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稣”——2022年7月10日主日讲章/晓峰牧师

 

经文:【徒9:1】 扫罗仍然向主的门徒,口吐威吓凶杀的话,去见大祭司,【徒9:2】 求文书给大马色的各会堂,若是找着信奉这道的人,无论男女,都准他捆绑带到耶路撒冷。
【徒9:3】 扫罗行路,将到大马色,忽然从天上发光,四面照着他。【徒9:4】 他就仆倒在地,听见有声音对他说,扫罗,扫罗,你为什么逼迫我。【徒9:5】 他说,主阿,你是谁。主说,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稣。【徒9:6】 起来,进城去,你所当作的事,必有人告诉你。【徒9:7】 同行的人,站在那里,说不出话来,听见声音,却看不见人。【徒9:8】 扫罗从地上起来,睁开眼睛,竟不能看见什么。有人拉他的手,领他进了大马色。【徒9:9】 三日不能看见,也不吃,也不喝。
【徒9:10】 当下在大马色,有一个门徒,名叫亚拿尼亚。主在异象中对他说,亚拿尼亚。他说,主,我在这里。【徒9:11】 主对他说,起来,往直街去,在犹大的家里,访问一个大数人名叫扫罗。他正祷告。【徒9:12】 又看见了一个人,名叫亚拿尼亚,进来按手在他身上,叫他能看见。【徒9:13】 亚拿尼亚回答说,主阿,我听见许多人说,这人怎样在耶路撒冷多多苦害你的圣徒。【徒9:14】 并且他在这里有从祭司长得来的权柄捆绑一切求告你名的人。【徒9:15】 主对亚拿尼亚说,你只管去。他是我所拣选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并以色列人面前,宣扬我的名。【徒9:16】 我也要指示他,为我的名必须受许多的苦难。【徒9:17】 亚拿尼亚就去了,进入那家,把手按在扫罗身上说,兄弟扫罗,在你来的路上,向你显现的主,就是耶稣,打发我来,叫你能看见,又被圣灵充满。【徒9:18】 扫罗的眼睛上,好像有鳞立刻掉下来,他就能看见,于是起来受了洗。【徒9:19】 吃过饭就健壮了。

路加的记载从腓利突然转向了保罗,没有任何过渡,给人感觉很突兀。其实第九章可以和第八章开头相关联,腓力给撒玛利亚人和埃塞俄比亚太监传福音的故事就是在保罗逼迫教会的背景和进程中发生的。因为扫罗的逼迫,腓利等门徒从耶路撒冷出去传福音,现在扫罗也从耶路撒冷出去继续逼迫圣徒。福音的路线的确就是,从耶路撒冷到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就照着主对门徒所说的;但是扫罗的人生却没有照他所打算的那样往下继续,而是照神在他身上的旨意发生了转向,他的人生被归入到了神计划的路线中了。

今天我们所分享的这段经文,主要是关于保罗的归正和蒙召。// 这一段内容在使徒行传中有三次被提及,一次是这里,另两次是以保罗第一视角的复述,先是在耶路撒冷被捕前,保罗向仇恨自己的犹太同胞作见证,特别提到自己神奇的信主经历(徒二十二6-16);后是在凯撒利亚的监牢中,向提审自己的亚基帕王和非斯都作见证(徒二十六12-18)。使徒行传这三段记载,细节上有所不同,但这三次的内容应当都是出自保罗的叙述,所以路加是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所取舍侧重而已。但三次提及,足显保罗在神救恩历史中被神使用的重要程度。

“扫罗仍然…”(1-2)

路加先说明保罗为何要从耶路撒冷到大马士革去。因为保罗在耶路撒冷对教会的逼迫,许多门徒分散到各处去了,也有到大马士革的。但保罗并没有因为很多人离开耶路撒冷,对教会逼迫的力度有所减退。反而,因为福音传到了大马士革,他也准备把逼迫延续到这里。仍然一词就表达了保罗对教会逼迫的持续“热心”。我们可能要思想,在司提反死后,为何保罗成为逼迫教会的领军人物了呢?

