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国里吃饭的有福了”——2021年2月14日主日讲章/晓峰牧师

 

经文:【路14:15】 同席的有一人听见这话,就对耶稣说,在神国里吃饭的有福了。【路14:16】 耶稣对他说,有一人摆设大筵席,请了许多客。【路14:17】 到了坐席的时候,打发仆人去对所请的人说,请来吧。样样都齐备了。【路14:18】 众人一口同音的推辞。头一个说,我买了一块地,必须去看看。请你准我辞了。【路14:19】 又有一个说,我买了五对牛,要去试一试。请你准我辞了。【路14:20】 又有一个说,我才娶了妻,所以不能去。【路14:21】 那仆人回来,把这事都告诉了主人。家主就动怒,对仆人说,快出去到城里大街小巷,领那贫穷的,残废的,瞎眼的,瘸腿的来。【路14:22】 仆人说,主阿,你所吩咐的已经办了,还有空座。【路14:23】 主人对仆人说,你出去到路上和篱笆那里,勉强人进来,坐满我的屋子。【路14:24】 我告诉你们,先前所请的人,没有一个得尝我的筵席。

前言

上周信息中筵席的比喻论到了两方面的内容,一藉着座次论到了何谓真正的谦卑,二藉着请谁吃饭论到了何谓真正的良善;今天的信息依然是藉着筵席的比喻,论到了什么样的人是有份于天国筵席的。如果说,上周的信息是在论到上帝筵席中天国子民的生命样式,那么今日的信息就是在论到上帝筵席的挑战。// 正值春节假期,在和亲友相聚享受筵请美食之际,很适合藉着这样的信息来思想将来上帝筵席的美好。

“同席的有一人听见这话”

上周经文中,主耶稣在论到应当请什么样的人吃饭的比喻时,提到了将来的复活。显然主耶稣并非是在讲一个地上请客吃饭的智慧,而是在论到将来属天国度里的人是什么样的,不是那些凡事都是为了自己益处的人,而是那些请“那贫穷的、残废的、瘸腿的、瞎眼的”来家里吃饭的人,是把善行做在神心意中的人。这样的人将来就会被神邀请在天国的筵席上吃喝。为何这样的人会被主邀请呢?主说“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太二十五35-36),主又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太二十五40)。所以,主就说“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太二十五34)。

这个法利赛首领所请的人中有一位听明白了主耶稣所讲的比喻,这人看见了真正有福的不是今生在地上被有地位的人邀请,被人看重,受人抬举,参加了某个名流宴席,而是将来能在上帝的筵席中有一个位置,能被神邀请,能跟神在一起吃饭,这才是无比的荣光。因此这人就不由自主地发出感叹“在神国里吃饭的人有福了!”。

但主耶稣却没有夸赞他,反而特别针对他又讲了一个比喻:能在神国筵席里吃喝的确是有福的,但是面对上帝的邀请,你愿意来吗?// 主耶稣常这样现场教学,激发人看到自己的真实,以此让他们来把握得救的机会。

“有一人摆设大筵席,请了很多客”

这个比喻中摆设筵席的人,就是上帝自己;被请的客人就是指以色列人。这个比喻对犹太人来讲非常熟悉,其中的含义他们都很清楚,就是指末日弥赛亚的筵席,就是神藉着那位应许给他们的救主,要赐给他们的拯救、荣耀、平安喜乐的恩典。

但犹太人其实并不真明白弥赛亚筵席的含义,他们知道上帝正在预备一场大筵席,但他们并不知道这场筵席是怎样预备的,刚开始呈现出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照着一个罪人堕落的本性和世界的迷惑,凭私意乱解上帝筵席的样式,就像以色列人在等候摩西上山领受律法时,在山下见摩西迟迟不下来,就让亚伦为他们铸造了一个金牛犊,指着说“以色列啊,这就是领你们出埃及的神”(出三十二8)。现今的犹太人把上帝的拯救理解为救他们脱离罗马人的统治,让他们成为世上的人上人。我们今天也类似,常常把上帝的拯救理解为从属世外在的身份、艰难中脱离出来,一信耶稣就一跃成为了世人所羡慕的成功幸福的样子。他们不明白,上帝的拯救是“祂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太一21),上帝没有应许跟随祂在今生就不会遇见逼迫患难、痛苦眼泪,而是应许在这种艰难中上帝赐够用的恩典和属天的平安,不但能够面对今生的各样难处、压力,还能在困境中展现出另一种新生命的喜乐和见证。

