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酒必须装在新皮袋里”——2020年3月15日主日讲章/晓峰牧师

 

经文:【路5:33-39】

前言:

主耶稣呼召税吏马太来作门徒之后,就在马太家和很多他的朋友,可能也都是税吏这个圈子里的人一同吃饭。此举让文士和法利赛人大为不满。我们之前分享过,犹太社会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税吏,他们格外被犹太人厌恶和排斥,尤其为法利赛人和文士所轻视和恨恶,因为在他们看来税吏就是圣经里所说的罪人,他们不配作犹太人,这样的人也不配进神国。所以,平日这些自认为是犹太社会脊梁的律法师们,刻意保持着和税吏的距离,藉着对税吏的藐视表达他们的优越。虽然,法利赛人和文士也不那么喜欢耶稣,但毕竟耶稣也是在各会堂讲论旧约,也召了几个门徒跟随,在他们看来也算是“拉比行列”里和他们差不多的体面人了。但作为拉比的耶稣,却打破了他们的“行规”,竟然带着门徒和他们所厌恶的税吏一同吃饭,这令他们格外恼火。在他们看来,耶稣这么作,就是对他们的冒犯,对他们的得罪,对他们高人一等的自我优越感的羞辱和拆毁。

所以,上周分享的经文中,他们就已经向耶稣表达了不满“你为什么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喝呢?”(路五30),但耶稣的回应却是:“我来本不是召义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路五32)。这回答一定出乎法利赛人和文士的意料之外,耶稣没有否认税吏和同在席上吃饭的其他人都是罪人,但耶稣却说,我怎么就不能和他们在一起吃饭了呢?我本就是为他们而来的呀!// 他们觉得耶稣做了一件错事,其实他们的自义和对耶稣的质疑才是错的。

今天的经文接着上周的场景,法利赛人和文士继续向耶稣发难,可能他们也邀请了施洗约翰的门徒一同过来。既然耶稣对于和税吏一同吃饭的回答是,为要医治罪人,那么他们就接着质问耶稣,那为何你的门徒不禁食呢?你如果是来改变罪人的,首先得让跟随你的门徒有点敬虔的样子吧?可是,你看,你的门徒都整天跟着你吃吃喝喝,我们从这些跟随你的人身上看不出有什么圣洁敬虔的表现。言下之意,你连你的门徒都没有训练出敬虔生活的样子来,你还何谈去改变比你的门徒更差的那些罪人呢?

一、犹太人禁食的传统

他们之所以敢这么理直气壮地发问,缘于他们把经常禁食当成是敬虔的要义和上帝子民的特征了。其实在旧约律法中,每年只有一天有明确的禁食要求,就是赎罪日这一天,其他并无更多必须禁食的条例。但新约时代的法利赛人,一周两次禁食,他们把禁食与施舍等行为看为是信仰的核心。

1.禁食的意义

禁食通常与悲哀、悔改和祷告相关联。禁食表明的是对上帝赦免或帮助的热切寻求和依靠,或为罪痛悔时恳求“神啊,求你为我造清洁的心,使我里面重新有正直的灵”(诗五十一10),或渴望明白上帝在某件事情上的心意和引导,并求神赐下相应的信心和能力。所表明的是“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耶和华口中所出的一切话”(申八3),用暂时断绝身体的供应,来表达对上帝的专一信靠和仰望。

所以,禁食不是一种手段,一种支取力量的仪式和方法,这只是专心依靠神的一种外在表现,其核心不是不吃饭,乃是祷告和寻求永生神。神不是喜悦你禁食,而是喜悦你内心的谦卑和寻求。神从来不会说,看在你几顿不吃饭的份上,虽然你内心还是悖逆,就照着你心里的妄求给你成就了吧,从来就没有这样的事,若有,那是上帝在你身上更大震怒和刑罚的表现。因此,禁食不是推迟进食,先饿几顿,然后再大吃大喝一顿,这不是禁食的心态。禁食也不是饿着肚子闲逛、游戏、偷窃抢夺,不祷告却与人争竞。

