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徒12:1】 那时,希律王下手苦害教会中几个人。【徒12:2】 用刀杀了约翰的哥哥雅各。【徒12:3】 他见犹太人喜欢这事,又去捉拿彼得。那时正是除酵的日子。【徒12:4】 希律拿了彼得收在监里,交付四班兵丁看守,每班四个人,意思要在逾越节后,把他提出来,当着百姓办他。【徒12:5】 于是彼得被囚在监里。教会却为他切切地祷告神。
【徒12:6】 希律将要提他出来的前一夜,彼得被两条铁链锁着,睡在两个兵丁当中。看守的人也在门外看守。【徒12:7】 忽然有主的一个使者,站在旁边,屋里有光照耀。天使拍彼得的肋旁,拍醒了他,说,快快起来。那铁链就从他手上脱落下来。【徒12:8】 天使对他说,束上带子。穿上鞋。他就那样作。天使又说,披上外衣跟着我来。【徒12:9】 彼得就出来跟着他,不知道天使所作是真的,只当见了异象。【徒12:10】 过了第一层,第二层监牢,就来到临街的铁门。那门自己开了。他们出来,走过一条街,天使便离开他去了。【徒12:11】 彼得醒悟过来,说,我现在真知道主差遣他的使者,救我脱离希律的手,和犹太百姓一切所盼望的。【徒12:12】 想了一想,就往那称呼马可的约翰他母亲马利亚家去。在那里有好些人聚集祷告。【徒12:13】 彼得敲外门,有一个使女,名叫罗大出来探听。【徒12:14】 听得是彼得的声音,就欢喜得顾不得开门,跑进去告诉众人说,彼得站在门外。【徒12:15】 他们说,你是疯了。使女极力地说,真是他。他们说,必是他的天使。【徒12:16】 彼得不住地敲门。他们开了门,看见他,就甚惊奇。【徒12:17】 彼得摆手,不要他们作声,就告诉他们主怎样领他出监。又说,你们把这事告诉雅各,和众弟兄。于是出去往别处去了。【徒12:18】 到了天亮,兵丁扰乱得很,不知道彼得往哪里去了。【徒12:19】 希律找他,找不着,就审问看守的人,吩咐把他们拉去杀了。后来希律离开犹太,下该撒利亚去,住在那里。
使徒行传十二章是对耶路撒冷教会所面对第二轮逼迫的记录。第一轮是犹太公会对教会的逼迫,这一次是希律对教会的逼迫。之前公会的逼迫是监禁和恐吓使徒,保罗“进各人的家,拉着男女下在监里”(徒八3),这次是希律苦害几个人,先杀雅各,后准备杀彼得。这两次逼迫有一些不同,首先,逼迫范围不同,之前波及很多人,这次希律主要针对教会里的几个人。第二,逼迫强度不同,之前虽然有司提反被打死,成为新约教会第一位殉道的圣徒,但这是民间自发暴行,犹太公会虽然授权保罗抓很多人在监里,但犹太公会没有杀人的权柄;希律却有杀人的权柄,他也真的杀了使徒雅各。第三,这次逼迫的后果跟之前不同,之前公会逼迫教会,神没有出手刑罚,基本上是任凭他们,甚至神还令保罗归正;但这次希律逼迫神的教会却是以希律被神击杀结束的。这就让我们看到外在环境的逼迫完全在神的掌管中,什么时候发生,什么时间结束,波及到谁,以及逼迫事件中各人不同的境遇和结局等,这一切都不在人的预料和掌控中,完全由神自己来定,都有神特定的美意。
而且,这次逼迫从路加的记叙结构来看,是被放在巴拿巴和保罗为耶路撒冷遭遇饥荒募捐这件事的中间,十一章结尾是巴拿巴和保罗带着捐项从安提阿来到耶路撒冷(徒十一27-30),十二章的结尾是巴拿巴和保罗办完了供给的事,就从耶路撒冷返回安提阿(徒十二25)。很显然希律逼迫教会及希律的死是在福音扩展计划中的一个节点事件。这次耶路撒冷教会所遭遇的逼迫是神在犹太人中福音工作最后的高峰,这也是路加最后一次对耶路撒冷教会和使徒经历神迹奇事的记载,此次逼迫之后,福音扩展的重心就从耶路撒冷教会转移到了安提阿教会。