这跟保罗对律法的热心有关。在这一点上,保罗跟自己的老师迦玛列不同;在公会逼迫彼得等使徒的时候,迦玛列曾说“我劝你们不要管这些人,任凭他们吧!他们所谋的、所行的,若是出于人必要败坏;若是出于神,你们就不能败坏他们,恐怕你们倒是攻击神了”(徒五38-39),我们说从某个角度这显出了迦玛列的“智慧”,神也藉这话保护了使徒。但我们也必须说,迦玛列对信耶稣之人的态度和做法是消极的、冷眼旁观式的,相应的迦玛列对耶稣也是消极的、冷眼旁观的。这对教会来说比激烈逼迫要好,但这样的态度与福音的距离可能比激烈反对更远。尤其是,像迦玛列这样的律法师,他对福音和耶稣的不冷不热,可能正反应了他对他所研究的律法也是不冷不热。他在律法上可能也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他并未投入生命深处的热情。他依然可以有成就,成为名师,但他与律法的距离可能比他的学生扫罗要远。

因为律法对于保罗如同他的生命,他对律法全心投入。而真正看重律法的人,不可能对耶稣做到无视,他们绕不过去,耶稣要么成为他们生命的磐石,要么成为他们生命的绊脚石。因为律法的义成就在了祂身上,凡信祂的人就都得着了(罗十4),凡不信祂的人,都是不认识神的人,甚至因为祂而得罪神。热心律法的人面对耶稣要么归信,要么反对,他们没有第三条路可走。不懂律法的外邦人听到福音后若出于礼貌表达某种欣赏,或者以无所谓的态度拒绝远离,从某个角度都情有可原,但懂律法的犹太人不能是这种反应,更不要说精通律法的犹太拉比,他们若这样,就表明律法不在他们心里,律法只是他们手中为自己谋利的工具。

保罗是真看重律法,他对律法认真,热烈。他把律法看为他一生的挚爱追求。律法并非只是他一生致力的职业和学术,律法更是他人生赖以站立的根基,这是他的价值和意义所在。照他自己所说的“就热心说,我是逼迫教会的;就律法上的义说,我是无可指摘的”(腓三6)。当他意识到,司提反所讲的足以拆毁其视若生命的律法体系,当他面对可能颠覆自己一生所持守律法的福音时,福音就是他的仇敌,他的反应应该如此激烈。只是保罗的热心是在逼迫圣徒,对抗耶稣,像他自己所说的“我可以证明,他们向神有热心,但不是按着真知识”(罗十2)。

这跟保罗对福音的认识有关。从司提反的口中,保罗应当听到了较为深入而系统的对福音的宣讲。犹太人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司提反哪里讲错了,反而他们在辩论中还输了,被司提反证明他们对律法的认识是错的。因此,犹太人对福音的抵挡和仇恨,不是从真理层面笃定司提反所宣讲的是异端,而是司提反证明了他们是错的,证明了他们是罪人。他们因此就恼羞成怒,既然在真理上胜不过你,就在肉体上胜过你。但他们发现其实在肉体上他们也没有真胜过司提反,因为司提反以自己的死见证了复活耶稣的真实,司提反以生命诠释了他所信所宣称的福音。保罗应当留意到了,至终司提反都没有跟犹太人翻脸成仇,而是犹太人单方面仇恨他,打死了他。司提反对保罗的影响可能超出了保罗的认知。司提反就如同一根刺扎在保罗的心里。他里面隐隐有种不安。他为了压住这种足以颠覆他生命的微小感受,就努力去逼迫教会,以此来对抗这种要反转自己的力量。

如果说司提反以自己的血将福音的种子放在保罗的心里,那么在司提反之后被保罗逼迫的这些圣徒就是在不断地浇水、培育这颗种子。神施恩给那些被扫罗逼迫的基督徒,一方面他们没有被扫罗的威吓凶杀的话吓倒,在扫罗面前显出了他们对信仰的忠诚和持守,另一方面,可能保罗还看到了在面对逼迫和残害的时候,有人显出了与司提反类似的平安与温和,没有敌对和咒诅。这就是神藉着被保罗逼迫的圣徒恩待了保罗。这些经历可能令保罗越发不安,越发暴躁。逼迫的过程,就是他感受到了不断被冲击、让他摇动的力量的过程;但他为了守住自“以为与我有益的”(腓三7),反而越发逼迫教会,他以这种方式来对抗他内心那颗种子的成长。