以色列人并非不知道禁食的意义,因为神早就藉先知以赛亚对他们讲论过:“他们天天寻求我,乐意明白我的道,好像行义的国民,不离弃他们神的典章,向我求问公义的判语,喜悦亲近神。他们说‘我们禁食,你为何不看见呢?我们刻苦己心,你为何不理会呢?’看哪,你们禁食的日子仍求利益,勒逼人为你们作苦工。你们禁食,却互相争竞,以凶恶的拳头打人。你们今日禁食,不得使你们的声音听闻于上。这样禁食,岂是我所拣选使人刻苦己心的日子吗?岂是叫人垂头像苇子,用麻布和炉灰铺在他以下吗?你这可称为禁食为耶和华所悦纳的日子吗?我所拣选的禁食,不是要松开凶恶的绳,解下轭上的索,使被欺压的得自由,折断一切的轭吗?不是要把你的饼分给饥饿的人,将飘流的穷人接到你家中,见赤身的给他衣服遮体,顾恤自己的骨肉而不掩藏吗?”(赛五十八2-7)。

2.律法主义对禁食的曲解

但法利赛人还是陷在了他们祖宗的伪善虚假中。七百多年前被先知责备的以色列人自义和骄傲到一个程度,并不觉得自己在禁食上有什么问题,他们觉得自己所行的,乃是照着律法的要求,藉着献祭禁食来亲近神,他们在神面前应该是无可指摘的,是应当蒙神喜悦的。所以当听见神责备他们,不悦纳他们的禁食时,他们竟然埋怨神,对神不满。他们骄傲和自我到竟然自己定义了何谓敬虔,并以此来判断神!他们觉得神不悦纳就是神不公义。他们似乎没有听到神曾藉着另外一位先知还说过“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他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撒上十五22)。他们似乎没有读过大卫的诗篇“你本不喜爱祭物,若喜爱,我就献上;燔祭你也不喜悦。神所要的祭,就是忧伤的灵。神啊,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诗五十一16-17)。

他们难道不知道自己的禁食只是一种表面的宗教敬虔表演吗?他们既知道,又不知道。他们一开始知道“神所喜爱的是内里诚实”(诗五十一6),他们也知道“耶和华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撒上十六7)。但他们的骄傲却欺哄他们自己说“我能这样作,已经是很不错了,神还要怎样?我能做到把很值钱的牛羊献上,又禁食又施舍,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我认为这就是敬虔了,这就足够了”。罪人内心的自我骄傲就是高抬他所行的一切事情的价值和分量,本质上就是把“我”与上帝同等。你提你的至高要求,我提我的应对方案,你同不同意无所谓,我觉得这样就行了。律法本是让人知罪,并意识到凭自己无法达到律法的要求,这样好叫人来寻求神的怜悯和帮助。但人靠着自己的诡诈,就缓解了律法和罪人之间的张力;把上帝所给的蒙恩方式看为自己的功德,将割礼、禁食、十一奉献等看为可以在神面前夸耀的义,觉得可以凭此进入天国。因此,本质上,一切靠行为得救的律法主义都是自欺。或者说,一切徒有其表的宗教行为的本质都是自欺,都是自说自话。但骄傲对人的蒙蔽就是,人竟然就相信了自己的谎言,甚至觉得神你也已经同意了我的理解和做法。因此,他们不但欺哄自己,还奉神的名以此来教导他人,甚至还以自己的错谬来定罪别人。

// 主耶稣曾这样来责备法利赛人“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正当人前把天国的门关了。自己不进去,正要进去的人,你们也不容他们进去。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走遍洋海陆地,勾引一个人入教。既入了教,却使他作地狱之子,比你们还加倍”(太二十三13,15)。

// 律法主义就是人想要凭自己来遵守律法,活出上帝子民的样式。但堕落人性根本就没有全守律法的能力和意愿,因此,就私自降低神的标准,以自己的努力在神面前立自己的义,好夸口自己,这是自欺,也是欺哄神,更是利用神,就是想要以自己那千疮百孔、污迹斑斑的所谓义,来换取永生,这就像是一个人拿一块破布想要从神手里换一件极贵重的华衣,然后跟神说,这两样东西价值一样,你我两不亏欠。凭行为和功德来换取救恩的做法,是人性里面诡诈、骄傲和无知的集中体现。

3.法利赛人对耶稣的质疑

文士和法利赛人就是在这样一种律法主义的思路中来评判耶稣所行的。和罪人一同吃喝的问题暂且不说,但你作为拉比却在教导门徒上有所欠缺。在他们看来,经常有规律的禁食操练,是一位犹太拉比基本的“属灵素质”,也应当如此来训练自己的门徒,这才配得上以色列人-上帝子民的身份。并举了两个实例来加强他们的说服力,一个是施洗约翰,一个是其他法利赛人(因为法利赛人作为保守的犹太群体,强调对于律法和传统的持守,在民间一直有较大的影响力)。