因此,上帝的筵席之所以被称为是大筵席,就是为了强调这筵席不是普通的世界上的筵席,是完全超越人的想法,超越这个世界的,是这个世界容不下、理解不了、无法接受的,是另一个世界的荣光在今世的显现。所以,上帝的筵席之大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首先这筵席是上帝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权能所预备的,超乎人的想象和理性的。这筵席所比喻的拯救工作神并没有与任何人商量,也没有请谁帮忙,就是先知所说的“谁曾测度耶和华的心,或作他的谋士指教他呢?”(赛四十13),就是保罗所说的“因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神的大能”(林前一18)。第二,这筵席的规格级别极高,超越世人所能想象的一切美好和荣耀,这不是对今世的改良,而是上帝新造的新天新地。第三,这筵席极其丰盛,能满足人生命一切所需,不但能令人享受平安喜乐,更是令人享有神所赐的极大的荣耀。第四,这盛宴之上参加的人数极多,将来从东从西从南到北,从各族、各民、各方、各国中都有神所召出来的人和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同席。

这大筵席的成就就是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入席方式就是来跟随这位被钉十架三日后复活的拿撒勒人耶稣。

这跟犹太人所设想的上帝的筵席大相径庭,简直是南辕北辙,他们盼望属世的荣耀,基督却展现出来的是受苦。所以,他们不能接受。虽然在上帝预备这大筵席的历史过程中,犹太人被赋予了极为特别的恩典地位,那就是律法先赐给了他们,弥赛亚的盼望先给了他们,弥赛亚也生在他们中间,他们就是上帝预先所邀请的客人。但他们却不能认出基督的道成肉身,也不能接受十字架就是基督成就拯救的方式,反而他们厌弃耶稣,并把耶稣钉十字架。他们知道筵席的比喻,却不认识这位站在他们面前,邀请他们赴筵的主人。

“众人一口同音地推辞”

虽然犹太人相比外邦人在救恩上有更多恩典和优势,但是他们却在这格外的恩典上显出了悖逆和拒绝,他们同声呼喊钉祂十字架。当然,并非是犹太人比外邦人更差,犹太人外邦人都一样;也不是说所有的犹太人都是不得救的,而是指大多数的犹太人都选择了拒绝耶稣,就是主所说的“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太二十二14)。

“众人一口同音”

这就是普世罪人在面对恩典呼召时候的本来面目。抗拒,是人面对神的自然反应,只不过有不同方式和形态,要么不加掩饰地以仇恨和敌意来回应,要么以委婉的借口来拒绝。就像使徒保罗引用诗人所说的那样“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没有明白的,没有寻求神的;都是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无用。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罗三10-12)。

所以,没有人会主动寻求神,都是神主动寻找人。是神将得救的机会放在人面前,是神单方面主动来俯就人,邀请原本既不寻求也不配被邀请的罪人。因此,若有人能得救,绝非是因为他又寻求又聪明,而是因为他谦卑地、正确地回应了上帝的邀请。而能正确回应上帝的邀请也是上帝的恩典,正如刚才所说,人若凭自己,一定会拒绝神;人若正确地回应了神,那么就是又蒙了更多的恩典。

就像当年主耶稣对门徒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财主进天国是难的。我又告诉你们,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太十九23-24),门徒们听了之后很稀奇地说“这样谁能得救呢?”(太十九25),主耶稣就看着他们说“在人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太十九26)。顺服神是违背人犯罪本性的一件事,除非有上帝超然能力的更新和帮助没有人能甘心顺服。// 因此,凡是得救的人已经领受了两重恩典,第一神主动邀请的恩典;第二,神赐给人让人正确回应的恩典。

“推辞”

