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耶路撒冷——2023年2月5日主日讲章/小白牧师

 

证道经文:使徒行传 21:17-36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保罗在结束第三次宣教旅行时定意前往耶路撒冷,因为他知道这是主的心意,也知道自己在前往罗马和西班牙前还有当尽的责任。同工与沿途弟兄姊妹的劝阻,同样是出于圣灵的提醒,因为在耶路撒冷不仅会经历非同寻常的属灵争战,而且保罗的人生与服侍都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现在,保罗一行终于抵达了耶路撒冷,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呢?

21章17节开始的证道经文以26、27节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的核心是长老们给保罗的建议,后半则是合城都乱了——以下的分享就以此为序。除此之外,我们也将简要讨论一下为什么保罗要在耶路撒冷遭遇这一切。

就照我们的话行吧

保罗与同工们——其中多数是外邦人——到了耶路撒冷,受到了以雅各为首的教会长老和弟兄们的热情接待与欢迎。主内弟兄与多年未见的情谊,就更加“欢欢喜喜”的了。保罗与同工们这次还带来了从马其顿和亚该亚等外邦众教会募集的一笔数目不菲的给耶路撒冷圣徒中穷人的捐款,尽管路加未有提及,相信在这样欢快的气氛下,应该是被接受了——这了却了保罗的一大心愿,他非常看重这件事。

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们接纳保罗及其外邦同工一点也不奇怪。他们清楚福音真理,同样相信无论犹太人还是外邦人都是因信称义,不需要增加其他什么;他们早就认识保罗,承认他外邦人使徒的职分,以前就曾多次接待过以同样身份来此探访教会的这一位;在耶路撒冷大公会议上支持他及外邦宣教事业等等。这次也是一样,彼此在主里相互问安。保罗随即向长老及领袖们报告了“神用他传教,在外邦人中间所行之事”——随行的外邦同工和捐款就是活生生的见证——于是众人一同“归荣耀与 神”,这幅教会在主里合一的图画是多么美好啊!不知保罗是否提及他自己所遭遇的逼迫,以及打算前往罗马和西班牙传教的计划,但至少保罗过往在外邦人中的工作获得了长老们的肯定与赞赏。

但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们显然更关心另外一件事,就是保罗的到来可能引起的误会与麻烦。犹太人对保罗的成功——这实在是神自己的心意与作为!正如保罗此前所言:“除了基督藉我作的那些事,我什么都不敢提;只提他藉我言语作为,用神迹奇事的能力,并圣灵的能力,使外邦人顺服。甚至我从耶路撒冷,直转到以利哩古,到处传了基督的福音。”(罗 15:18-19)——充满了怨恨与嫉妒,于是造谣毁谤他:“教训一切在外邦的犹太人离弃摩西,对他们说,不要给孩子行割礼,也不要遵行条规。”这些谣言应该是从散居海外的犹太人那里传过来的,教会中居然也有很多人相信,真是令人惊讶!保罗前几次造访时似乎还未曾听见这样的事,这就从可以侧面印证了保罗为主做工的规模、果效与影响力。

这完全是无中生有的谎言,是犹太人攻击与诋毁保罗的流言蜚语!保罗为福音的缘故一向循规蹈矩,持守向什么人就做什么人的原则,并为此教导哥林多的信徒说:“各人蒙召的时候是什么身份,仍要守住这身份。”(林前 7:20)保罗不仅不以自己犹太人的身份为耻,而且还为方便服侍的缘故给提摩太行了割礼,自己也按犹太人的规矩许愿和还愿,怎么会如此蛊惑犹太人呢?

保罗所坚决反对与抵制的,并非犹太人的文化与习俗,而是那些不以相信主耶稣基督所成就的救恩为足,企图附加以行律法称义——受割礼是其典型代表——的主张。保罗捍卫的是因信称义的基要福音真理,不容一丝一毫的改变与妥协!犹太人完全误解了律法的功用,再加上为传统抱残守缺,导致他们始终不明白福音,不肯接受耶稣基督为救主。于是,保罗就成了他们的眼中钉。他们散布流言,中伤保罗,离间犹太与外邦的教会。看来耶路撒冷教会也因此大受影响,以致长老们都感受到了压力,并为此烦恼。作为同感一灵的主内弟兄,为何也如此呢?不过看看我们周围,这类的事情似乎并不罕见,不免令人惆怅!求主怜悯!