而且,他们之所以如此质疑耶稣,并非只是根据耶稣和门徒在税吏家这一次吃饭,很可能是他们经过较长时间对于耶稣和祂门徒的观察所得。因为,主耶稣自约旦河受洗,四十天旷野禁食之后,在祂服侍的过程中,祂的生活几乎是公开和透明的,他只要醒着几乎都是在工作的状态,只有在清晨的时候,他才有空到旷野或山上去祷告,即使这样独处祷告的时候,也常常被打断,被找到。所以,耶稣每天做什么,或吃喝,或祷告,或行路,或休息,都显明在人前。这样,人们很容易就发现,耶稣有很多不同于一般拉比的特别之处,祂的教训与文士和法利赛人不同,祂有神迹奇事的能力,祂一句话就赶出鬼,一句话就医好疾病。祂的话语中有权柄。这都令以色列人惊讶,甚至是惧怕。而且,他们还发现,耶稣从不禁食,祂的门徒也不禁食。法利赛人不但有每周规律性的禁食,而且还常常有意让人知道他们正在禁食,据说他们在禁食的时候,有意往脸上搽白粉,显得脸色苍白,站在街上,好得人的赞誉。他们的禁食成为他们比他人道德优越的标记。耶稣知道他们的本相,曾对此警诫和教导门徒:“你们祷告的时候,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爱站在会堂里和十字路口上祷告,故意叫人看见。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你禁食的时候,要梳头洗脸,不叫人看出你禁食来,只叫你暗中的父看见。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太六16-18)。

耶稣对门徒的教导,以及祂所行的,与文士和法利赛人是如此的不同,在犹太人眼中就是一个异类,他们的内心可能早就被耶稣所搅动,可能早就有不悦,正好藉着这次与税吏吃饭的事把质疑和定罪表达出来。

二、耶稣的回应:新郎的比喻

针对犹太人关于禁食的质疑,主耶稣的回应再次出人意外。祂并没有就禁食多说什么,既没有指出法利赛人禁食的问题,也没有正面阐述禁食的真正意义。反而,耶稣用一个婚礼的比喻来说明跟随祂的人该怎样看待禁食。耶稣给禁食提供了一个令犹太人绝没有想到的视角,就是祂自己。主耶稣的回答简单来说就是,奥,我的这些门徒啊,有我在,他们就不用禁食,跟着我他们就应该大摆筵席欢喜快乐。等到他们找不着我的时候,他们才需要禁食。

1.婚礼的比喻

主耶稣用婚礼的场景来说明为何祂的门徒不用禁食。显然,主耶稣在这里藉着马太家的筵席,指向了末后时代里弥赛亚的筵席。新旧约都多次用筵席来比喻神的国,比如马太曾记录主耶稣对于天国的比喻“天国好比一个王,为他儿子摆设娶亲的筵席”(太二十二2)。神因为祂儿子的缘故在筵席上为祂的百姓准备无比丰盛的恩典,凡领受的人都会被无以复加的喜乐所充满,因为这筵席乃是在不受罪恶、死亡、毁灭、荒凉所影响的高台上摆设的。能在上帝所预备的筵席中有一个席位,是何等荣耀和值得欢喜的事情啊!为此施洗约翰曾说“娶新妇的就是新郎,新郎的朋友站着听见新郎的声音就甚喜乐,故此我这喜乐满足了”(约三29)。

禁食的意义是寻求神的同在,现在神的儿子就在你面前了,当然就不必禁食了,反而要欢喜快乐。道成肉身的奥秘在这里再次被暗示出来,先知曾预言“必有童女怀孕生子,人要称祂名为以马内利(以马内利翻出来就是神与我们同在)”(太一23)。旧约的时候神在荣耀中降临时,以色列人的反应是恐惧战兢到要死了。如今,神为了拯救罪人,在没有密云幽暗电闪雷轰的隔离中,如此近距离地临在了罪人中间,罪人竟然可以和神的儿子一同坐席,一同面对面地说话,吃饭,甚至可以摸到祂,像约翰所说的“论到从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们所听见所看见,亲眼看过,亲手摸过的”(约壹一1)。// 这是何等奥秘,何等令人赞叹和敬畏的神的大能与智慧呢!如使徒保罗曾赞叹的那样:“ 大哉,敬虔的奥秘,无人不以为然,就是神在肉身显现”(提前三16)。

