祂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2023年4月16日主日讲章/袁灵牧师

 

经文:那鸿书一章

鸿1:1 论尼尼微的默示,就是伊勒歌斯人那鸿所得的默示。2 耶和华是忌邪施报的 神。耶和华施报大有忿怒;向他的敌人施报,向他的仇敌怀怒。3 耶和华不轻易发怒,大有能力,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他乘旋风和暴风而来,云彩为他脚下的尘土。4 他斥责海,使海干了,使一切江河干涸。巴珊和迦密的树林衰残;黎巴嫩的花草也衰残了。5 大山因他震动;小山也都消化。大地在他面前突起;世界和住在其间的也都如此。6 他发忿恨,谁能立得住呢?他发烈怒,谁能当得起呢?他的忿怒如火倾倒;磐石因他崩裂。7 耶和华本为善,在患难的日子为人的保障,并且认得那些投靠他的人。8 但他必以涨溢的洪水淹没尼尼微,又驱逐仇敌进入黑暗。9 尼尼微人哪,设何谋攻击耶和华呢?他必将你们灭绝净尽;灾难不再兴起。10 你们像丛杂的荆棘,像喝醉了的人,又如枯干的碎秸全然烧灭。11 有一人从你那里出来,图谋邪恶,设恶计攻击耶和华。12 耶和华如此说:尼尼微虽然势力充足,人数繁多,也被剪除,归于无有。犹大啊,我虽然使你受苦,却不再使你受苦。13 现在我必从你颈项上折断他的轭,扭开他的绳索。14 耶和华已经出令,指着尼尼微说:你名下的人必不留后;我必从你神的庙中除灭雕刻的偶像和铸造的偶像;我必因你鄙陋,使你归于坟墓。15 看哪,有报好信传平安之人的脚登山,说:犹大啊,可以守你的节期,还你所许的愿吧!因为那恶人不再从你中间经过,他已灭绝净尽了。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今天开始我们要来分享旧约十二小先知书中的《那鸿书》。之所以称为小先知书,意思不是说这些先知的级别低,而是指这一类先知书的篇幅比较短。因此所谓大先知书的意思就是那些先知书的篇幅比较长,而不是指那些先知级别高。

我们今天开始要讲的《那鸿书》确实篇幅很短,只有三章,正好我们三位牧师一人分享一章。

「祷告」

一、作者

《那鸿书》开篇就告诉了我们它的作者和作者的背景。作者那鸿的意思是“安慰”、“同情”。在圣经中这个名字仅在这里和路3:25节主耶稣的家谱中出现过。但一般认为主耶稣的祖先“拿鸿”和“那鸿”只是同名但并非同一个人。

圣经关于那鸿的介绍很少,只说他是“伊勒歌斯人”。有人说伊勒歌斯在拉玛附近,也有人认为在迦百农附近,还有人认为在犹大的南部。伊勒歌斯到底在哪里其实难以确定,我们只能确定它应该在犹大,那鸿也是犹大的先知。因为写作那鸿书的时期北国以色列已经灭亡,而且书中的信息也明显是向犹大发出的安慰。所以我们可以确定那鸿是一位犹大的先知。

二、写作时间

至于《那鸿书》的写作时间,我们也无法知道确切时间,但是可以确定一个大概的时期。这个时期就是主前663年~主前612年之间,跨度50年的一个时期,因为鸿3:8~11提到埃及挪亚们覆灭。挪亚们就是埃及南部的大城底比斯,而历史记载底比斯被攻破的时间是主前663年。那鸿书提到这件事时使用了过去时态,可见那鸿书的写作应在主前663年之后。而主前612年是尼尼微被巴比伦和玛代联军攻破的时间,如果我们相信那鸿书是预言,那么那鸿书的写作时间必然是在主前612年尼尼微破城之前。所以根据挪亚们和亚述的覆灭时间,我们就可以确定那鸿书的大概写作时期,就是在主前663年~主前612年之间。这期间在位的犹大王有三位:玛拿西、亚们和约西亚。

三、主要信息

而《那鸿书》的主要信息包括两个方面:对神的仇敌来说,《那鸿书》是审判的信息,它宣告公义的神必审判尼尼微,其实尼尼微代表一切抵挡神、犯罪作恶的人,他们都将难逃上帝的审判;而对神的子民来说,《那鸿书》是安慰的信息,因为它宣告神不会任凭仇敌欺压神的子民,神必会出手拯救他的儿女。

四、本章结构和信息

今天我们要看的《那鸿书》第一章,结构比较清晰,可以分成三部分:1节是引言;2~8节彰显神的属性;神的属性就是神做事的原因,他根据自己的属性审判,也根据自己的属性拯救。9~15节是第三部分,是神的宣告。而这部分又包括对尼尼微宣告的审判信息和对犹大宣告的拯救信息。

第一节引言提到作者那鸿和他的家乡,关于这两个方面我们刚才已经讲过了。接下来2~8节就是神彰显自己的属性。

五、神的属性

1、祂是忌邪的神

2节说耶和华是忌邪的神。十诫的第二条宣告说【“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它,因为我耶和华你的 神是忌邪的 神。(出20:4-5)】忌邪的意思就是耶和华是独一真神,也是至高的创造者和主宰者。所以,祂绝不允许任何偶像、假神与祂并列,甚至代替祂成为人们敬拜和顺服的对象。

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埃及,还是亚述,或者巴比伦,它们都是与神为敌,因为它们都举国敬拜各种的偶像,却不承认独一的真神。而今天这个世界上的国家也只有两种:一种是高举某个假神的国家,例如:明确规定佛教、伊斯兰教或者某领袖的思想为国教的国家。而另一种就是所谓的世俗国家,就是任何信仰都可以存在,众声喧哗的国家。明显现在整个西方或者说所有前基督教国家已经进入了这种彻底多元的状态,虽然没有高举某个假神,但也等于否认独一真神。

按照神忌邪的属性来说,今天哪一个国家和埃及、亚述、巴比伦有本质的区别呢?哪一个国家认识真神、高举真神呢?从有些人的眼光看,世俗多元的国家比拜某一偶像或者主义的国家进步。但是从神的属性看,前者比后者好在哪里?进步在哪里?哪里更讨神喜悦呢?