长老们给保罗出了个主意。他们应该听说保罗打算去圣殿还愿(这是保罗定意来此的原因之一),于是建议他为其他四位同样有愿在身之人交纳还愿所需的费用。这在犹太人看来是非常虔诚之举,以此证明保罗遵行律法,守犹太人的规矩,而不是像流言传说的那样。他们同时强调,这只是应对当下情势的非常举措,而不针对任何外邦教会和信徒,因为耶路撒冷大公会议早已定下了外邦人加入基督教会所需要的条件:“只要写信吩咐他们禁戒偶像的污秽和奸淫,并勒死的牲畜和血。”(徒 15:20)

但在我看来,这主意值得商榷。因为从中能明显感受到长老们出于压力为讨好犹太人而刻意为之的心态——这样的心态更多属血气的意味,却少有属灵的气息;而且从实行的结果看,也基本没起什么好作用。由此推测,“使徒行传”之所以从未提及与外邦捐款有关的事,大概也基于类似的心态。耶路撒冷的教会领袖尽管接收了保罗他们带来的捐款,但却打算低调(或者是极低调)处理此事,唯恐因此在教会与社会中再生事端,以致路加认为没有什么值得记载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保罗被捕关押期间,未见任何耶路撒冷教会营救或关怀的记载。

由此可以引申出两点教训。一是面对传言,我们首先应当查清事实,按真道判明是非,而不是人云亦云。对于任何流言蜚语,尤其是诋毁弟兄、破坏合一的言论,基督徒都要坚决抵制,不听不传,才合乎圣徒的体统。教会则要坚决予以澄清,不给魔鬼撒旦留任何破口。按真理行事,相信弟兄,维护神仆人的好名声,保守教会的合一,是教会、教会领袖与每一个圣徒义不容辞的责任。越是为主重用的仆人,毁谤的流言就越多,魔鬼的攻击就越猖狂,从古至今都是一样。但愿我们都能谨慎口舌,慎思明辨,以免为撒旦所利用,伤害教会或自己的同工与弟兄姊妹!

二是面对任何压力或挑战,都不能惧怕,而必须敢于直面现实与挑战。处事的智慧当然不可缺少,但“狭路相逢勇者胜”,却在任何争战中都是第一位的。一旦心生惧怕,就很容易行讨好之事,不仅难以得胜,而且很容易为魔鬼所利用。保罗在以弗所和耶路撒冷面对针对自己的严重暴乱,靠主刚强壮胆,结果都得胜有余。箴言说:“你在患难之日若胆怯,你的力量就微小。”(箴 24:10)可谓一语中的。

出于尊重教会领袖与维护教会合一的缘故,保罗接受了长老们的建议,与那四个人一同去圣殿,报明了各自的情况,替他们交纳了规费,只等祭司为他们献祭。

合城都乱了

到这里为止,一切看起来似乎都还不错。只要洁净的日期满了,献上还愿祭,保罗一行就可以平安地离开耶路撒冷了。难道之前所预言的捆锁因此就可以躲过去了吗?但正如此前在以弗所的情形,风暴就在这看似平静的时刻拔地而起——该来的总要来!因为这实在是出于主的旨意与安排。

保罗在耶路撒冷所遭遇的与以弗所所遭遇的有不少类似之处。起因都是某些别有用心之人的耸动。在以弗所是银匠底米丢,他为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先耸动同行的工人,进而波及全城。在耶路撒冷则是从亚细亚上来过节的几个犹太人,他们在城里发现了所熟悉的保罗和特罗非摩(他就是以弗所人),颇有些仇人见面的意味!于是耸动了众人,规模之大,以致“耶路撒冷合城都乱了。”

这些犹太人很可能经历过以弗所的骚乱。他们本就是反对保罗的,但在那次骚乱中,他们企图推出亚历山大为代表与保罗划清界限,但在以弗所人狂热的宗教与民族情感面前却一败涂地,不仅连分辨的机会都没有,反而招致以弗所人的敌视与嘲弄。现在与保罗意外地在圣殿里相遇,“新仇旧恨”,如何肯放过这攻击保罗的大好机会呢?

耶路撒冷教会长老们的担心确实有一定道理,犹太人本就对保罗抱有深深的敌意,现在一经耸动,更听说保罗带外邦人进来,污秽了圣殿,于是一发不可收拾,犹如熊熊烈火燃烧起来。

规模宏大的圣殿,划分为好几层。最外层是外邦人院,外邦人只可到此为止,再往里只有以色列人才能进入。两院的门口有显著的标志,警告进入的外邦人将被处死。保罗本就熟悉圣殿和这里的规矩,又事先受到教会长老的警告,既不可能犯如此低级的错误,更不可能公然挑衅。保罗与特罗非摩当时可能是在外邦人院与那几个亚细亚犹太人相遇的,没有任何不合规矩之处。但他们为达耸动之目的,不惜谣言惑众,加之人多势众,局势迅速恶化。

祭司们立即关闭了殿门,应该是包括从里到外的几层门。这样做的目的大概既为防止保罗逃跑,又为防止圣殿进一步被“污秽”。保罗四面受敌,落入犹太人的手中。这些人毫不客气,直接打算置保罗于死地,真有点类似当年司提反殉道时的情形。

但人的生死掌握在神的手中,时候未到,“你们连一根头发也必不损坏”(路 21:18),主自己的仆人就更是如此了!在以弗所,神隐藏了保罗,暴民根本就没有找到他。此时在耶路撒冷的圣殿,尽管看起来无处可逃,但神却是借着罗马兵丁从暴民手中拯救了保罗——当然,保罗也因此落在了外邦人的手里,被捆锁一直持续到本经卷结束。

罗马政府在圣殿西北角的安东尼堡驻军,借以宣示统治权并维护治安。由于耶路撒冷是一座易生民变不安分的城市,故驻军的数目不少,由一名千夫长统辖。安东尼堡可追溯至马加比时代,为当时叙利亚的统治者所建。这堡垒位于高处,可方便地监视圣殿内的一举一动,并有楼梯直通外邦人院——千夫长他们就是由此冲进去解救保罗的,也是由此将保罗带入营楼。

由于罗马兵丁的强力介入,暴民们不得不停止殴打保罗,但依旧气势汹汹,拥挤在后面高喊“除掉他!”在这样混乱的情况下,千夫长根本无法得知实情,于是先用铁链捆锁保罗,然后决定将保罗带入营楼审问,以便尽快地平息事态——今天的证道经文就截止到此。

为何又是耶路撒冷?