因此,当一个罪人认识了神的儿子的时候,当然要大摆筵席来庆贺了。这个时候还要禁食,就像婚礼上伴郎苦着脸、带着悲伤一样,这是对新郎的不尊重,甚至是羞辱。所以新约圣经的教导是“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腓四4),这喜乐当然不在于筵席上的美食,而单在于新郎自己,因为“神的国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罗十四17)。一个认识耶稣的人,除非为了罪的缘故,他若整日愁眉苦脸,就是在藐视神的儿子了。

// 这里也间接指出了法利赛人的禁食已经失去了禁食的敬虔内涵,若他们真心寻求神,必能够寻见,他们在神的筵席上也必有席位。可是,他们面对上帝的儿子竟然不能认出祂来,反而常常反对和定罪祂。可见他们是为了禁食而禁食,并非是为了寻求神,是为了藉着这个行为来加添自己的声望,获取从人来的称赞,这就是主后来对他们的责备所说的“你们互相受荣耀,却不求从独一之神来的荣耀,怎能信我呢?”(约五44)。

2.何时需要禁食呢?

当然,主耶稣并不反对禁食,祂只是反对徒有敬虔外表的禁食行为。比如,马太曾记载,有一次耶稣的门徒不能赶出一个孩子身上的鬼,那孩子被带到主耶稣面前才被医治,此后,“门徒暗暗地到耶稣跟前说,我们为什么不能赶出那鬼呢?耶稣说,是因你们的信心小。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就是对这座山说,你从这边挪到那边,它也必挪去。并且你们没有一件不能作的事了。至于这一类的鬼,若不祷告禁食,他就不出来”(太十七19-21)。

当耶稣与门徒在一起的时候,门徒不必禁食,但是当门徒找不到耶稣的时候,门徒就需要以禁食来寻求主耶稣的同在了。但这里所说的“新郎要离开他们,那日他们就要禁食了”中的那日具体是指什么时候呢?吕振中本将“新郎要离开他们”译为“新郎要在他们中间被取去”,思高本译为“当新郎从他们中被劫去时”,我们看到离开一词是被动语态,这就表示从现象上看,新郎的离开是被外力所致。因此,这里的离开他们时,应该是指基督被钉十字架的日子。

但我们知道圣经并没有明确记载在主耶稣被钉十字架到复活这三天时间里,门徒们是否都在禁食。因此,我们要从禁食的本质意义上来看主耶稣所说的“那日他们就要禁食了”。若禁食表达了一个人在上帝面前内心的悲哀和对上帝的专心寻求。从悲伤到茶饭不思这个角度来看,耶稣被钉十字架到复活这三天,的确是门徒们哀哭悲伤的三天。因此,这里主所说的新郎要离开他们就不局限于祂被钉十字架的日子,而是可以扩展为,所有门徒想要见主却寻不见祂的一切时候。无论什么原因,当我们的心灵经历暗夜,渴想得着基督的同在,得着安慰、指引和帮助的时候,就可以以禁食这样刻苦己心的方式来寻求祂。

3. 今日基督徒的禁食

在基督复活升天到基督第二次再来之间,因为我们不能再亲眼看见基督,我们乃是凭着信心来跟随祂,因此,在我们里面需要信心和能力,需要亮光和指引时,我们就可以以禁食来寻求主。比如,使徒行传中曾记载安提阿教会的众位同工一同禁食的时候,圣灵就感动他们,“他们事奉主,禁食的时候,圣灵说,要为我分派巴拿巴和扫罗,去作我召他们所作的工。于是禁食祷告,按手在他们头上,就打发他们去了”(徒十三2-3)。保罗和巴拿巴在第一次旅行布道中,传福音在各城建立教会,然后“二人在各教会中选立了长老,又禁食祷告,就把他们交托所信的主”(徒十四23)。