今天分享的这段经文,主要记录了神的教会在经历逼迫患难时神的作为,特别是神怎样将彼得从希律的手中释放出来,以及教会在这个过程中的反应如何。
希律苦害教会
“希律下手苦害教会中几个人”
这次逼迫教会的不再是犹太人,而是罗马官员,准确地说,是希律家族杀害使徒。这不是希律家初次与神为敌,福音书记载了他们有两次针对神仆人的杀害事件,第一次是大希律为了杀死出生不久的耶稣,将伯利恒两岁以下的男孩都杀了(太二16),第二次是大希律的一个儿子(名叫希律安提帕)杀死了施洗约翰(太十四3-10)。// 彼拉多审问耶稣的时候也曾把主耶稣送到这人面前(路二十三7)。
路加在这里所说的希律王名叫希律亚基帕一世,是大希律的孙子,是大希律另一个有马加比血统的儿子所生。因此希律亚基帕一世因为祖母是犹太人,他作为以东人,身上也有犹太血统。他在罗马受教育,与罗马皇帝是好友。但他外在却喜欢遵守犹太人的律法仪文,因此犹太人对他很有好感。他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获得犹太人的拥护,也刻意交好犹太人。因此,当他看到犹太公会敌对耶稣逼迫基督徒时,就动用自己的权柄投其所好也逼迫教会,为要讨犹太人的欢心。
希律的权柄非犹太公会所能比,他可以随自己的意思杀人。所以,这次希律对教会逼迫虽然只是针对几个人,但逼迫程度却远超过犹太公会。通过希律肆无忌怛地苦害教会,想杀谁就杀谁,就可以看出在他没有对上帝丝毫的敬畏。他所表现出来对于律法的遵守,并非是真喜爱神的律法,而只是为了获取犹太人的好感,为要让犹太人成为他的政治资本。因此,他对教会的逼迫,单纯是出于他内心的私欲,以杀害他人来为自己谋取利益;你死,能给我带来一些我想要的好处,我就杀你。这是何等可怕的邪恶。不管对错,不论善恶,只看利益。只要对我有利,我就敢作任何事,别人在他眼中不算什么。这种人行事的残忍来自他们生命中灵性的愚顽,就是诗篇所说的“愚顽人心里说,没有神。他们都是邪恶,行了可憎恶的罪孽”(诗五十三1)。这样的人并不缺乏对公平正义的知识,但他们毫不惧怕,因为他们眼里没有神。因此,他们看神的子民也如同土鸡瓦狗,可以任意对待,极尽藐视和苦害。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今天神的子民也面对类似处境,来自世人的敌对很多时候单纯因为逼迫神的教会可以作为政绩,可以讨好一些人,可以藉此为自己谋取一些利益。这些逼迫教会的人中,有人可能觉得他们只是在完成上级所交代的一份工作,这只是他们养家糊口的一个手段,可能他们觉得逼迫教会没有什么后果,这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他们却不知道“在耶和华眼中,看圣民之死极为宝贵”(诗一一六15),“摸你们的,就是摸祂眼中的瞳人”(亚二8);而且主耶稣曾说“若有人毁坏神的殿,神必要毁坏那人。因为神的殿是圣的,这殿就是你们”(林前三17)。
因此,逼迫教会,就是在攻击上帝,这是非常可怕的罪行。上帝并非不知晓、不鉴查、不追究,乃是因为神有丰富的恩慈、宽容和忍耐,祂愿意罪人都能悔改。但罪人却藐视神所赐的恩典,为自己积蓄愤怒,给自己招致祸患。因为神是恩慈的,神也是严厉的;上帝并非只是赐福,上帝也降祸。而且,只有神能给人真正的福分,也只有神能降下真正的灾祸。地上有权势的人(即使君王的权柄跟上帝相比也根本算不得什么)只能影响你今生属世的生活,论福分最多能给人今生的荣华富贵,论灾祸也最多只能杀身体。上帝却能影响你的生命到永远,论福分可以给你永生及永远的福乐,论灾祸神既能杀身体,又能杀灵魂。所以,无论是对逼迫教会者,还是被逼迫者,属灵的智慧都是主耶稣所说的“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惟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祂”(太十28)。