但具体到犹太人为何会推辞,却需要我们更多来思想。虽然罪人的本性决定了无论犹太人还是外邦人都会抗拒上帝,但毕竟犹太人蒙了更多恩典,按说恩典越多,感恩就越多,顺服的阻力就越小一些;但事实上,从犹太人的表现来看,正好相反,恩典越多,反而对上帝的抗拒越大,犯罪越多。犹太人在这个意义上如同亚当,是普世罪人的代表,从犹太人身上就可以看出普世罪人在面对上帝恩典时的反常反应,那就是,单纯给外在的恩典,并不足以令罪人的本性改变,本性的改变需要内在超然的恩典;没有本性的改变,外在恩典越多反而令罪人越发远离和敌对上帝。恩将仇报,就是罪人应对上帝的写照。

神的圣言先给了他们,弥赛亚的盼望先给了他们,他们把上帝恩典当作了加添自己骄傲和荣耀的资本,他们一方面抬高自己,轻视外邦人,另一方面私解律法和应许,牢笼神的百姓,并欺哄自己。

所以,他们必然推辞上帝筵席的邀请,因为这不是他们想要的大筵席。他们想要的筵席是摆设在埃及皇宫中的那种,金碧辉煌,来客都是受人羡慕的名流,乘坐豪车,身穿华衣,佩戴昂贵的珠宝首饰,举止优雅雍容。如果是这种具有万国荣华的筵席,他们巴不得来参加呢。不要说免费,倒给钱也愿意跻身其中。就像每年奥斯卡的红毯一样,或者某个富豪权贵开办的酒会。人们都热衷于参加那些或者能彰显自己的身份,或者能提升自己身份的筵席,不能给自己带来流量的饭局谁会来参加呢?这不是浪费时间吗?

神所预备的弥赛亚的筵席正是世人不能接受的样子。上帝的大筵席上没有鲍鱼熊掌穿山甲,只有饼蘸醋;没有身穿制服举止恭敬的仆人在门口躬身相迎,而是主人自己以奴仆的打扮,“拿一条手巾束腰”(约十三4),亲自替每一位坐席的洗脚。这不是他们盼望的筵席,他们不能忍受这样的招待,因为他们不想这样去招待别人。

而且,参加弥赛亚的筵席,非但不能增加他们在人前骄傲的资本,不能增加属世的荣耀,今生的幸福,反而会让世人鄙夷厌弃,敌对和逼迫;非但不能拓宽自己的人脉,增加获利机会,反而会给自己带来很多今生的损失和难处。那为何要参加这样的弥赛亚筵席呢?应当唯恐避之不及才对。

因此,他们必然会推辞。

三个理由

我们再来看,这里的三个人分别具体因为什么而拒绝了上帝的邀请呢?第一个人说,我买了一块地(这可以类比今日的买房),必须去看一看;第二个人说,我买了五对牛(这一般不看为是财富本身,而是被看为经营财富的方式,可以类比今日的职业),要去试一试;第三个人说,我才娶了妻(这可以类比包括婚姻在内的一切亲情友谊关系),所以不能去。

首先,这是借口,对于第一个人,地已经买了,非得今天去看吗?同样对于第二个人,非要今天试牛吗?换个时间不行吗?第三个人的说辞更是让人感到一种敷衍,如果你真觉的上帝的邀请非常宝贵,你一定想带着妻子一起来。显然他们认为赴上帝的大筵席对他们来说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还不是不如买一块地重要,而是无意义到还不如去看一下已经买到的地更有满足感,还不如我去看几页专业书籍,还不如我陪妻子去公园转转。换个人,他们单位领导,或者法利赛人的某一位来请他们赴席,他们都不敢拿这话来作说辞。从某个角度来说,他们不是轻视,而是在衡量,去参加这个筵席对我地上的生活是否有什么好处,没有好处,那就不去,还有坏处,那就更不能去了。他们是一种冷漠,这活动跟我想要的地上生活无关,谁爱去谁去,与我何干。他们对上帝大筵席的邀请所表达出来的不是轻视,而是一种讨厌了,给人感觉你来邀请我都是对我时间的占用,对我生活的打扰,给人感觉连多说一句话都不愿意,他们恨不得掩鼻而逃。这正应了使徒保罗所说的“直到如今,人还把我们看作世界上的污秽,万物中的渣滓”(林前四13)。因为我们所信所传的影响了人们今生的生活。