就是说,保罗如此热心逼迫教会的原因,除了他对律法的热情之外,还有他内心的恐惧。保罗下意识地不能承认司提反所讲的是真的,因为这对他来说,需要舍弃的太多了,这已经不是关乎对错与面子,而是关乎生死了。因为若司提反所讲的是真的,他不但需要当众认罪,承认司提反是义的,自己在打死司提反的罪上有份,在杀耶稣的罪上有份。并且,他还要接受,自己一贯以来对律法的认识和努力都是错的。而且,他也必须要来信靠耶稣了,他一旦信了耶稣,他在犹太社会中的一切地位都将失去,他就会成为昔日被打死的司提反的同类,他将成为他的同僚,老师,公会的敌人,他的人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保罗来说,若司提反所讲的是真,他将失去一切。但他若信了耶稣,他将得着永生。

这正是福音对人的真正挑战。福音对一个人的触动,一定是对这人生命根基的触动,因此,福音对人的改变也一定是对人生命道路的彻底改变。一个人若是信耶稣之后,生命方向没有从世界转向基督,很可能他还不真认识耶稣。耶稣不是来给我们的今世人生锦上添花,也不是为让我们今生过的平安顺利;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对自己人生的规划和目标,耶稣来不是让我们拿出一些时间精力用在耶稣身上,作为回报耶稣可以让我们实现我们的人生梦想。这可能是很多其他所谓信仰的应许。但基督信仰却是彻底掉转我们的人生方向。当然,对大部分人来说信主之后,工作和生活表面上似乎还可以保持原来的形态,从外在来看没有太大变化。但是,信主之后,你内在的生命,你做事的原则,你的生活目标、动力和盼望都被改换一新了。你的精神面目,你眼里的光彩,你对人对事的态度做法,都发生了改变。甚至,有人会像保罗这样,从内在观念,到外在生活,与社会各方面关系,人生道路将完全不同。

保罗对律法的热情和真诚,让他看到了福音对他深层的触动和挑战,所以他才下意识地“反抗”。后面保罗向犹太人讲述自己的归正过程时,有一句这一段经文没有的话,是主耶稣对他说的“你用脚踢刺是难的”(徒二十六14)。彼得等人所传讲复活耶稣的信息,对迦玛列来说,没有令他那么痛苦。但司提反所说的话,对保罗来说,就成为了他心灵深处的刺,令他辗转反侧,必欲除之。他想忘记,但是每一个耶路撒冷的基督徒,都是他的刺激。在福音面前,他的信仰快要站立不住了。他要对抗福音在他里面的工作,他就大加逼迫教会。

但保罗的热心却是我们今日需要思想和学习的。或许有基督徒今生的生活态度是,既然已经得救了,就等着离开世界去见主就行了,属灵生命的追求也就那么回事了,多投入一点,少投入一点,无伤大雅;尤其是信主时间长的基督徒,生命中起初认识神时蒙圣灵感动的那股属灵追求的热情逐渐消散了。随着圣经读的越多,在教会中经历的事情越多,我们对主的热情却在越发下降。而且,不但对属灵事务,我们可能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心劲,没有活力和持久的热情,作什么好像都无所谓,没有什么事情是自己主动将时间、精力投入进去,并有喜乐的。我们所谓心灵的自由就是,对什么事都不要太认真。这种不冷不热正是神所不喜悦的,上帝喜悦一个人的生命状态有热情、有追求、有目标。就像主对老底嘉教会所说的“我知道你的行为,你不冷也不热,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热”(启三15)。热自不必说,冷至少能让你自己和别人看见有问题,会不断提醒你要去面对问题,寻求神。当然最好是为基督大发热心,但若是在还不认识神的时候,为自己的理想去努力追寻,从某个意义上说,比浑浑噩噩、不冷不热要好的多。对于基督徒来说,属灵的不冷不热是比较严重的生命病症,因为你已经认识了基督,蒙了大恩,知道了自己应当以最大热情,付出一切去追求和服事的对象是谁了,却还是不冷不热,就表明我们的属灵生命是半死不活的状态。