“杀了约翰的哥哥雅各”
这里的雅各是十二使徒之一的雅各,是使徒约翰的哥哥。雅各曾和彼得约翰一起,跟随耶稣经历过登山变像,也经历过客西马尼园里沉重的祷告邀请。除此之外,圣经对雅各的记载非常上,事实上,除了彼得和保罗之外,圣经对其余使徒的记载都很少。
但在这里却提到了雅各的殉道,这是第一位为主殉道的使徒。在他身上,正应验了当年他们求主耶稣的事“赐我们在你的荣耀里,一个坐在你右边,一个坐在你左边”(可十37),主耶稣对他们说“你们不知道所求的是什么。我所喝的杯。你们能喝吗?我所受的洗,你们能受吗?”(可十38),他们说“我们能”,主耶稣就告诉他们说“我所喝的杯,你们也要喝。我所受的洗,你们也要受。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赐的。乃是为谁预备的,就赐给谁”(可十39-40)。因此,约翰和雅各,一个被流放到拔摩海岛上,一个被希律杀头。他们都在基督的苦难上有份,也在基督的荣耀上有份,他们都得了神为他们所预备的奖赏和冠冕。
“又去捉拿彼得…交付四班兵丁看守”
希律看到杀死雅各很令犹太人高兴,不但犹太公会表示赞许,就连民间的百姓也喜欢;就想要“再接再厉”,把教会第一使徒彼得也杀了,岂不能得来犹太人对他更大的支持吗?所以他就抓了彼得,想要杀他。但此时“正是除酵的日子”,所以希律就想过了节之后再杀彼得。既然要讨好犹太人,他就在对节期的持守方面也显出其“敬虔”。
在羁押期间,希律把彼得“交付四班兵丁看守,每班四个人”。从他对彼得看守的力度安排上,可以看出希律对彼得的重视程度。也有可能这是犹太公会给希律的建议,因为犹太公会曾把彼得约翰等使徒关在监牢中,“但主的使者,夜间开了监门,领他们出来”(徒五19);这事曾令犹太公会很费解,因为“监牢关得极妥当,看守的人也站在门外,及至开了门,里面一个人都不见”(徒五23),他们可能以为彼得有什么可以逃脱监禁的特殊技能,所以就提醒希律对于彼得要严加看守,以防逃脱。于是希律就照着看守重犯的最高规格来看守彼得,四班轮值,在人看这就万无一失了。
这里看守的班值安排,希律的打算,都给人一种感觉,彼得这次是插翅难飞,在劫难逃,他会跟雅各一样,必然被杀。但这些却都为后面获救的神迹做了衬托。
“教会却为他切切地祷告神”
面对彼得的被抓,教会可能也已经知道逾越节之后他就会被杀。此时教会能作什么呢?想方设法去营救?比如找门路找能说得上话的官员,或者聚集到希律府邸前去请愿,给希律施加压力,等等,无论如何得把彼得救出来?这些教会都没有作。在当时那种情景下不可能这么作。面对犹太公会的逼迫,教会都只能四散逃走,面对比犹太公会还要强大的多的权势,教会什么都做不了。
神的教会在地上没有什么可以倚靠的,教会的倚靠在天上。其实,神才是真正有能力的掌权者,才是我们的“后台”,是我们的“势力”,是我们所倚靠的,像诗人所说的“惟独祂是我的磐石,我的拯救,祂是我的高台”(诗六十二2)。因此,教会却“为他切切地祷告神”。“却”这个转折连词就表示了此时耶路撒冷教会的灵性,面对这种情况弟兄姊妹没有惊慌失措,也没有去四处奔走,而是单单来仰望神。这就是教会应对逼迫患难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式。