如果我们比照此前的三次宣教旅程,把保罗前往罗马的行程形象地称为“第四次旅程”的话(所记载的篇幅竟占整卷“使徒行传”的约四分之一),我们需要思想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主一定要引导保罗到耶路撒冷经历这场患难,开启宣教旅程的最后一站并结束“使徒行传”呢?

首先是为显明保罗的一生是追随主耶稣基督的一生——这也是每一个主的门徒当追求的人生——也再次宣告保罗外邦人使徒的职分。查考福音书与使徒行传,就最后阶段的服侍而言,保罗与主耶稣多有类似之处:都明知将有患难,但依旧定意上耶路撒冷去;都既受欢迎,又被人诬陷被捕;都不以自己的性命为念,一心只为成就神的美意——主耶稣借十字架成就了救恩,保罗借上诉抵达了罗马等等。“希伯来书”劝勉信徒:“这样,我们也当出到营外,就了他去,忍受他所受的凌辱。”(来 13:33)保罗的经历,成为这经文真实的见证。

一个立志效法基督、跟随主的脚踪行的基督徒,尽管未必有同样的亲身经历,但必定都有类似的属灵经历——同走十字架之路。但愿我们每个人见主面的时候,都能因此忠心而得主所赐那公义的冠冕。

其次是为显明保罗自己的心志:“为我弟兄,我骨肉之亲,就是自己被咒诅,与基督分离,我也愿意。”(罗 9:3)保罗始终深爱自己的犹太同胞,巴不得他们都能像自己一样,蒙光照认识主耶稣就是神所应许的弥赛亚。尽管屡受犹太人的逼迫,但他却矢志不渝,“我心里所愿的,向 神所求的,是要以色列人得救。”(罗 10:1)对骨肉同胞深切的爱,是保罗这次不顾劝阻,冒险前往耶路撒冷的原因之一。

教会同样生活在敌对的世界中间,我们是否有保罗同样的异象与胸怀呢?求主坚固我们,能像保罗一样,深爱我们的同胞,为他们的得救不辞辛劳、甘愿牺牲。

最后也是为显明耶路撒冷教会地位与影响力的改变。耶路撒冷教会作为所有基督教会母会的地位无人可以撼动,因为主的教会由此发源。但其影响力却随着教会的重心由犹太转向外邦而不断下降——安提阿教会成为了外邦宣教的母会,外邦教会的兴旺超过了犹太教会,教会中外邦人的数目也早已超过了犹太人。从保罗这次造访耶路撒冷教会的情况看,该教会的属灵洞见与影响力已大为降低。另外没有一个使徒在场这一点,也可以露出些端倪。

这就提醒我们,任何教会和工人,不论以前曾经拥有怎样的地位和辉煌,若跟不上主的脚步,灯台迟早都是要被挪去的。“启示录”中已见端倪,教会历史更有太多前车之鉴。能被主长久使用固然是出于恩典,但教会领袖与信徒同样需要敏感于圣灵的带领,并在所领受的异象与使命上尽心竭力。但愿我们长存敬畏、谦卑与警醒的心,在“山上之城”的异象上忠心,可以继续为主使用,因为“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义,在大事上也不义。”(路 16:10)。

最后,我们以前面所分享的保罗与以弗所教会的长老们告别时所说的一段话结束今天的证道。在这段感人肺腑的告别辞中,保罗无论是回顾过去,还是展望未来,都能坦然无惧,因为他不求自己的事,只求耶稣基督的事,因此对神对人,都能“常存无亏的良心”(徒 24:16)——但愿我们能效法先贤的脚踪,一生顺服主的旨意,无论在哪里、面对怎样的挑战,同样都能坦然无惧!

你们知道,自从我到亚细亚的日子以来,在你们中间始终为人如何,服侍主,凡事谦卑,眼中流泪,又因犹太人的谋害,经历试炼。你们也知道,凡与你们有益的,我没有一样避讳不说的。或在众人面前,或在各人家里,我都教导你们。又对犹太人和希腊人证明当向 神悔改,信靠我主耶稣基督。现在我往耶路撒冷去,心甚迫切(原文作“心被捆绑”),不知道在那里要遇见什么事。但知道圣灵在各城里向我指证,说有捆锁与患难等待我。我却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事,证明 神恩惠的福音。(徒 20:18-24)

阿们!

在主里纪念所有为主的名争战的兄弟教会、牧者和弟兄姊妹们!
求主保守、祝福他自己的守望教会!
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