而保罗的热心在他信主之后也一如既往,以至于被非斯都惊讶地大声说“保罗,你癫狂了吧。你的学问太大,反叫你癫狂了”(徒二十六24),保罗却对非斯都说“非斯都大人,我不是癫狂,我说的乃是真实明白话”(徒二十六25)。在保罗看来,他在公堂之上受审,不着重为自己作无罪辩护,反而抓紧一切可能的机会为基督作见证,这不是癫狂了,这才是一个蒙受救恩的人应当作的事情,这在他看来是理所当然的。这是他在非常清醒,在理性中所作的正确选择。如果他因为被囚而悲悲戚戚,心灰意冷,看周围所有人都充满冷漠、厌倦和敌视,根本懒得跟这些人说话,这才是不正常的状况。但这却是我们今天很多基督徒“正常”的生命状态。但愿我们里面都每时每刻都有被基督的爱所激发的灵火在燃烧。

“扫罗行路,将到大马色”(3-9)

保罗逼迫教会的过程,对于圣徒来说是为信仰所面对的争战。但这对于保罗来说,也同样是他为他所信的在争战。但神对保罗的呼召,是在他还没有准备好回头,反而还在错误的路上直奔的时候,就直接向他显现,让他直接面对复活的耶稣,他只能臣服。所以,保罗说自己“我如同未到产期而生的人一般”(林前十五8)。神没有给保罗有很多缓冲和准备时间,没有引导他让他自己主动归信,而是用了非常的神迹方式。

“忽然”(3)

路加用忽然一词来形容这个神迹的发生,表明的是上帝工作的不可预料性。这是保罗人生道路上的意外,这不是他的计划;但这却是上帝救恩计划中的预定,神已经安排好就是这个时间,这个地方。生命的主权在神,上帝更是在此刻直接介入到扫罗的生命中了。这是上帝救恩计划中的工作。对于大马士革的弟兄姊妹来说,可能此刻正处在不安当中,神却在路上将逼迫教会的人给反转了。

主是在正午向保罗显现的(徒二十二6),用大光四面照着他。但这光显然不是阳光,而且在这光中还有对他说话的声音。保罗马上就意识到,他遇到了非常的事情,他遇见了发生在他身上的神迹。 这光可能不只是四面照着,而是全方位照着,他被包围沉浸在其中。这光就是上帝的显现。罪人遇见了神的荣光,不能站立,仆倒在地。不要说此时的保罗,使徒约翰在异象中看见主的时候“就仆倒在祂脚前,像死了一样”(启一17)。

“扫罗,扫罗,你为什么逼迫我”(4)

大光之中有声音发出“扫罗,扫罗,你为什么逼迫我?”,作为精通旧约的保罗,他一听见对他的称呼为“扫罗扫罗”这样一个重复用语,他就应该知道向他说话的这位应该就是他们祖宗所侍奉的耶和华神。比如,神曾在荆棘的火焰里这样呼叫过“摩西,摩西”(出三4),曾在圣所里呼叫过“撒母耳啊,撒母耳啊”(撒上三10)。但后面保罗的反应他没有意识到他所遇见的是谁似的。很可能是,他知道,却不敢置信。

前面若是上帝对自己仆人的呼召用语的话,保罗所听见的后半句话就让人惊骇欲绝了,因为大光中的这位竟然对保罗说“你为什么逼迫我?”。这是无法回答的问话,也不需要回答。因为这句话本质上不是一个问话,而是一个显明和陈述。首先,这句话是在陈述,逼迫属耶稣的人,就是在逼迫耶稣。这一方面表示,主与我们认同,与我们联合,看行在我们身上的,就是行在祂身上。另一方面,祂与我们感同身受,我们在逼迫患难中所经历的一切,祂从来不是袖手旁观,任凭敌人攻击和恶待我们,祂在高天之上,只是向下观看,等时间到了,就动动手指头,打发天使来扭转一下局面。不是这样,反而,我们所经历的就是祂所经历,就像父母对自己孩子病痛的忧心和照看一样,祂时刻关注我们的内心、身体和一切的状况,而且祂都能完全体会和感受到。祂定睛在我们身上,与我们一同受苦。// 所以,逼迫任何一位圣徒,就是逼迫基督。当然,恩待任何一位圣徒,也就是恩待基督了,就像主耶稣所说的“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太二十五40)。