因为看起来是地上的权柄在逼迫神的教会,实际上,逼迫的背后都是属灵争战,“因我们并不是与属血气的争战,乃是与那些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属灵气的恶魔争战”(弗六12)。属灵争战,必须用属灵的方式。撒旦藉着希律来攻击教会,教会就藉着祷告神来应对。当然这不是说教会除了祷告什么都不用作,能探望的时候就要去探望,能走司法途径时也可以选择,就像使徒保罗在面对罗马官员审问时说“我要上告于该撒”(徒二十五11)。无论做什么,祷告都是基础,真正保守教会的是神自己。当然,教会祷告的目标不是要求上帝必须施行人眼所见的拯救。可以求神搭救,更需要祷告不被逼迫和恐惧胜过,反而有神的同在和平安,有从神来的感动和引导,明白神的心意,并有顺服神的心意的能力。
此时耶路撒冷教会祷告的内容是这样的吗?他们是主要为彼得获释来祷告呢,还是主要为彼得有神的同在来祷告呢?还是教会此时是把彼得完全交在了神的手中,一方面求神以神自己的方式来搭救彼得,另一方面也求神特别与彼得同在,保守彼得的心怀意念,让神的平安和勇气充满他,让他能面对即将临到他的杀害,让他能坦然面对死亡?(或者,教会此时也为自己祷告,求神帮助教会,能接受雅各彼得所经历和遭遇的,帮助在监牢外的众人在神面前得以站住,持守信仰,不被仇敌的杀害所吓倒)。或者,我们要想另一个问题,在之前雅各被抓被杀前教会是否也为雅各做了同样的祷告呢?雅各的被杀,对于这次教会为彼得的祷告有什么特别影响吗?
我想教会可能在获释和坦然面对被杀两个方面都有祷告,只不过,在为雅各祷告的时候,可能更多是为雅各的蒙拯救被释放来祷告,然后也为雅各有神的同在和平安来祷告,但雅各却被杀了。对于在雅各被杀之后又同样落入希律之手的彼得,教会可能也为彼得的被释放来祷告,只不过这可能不是“切切地”祷告所在,教会祷告的重点更多是为彼得在被监禁的时候满有神的同在,有属天的平安,能坦然面对殉道来祷告了。总之,教会此时为彼得切切祷告是好地,是蒙神喜悦的,只是教会为彼得的祷告中对于彼得被释放这一点不那么有信心。
天使释放彼得
显然,上帝垂听了教会为彼得的切切祷告,而且上帝在彼得身上所成就的远超过教会为彼得所求的。// 神的心意并不受祷告的限制,反而神所成就的,远超过人的所求所想。
“被两条铁链锁着”
这是彼得将被行刑的前一夜。这里有两个细节描写需要我们留意。第一,“彼得被两条铁链锁着,睡在两个兵丁当中,看守的人也在门外看守”,这表示彼得被看守的如此严密,没有任何逃脱的可能,这就暗示了这种看守力度下,彼得若要逃脱,除非有神迹发生。
“天使拍彼得的肋旁,拍醒了他”,这里的拍醒,就表示彼得此时是在熟睡的状态。明天要被处死了,一般人当晚会彻夜失眠,不能入睡;但这种情况下,彼得却能睡着,而且还睡的很熟,熟睡到需要天使拍他才把他叫醒;我们要知道,这不是人寻常的生命状态。这一方面表明,教会为彼得有主的同在和属天平安的祷告蒙了垂听,彼得在这种情况能熟睡,从某个角度来说也是神迹了。另一方面也表示,彼得也已经做好了殉道的准备了;前面雅各的被杀,并没有令彼得心都消化了,反而让他更加坦然了。但即使一个人有了面对死亡的心理准备,若没有属天的盼望和信心,没有神所赐的属天平安,也不能在离世前一晚如此平静安稳,安然入睡。
彼得并不知道明天并非是他生命终结的时刻,但他已经做好了面对死亡的准备。我们何时行完我们的人生路程我们也不知道,我们需要也随时做好面对死亡临到的那个时刻。若去见主,那是好的无比(腓一23);若蒙搭救,那就继续奔走跟随基督。正如保罗所说的“我却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事,证明神恩惠的福音”(徒二十24)。
“天使”
