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夫长令耶稣希奇的信心——2020年5月10日主日讲章/冠辉长老

 

引言

伟大的信心总是会让人感到惊讶。乔治•穆勒被称为“信心的伟人”。1836年,他创办了一家孤儿院。1838年开始,他经常囊中羞涩,手中所有的仅够今天用,孩子们明天的饮食不知道在哪里。可是,孩子们的饭桌上总是摆得很丰盛。穆勒相信,耶和华以勒,他的恩典能供应孤儿院一切的需要。他虽然贫穷,却相信上帝是富足的。他将上帝的富足看作天上永不倒闭的银行。你若去读一下穆勒的传记,或者他的自传,常常不由得感到惊奇。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人物,也可以称为“信心的伟人”,因为连我们的主耶稣对他的信心都感到希奇。

这个故事记载在《路加福音》7:1-10。《马太福音》对此也有记录(8:5-13)。马太和路加两人描写的细节有所不同。但是两部福音书都突出了百夫长的信心。《路加福音》有为关注信心的主题。在医治瘫子的神迹中,路加提到,耶稣见瘫子朋友们的信心,就对瘫子说:“你的罪赦了。”(5:20)耶稣对有罪的女人(7:50)、患血漏的妇人(8:48)、麻风病人(17:19)、耶利哥的瞎子(18:42)都说:“你的信救了你。”在今天我们所读的这段经文中,百夫长的信心令人称奇,甚至让耶稣感到希奇:“耶稣听见这话,就希奇他,转身对跟随他的众人说:‘我告诉你们,这么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没有遇见过。’”(7:9)耶稣也曾经称赞过另一个外邦人即迦南妇人的信心,说她的信心是大的,但从来没有谁的信心令耶稣感到希奇过。“希奇”这词分量很重,在此表示惊讶和称赞。用这个词来描述耶稣的感受,只出现过另一次,是在《马可福音》6:6:“他也诧异他们不信,就往周围乡村教训人去了。”那次,耶稣是对家乡人的不信感到惊讶和失望。耶稣同样感到希奇,但一个是对百夫长的信心,另一个是对家乡人的不信。二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可见,百夫长的信心非同寻常。

百夫长令耶稣感到希奇的信心究竟是怎样的信心?

一、百夫长的虔诚

百夫长是罗马的下级军官,管辖一百个士兵。他们是罗马军队的骨干。新约中提到了七个百夫长,基本上都是比较正面的人物。罗马历史学家波利比乌认为,罗马政府选拔百夫长,主要不是看他们有多么勇武,而是看他们是否具备稳重、谨慎、坚毅的品格。百夫长是外邦人,效忠于罗马皇帝,协助统治犹太人。百夫长的薪水比士兵要高很多,有人说要高15倍。今天我们分享的这个百夫长,是在迦百农。迦百农是重要的驻防城,但在公元44年之前,罗马在迦百农没有驻扎军队。罗马的军团主要驻扎在叙利亚。这位百夫长应该是在加利利的分封王希律•安提帕的手下,负责训练士兵,维护秩序,平定叛乱。

百夫长家里有自己的仆人。在罗马帝国,仆人是奴隶,地位极其低下。罗马作家瓦罗说,仆人就是财产,与动物无异,只不过会说话。主人可以决定仆人的生死。仆人是活的工具,有用就保留,无用则可以抛弃。换做其他人,仆人病成这样,快要死了,等他死就算了,不将他抛弃已经不错了。但这个百夫长却爱他,为他来求耶稣医治。在求耶稣帮助的人中,有为儿子的,有为女儿的,有为自己的,唯独这位百夫长,是为仆人来求耶稣。这个仆人是百夫长所宝贵的。第七节“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中的“仆人”(pais),原文与第二节中 的“仆人”(doulos)不同,意思是“孩子”。他不由自主地用“孩子”而不是“奴隶”来称呼自己的仆人,可见他对仆人的爱有多深。因此,他愿意动用自己重要的关系,请犹太的长老们去替他求耶稣救他的仆人。在罗马的社会环境中,百夫长对仆人如此深的爱的确令人称奇。今天,我们没有仆人,但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保洁、钟点工、快递员等各种为我们服务的工人。我们对他们存什么样的态度?是跟许多世人一样,认为我们付费,他们服务,理所当然,对他们的服务稍有不满,便责备、发怒;还是尊重他们,在他们有需要的时候为他们提供帮助?

