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耶稣的名从此就尊大了——2023年1月8日主日讲章/小白牧师

 

证道经文:使徒行传 19:11-41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以弗所是保罗宣教旅程中停留时间最长、成效最显著的福音工场,第三次宣教旅行全程在此度过。保罗在第二次宣教旅程结束前就将得力的同工百基拉、亚居拉夫妇留在此城开拓,建造教会;后来又亲自回到这里,在推喇奴的学房传道并培训工人,以此向整个亚细亚地区辐射,其中就包括建立了歌罗西教会的以巴弗,以致该区域的人都听到了福音。以弗所教会也确实长久比较坚固,在真道上站立得稳,只可惜后来有些失落了爱心。

今天的证道经文大致包含三部分:一是真假对比,使徒保罗与所谓犹太祭司长的七个儿子;二是下一步的宣教计划,保罗打算下一站前往罗马;三是以弗所的骚乱,发生在保罗正准备离开之前。为更好地理解经文所记载之事,我们先简要介绍一下以弗所这座城市的特点。

以弗所简介

以弗所是当时罗马帝国亚细亚省的首府,是一座大城。由于位于基土特河的入海口,故贸易发达,经济繁荣。可惜后来港口不断淤积,导致整个城市被放弃,沦为一片废墟。但考古发掘出来的遗迹,依旧诉说着当日大城的规模与辉煌。

以弗所在保罗的时代是一座自由城,尽管罗马中央政府任命方伯执掌大权,但城市同时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市民大会、书记及相关机构由本城人士组成或充任,处理日常事务。由此就比较容易理解骚乱时书记所持的立场、所说的话以及所采取的措施,因为他唯恐此事触怒了罗马政府,从而给城市的自由与利益带来损害。

被称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亚底米女神庙就坐落在以弗所,因此以弗所城又被称为看守亚底米神庙的。据说神庙长约140米,阔70米,通体由白色大理石建成,甚是雄伟壮观。不仅以弗所人以此为荣,整个亚细亚人同样以此为傲。

神庙内供奉着亚底米女神像,据说是从宙斯那里降下来的,可能是一块天外陨石。因为看起来像有多个乳房的女人,故亚底米女神类似中国民间的“送子观音”。神庙不仅香火极为旺盛,而且连带相关产业也非常发达。银匠底米丢能轻易鼓动起骚乱,是与这一背景直接相关的。

以弗所同时是当时的邪术、巫术、魔法与迷信中心,各种符咒极为流行。这也不难理解,城里有这么著名的神庙,与偶像崇拜相关的迷信不发达才怪呢!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商人与游客莫不热衷于这些迷信与邪术,以致推波助澜,连犹太人都混迹其中。

以弗所也是希腊文化的中心之一,从“推喇奴的学房”即可见一斑。只不过与本段经文少有关联,故不赘述。

这就是保罗当年宣教与传道的以弗所——正是在这充满偶像与迷信的大城中,保罗及其同工却使“主耶稣的名从此就尊大了”,以致“主的道大大兴旺,而且得胜”。

真假对比

对于保罗在以弗所具体的福音工作,路加主要记载了两件事。其中第一件就是真正奉主耶稣之名的人与假冒主耶稣之名的人之间强烈的对比。这件事显然在以弗所家喻户晓,“无论是犹太人,是希腊人,都知道这事,也都惧怕”,从而大大有利于福音真道的传播。

保罗并没有刻意为之,只是按惯常传道,教导、宣讲及与人辩论。尽管经文没有直接记载保罗行什么神迹,但这必定是发生过的事,不然就很难解释为什么人们要借助于他所使用过的随身物品了。在以弗所人看来,保罗其人能力非凡,甚至连他使用过的手巾或围裙都带有魔力,可以医病赶鬼,正符合以弗所人的宗教背景。

这当然不是出于什么魔力,更与邪术、迷信没有任何瓜葛。保罗是使徒,有从神和主耶稣基督而来的行神迹奇事的权柄与能力,正如主升天前所应许的:“信的人必有神迹随着他们,就是奉我的名赶鬼;说新方言;手能拿蛇;若喝了什么毒物,也必不受害;手按病人,病人就必好了。”(可 16:17-18)保罗过去在帕弗和腓立比都行过神迹,在以弗所肯定也行过,因此名声在外。以弗所本来就盛行迷信,于是便有了开头记载的这些事。