但神在彼得身上却有出乎所有人预料之外的心意。正当彼得在熟睡之际,有神迹发生了。过去都是神藉彼得的手去救别人,这次神派天使来救彼得。有超然的能力,令彼得手上的锁链脱落了。然后天使对彼得说“束上带子,穿上鞋”,“他就那样作”,天使又说“披上外衣,跟着我来”,“彼得就出来跟着他,不知道天使所作是真的,只当见了异象”。彼得在睡眼朦胧中,竟然分不清是在异象中,还是在真实中,或者他可能以为是在做梦。这再次表明彼得的确是在熟睡中被叫醒,他不是睡的很浅,稍微有点响动就惊醒过来。即使分不清梦和现实,我们发现彼得对于天使的出现,以及给他一系列命令都没有丝毫质疑和惊奇,而是一声不响地完全顺从,天使让作什么就作什么。
直到过了三道门,又走过一条街,天使都已经离开了,彼得独自一人站立在大街上,在深夜冷清的街头,才一下子清醒了,这竟然是真的:神派天使把我从看守森严的重重监禁中释放了出来,从必死中拯救出来!彼得这一次就像保罗曾说过的一句话“自己心里也断定是必死的”(林后一9)。所以,在站到街上之前,彼得都不敢相信神会救他脱离希律的手。因为这一次不是神为彼得所定的殉道的时刻,彼得还有他要奔走的服事路程。
之前彼得经历天使释放的神迹时,天使吩咐他们说“你们去站在殿里,把这生命的道,都讲给百姓听”(徒五20)。这次彼得再次经历天使的释放,天使却没有对他说一句话,把他领出来,放在空无一人的大街上,让彼得自行规划接下来做什么。
“我现在真知道”
然后彼得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话“我现在真知道主差遣他的使者,救我脱离希律的手,和犹太百姓一切所盼望的”。彼得这里说真知道,不是说他之前对上帝的能力不是真知道,而是指上帝旨意和能力的运行超过他的认知。
但这句话的后半截却令人有些难过。犹太人这个自认为是属神子民的民族,竟然喜欢外邦官长杀害基督的使徒。这表明此时的教会,已经被犹太社会普遍不接纳和敌对了,从犹太公会,到犹太民众。这个时候不信的犹太人对于福音不是犹豫和中立,而是和犹太公会站在一起抵挡和反对。正如保罗所说“蒙拣选的人得着了,其余的就成了顽梗不化的”(罗十一7)。犹太人对福音整体的抵挡态势,使得神的福音祝福离开了他们。这句话从某个角度,就是神藉着彼得的口宣告了福音在耶路撒冷工作的一个历史性的结束。
马可家的道别
“想了一想”
彼得“想了一想,就往那称呼马可的约翰,他母亲马利亚家去;在那里有好些人聚集祷告”。天使把彼得从监牢领出来,这是上帝神迹的作为,这个过程不需要彼得来思想,只要跟着天使走就可以。到了大街上天使就离开了,后面往哪里去,圣灵对彼得的带领就转为藉着彼得头脑的思考来进行了。这里的想了一想不是随便一想,而是根据现在的处境和后续的各种可能作了一个综合衡量和判断之后的选择。此时正值深夜,去哪里是合适的呢?直接连夜从耶路撒冷离开?对于教会来说,第二天才从别人口中得知彼得前一天晚上消失了,连招呼都不打就走了,这不是不行,只是好像不太好。彼得判断,自己现在的处境还没有紧急到这样的程度,既然是天使神迹式的拯救,监狱的看守没有那么快的反应过来,他们还在熟睡当中。彼得认为此时还有时间去和弟兄姊妹见个面,道别。但给他在耶路撒冷逗留的时间也没有那么充裕,他不能先躲起来,等天亮了再去召集众人,作见证,商讨一番,然后离去。所以,眼下最合适的做法就是先去找到一些弟兄姊妹,简单说一下情况,然后他就不能再耽搁,赶在天亮前离开,免得给大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彼得根据自己平日对教会聚会的了解,此时马可家很大概率有一些弟兄姊妹还聚在那里。此刻去马可家最合适。// 马可家据说就是主耶稣最后晚餐的地方,也是主耶稣复活前门徒聚集在一起的地方,也是五旬节圣灵降下时门徒所在的地方。