第二,这句话也是在告诉保罗,你在作什么你根本就不明白。你自以为是在侍奉神,其实是在攻击神,是在与神为敌。这是在提醒保罗在愚蒙中做了非常可怕的事情。甚至可以理解为,快回转吧,别再作这事了。所以,这句话可以看为是对保罗的呼召,不要逼迫我,而是要来跟随我。就是保罗后来自己所说的“我从前是亵渎神的,逼迫人的,侮慢人的。然而我还蒙了怜悯,因我是不信不明白的时候而作的”(提前一13)。

第三,这话也是在表明,神格外的怜悯和忍耐,神竟然允许人逼迫自己。我们不知道此时保罗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事后保罗想起来的时候,这句话一定令他大受感动。在他的观念中,谁敢逼迫神呢?神早就将其灭掉、击杀了。他从来没有想到过,他竟然就是逼迫神的那个人,或者说,他竟然做出了逼迫神的事情。这是在保罗的观念和思想之外的事情。当一个人在属灵黑暗中的时候,不会意识到自己所犯的罪何等大。罪人并不觉得自己所作的事情是何等丑恶何等令人发指的罪恶。当神的光照来的时候,他才一下子看到了自己竟然犯了如此的大罪。但保罗还能听见主亲自对他说这句话,也表明他蒙了何等的恩典。像他自己所说的“然而我蒙了怜悯,是因耶稣基督要在我这罪魁身上,显明他一切忍耐,给后来信祂得永生的人作榜样”(提前一16)。// 神的怜悯和恩典的丰盛,对于保罗来说并非只是神学,而是他真实地生命经历。此时对他说话的主耶稣,向他所展现的,就是在十字架上所展现的那种饶恕怜悯的爱。

“主啊,你是谁?”

因此,主说的这句话的关键在于,这是谁在说话。显然,保罗此刻抓住了这个问话的核心,他就在战战兢兢中问“主啊,你是谁?”。此时的保罗是否已经知道这在光中向他显现的是谁了呢?有人说,保罗此时并不知道跟他说话的是谁,他只是照着犹太人对于在异象中显现的超然对象的一种尊称来回话。我觉得,保罗这个时候已经隐约意识到了这向他显现的是谁,只是他不敢相信,他想要一个明确地确认。

“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稣”

主耶稣就清楚地告诉他“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稣”。这句话如同重锤击打在保罗的心上,对保罗来说,无异于五雷轰顶,但也在意料之中,只是他没有想到他所担心的事情是在这个时刻,以这种方式临到他的。司提反所讲的都有道理,无可辩驳,唯独他所见证的复活的耶稣,对于保罗来说不能确定就是真实的,这是保罗唯一的疑惑,也是保罗唯一还能坚持逼迫教会的力量,(是的,有时候疑惑也可以作为罪人做事的力量,因为我不确定,因此我就先认为祂就是没有复活,所以,我就可以逼迫信祂的人)。他认为拿撒勒人耶稣不可能复活了,但是司提反却让他对自己的认知产生了怀疑。今日,司提反所见证的那一位亲自向他显现了。原来司提反所看见的异象都是真实的。耶稣的显现,就是保罗一切疑惑和对抗的终结。保罗只能降服。

我们要说,这是很不寻常的令人归信的方式,可能除了保罗,再无第二个人是这样的。我们都是像彼得所说的那样“你们虽然没有见过祂,却是爱祂;如今虽不得看见,却因信祂就有说不出来,满有荣光的大喜乐”(彼前一8)。但保罗的信主经历却跟我们都不同,他是主耶稣直接向他显现,他才信的。这可能是今天很多人所梦想的方式:既然你传的是真的,让复活的耶稣向我显现一下,我立刻就信。不是没有这种方式,的确有,比如这里的保罗。但是主耶稣直接显现令人归信的方式,一方面这种冲击力是巨大的,一般人无法承受;另一方面,这种特殊方式也意味着特殊的使命。除了保罗,再无别人。