我们不仅要问圣灵为什么要使用这类带有迷信色彩之事,借以传扬真道呢?保罗在腓立比不是曾赶出附在女奴身上的污鬼吗?原因无非是因为这城的人热衷于这些邪术与迷信,极为看中“灵不灵”的能力。因此,除了通常的宣讲、辩论与教导外,还需要辅之以明显的神迹奇事,才能更有效地震撼人心,叫人尊主为大。事实上的效果也正是如此。这不禁令人想起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农村教会的大复兴中,这类神迹奇事也非常多,其中的原因可能有相似之处吧。

不同的人群、地域、文化、时代及宗教背景,需要不同的宣教策略与方式,唯有圣灵能参透一切,并引导宣教士的所作所为。保罗在以弗所的宣教经历独具特色,颇有当年主耶稣在加利利传道的意味,也与使徒彼得有相似之处,再次证明保罗是主所拣选与设立的外邦人之使徒。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所谓犹太祭司长的七个儿子。这位士基瓦从未听说过,不大可能真有祭司的血统,估计是假冒的江湖骗子。他们深知以弗所人热衷迷信,于是拉犹太人和祭司长的大旗作虎皮,借以谋取私利。他们还真挺能赶时髦,企图攀附上当红之保罗的“高枝”,直接奉“保罗所传的耶稣”的名赶鬼,却不仅没有赶出污鬼,反而被污鬼所胜,狼狈逃窜。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因为他们是出于迷信而妄称主耶稣之名的,并不真认识神的儿子,也没有接受耶稣为主救主,目的也不是为传扬真道。既然如此,权柄与能力从何而来呢?当年撒玛利亚的西门还知道先拿钱买,这几个人却自以为是,连这也省了,直接硬来。难怪连鬼都看不上他们,直接揭穿并羞辱了他们。

权柄与能力——尤其是属灵的权柄与能力——只能出于父神和主耶稣基督,由圣灵按需要赐下。不信真神、不认耶稣为主、没有奉差遣的人自然得不到。若出于迷信,就更为圣洁的神所不容了,神的名岂是罪人可以妄称的呢?今天同样有这样的人,他们没有真信心,没有奉差遣,没有教会与圣徒的认证,却到处自以为是,妄称主耶稣的名。我劝这样的人要赶紧安静下来,悔改归正,委身教会,救自己脱离虚妄,免得神的审判临到。

士基瓦七个儿子的遭遇造成极大震撼,不仅令众人惧怕,而且在教会中反响强烈。因为有不少人尽管已经信了主,加入教会,但尚没有与以前的迷信和邪术完全脱离,依旧保留着与邪术有关的书籍。现在听说了这件事,看见真道与迷信势不两立,于是就把那些书集中焚毁,以示与邪术和迷信完全断绝。如此众多、价值不菲的邪术书籍当众焚毁,其震撼与冲击力可想而知!这也为后来的骚乱埋下了伏笔。

作为自称信主的基督徒,我们的生命中是否也还保留着尚未彻底清理的阴暗角落呢?也许你还未意识到,也许你还舍不得,… 但如论如何,都是必须尽快打扫干净的。不分别为圣,就不能做基督的门徒!正如“希伯来书”告诫我们的:务“要追求圣洁,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来 12:14)

下一步的宣教计划

保罗在以弗所的宣教即将告一段落,下一站该往何处去呢?放眼四围,经过保罗三次旅行布道,附近的亚、欧地区都已经建立了比较稳固的教会,以致保罗自己认为“在这里再没有可传的地方”(罗 15:23)。于是,保罗下定决心要往更遥远的地方去开拓——先到罗马,然后去西班牙。

作为一位开拓型的传道人,保罗曾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称过的地方传福音,免得建造在别人的根基上。”(罗 15:20)既然现在附近没有合适的工场,去往更遥远的西方是自然而然的。不过,保罗打算先回访一下欧洲那些自己建立的教会,然后回耶路撒冷和安提阿向母会述职,再踏上新征途。于是,派提摩太和哥林多人以拉都打前站,开始执行此计划。

保罗之所以要如此安排,原因之一也是为耶路撒冷教会的贫困信徒募捐。这不仅是当年彼得与保罗已经约定好的,而且对于巩固耶路撒冷教会作为众教会之母会的地位,消除隔阂,保持犹太与外邦教会的合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保罗很看重这件事,因为一旦去了罗马和更遥远的西方,再回耶路撒冷与安提阿可就不那么方便了。

