“吗哪”就被比喻成供应我们属灵需要的天上的粮食。所以,主耶稣说“我就是从天而降的生命的粮”,主耶稣的话语就是我们生命的粮食,我们就可以把“隐藏的吗哪”中的“吗哪”理解成神的真道。可是这里面为什么说“隐藏”呢?其实正是针对别迦摩教会他们当中的主要问题,有人服从了巴兰的教训,有人也照样服从了尼哥拉一党人的教训,就是指着那些错误的教导,有人服从了,如果他们站起来,愿意悔改、抵挡、与之争战,去寻求,那么上帝必定把纯正的真道告诉他们,所以这个“隐藏的吗哪”就是相对于那个在教会当中流行的错误的教导而言的。

然后我们来看那一块白石,“白色”在《启示录》里面一般是指圣洁、无罪的、公义的。我个人把这个“白石”解释为这是救恩的确据,这是上帝给的那个凭证,上面刻着你的新名,拿这个就可以赴天国的宴席了。我理解为这是得胜基督徒的身份凭证,这个凭证就表明他们没有服从巴兰和尼哥拉一党人的教训,他们没有在撒旦的座位所在的那个城市里面伏在撒旦的座位之下。但为什么上面写着新名呢? 从上下文看,应该是指领这块石头的那个圣徒的新名。中国人和希伯来人的名字都具有一定的涵义,父母在起名的时候,往往赋予了很多美好的愿望。希伯来名字更加是这样,这个人一旦起了名,其实是寄予了父母的期望,那如果是上帝把你的名改了,那就说明上帝在你身上有他的期望,甚至可以说,这就是上帝给你一生的使命,你一生在地上奔走,就是为了你的名字所预示出来的那个使命而奔走的。所以,彼得见主耶稣的时候,主耶稣说“以后你不要再叫西门了,你叫矶法”,“矶法”和“彼得”都是石头的意思,因为神要把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之上,教会要建立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之上。所以彼得一生的使命就是做这件事,一听他的名字,就知道上帝在他身上的心意。因此,这里的“新名”就是指一个人在上帝面前寻求神的时候,从上帝那里所领受的恩典,领受的上帝对他诸般的启示,给他的托付和带领。

相对于上帝给我们每一个人的恩典而言,我们今生在地上所表达出来的,我们生命里面能够让别人看见的,真的太少了,所以这里所谓的“隐藏的吗哪”、“除了那领受的以外,没有人能认识”都是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的,神跟我们之间,其实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交通、带领和指引。就像保罗一样,保罗说“我说的方言比谁都多”,但是保罗从来不在教会里说这一点,保罗在论到自己那个三层天的经历的时候,保罗说“我从来不想说我的经历,但是你们逼得我没办法了”,所以他说“我认识一个人”,保罗连自己的名字都不愿意提。同样的,我们如果在上帝面前没有任何的追寻和经历,你很难在众人面前有为神作见证的机会。我们在上帝面前有很多属灵的沉淀,对他的寻求,你的生命跟神有非常深厚的积累的时候,你在世上才能够成为上帝忠心的见证人。当然,那些积累很多时候是别人所不知晓的,但是,神知道,你也知道。

我们一起来祷告:

是的,主啊,我们再次到你的施恩宝座前,来把我们自己奉献给你。主,你知道我们所面对的挑战、我们生命的软弱,你也知道我们里面有各样的私欲,但是主,你却在这里鼓励我们说让我们切切地来寻求你,因为你说“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主啊,你的应许当中所带给我们的盼望、带给我们信心的鼓励,盼望能够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生命从新得力、我们生命复兴的起点,使我们愿意到你面前来寻求你,来经历你,因此从你那里有看见、有得着,能够在地上成为主你自己忠心的见证人。听我们这样的祷告,奉我主耶稣基督的名。阿门!

(本文是晓峰牧师2018年7月3日在教会圣餐聚会的分享,根据录音整理)

最后更新于 Oct 31, 2018 04:00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