三、主耶稣进一步的教导:另外两个比喻

我们看到,主耶稣在以婚礼和新郎的比喻回应犹太人之后,接着又讲了两个比喻。因为犹太人虽然是以禁食来质问耶稣,但实际上他们所说的并非是一个禁食的问题。禁食问题的背后,是谁是属神子民的问题,是真正天国子民敬虔生命的样式是什么样的问题,是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神子民的生命的问题。文士和法利赛人认为自己就是天国的子民,自己每周两次的禁食,严格持守摩西律法中的十一奉献、施舍等教导就是敬虔生命的实质表现,这些宗教行为不需要上帝,凭自己可以可以了。但主耶稣却告诉他们说,不,有肉身血统和律法规条并不表示就是神的子民,禁食也不是真正敬虔生命的实质,天国子民的身份和生命样式都在乎祂。认识祂,就是天国子民,活的像祂,就是敬虔,依靠祂才有能力。至于禁食,若耶稣同在就不必禁食,若找不着祂了,就需要禁食。

因此,主耶稣就藉着新旧衣服和新酒陈酒与新旧皮袋这两个比喻,来进一步说明,祂的到来,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祂的临在就是天国的临在,祂的生命就是天国子民生命的样式,祂就是神子民的生命所在。有祂参加的筵席就是弥赛亚的筵席,祂就是天国筵席中的丰盛和喜乐。// 从某个意义上,祂也终止了一个旧的时代,任何旧约时代的礼仪,无论是献祭、禁食、奉献等都应验和成就在祂的身上了。

1.新衣旧衣的比喻

过去新衣服和旧衣服的布料主要在于缩水率不同,刚缝补在一起还好,因为收缩率不同如果洗一次可能就会互相撕扯,出现裂口,即使没有破裂,皱巴拧古成一团也不好看。

这个比喻中,新衣服比喻新生命所表现出来的义,就是基督所赐的义袍。旧衣服就比喻在亚当里的旧人靠着自己的行为所表现出来的义,就是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这两种义不能混杂。如保罗曾说的“你们这要靠律法称义的,是与基督隔绝,从恩典中坠落了。”(加五4),因为“义若是借着律法得的,基督就是徒然死了”(加二21),因此“既知道人称义,不是因行律法,乃是因信耶稣基督,连我们也信了基督耶稣,使我们因信基督称义,不因行律法称义,因为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人因行律法称义”(加二16)。

把新衣服撕一块下来,补在旧衣服上,就是指有人想要把在基督里所展现的真以色列人的生命样式中外在行为的部分,移植到旧人身上,就是想要靠着自己行出基督的生命样式。

但不认识耶稣,没有基督在一个人的生命中作为根基,一个人不可能活出耶稣那样的生命样式,耶稣不仅是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然后让我们来效法;如果没有耶稣成为我们生命的主,没有人能效法祂。所以,基督的工作就不是在我们这千疮百孔的旧生命中修修补补,而是要取代我们生命中的一切偶像,从最深处破除我们的自我,祂要成为我们生命的主,生命的王,祂要在我们的生命中立一个新的根基,就是祂自己。祂要将我们的心志改换一新,建造一个新人,“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象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弗四23-24)。这新人是完全为基督而活,为着上帝的荣耀而活,这新人的心是柔软的、诚实的、谦卑的、顺服的,这新人不像旧人要藉着好行为来为自己获取夸赞,这新人一切的行为都是出于对基督的爱,而不是出于自我或任何其他。因此,他服事主是“按着心灵的新样,不按着仪文的旧样”(罗七6)。

2.新酒旧皮袋的比喻

新酒旧皮袋的比喻需要了解两个背景,第一,主耶稣在世的时候不像现在,今日装酒的容器多是玻璃器皿或者陶瓷、金属等器具,那时主要是用陶罐,或者皮袋,可能硬质容器主要用于储藏和筵席,软性容器主要用于路上携带。第二,当时所酿制的酒多是葡萄酒,而且是在储存的过程中还继续发酵的半成品。发酵的过程会产生很多气体和化学变化,因此会膨胀,这样对装酒的容器会产生较大的压力。如果用新皮袋装新酒的话,因为新皮袋具有一定的弹性,即使膨胀也不容易被撑破。但若用已经失去弹性的旧皮袋来装新酒的话,发酵势必会将旧皮袋撑破。

新酒应该是指基督来展现和宣讲的天国子民的生命样式,而皮袋就是指我们的生命,这样新皮袋就是指我们被圣灵重生之后的新生命。这个新生命向神是活的,是柔软的,是敏感于圣灵的感动的,是顺服的。