然后,这三个说辞还真算得上是个理由,虽然是借口,但这冲口而出的借口,正表达了人们心里所关切的东西是什么。因为这里提到的是世人一般最为看重的三件事,财产、职业、婚姻家庭。这是今天人们追求的三大人生目标,也因此成为很多人生命中的三个重担。我们以此为人生的梦想、追求和满足,但这也成为我们的绝望、重压和痛苦。这是幸福所在,也是痛苦所在;我们生命中的喜怒哀乐都系于此,生命都随之而动,或跳跃如牛犊,或瘫软如烂泥。

但对于一个有属灵知识的人来说,这不都是上帝所赐的恩典吗?得货财的力量也是神给的,婚姻及一切美好关系都是神所赐的。神赐恩给人的目的是让人可以在感恩、满足和喜乐中来更渴慕神,更亲近神,追随神;而不是被恩典所累。但人的自我和骄傲,却将恩典单单当作自我满足的资源,将恩典与赐恩的神分离。所以,神所赐的恩典和美好反而成为生命的重担,若缺乏就不满,若拥有就冷淡。若因缺乏而埋怨神,必因拥有而远离神。凡不以上帝自己为满足,渴望上帝所赐属世恩典超过上帝的,这恩典都会被拿来作为敌对上帝的缘由和借口。

这就是人性中的诡诈和荒谬,以上帝所赐的恩典来作为拒绝和远离上帝的理由。很多时候,人们把上帝所赐的恩典来作为自己贪心、后退和软弱的借口及遮掩。我们从不承认我们看重神的恩典超过了神自己,只是说,这是我们生活的必须。言下之意,这是我们敬拜跟随耶稣的基础和前提,神你连这些都没有给我,你好意思谈什么让我跟随你吗?就是说,你给了我今生的生命不够,给了我一些能力恩赐和现今的生活条件不够,你给了我脱离将来灭亡、有永生的盼望和福乐的应许,也还不够。你还得给我一个我想要的今生的生活,然后再来谈顺服、感恩和见证等这些人生锦上添花的事情。总之你先让我过上我想过的生活,在这个基础上再来说你让我过什么样的生活。其实,这就是在说,先让我在今生作你的神,然后再让你在将来作我的神。其实,他们自己就是他们的神。

对比

我们可以把这里的三个人跟那个来求问耶稣的少年官相对比。三卷福音书都记载了有个少年官就永生问题来求问耶稣,马可记载他跪在耶稣面前问:“良善的夫子,我当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可十17)。我们知道,他问的问题有两个问题,一,他称耶稣是良善的,但是他并不认识耶稣是谁;二,他所关注的是什么事情可以换来永生,实际上作什么事都不能换来永生。所以,主耶稣首先提醒他,惟有上帝是良善的,你若不认识我是谁,就不能称我是良善的;然后提醒他,惟有把你的生命放在上帝的主权之下,才能承受永生。不过主耶稣是以十诫律法来表明上帝在一个人生命中的主权要求的,这个少年官却认为自己已经完全遵守了律法,所以主就针对他的盲区来显明他的自义,“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可十21),这一下就点在了他的痛处,“他听见这话,脸上就变了色,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可十22)。引用马可的记载,是因为马可对这个少年官的反应有一个细节的描写,“脸上就变了色”,他的变色至少有两个层面的表达,第一表明他的真实,他在主耶稣面前没有什么遮掩,他的不舍、忧愁都显在明处,就像主耶稣曾夸赞拿单业那样“看哪,这是个真以色列人,他心里是没有诡诈的”(约一47)。第二,表明他意识到了他生命里面真正的问题所在,他意识到了他对金钱的挚爱,也意识到了他舍弃不了,或者说他意识到了金钱对他的捆绑,他凭己力打不破这个牢笼。他对永生的渴慕是真实的,但有一个力量却让他无力向前。