“甚惊奇”
果不其然,马可家此刻的确有很多弟兄姊妹聚集祷告。先听见敲门声的是马可家一位名叫罗大的侍女,她是一位谨慎的姊妹,深夜有人敲门,在不知道外面是谁的情况下没有贸然开门,她一定是先问是谁,然后彼得回答是我,彼得。罗大显然很熟悉彼得,她一下子就听出确实是彼得的声音。但她太高兴了,竟然忘记了给彼得先开门就跑回去报信了。
听到罗大姊妹说“彼得站在门外”,众人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彼得现在一定是被四班轮值的士兵看守在密不透风的牢狱中,怎么可能站在门外呢?所以,他们认为这位姊妹是在胡言乱语,甚至说“你是疯了”。但当罗大姊妹“极力地说,真是他”之后,门徒接受了罗大姊妹的确是看见了什么,但他们还是认定门外的不可能是彼得,就给出了第二个看法,照着他们的民族传统,她看见的“必是他的天使”。他们却不想着只要出去一看不就知道了吗?// 这一幕可以类比主耶稣在复活之后,姊妹们回来告诉聚集在一起的门徒,“她们这些话,使徒以为是胡言,就不相信”(路二十四11)。那个时候也是逾越节前后,使徒们可能也是聚集在马可家同一个房间里。
但“彼得不住地敲门”,这敲门声使得他们必须出来看看,他们一开门,就看见真是“彼得站在门外”,而且“看见他,就甚惊奇”,思高本译为“看见是他,都惊呆了”。他们面对彼得的出现,不敢置信的有些过头。原本在监牢里的彼得此刻竟然站在了马可家门前,还是行刑前一夜,的确令人意外,只是,有必要如此惊奇吗?门徒不是目睹过神藉着彼得行了很多神迹吗?神这次搭救彼得就那么的不同寻常吗?我想,门徒的惊呆,主要是神的作为,与他们的心理预期相差巨大导致的。// 人对神的信心有时候很奇怪,就像以利亚,大战四百个巴力的先知时信心很大,但耶洗别的一句话就把他吓得落荒而逃。
其实,仔细想一下,为什么彼得就不可能这个时候出现在门外呢?就因为希律对彼得看守严密,定意明天就砍头,彼得今晚就必须在监牢中,而不可能出现在马可家门外吗?从人的常理来看,希律断无今晚把彼得释放的可能,彼得也不可能凭自己的能力逃出来,除非出现神迹。但“在人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太十九26)。可见,门徒在听到罗大姊妹说“彼得站在门外”的时候,把各种可能性都想了一遍,就是没有把神出手这个可能性考虑进来。耶路撒冷教会的门徒并非是不信神有可以救彼得出来的能力,他们相信神有这样的能力,只是他们不信这次神会在彼得身上显出祂的能力。因为之前有雅各被杀的先例,教会也曾为雅各获救祷告,却没有蒙神垂听,这可能影响了教会对于上帝对自己仆人保守和拯救的信心。他们觉得既然神没有出手救雅各,神也不会出手救彼得了。这样,教会从之前雅各的遭遇,到现在所了解彼得被看守的森严,门徒们已经认为彼得这次很大可能会死。更何况都到了行刑前一晚了,神还没有出手搭救彼得,就基本认定了神这次不会出手搭救彼得脱离希律的手了。教会唯独没有想到,神释放彼得的方式不是在希律身上有什么作为,也不是在早一点的时间以某种方式让彼得获救,而是就在行刑前一晚,直接派天使以神迹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施行拯救。
“往别处去了”