那么旧皮袋就是指旧人的生命,就是指没有圣灵内驻的老我。一个没有重生的罪人的生命,在属灵上是死,是刚硬的,是僵化的,是听到神的话不会改变和调整自己的悖逆的生命。这旧人不具备明白并遵行基督命令的能力,他没有装载新酒的容量和力量。因此,一个不认识基督的罪人,在面对基督对于律法真意的解释时,或者完全抵挡,或者就想用自己肉体的能力和方式来遵从,比如以外在的禁食来当作敬虔的实意,这就是旧皮袋装新酒。他们把基督活泼丰盛的生命,以几种人可以行出来的动作给固定下来,就如同给自己穿了一个坚硬的壳,他用这个壳来遮掩自己内心里面的虚伪和犯罪。挡住了上帝活泼的真道感动,甚至用这个壳来撞击那些自己不喜欢的人,然后还沾沾自喜地夸耀自己的壳。// 我们今日的生命是否还是柔软的,是否还能随时听到圣灵的声音,是否还愿意随时听到主的呼召就愿意顺服下来,去行动呢?还是我们的生命已经成为了一个坚硬的壳,以各种外在的宗教行为来抵挡圣灵对内心的触动,从而不再有心意更新而变化的成长了呢?

旧人的生命只能以自我有限的意志,以及各样被玷污的动机和力量来推动生命的行为,比如欲望、贪婪、嫉妒、仇恨、狂热、恐惧等都可以作为驱动一个人去行动做一些事的力量。但基督所赐新生命的生命动力只能从基督而来,从恩典而来,不需要也不能从一个人的自我而来。凡是从人的自我出发来跟从耶稣的,都是暂时的,不稳固的,一定会在各样冲击历练中跌倒放弃的。这新生生命的动力是从基督那里注入进来的,这动力就是基督对我们的爱,我们对基督之爱的回应,就产生各样神所喜悦的天国子民的生命样式的表现。就像汽车需要汽油,基督的爱就是源源不断的汽油的供应,这爱在我们里面燃烧成为我们一切前行所需的力量。

这就是法利赛人最大的误区和瞎眼,他们对于律法的误读就是以为自己有能力遵从律法,并以此可以进入神国。但主耶稣却告诉人们,律法是属乎灵的,律法并非只是外在行为和礼仪的要求,律法连内在的心思和动机都有要求。法利赛人所以为的自己对于律法的遵守不过是在外表上的遵从,当然这是好的,像主耶稣所说的“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薄荷,茴香,芹菜,献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义,怜悯,信实,反倒不行了。这更重的是你们当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太二十三23)。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不是因为他们禁食或十一奉献有什么错,而是那律法上更重要的事他们没有行,他们错失了重心。所以,主耶稣对文士和法利赛人的责备,不是对律法的批评,不是要废掉律法和先知,而是要成全(太五17)。基督来不是要降低律法的要求,而是将被法利赛人凭私意给降低的律法的标准重新提升恢复到原本的真意上来,那就是律法要求从内心到行为的里外一致的遵行,就是以心灵和诚实来敬拜神(约四24)。文士和法利赛人那种表面对律法遵行的义不蒙神喜悦,也不能进天国。主耶稣为此特别对门徒说:“我告诉你们,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太五20),这种义不但要求行为上不能犯奸淫,而且心里也不能动淫念(太五28);这种义要求不但爱你的邻舍,还要爱你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太五43-44);要求“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太五48)。

3.新旧比喻的要点

因此,不管是新布旧衣服的比喻,还是新酒旧皮袋的比喻,都是在说明一个没有重生的在亚当里的旧生命不能活出天国子民崭新的生命样式,或者说,以守律法的方式不能作耶稣的门徒,以法利赛人那种注重外在仪文的方式,无法来跟随耶稣。就像主耶稣曾对尼哥底母所说的话“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约三3),使徒保罗也曾说过“弟兄们,我告诉你们说,血肉之体不能承受神的国。必朽坏的不能承受不朽坏的”(林前十五50)。