“起来,进城去,你所当作的事,必有人告诉你”

所以,当保罗听见主耶稣说“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稣”后,他应该在一霎那间是茫然无措的,他的头脑可能一片空白,片刻之后他的思维才开始重新运行,他不知道接下来会怎么样,他就“艰难”地问到“主啊,我当作什么”(徒二十二10)。主耶稣马上就给了他明确地指令“起来,进城去,你所当作的事,必有人告诉你”。为何主耶稣不自己直接告诉扫罗让他作的事情呢?为何一定要透过其他圣徒呢?有几个可能的用意,第一,让保罗有个缓冲;第二,让保罗谦卑下来,第三,让其他圣徒参与这个过程,好成为保罗信主和蒙召的见证人,第四,好让当时的教会更容易接纳保罗。

“同行的人…听见声音,却看不见人”

保罗遇见了基督,经历了神迹。基督的显现和启示是特别给扫罗的。与他一同的人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只知道发生了非常的事。在场的人都听见了声音,却不知道这声音是什么意思。只有保罗听明白了主向他说的话,而且还是用希伯来话,“我就听见有声音,用希伯来话向我说”(徒二十六14),保罗和主之间的对话,同行的人应该没有一人听见。他们和保罗都被大光照了,但只有保罗看见了复活的主,其他人只看见了光,其他什么都没有看见。保罗与主耶稣之间的对话结束之后,同行的人站了起来,发现保罗还在地上扑倒,而且他们还发现保罗的眼睛失明了。只有保罗眼睛看不见了,其余的人都没事。// 保罗的眼睛不能看见,不是今天人们所理解的强光短暂致盲的自然现象,这是神行在保罗身上的一个超自然的神迹。神封住了保罗的肉眼。为要打开他的灵眼,开通他的灵耳。

“三日不能看见”

所以,这个神迹可以称为是管教性的神迹。就是神暂时让保罗的肉眼不能看见,藉此让他意识到,他属灵的眼睛其实是瞎的。他以为自己是蠢笨人的师傅,是给瞎子领路的,实际上,他才是瞎眼的。同时,保罗三日三夜在黑暗中,不吃不喝,这对于他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他需要一个消化和整理的时间。这次的事件对保罗的冲击太大,大到已经摧毁他了过去的人生,他之前所坚持的轰然倒塌,他需要重建。就像约拿三日三夜在鱼腹中,保罗也需要充分的时间来思想一下自己过去所经历的,所看见的,刚刚发生的,以及现在正在进行中的,等等这一切。这三天,保罗如同是进入到死亡的黑暗中,他需要破茧重生。

“有一个门徒名叫亚拿尼亚”(10-19)

从某个角度看,这一段经文的内容主要就是关乎两个异象:保罗在大马士革城外经历的异象,一位名叫亚拿尼亚的圣徒在大马士革城里所经历的异象,一个是抓捕者,一个是被抓捕者。但这两个异象却使二人成为弟兄。

“在大马士革有一个门徒名叫亚拿尼亚”

亚拿尼亚是谁,后来怎么样,圣经都没有多提,他只在这里出现,服事了神所拣选的外邦人的使徒。根据保罗后续提起这位弟兄的时候说“亚拿尼亚按照律法是虔诚人,为一切住在那里的犹太人所称赞”(徒二十二12),我们有理由推测亚拿尼亚应当是大马士革教会里是为人所尊重有好名声的圣徒,可能就是大马士革教会的带领人。// 实际上,如果没有主在大马士革的路上向保罗的显现,此刻保罗要捉拿的第一个基督徒可能就是亚拿尼亚。从后面亚拿尼亚所说的话,显出大马士革教会知道此次保罗之行,连他从大祭司取了文书的事都知道,但是亚拿尼亚并没有逃走,就在这里。他的确等来了保罗,却不是他以为的为基督受苦的荣耀,而是在基督呼召外邦人使徒的荣耀上有份。

“起来…访问一位大数人,名叫扫罗”

