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基督徒凡事都要规规矩矩地照着次序行

文/晓峰 牧师

 

经文:

哥林多前书14:40 凡事都要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

这一节经文主要的词语有两个,一个是“次序”,一个是“规规矩矩”。“次序”这个词的涵义就是圣经里面所说的那个“按照班次”的“班次”,也就是我们平时所理解的“秩序,顺序”的意思。这个词在教会内,我们就可以把它理解成是我们在处理教会事务时所遵循的事先的约定、规则和先后的顺序。其实任何一个团体都有次序,不存在无次序的团体。任何一个教会都有他的治理模式和决策方式,不存在无治理模式的教会。一个教会的“次序”,大致有三种形态,第一种形态是惯例,就是约定俗成,虽然没有明确各自的分工、职责,但在历史中大家都已经这么认为了;第二种形态是没有书面的约定,但有口头明确的彼此约定,第三种形态就是有成文书面的明确治理约定和方式,就是章程。

秩序的本质是什么呢?秩序的本质就是约,就是我们事先通报、商量、达成一致,就成为一个彼此之间的约定,这是次序的本质。人类社会的任何团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上帝跟人之间的关系,都是靠约来进行的,没有约就叫混乱,我们的神不是混乱的神。所以我刚才一直说任何一个教会都有他特有的治理模式,不是有和没有的区别,而是好与不好的区别。那这跟圣灵在教会当中的带领有冲突吗?有时候我们一谈起圣灵的工作,似乎圣灵的工作都是那种个人化的、突如其来的、不可捉摸的,甚至有时候我们会有一种想法,教会里面一旦有预先定好的规则,是不是就限制了圣灵的工作,好像规则、次序这些事物跟圣灵的工作是有冲突和矛盾的,其实不然,秩序就是神所设立的,圣灵的工作也不会跟秩序相冲突,反而圣灵的工作常常是在秩序当中进行的。就像我们教会的章程,我们凭着信心说这是圣灵在我们教会带领我们制定出来,适合我们这个群体在这个特定时代里面所采用的治理模式和议事规则,这里面有圣灵的带领。因此圣灵在教会当中的工作,常常是靠着职分、分工、模式、次序来进行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摩西在旷野的时候,他一个人治理这两百万人,所有的事情都提交到他这里,最终还是他的岳父叶忒罗跟他说“你这样不行,太累了,不单你累,百姓也累,效率极低”,所以给摩西的建议就是选出那些有智慧、敬畏神、又有能力的人来做官长,其实相当于开始分权和分工,每个人有不同的职分和责任,这样的话,不单使摩西的治理变得轻松了,而且在那个时刻,上帝的百姓从一个混乱的乌合之众的状态成为了真正在上帝面前开始有秩序来侍奉神的群体了,到后来你会发现,连他们的会幕、扎营的次序和方位在圣经里面都有非常条理的记录,到了所罗门在位的时候,所罗门更是有非常严谨成体系化的治理模式。在新约的时候,当教会出现一些在饮食方面的问题的时候,也是用选立了七位执事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更不用说选立长老和监督是保罗一直让提摩太和提多在各教会去推动的事情。圣灵的工作和秩序之间没有冲突,相反,如果一个人号称他有从圣灵来的感动,却破坏了秩序,不照着次序行事,即使真的是圣灵的感动也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我们来看“规矩“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这里面的”规规矩矩“这个词,就是保罗在《罗马书》里面所用的“端正”那个词(罗马书13:13 行事为人要端正,好像行在白昼),所以这句经文在吕振中译本里面就直接翻译为“一切都要端端正正按次序行”,它的意思就是要用正确的、端庄的、合宜的方式照着次序行。“次序”说明的是在教会当中治理的模式和做事的顺序,而“规规矩矩”所表明的是我们对于秩序的尊重,但不仅是对于秩序的尊重,你还要透彻地知道那个秩序是什么,你才可能真的尊重它。不单单是心态,这时候就上升到另一个层面了,就是我得去了解那个规矩到底是什么。而且,还有内心里面的坦荡和光明,我所行的不是出于我自己的私欲。有时候人对于规则,表面上看起来他没有违反,实际上他利用了这个规则,他利用规则达到了他个人的目的,这个事实上也是对于规则的破坏。公然地违反规则,这就不是规规矩矩了,利用规则更不是规规矩矩。