但主的心意却并非如此。保罗前半程的计划为主使用,保罗经过了马其顿和亚该亚,回到了耶路撒冷,交付了所募集的款项。但后半程却与保罗的计划截然不同,保罗在耶路撒冷失去了自由,在该撒利亚被囚禁了两年,最终以囚犯的身份到了罗马,正史中也没有保罗再次宣教行程的记载。在那段不短的被囚岁月中,保罗通过书信继续指导并牧养各地的教会,也督导路加撰写福音书和“使徒行传”。保罗在各地所建立的教会依靠圣灵的大能,不断坚固并成长,预备进入后使徒时代。

我们可以也应该为服侍规划,这是我们身为圣徒与工人的本分。但同时也要把一切都放在主的手中,保持对圣灵引导的敏感,随时准备把我们的计划调整到与主的心意一致。有时我们不容易平衡这两方面,或者未能尽职尽责,却自以为是在等候圣灵;或者固执己见,以致没有行在主的心意中。其实,神的名称为“以马内利”,真心寻求他的,必能寻得见,因为主自己曾应许说:“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太 7:7-8)我们的神是又真又活的神,他不会任由我们留在疑惑之中,或者走在不正确的道路上。问题的关键还是我们是否足够敬畏和谦卑,从而不消灭圣灵的感动。

以弗所的骚乱

保罗安排的同工已经离开以弗所前往马其顿,保罗似乎也可以在交代清楚相关事项后安然离开工作了三年的工场了。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这最后的关头,一场激烈的属灵争战突然降临。若仅看路加这里的记载,似乎还不算太严重,但若看保罗在“哥林多后书”的记载,却危险异常,因为保罗自以为连性命都难保。

保罗为什么要在此时此地经历这样激烈的属灵争战呢?我想原因无非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魔鬼撒旦决不会甘心失败,一定会攻击神所重用的仆人,阻挠主耶稣及其真道的兴旺。保罗这几年在以弗所传道成效斐然,不仅本城教会被坚立,周边许多城市的教会同样被建立并兴旺起来,这场骚乱正好从反面印证了这一点。现在保罗就要离开了,魔鬼再不攻击可就没有机会了。

属灵争战是一切圣徒与圣工的常态,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醒。我们可能无法预计争战的程度、地点、时间和方式,但没有争战反而是令人惊奇的。至于保罗为什么在其他城市多是先经历争战,而在以弗所却是最后离开前经历争战,我们只能说叫万事互相效力之神的美意本是如此,这就是另一方面的原因。因为不久的将来保罗就将在耶路撒冷面对类似的暴民与骚乱,并从此转入完全不同的宣教模式。既然主已命定保罗前面的道路,自然就借这场骚乱试炼并预备保罗。保罗从以弗所平安脱身,是出于主的保守与看顾;在耶路撒冷却被无端扣押,同样出于主的保守与看顾。

由此可见,我们眼下的经历,许多并不仅仅具有现实的意义,更包含着长远的目的。约瑟被卖到埃及,不仅是为逃避当时的饥荒,更是为着四百年以后的出埃及。我们正在或已经经历的一些事,有些可能令我们困惑不解,但却不必大惊小怪,到主的旨意成就的那天一切就都明了了——只是我们可能等不到那一天,而要凭信心看见。

这场骚乱是由银匠底米丢煽动起来的,本质是为了一己私利。但底米丢很阴险,不仅利用同行之人对利益的关切,更进一步挑动起以弗所人的宗教、文化与社会情感,以致全城群情激愤,演变成一场大规模骚乱,险些酿成严重后果。保罗既是光明的使者,传扬独一真神,就一定会抨击偶像崇拜的虚妄(当然包括亚底米女神),规劝众人归向福音的真道。这肯定会引起许多以弗所人的不满,甚至是愤慨,早就想找机会施行回击或报复,以维护亚底米女神的的威严和以弗所人的自尊。但实在说来,除了少数人以外,大部分参与骚乱之人既不清楚聚集的诉求,也不知道原因,不过是跟着起哄,趁机发泄各种不满情绪而已——这在许多暴民骚乱中也是屡见不鲜的。