百夫长不仅爱自己的仆人,而且爱犹太百姓。我们都知道犹太人处在罗马的殖民统治底下,对罗马人通常充满了敌意。罗马人也不喜欢犹太人和他们的信仰。但在这段记载中,我们看到,百夫长与犹太人的关系融洽。犹太人很尊重这位百夫长。犹太的长老们甚至愿意为他去找耶稣,恳切祈求耶稣帮助他。长老们对耶稣说,百夫长爱犹太百姓,为犹太人建造会堂。根据约瑟夫的记载,当时的确有一些外邦人资助犹太人建造会堂。罗马皇帝甚至鼓励帮助犹太人建会堂,但那是出于政治安定的考虑。而百夫长为犹太人建造会堂,是出于对他们的爱,这是犹太长老们的见证。作为一个罗马的百夫长,一个外邦人,他为什么会爱犹太百姓,为他们建造会堂呢?我相信,那是因为,他相信犹太人是上帝的百姓。他为他们建造会堂,是出于敬虔。这个百夫长像《使徒行传》第十章中的百夫长哥尼流一样,是个虔诚人。哥尼流敬畏上帝,慷慨地周济犹太人,而且常常祷告,为犹太通国所称赞,几乎可以说是犹太教的信徒。摩根认为,改信犹太教的人有两种,一种是真正的改信者,另一种是“站在门口”的改信者,二者分别很大。真正的改信者完全顺服犹太教的一切礼仪律,并受割礼,也享有立约之民的一切权利。而“站在门口”的改信者仍被犹太人视为外邦人,是约外之民。摩根认为,哥尼流属于后者。在我看来,这位百夫长也属于后者,是“站在门口”的改信者。他虽然没有正式皈依犹太教,但心中却敬畏和相信以色列的上帝。在财主和拉撒路的故事中,亚伯拉罕回应财主说:“若不听摩西和先知的话,就是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他们也是不听劝。”(路16:31)许多犹太人虽然知道摩西和先知的话,但却不听。然而,这个百夫长听进去,相信了。这种信心体现在他对仆人的爱,对犹太百姓的爱,以及慷慨奉献建造犹太会堂上面。

二、百夫长的谦卑

百夫长的仆人害病快要死了。马太告诉我们,这个仆人患的是瘫痪病,非常痛苦。百夫长风闻耶稣的事。当时,耶稣的名声已经传开了。百夫长在迦百农,听说过耶稣的一些事迹和教导。《路加福音》第四章记载,耶稣在迦百农赶逐污鬼,吩咐污鬼从被鬼附的人身上出去,鬼就出去了。从中,他可能知道,耶稣的话里带着权柄,连污鬼都听从他。另外,《约翰福音》第四章记载,耶稣曾经医好一个大臣的儿子,当时大臣的儿子就是在迦百农,而耶稣是在迦拿。大臣的儿子也是快要死了。大臣求耶稣趁他儿子还没死就下去医治。耶稣没有去,只是对他说:“回去吧!你的儿子活了。”(约4:50)他的儿子果真活了。耶稣没有到大臣儿子的身边,只说了一句话,大臣儿子便得医治了。这件事很可能给百夫长留下深刻的影响。

百夫长托犹太的长老为他去求耶稣来救他的仆人。这里的长老应该指的是民间的长老,而不是犹太公会的长老。由于百夫长对于犹太百姓的爱和慷慨的捐助,长老们对他心存感激。他们听到百夫长的请求,立即去了,而且肯切地求耶稣帮助。长老们对耶稣说:“你给他行这事是他所配得的,因为他爱我们的百姓,给我们建造会堂。”长老们是在告诉耶稣,这个百夫长是个好人,行了许多的善事,耶稣应该帮助他,医好他的仆人。

《马太福音》的记载说,百夫长是直接求耶稣医治他的仆人。《路加福音》却告诉我们,百夫长没有直接去,而是委托人去求耶稣,先是托长老,后来又托几个朋友去见耶稣。两个福音书的记载看似矛盾,其实马太只是简化了整个过程,直接表达百夫长恳请耶稣医治他的仆人这件事。路加则记录了他托人的细节。百夫长为什么不自己直接去求耶稣,而是两次托人呢?这和他的外邦人身份有关。外邦人是在上帝与以色列人所立之约以外的。作为外邦人,他认为自己是污秽的,不配去见耶稣,所以他请犹太的长老为他代求。耶稣毫不迟疑就和他们同去。当耶稣与长老们快到百夫长家的时候,百夫长为什么还要托朋友去见耶稣,而不让耶稣直接进他的家呢?一方面,他觉得让耶稣进到他家不合宜(参 徒10:28)。犹太传统认为,一个人若进外邦人的家会染上污秽(参 约18:28)。百夫长肯定熟悉犹太的律法,了解犹太的传统。另一方面,他也觉得自己不配劳驾耶稣,让他跑到他家去。他虽然身为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百夫长,也受到犹太百姓的尊重,甚至为他们建造了会堂,但他没有以此自恃,也没有从他们身上受荣耀。他非常清楚自己的位置。犹太的长老认为他配得耶稣恩待他,他却深感自己的不配。不管犹太的长老们如何评价他,他知道,在耶稣的面前,他是污秽的。彼得曾经对主耶稣说:“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百夫长听到彼得的话,一定会深有同感。百夫长的谦卑让我想起了另一个外邦人——迦南妇人。当耶稣对她说“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时,她没有回答说:“这不公平!”而是说:“主啊,不错,但是狗也吃它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儿”(太15:26-27)。很多人读到这段经文,会有被冒犯的感觉。这不是太歧视人了吗?但这个迦南妇人清楚自己的地位,知道自己不配,唯仰望耶稣的恩典。因此耶稣称赞她说:“妇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给你成全了吧!”