主在异象中向亚拿尼亚显现,可能对于亚拿尼亚来说并非是第一次,从亚拿尼亚非常平静自然的回答“主,我在这里”,表明这是一个已经准备好,随时可以被主差遣的心灵。也表示他常与主有交通。可能常在异象中见主的面。这个简单的回答,让我们感受到了亚拿尼亚与基督之间那种亲近和顺服的美好关系。

给保罗的指示是“起来,进城去”,给亚拿尼亚的指示是“起来,往直街去”。但对亚拿尼亚的挑战在于“在犹大的家里,访问一个大数人名叫扫罗”。可能对于亚拿尼亚来说,原本已经准备听命而去了,但一听到去访问扫罗,他就心里有些疑惑,直接问主耶稣“主啊,我听见许多人说,这人怎样在耶路撒冷多多苦害你的圣徒;并且他在这里有从祭司长得来的权柄捆绑一切求告你名的人”。这不是亚拿尼亚因害怕不敢去,从而表达他的不顺服,他并不知道保罗在来的路上遇见了主耶稣,他照着他之前所了解的情况,对主的这个命令有不解,(保罗看来已经恶名昭著了)。然后主就把关于保罗的事告诉了他:“你只管去,他是我所拣选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并以色列人面前,宣扬我的名。我也要指示他,为我的名必须受许多的苦难”。关于保罗的使命和将来的经历,在告诉保罗之前,先告诉了亚拿尼亚。

我们应当留意,主耶稣对扫罗的称呼,“一位大数人”。按照保罗对自己的描述“我原是犹太人,生在基利家的大数,长在这城里,在迦玛列门下,按着我们祖宗严谨的律法受教,热心事奉神,象你们众人今日一样”(徒二十二3),“我第八天受割礼,我是以色列族,便雅悯支派的人,是希伯来人所生的希伯来人;就律法说,我是法利赛人”(腓三5)。我们看到保罗虽然是希伯来人所生的希伯来人,但是他却出生在基利家的大数,这个城市是当时有名的港口城市,交通商业都发达,更主要的是人文气息浓厚,是希腊的哲学中心,但保罗却又拜在迦玛列门下研究律法。而且保罗虽然血统上是纯正的犹太人,国籍上却生来就是罗马人。可见,保罗是非常特别的一个犹太人,他熟悉旧约律法,“又在犹太教中,比我本国许多同岁的人更有长进,为我祖宗的遗传更加热心”(加一4),因此他可以夸口说“就律法上的义说,我是无可指摘的”(腓三6),若论对律法的研究和持守,能超过保罗的为数不多,他是犹太教后起之秀,中坚力量。但是他又是罗马国籍,精通希腊文化。这是上帝特意栽培起来可以横跨希伯来-希腊两大文化的工人。所以,是保罗被派为外邦人的使徒,不是彼得约翰等使徒来担任此职,正是考虑到若有精通律法的犹太人去外邦人中攻击福音的时候,保罗比这人更为精通律法的身份、头衔、在犹太教中的资历地位和学识,就是天然应对犹太教攻击的屏障。而且,又加上保罗出生在外邦,身份又是罗马国籍,又了解希罗文化,他与外邦人之间的交往没有任何障碍。所以,大数人这个前缀,已经把上帝救恩计划非常重要的环节给启示了出来,让我们看见神奇妙的工作,神对自己仆人的预备从出生就开始了。保罗后来提到这一点的时候曾说“那把我从母腹里分别出来,又施恩召我的神”(加一15)。

而且,主接着告诉亚拿尼亚,此刻的保罗也正在看见另一个异象,“看见了一个人,名叫亚拿尼亚,进来按手在他身上,叫他能看见”。保罗所看见的异象就是主耶稣在这里所吩咐亚拿尼亚一会儿要作的事情。亚拿尼亚所经历的是一个双重异象。主在异象中,告诉了他要去访问的人正在看见的异象。

“亚拿尼亚就去了”