因此,这个少年官看起来和今日这里推辞的以色列人一样,都是因为不能舍弃属世的所爱而拒绝了上帝的邀请。但实际上,少年官跟这三个人有很大的不同,不同之处就在于这个少年官的真实,他对永生的渴慕是真的,他虽然说自己竭力在遵行律法但他意识到了里面那种不满足、不平安的真实,他也承认自己舍弃不了钱财,要不他不会忧愁。而这三个人对上帝不那么在意,对永生也不那么渴慕,他们面对耶稣的邀请时没有那么纠结,没有内心的争战,没有什么忧愁。他们虽然拿产业、家庭作理由,可能他们内心也不真的那么看重职业和家庭,他们只关注他们自己。总的来说,这个少年官是觉察到了自己的欠缺,虽然也努力遵行律法,总还是觉的自己所行的不足以承受永生,面对上帝;而这三个人却觉的自己并不需要拯救,自己已经足够富足了,已经足够应对将来的审判了。// 我相信这个少年官最终是得救的,而这个故事中的三人是不得救的。

所以,这个少年官是忧愁,这三人是冷漠,这个少年官是在选择中挣扎,这三人早就做了选择。他们的推辞就是他们的选择,他们的选择就是他们内在价值观的显露。而一个人的价值观和抉择,关乎一个人内在里的信心。那些拒绝上帝筵席邀请的人其实并不关注上帝的筵席能有多好,甚至他们觉的是否真有所谓的筵席还不一定呢,同样上帝的审判也不那么的真实。他们对今生的看重,表明他们以上帝为说谎的,因此他们才敢如此藐视和轻忽上帝的邀请。毕竟他们从未眼见过,他们对上帝筵席的认识只能依靠上帝的话语。所以,使徒保罗论到上帝所应许的美好就说“我们得救是在乎盼望,只是所见的盼望不是盼望,谁还盼望他所见的呢?”(罗八24),而“神为爱他的人所预备的,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林前二9)。惟有信心才能看见上帝话语的真实。

“领那贫穷的、残疾的、瞎眼的、瘸腿的来”

“家主就动怒”

设筵请客对于宾主双方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对于客人如果觉的自己应该被邀请,却不被邀请,这人会受伤。但是,这种伤害远不及被邀请之后却拒绝赴席,对于主人的伤害。若真有过硬的理由,推辞邀请有情可原。但若是以一个无关紧要的事情作为拒绝邀请的理由,这对于主人来说,不止是面子被驳,不止是客人失礼了,通常这已经是绝交,近乎羞辱了。如果客人并不配被邀请,主人愿意屈尊邀请就已经是抬举了,若主人为了筵请这些客人还用心付了极大代价地预备了高规格的筵席,却被拒绝的话,那就是对主人极大的羞辱,是对主人的仇恨了。这样谁不动怒呢?

“到城里大街小巷”

但上帝的怒气发作的一个方式却是将这恩典赐给其他也不配得的罪人,藉此激发一些人能回转得救。上帝在怒气中依然有着格外的怜悯和宽容。既然这些自认为富足的人拒绝了上帝的邀请,上帝就把那些被人轻视的、厌弃的、被人看为不配得在神国坐席的人请来。这些人都在街上小巷,街上小巷表示请的这些人都是无家可归,居无定所的人。可以把这些贫穷的、残疾的、瞎眼的、瘸腿的看为是以色列人中那些虚心的、哀恸的人。而这里“贫穷的、残废的、瞎眼的、瘸腿的”回应了上一段经文中主耶稣对请客主人的教导“你摆设筵席,倒要请那贫穷的、残疾的、瘸腿的、瞎眼的,你就有福了”(路十四13)。而路上和篱笆那里的可以看为是外邦人。// 不但对于犹太人,对于普世神都是同样怜悯的心肠,“他愿意万人得救,明白真道”(提前二4)。所以保罗说“那时你们与基督无关,在以色列国民以外,在所应许的诸约上是局外人;并且活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神。你们从前远离神的人,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靠着他的血,已经得亲近了。”(弗二12-13)。