众人攻击的目标自然是保罗,但出于神奇妙的保守,他们竟没有找到他。于是就拿住了该犹和亚里达古,好在还没有动用私刑。保罗本是勇士,当然不肯袖手旁观,准备进入戏院直面骚乱,正应了耶路撒冷会议对他的评价:“这二人是为我主耶稣基督的名不顾性命的。”(徒 15:)只是弟兄姊妹不肯让保罗冒险,以免发生不测。后来保罗在向百基拉和亚居拉问安时曾说:“他们在基督耶稣里与我同工,也为我的命将自己的颈项置之度外。不但我感谢他们,就是外邦的众教会也感谢他们。”(罗 16:3-4)可能就是指这一次说的,亚居拉夫妇很可能替保罗挺身而出。

不仅如此,城里一些亚细亚的领袖,也是保罗的朋友,也力劝他不要进入会场。看来保罗这几年在 以弗所不仅传道,与当地头面人物也相处融洽。保罗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多是一位勇敢的战士,但其实保罗同样人情颇厚,朋友众多。不信你仔细读读“腓利门书”,就可见一斑。关键时刻,主也借着这些外邦朋友帮助保罗。保罗自己说:“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罗 12:18)信与不信在真道上当然不能同服一轭,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并非不能成为一般朋友。我们既然要生活在不信的世界,就需要有原则、有智慧地处理好这些关系。

当然,这些领袖力劝保罗,也是出于现实的考量。如果保罗到了现场,局势可能完全失控,导致严重的后果。保罗接受了劝告,没有进入戏院。但未来面对耶路撒冷可能的捆锁,保罗却义无反顾、一往无前。由此可以体会什么叫基督徒的勇敢,那就是对神与主耶稣旨意的无条件顺服,不论代价多大——不进戏院与去耶路撒冷才是主的心意,保罗都勇敢接受,不凭血气行事。

城里的书记(可能他也是保罗的朋友之一)意识到了危险。如果骚乱继续下去,被罗马方伯追究就可能有大麻烦了,于是赶紧出面弹压。书记所陈明的理由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亚底米女神及神庙的威严,以及以弗所人的自尊不是哪个人随便几句话就能贬损的,众人如此激愤岂不显得太小气?二是保罗并没有直接攻击女神及神庙,更没有偷窃庙中之物,这样聚集攻击保罗及同工缺乏证据,很难站得住脚;三是底米丢及其同党这样煽动聚集并不合宜,即便确有恩怨,也应当按正常程序通过法庭解决。既然如此,书记力劝众人赶紧散去,以免事态进一步恶化并因此受到追究。众人本是乌合之众,现在官长出面陈明利害,于是一哄而散,一场危机就此化解,底米丢的阴谋未能得逞,魔鬼撒旦再次败北。

安然度过了这场骚乱的危机,保罗与以弗所教会都得以坚固。于是,保罗按计划踏上去马其顿、回耶路撒冷之路——“使徒行传”最后的篇章即将展开。

最后,我们以保罗在“哥林多后书”的一段话结束今天的证道,这段话正是保罗在经历了以弗所的争战不久后在马其顿写下的。尽管经历水火,但保罗依旧能从心里发出感谢和赞美,不仅是因为再次经历了神的同在与安慰,而且因为看见了其对教会、圣徒以及个人生命的意义——患难不仅使我们与神更亲近,而且能成为其他患难中弟兄姊妹的安慰。“独行奇事的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是应当称颂的!”(诗 72:18)

“愿颂赞归与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父 神,就是发慈悲的父,赐各样安慰的 神。我们在一切患难中,他就安慰我们,叫我们能用 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我们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我们受患难呢,是为叫你们得安慰,得拯救;我们得安慰呢,也是为叫你们得安慰;这安慰能叫你们忍受我们所受的那样苦楚。我们为你们所存的盼望是确定的,因为知道你们既是同受苦楚,也必同得安慰。弟兄们,我们不要你们不晓得,我们从前在亚细亚遭遇苦难,被压太重,力不能胜,甚至连活命的指望都绝了;自己心里也断定是必死的,叫我们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复活的 神。他曾救我们脱离那极大的死亡,现在仍要救我们,并且我们指望他将来还要救我们”(林后 1:3-10)

阿们!

在主里纪念所有为主的名争战的兄弟教会、牧者和弟兄姊妹们!
求主保守、祝福他自己的守望教会!
阿们!

最后更新于 Jan 06, 2023 14:43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