其实,亚拿尼亚的犹豫或者疑惑,从某个角度来说,显出了他对于神工作的惊讶和不可置信,神竟然会拣选这样一位极力残害教会的人成为圣徒,而且担当如此重要的职分吗?可能在人看来保罗这样的人不可能是神拣选和怜悯的对象,既然神允许这人这样逼迫教会,一定是神把这人放在了当毁灭的序列中了。但是,神的工作却出乎人的意料。无论多么敬虔的信徒,也不能完全理解神的工作和宽广。

但是亚拿尼亚的灵性就在于,一旦主说了,这人是我所拣选的,为要完成我给他的使命。他立刻就顺服了,而且是从心里接纳了保罗。// 这是教会中第一位接纳保罗的圣徒。

因为,亚拿尼亚去见保罗的第一句话就是“兄弟扫罗”,这是何等令人惊奇和温暖的话语!亚拿尼亚不是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来的,也不是来了先检验一下这人的信仰状况,核实一下此刻扫罗是否已经认识基督了,他来了就直接称呼扫罗为“兄弟”。

“起来受了洗”

亚拿尼亚按手在保罗身上,话一说完,扫罗的眼睛就能看见了。然后,亚拿尼亚就为他施洗。亚拿尼亚对保罗的称呼,为他按手祷告,为他施洗,这一系列的事情作下来,保罗就加入到圣徒的行列中了。这期间,保罗没有说一句话。可能,这也反应了保罗此刻的心情,他内心可能五味杂陈,思绪良多。神做事的速度太快了,中午大光一照,眼睛就瞎了,三天三夜刚刚想明白一点,立刻就有人来给他按手祷告,眼睛就睁开了,然后就给他施洗了。这一切就跟做梦一样。眼睛一睁开,一个新世界摆在了眼前,一条崭新的人生道路已经放在了面前。一切都不一样了,一切都变化了。保罗如同从死里复活了一样。

我们留意到,为保罗施洗的人不是使徒,也不是执事,不是耶路撒冷教会的人,而是大马士革教会的一位圣徒。这是出于神自己的美意和安排。任何人的职分都需要见证和印证,保罗不是直接自己找到教会中去,跟亚拿尼亚说,我现在已经信耶稣了,我也自己跳到河里受洗了,上帝也已经给了我外邦人使徒的职分,现在我们先一起敬拜祷告吧,然后我就要开始服事了。这不是上帝引导的方式,反而是从一开始在大马色路上被大光照,保罗就是一个被动的过程,每一步都是神指示他该怎么作,他在城里等着就行,神自己会派一个人来为他祷告,让他能看见,为他施洗,并宣布他将来的服事方向和使命。这就是神所给保罗在教会层面的印证,亚拿尼亚就是保罗的见证人。保罗通过亚拿尼亚就确信了他在大马色路上如梦一般的经历是真实地。

结语

对于保罗的归正,这并不是一个人突然遇见耶稣而信主的故事。这是一个神已经在这个人身上做了很多预备工作,在他没有想到的时间突然令其降伏的故事。当耶稣向他显现的那一刻,他终于面对了自己人生的真相。他在大光中遇见主,不但生命被反转,而且被赋予使徒的职分,他的整个人生完全转向。

保罗的归正,于神的计划而言本就是如此,但是于保罗和当时各处的教会来说,却是极富戏剧性和颠覆性的,令人惊诧到这两方都觉得不可思议,他们谁都没有想到事情的发展竟然是这样的。我们只能赞叹说,神的工作就是如此神奇到令人敬畏。

其实从某个意义上来看,保罗的经历是一位圣徒的典型样式:逼迫主,主耶稣主动向他显现,呼召他去作神的工,为主受很多苦,人生道路自遇见基督那一刻就发生了完全的变化。我们都是如此。我们也都以某种方式敌对神,逼迫主(没到保罗那种程度);我们也都是主耶稣主动寻找,向我们显现(在信心里),我们也都是自信主那一刻就被呼召要把自己完全奉献给主(虽然我们需要一个较长过程),也被主使用,也为主的名受一些苦(只是不像保罗受的苦那么多),我们的人生道路自遇见耶稣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虽然看起来不像保罗逆转的这么彻底,实际上的确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最后,我以保罗自己所说的两节经文来作为证道的结束,“只是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腓三7-8)。

回应诗歌:《176 我未曾谦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