“勉强人来”

在某个意义上,任何一个得救的人都是勉强来的,就是圣经所说的“我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恩待谁,就恩待谁”(出三十三19),因此“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发怜悯的神”(罗九16),因此“那本来不追求义的外邦人,反得了义”(罗九30),“那本来不是我子民的,我要称为我的子民;本来不是蒙爱的,我要称为蒙爱的”(罗九25)。

因此,勉强人来并非指在让人得救这件事上可以采取强迫的方式,比如动用武力的威胁,或者在人不情愿的时候强行拉人来听布道会,或者强制人受洗,等等。勉强人来可以有两个层面的理解,第一,特指没有人是主动来寻求上帝的,都是神主动施恩;第二,指为了让人能信耶稣,我们甘愿付出努力和代价,愿意作很多预备,不是勉强那个人,而是我们想尽办法,竭尽所能帮他来认识神。就是保罗所说的“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并用百般的忍耐,各样的教训,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提后四2),“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林前九22)。

“先前所请的人,没有一个得尝我的筵席”

就像圣经所说的,“报福音传喜信的人,他们的脚踪何等佳美”(罗十15);但今天的人们却常常将福音的使者看为是一个送快递的,只要听见福音的人就是上帝的客户,上帝就给他留了一个福音盒子,里面装着救恩和赦免,他们也知道只要打开就能得救,但是他们太忙了,连打开的时间都没有,他们就收起来放在房间的某个地方。人们以为反正我已经听见了福音,知道了得救的门路,我已经拥有了这个盒子,那我什么时候想打开就可以打开;打开我就可以得救。人们以为听见就是拥有,知道就是得着。

其实,福音使者并非是一个送快递的,而是一个班车司机,你可以把听见的福音理解为一个上得救之车的邀请,你或者上车,或者拒绝,这车不会就停在这里一直等你。但你若是明明知道这是开往天堂的巴士,却拒绝上去,反而把派来的使者羞辱和殴打了,这就是对上帝的藐视、羞辱和敌对,这就是之前我们曾分享过的,这样行的人是“把神的儿子重钉十字架,明明地羞辱他”(来六6),这样行的人是“践踏神的儿子,将那使他成圣之约的血当作平常,又亵慢施恩的圣灵”(来十29),圣经明明地说不再给他们机会了,这样的人必被定罪,而且要受比没有邀请机会的人更重的刑罚!

结语

今日蒙恩的我们就是这里所说的贫穷的、残疾的、瞎眼的、瘸腿的,基督把我们从死亡、黑暗、绝望和灰尘中救拔出来,让我们能在上帝荣耀丰盛的筵席上有份。我们蒙恩,不是因为以色列人比我差,我们比他们更配得上帝的恩典,而单单是因为上帝的怜悯和智慧。但我们对自己的评估却非如此,我们不觉的自己是“贫穷的、残废的、瞎眼的、瘸腿的”,我们承认我们有罪,但是我们还不没有差到贫穷、残疾、瞎眼、瘸腿的地步。我们可以承认自己不配救恩,但我们总比另一个人更配得一些;我们承认我们不配得救恩,但我们却常常觉得我们配得拥有救恩之外的某个东西。我们若在上帝面前觉的自己配得什么,这就是我们对于救恩的轻视了。只有觉的我们只配得地狱这样程度的谦卑,才配得上帝的怜悯和恩典。其实,这还称不上谦卑,这只是对事实的承认。我们远比我们所以为的更加卑污。所以保罗说“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并且祂赐我的恩,不是徒然的”(林前十五10)。最后,我以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中的一段话来结束今日的证道“弟兄们哪,可见你们蒙召的,按着肉体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贵的也不多。神却拣选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拣选了世上软弱的,叫那强壮的羞愧。神也拣选了世上卑贱的,被人厌恶的,以及那无有的,为要废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气的,在神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但你们得在基督耶稣里,是本乎神,神又使他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如经上所记,夸口的当指着主夸口”(林前一26-31)。

回应诗歌:《297 主啊,有谁能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