网络时代的特点是信息的即时性,过去的传统媒体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传统的媒体,有一件事情要传到你耳中,总得经过一段时间,网络可不是这样,信息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让大范围的人群知晓,立刻就可以变为一个公共发言了,这对于我们今天的时代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我们很多人或许还没有准备好自己来使用如此快捷的信息发布工具。因为它快,所以很多时候你可能想得没有那么周全,因为它快,所以我们内心当中很多人性的软弱就会如此轻易地被暴露出来,也因为它特别快,所以它暴露出来之后所影响的范围、蔓延的速度是你不能够控制的,甚至那个后果可能都是你没有想到的。网络时代对于基督徒群体的挑战在哪呢?就是我们应该规规矩矩地照着次序行,用这样的方式来处理就可能会避免很多问题。比如说我们有一个什么样的想法,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处在一个群体中,你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你不是可以任意行事的一个个体,你必须考虑到你说的话和你做的事对于周围跟你有密切关系的人是有极大影响的,这是我们必须意识到的。如果你心里真的有一个想法,你想做一件事,建议你先跟身边熟悉和信任的弟兄姊妹沟通一下,要祷告,如果你一分享,你熟悉的弟兄姊妹跟你说“这事我们也把握不准”,就可以跟教会的牧者之间有沟通。可能大家会觉得,岂不是我们又回到过去传统的媒体时代了吗?是的,我们必须用传统的方式来应对今天的网络时代。用圣经里古老的智慧来处理今世的事情。不要那么快速地就向全世界来广播,你要知道,广播之后的后果是你不可把握的,而且广播之后的后果反过来会对你有影响,这就是我们人性当中的特点。有时候你把话说了,你发现收不回来了,哪怕你觉得不妥,但就因为你已经说了,所以你说出去的那个立场反过来就影响了你,你就开始为那个立场来辩护了,于是你越发在一个你都觉得不妥当的立场上被坚定了,不是因为它对,只是因为你说了,而别人也知道了,这就是网络的即时性所带来的负面的效果。你要知道,人性的特点是不容易道歉,人是不容易认错的。

网络时代信息的另一个特点叫个人化和碎片化,所谓的个人化和碎片化,就是很多时候它是一个人内心里面的感受,很多时候它是一个主观性的东西,它不具有客观性,也不整全。所以你会发现,有时候一个事情发生之后,网上出来的那个对信息的披露跟事实本身之间有非常大的差距,甚至有人是故意误导,人性的恶在网络上有一个特点就是不用负责任,虽然说造谣是要负法律责任的,但是那个追究成本有时可能很高,说完之后他立刻就消失了,反正他说完之后也不用负责任,人内心当中的恶在网络上有时候更容易被显露出来。几年以前,王怡牧师曾经说过“如果你要是让听你说话的那个人没有意识到你是一个基督徒,那你就不要在网上发言”。这是他对网络时代的一个建议,他针对的正是那个可以不用负责任,可以任意地把内心当中的猜测、想法给说出来,还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的发言者。网络就把人性中那种一吐为快和引导舆论的快感和操纵感给放大了。网络时代的这种碎片化和情绪化,基本上对人是负面影响。

怎么来处理这个问题呢?圣经的原则也很清楚,依然是“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你不要只听那一个人说的,旧约里面说“如果有人犯了必死的罪,你总要治死他,但是不可凭一个人的见证,要凭两三个人的见证”。到了新约,保罗在《提摩太前书》里面就特别论到说“控告长老的呈子,非有两三个见证人就不要收”。你要知道,任何事情只要往公众层面一放就是大事,因为它影响面很大,所以,不要只听一面之词,心里要有一个谨慎和分辨的想法。

圣经的原则,除了我们今天所讲的“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还有一个人与人之间的关联的层面,尤其是在教会当中,你必须要考虑到你在这个群体里面。所以任何事情,我的建议是先在我们群体当中,先跟你熟悉的人,不行的话可以放在小组的层面分享,大家一起来祷告,再不行的话可以放在教会的牧者层面去沟通,如果先在我们教会内达成一致了,这个声音以教会层面来发声更好,如果教会层面觉得个人发声更好,那就个人来发声。但是,今天这个时代的特点,网络加强了个人主义,我们有时候把个人跟一个团体完全分开了,应对的策略就是在一个群体内的次序中来处理自己的发声。在这里我把这个“规规矩矩”做了一点点扩展,第一个就是,我们必须要意识到我们每一个人身份的归属,你的身份很多的时候就决定了你说话的方式和界限,你的身份就决定了有些话你可以说,有些话你不能讲,所以,我们要想到我们所属的这个群体。第二个,用《传道书》的经文就是“你到神的殿要谨慎脚步,神在天上,你在地下,所以你的言语要寡少”,说话要谨慎,尽量少说话。第三个原则是我们今天这个时代不容易处理的,就是不要把感觉当成事实。我们分不清我们的感受和事实之间的关系,我不是说感受不重要,也不是说你的感受不真实,感受很重要,感受也是真的,但你就停在这儿就可以了,因为你的感受不一定是事实。你可以说你的感受,你说“我现在真的很难过,真的很愤怒”,这都是真的,但人家可能没做错事,你就处理你的愤怒就行了。而我们现在的特点是,我只要一愤怒,我就要去处理他,因为是他说了一句话让我愤怒了,但人家说那句话不一定有错。所以,我们要学会分清感觉和事实。甚至,可能很多时候你的感觉是准确的,但感觉不能作为判定一件事情的最终凭据。在不伤害另一个人的前提下,你凭着感觉做选择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一旦涉及到了另外一个人的利益、名声和福祉,你的感觉就不能作数了。

惟愿神赐给我们在这个特殊时代里面敬虔生活的智慧,不被这个时代的洪流所挟裹。


(本文是2018年11月17日晓峰牧师在小组长会议上的分享,根据录音整理)

最后更新于 Nov 29, 2018 02:38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