在百夫长与迦南妇人的身上,我们看到谦卑与信心是紧密相连的。人若不能认识到自己在上帝面前的位置,不承认自己一无所有、软弱无助,就不可能对上帝有真实的信心。彼得说:“上帝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因着百夫长的谦卑,耶稣虽然没有进入百夫长的舍下,却进入了他的心中。

三、百夫长的信心

百夫长在仆人快死的时候,托犹太长老们去求耶稣来救他的仆人,这已经表明了他的信心。他听说过耶稣的事,所以才托长老们去求耶稣。当耶稣和长老们快到他家的时候,他托几个朋友去见耶稣,对他说:“主啊,不要劳动,因你到我舍下,我不敢当!我也自以为不配去见你。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7:6-7)百夫长相信耶稣的话语具有权柄。耶稣在迦百农赶鬼时,彰显了这种权柄。医治大臣儿子时,耶稣也没有在场。百夫长完全相信耶稣有这权柄,而且他对这种权柄的理解非常深刻。他说,他在人的权下,也有人在他的权下。作为百夫长,他在更大官长的权下,他的官长在凯撒的权下,而他手下的士兵则在他的权下。他的官长给他下一道命令,他立刻就去执行。同样,他给手下的士兵下一道指示,他们也会立刻执行。执行命令就是军人的天职。百夫长对于权柄的尊重和顺服帮助他理解耶稣的权柄。如果人说一句话,就可以让他的手下办成所要办的事,他自己不需要在场,那么,耶稣更不需要到仆人跟前,不需要借着触摸或其他的方式,只要发出一句话,疾病就会离开他的仆人。耶稣可以借一句话或一个命令,做成任何事情。这意味着,百夫长相信耶稣的权柄是绝对的和无限的。唯有天地的主才具有这样的权柄。他说有就有,命立就立。

百夫长对于权柄的理解和对耶稣的信心令耶稣感到惊奇。他转身对跟随他的众人说:“我告诉你们:这么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没有遇见过。”这样的信心的确罕见。上帝赐给了以色列人诸般的恩典,借着众先知晓谕他们,又借着耶稣教训他们,显神迹给他们看。耶稣在地上主要的服侍也是在犹太人中间进行。上帝特别的恩典本应当使他们对耶稣有更大的信心。但犹太人对于耶稣的回应却并没有那么积极。许多犹太人对耶稣充满敌意。耶稣家乡的人对他完全不信。就是耶稣的门徒也常常小信。《路加福音》第八章记载,门徒在风浪中感到惊恐。耶稣对他们说:“你们的信心在哪里呢?”(8:25)

耶稣转过身向跟随的人称赞百夫长的信心,是为了以一个外邦人的信心来激发犹太人的信心。保罗也曾经对他的犹太同胞说:“我对你们外邦人说这话,因我是外邦人的使徒,所以敬重我的职分。或者可以激动我骨肉之亲发愤,好救他们一些人。”(罗11:13-14)最后,耶稣照着百夫长的信心,隔空医治了百夫长的仆人。百夫长的信心预示了外邦人开始被接纳,进入上帝的国。

百夫长对于权柄的认识看似简单,但对于我们现代人其实非常陌生。我们惯于强调自己的权利,对权柄的观念非常淡薄,更不用说顺服了。对上帝所设立的自然秩序和属灵秩序缺乏尊重,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通病。圣经上说,孩子要顺服父母的权柄,妻子要顺服丈夫的权柄,公民要顺服政府的权柄,只有当这些权柄违背了更大的权柄,也就是上帝的旨意时,我们才能说:“顺从上帝,不顺从人,是应当的。”然而,许多时候我们的不顺服不是出于顺服上帝的权柄,而是因为我们自我和骄傲。骄傲使我们无法顺服上帝所设立的权柄,也无法顺服上帝自己的权柄。骄傲也成了我们信心的拦阻。

弟兄姊妹,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到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在变局当中,什么依靠都开始摇动。面对瘟疫、降薪、失业、逼迫、人际关系的紧张破裂等等挑战,我们何等需要信心。这些危机正是我们信靠上帝的机会。让我们谦卑俯伏在上帝的面前,仰望祂的怜悯和慈爱,仰望祂的丰富和大能。让我们像百夫长一样,相信耶稣拥有至高的权柄。祂所发出的言语,没有一句会落空的。

最后,让我们以穆勒的一段话作为对我们的劝勉:

“真正认识上帝,像朋友一样与上帝同行,可以向他倾诉一切,将一切的忧虑和重担交托给祂,这是何等蒙福!在这条蒙福的路上,如今我已行了44年。我难以描述这种圣洁、蒙福的生活所带来的喜乐,无论环境如何艰难,政治如何变化,经济如何困难……只要我们能够依靠上帝,我们都可以拥有我们可能需要的一切。”(穆勒,《自传》)

最后更新于 May 09, 2020 10:00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