看见门徒震惊的神态,彼得赶忙“摆手,不要他们作声”,因为此时正值夜深人静,如果大家发出很大的欢呼或者其他的大声,周围邻居一定会听到,不但会惊扰到邻居的休息,而且在后面被希律追查的时候也会给马可家带来麻烦。所以,彼得让大家安静。他就快速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神迹说了一下,叮嘱门徒“你们把这事告诉雅各和众弟兄”,然后就离开了。彼得这里所提到的雅各一般认为是主耶稣的弟弟,后来成为耶路撒冷教会的长老。彼得能够安心离去,也表示此时耶路撒冷教会中已经有了可以替代使徒的稳定的带领团队,有了新的教会领袖,甚至这里也已经暗示了耶路撒冷教会进入到了后使徒时代了,耶路撒冷教会以彼得等使徒为主导的福音扩展阶段已经结束了。或者,福音以彼得为主要代表人物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扩展的阶段即将结束,福音以保罗为主要代表人物传向地极的阶段即将开始。神施恩的重心要移动到外邦世界了。
然后,彼得就不再停留在马可家,几句话之后就匆匆离开了。在这里神迹和人的理性反应交织在一起,彼得经历了令人惊奇的神迹奇事,但他经历神迹后立刻就动用自己理性的思考,先去马可家,简单交代之后立刻就从马可家离开,因为从常识判断,这事希律一定会追查,如果不离开耶路撒冷,留在谁家就连累谁。所以,彼得在当晚就离开耶路撒冷,“出去往别处去了”,等到希律死了再回来。// 可能彼得这次就直接去了安提阿。
结语
在这个事件中,希律先杀了雅各,然后又想杀彼得。在希律看来,杀雅各和杀彼得没有任何不同,都是他想做就能做成的事,这事在他的权势掌控之下,在他权下的人的生死由他来左右。他能杀雅各,不表示雅各的生命就是由他掌控,只表明神要藉着他让雅各离开这个世界,希律只是被神使用让雅各离世的一个方式。就像施洗约翰被希律安提帕杀死一样,他在地上作基督先锋的使命完成了,神就给他殉道的荣耀方式离开世界。雅各同样,他对这个时代的服事使命完成了,神就藉着希律的手在这个时刻给雅各有殉道的荣耀。而神允许彼得此时也被希律囚禁,却不是让彼得也在希律手下殉道,而是要藉着彼得的逃脱,让希律及众人看到,地上权柄的有限,神的权能超越地上的任何权柄。神若不允许我们连一根头发都不会掉在地上。神给彼得在地上的服事使命此时还没有到结束的时候,谁也不能取走他的性命。公会不能,希律不能,凯撒也不能。
可能当时耶路撒冷教会在这个问题的看法上跟希律有某种程度的类似。在教会看来这也是两件一样的事情,雅各被杀了,彼得也就必定会被杀,彼得获释教会反而深感意外。有时候,人可能会以人意来揣摩神的意思,神若救一个,“撇下”一个,是否表示神厚此薄彼呢?我们更容易接受我们眼中的一视同仁,要么都救,要么都不救。但两位使徒,在逼迫患难中神却给了两种在人看为截然不同的结果,一个被杀,一个获释(还是神迹式的)。这不是上帝爱彼得比雅各更多,神能救彼得,当然也能救雅各。只是,上帝对每一位自己的仆人有其独特的带领和安排,就像彼得曾指着使徒约翰问主耶稣“主啊,这人将来如何?”(约二十一21),主却对他说“与你何干?你跟从我吧”(约二十一22)。或殉道离世,或疾病而死,或今天,或明天,总有神的美意。我们只能说“独行奇事的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是应当称颂的”(诗七十二18)。
最后我以保罗曾说过的一段话来作为今天证道的结束“我们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活,也没有一个人为自己死。我们若活着,是为主而活。若死了,是为主而死。所以我们或活或死,总是主的人 ”(罗十四7-8)。
回应诗歌:《55全路程我救主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