而对于想要以自己的能力来活出天国子民样式的法利赛人来说,这种努力不但不会有任何成功的可能性,而且还会对他们这老旧的亚当堕落的生命产生更大的破坏性,就像主耶稣曾经用一个比喻说的那样,如果一个人立志要敬虔,暂时凭自己的力量禁戒了很多恶习,但是却没有将基督接进来,那么结局是会有七个更恶的鬼住进来,“那人末后的景况,比先前更不好了,这邪恶的世代也要如此”(太十二43-45)。没有基督作为生命的根基,“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并且倒塌的很大”(太七26-27)。

没有圣灵内驻的生命,只能以伪善的方式来表演出一个所谓敬虔的生命。表演也需要某种动力,既然不是基督作为我们生命的动力,只能是世界或者那恶者作为动力,最终的结果就是人性里面的很多罪被发挥出来,尤其是伪善和骄傲的罪。// 所以,上帝的方式不是妥协,不是降低标准,而是在一个磐石的根基之上的重新建造。祂赐圣灵在我们里面,将基督显在我们心里,以此作为新生命的根基,使得我们不但凡事都以基督为我们的出发点,而且还在基督里随时提供生命所需的一切恩典,是恩典而非律法。

4.新酒陈酒的再进一步的比喻

既然提到了酒,主耶稣就藉着新酒旧皮袋的比喻,继续用酒的比喻来说明另一个法利赛人和文士生命中的问题。那就是习惯或者说被辖制的问题。人如果习惯了一种口味,再去品尝一个新口味总会觉得不喜欢。这就是在指出法利赛人和文士,他们之所以看不惯耶稣的行为处事的方式,不是因为耶稣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这是他们所不熟悉的新事务,这是一种他们还很陌生的新的敬虔生命。

但脱离旧体系,进入新生活,很多时候不是单纯能力的问题,也是勇气的问题。因为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总是一件令人恐惧的事情。即使人有挣脱的能力和机会,他也不一定就敢于脱离。就像《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一句话说的那样“这些墙很有意思,刚进来的时候,你痛恨它,你咒诅它;但慢慢地,你习惯了其中的生活;到最后你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它了,这就是体制”。你所习惯的生活,就是你的体制,你的牢笼。当然,在别人看为是牢笼,可能在你看为是保护和依靠。人们可能已经放弃了对于真实和自由的渴望,他只想在这个牢笼里谋求一个较舒适的位置就好了。此时,他哪怕明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对的,他却需要依赖它,他与体制已经构成了一种共生的关系,他不敢离开,觉的离开了才是不安全。

所以,罪对人的辖制是对心灵的缠绕和侵蚀,如果心灵不被更新,即使给身体预备了一个自由的环境,身体也无法适应,甚至还会被自由给压垮。脱离自己习惯的、熟悉的、舒适的生活,去过另一种哪怕明知是更真实、更有尊严、更好的生活,需要的不是给一个这样的生活,而是对心灵的释放,自由的心灵无论哪里都是自由的生活。

四、总结

主耶稣藉着这三个通俗易懂的比喻来告诉法利赛人,祂才是旧约律法的真正成全者,如何解释和实践信仰不是照着他们祖宗的遗传,而是要照着祂所说和所行的,祂才是中心与标准。

那么这新生命的要求具体是什么呢?就是要求一个人要完全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基督,不能有丝毫的保留,但凡有所保留的就是以旧皮袋装新酒,就是走了法利赛人的老路。因此,跟随耶稣的挑战是大的,大到一个人一旦明白了这新生命的要求,就必须于他此刻所在的体系之间作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要么完全撇下一切,来跟随耶稣,要么就留在原来的体系内钉死耶稣。两边都要,是不可能的。就像主曾对那个少年官的挑战一样,“你若愿意作完全人,可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太十九21)。

因此,主耶稣在此就是告诉法利赛人和文士,你要想进入神的国,不是靠着禁食等这些行为,而是要来跟从我。耶稣就是那天国筵席的新郎,就是那新酒。祂要进入到你内心的深处,你灵魂里面,祂要住在你里面,成为你的生命,成为你灵魂的主宰。神要的是内里,根本性的更新,而非只是外在表面行为的一点调整。行为是好的,但远不够进入神的国。

但就像那个少年官听见这话就忧忧愁愁地走了一样,主耶稣所提的天国子民的要求没有人能凭着自己的能力做到,以至于门徒感叹说“这样谁能得救呢?”(太十九25),“耶稣看着他们说,在人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太十九26)。

回应诗歌:《耶稣同在就是天堂》4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