所以上帝忌邪的属性至少可以给我们基督徒两点提醒:第一,这世上没有任何国家从他的本质来说是高举真神的,所以不要迷信任何国家,不要轻易把任何国家的政策理解为替天行道,更不要把任何国家看为天堂。其次,正如当初以色列处在外邦国度的包围中,敬拜独一真神必然承受压力,也考验他们依靠神的信心。同样,基督徒和教会的处境也是如此,无论我们持守还是向世界主动见证这位独一的忌邪的神,世界就必恨我们,也必抵挡我们,所以属灵的争战不可避免,这就是教会的宿命也是使命。

2、祂是忿怒施报的神

2节说【耶和华施报大有忿怒;向他的敌人施报,向他的仇敌怀怒】。这一条包括两点:“忿怒”和“施报”。我们东方人可能觉得“忿怒”不好,“心平气和”比较好;“施报”不好,“冤冤相报何时了”呢?“放下”、“让它过去”比较好。但是,面对“铁链女”这样的事件,还有我们每天通过新闻都可以看到的各种触目惊心的罪恶,我们的良心岂能觉得“心平气和”、“放下”、“不计较”是合理的呢?

“忿怒”代表上帝对罪恶不会无动于衷,且对受害者怀有深刻的怜悯同情。而“施报”也不等于过度,而是不以有罪为无罪,并且是绝对公正的追究。所以“忿怒”和“施报”就是上帝公义属性的彰显,也是上帝圣洁审判者的形象。圣经所启示的上帝不是没有脾气的老好人,更不是对罪可以轻描淡写,可以随便放过的神。所以我们所传的并不是“一位没有愤怒的上帝,通过一个没有钉十字架的基督,将没有罪的人们,带入一个没有审判的天堂。”这样的福音。

3、祂不轻易发怒

虽然神是公义的,但是鸿1:3也说【耶和华不轻易发怒】。在《出埃及记》、《尼希米记》、《诗篇》、《箴言》、《约珥书》等等圣经中也都见证“耶和华有怜悯有恩典,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

本卷圣经是向尼尼微发出的审判,即使对尼尼微来说,上帝“有怜悯有恩典,不轻易发怒”也是真实无可推诿的,因为在100年前曾有先知约拿被上帝差派呼召尼尼微悔改。约拿的故事我们都非常熟悉,之前我们也分享过整卷《约拿书》。圣经特别生动的描写了约拿是多么不情愿,甚至极力逃避呼召尼尼微悔改的任务。由此可见上帝的心何等恩慈怜悯,也足以说明祂的爱和拯救并非只是为以色列预备的,也是为普世的人预备的。

但是《约拿书》记载亚述当时听到神的呼召确实悔改了,不过亚述的悔改只是短暂的,很快他们又故态复萌,重回残忍杀戮的老路。所以,在上帝藉着先知那鸿再一次宣告审判,并且这次彻底的刑罚了亚述,再没给他们复兴的机会。所以,神不轻易发怒不等于永远不会发怒,神为了给人悔改的机会延迟审判,但并非取消审判。基督再来比很多人以为的晚了,但是基督一定会再来,审判的宝座必有降临的日子,恩典的大门也有关闭的时刻。所以,神不轻易发怒不该使人误以为可以放纵,反而应当使人警醒。因为如果神如此恩待人、忍耐人,而人却一再拒绝祂、羞辱祂,那这人最终要受的审判是何等大呢?

4、祂大有能力

第3节说“耶和华大有能力”,并且在第3~8节用了很多形象的比喻,生动的彰显了神的能力。例如:【他乘旋风和暴风而来,云彩为他脚下的尘土。4 他斥责海,使海干了,使一切江河干涸……5 大山因他震动;小山也都消化。大地在他面前突起……他的忿怒如火倾倒;磐石因他崩裂。】这一段又提到巴珊、迦密和黎巴嫩这三个地方,它们都是富饶的地方,也是人类强大的象征。但是在神的大能面前不过如同树木花草一样脆弱,正如先知所言【他发忿恨,谁能立得住呢?他发烈怒,谁能当得起呢?】

我们的神是大有能力的神,能力也是祂的属性,且是重要的属性。因为只有言语上的正义,却没有能力实现正义,有什么意义呢?当我们谴责俄罗斯侵略乌克兰,或者当初日本侵略中国是非正义的,但是却毫无能力打败敌人,最终战败者只能停止谴责,要么被消灭要么被迫屈服,即使他是正义的。所以我们信神也因为他有能力,如果他仅仅良善却是无能,他也不足以让我们投靠,;如果基督仅仅有爱,能为我们牺牲自己却不能胜过死亡,他也只配被我们感谢却不配被我们敬拜和也不配作我们的主。所以,我们所信的不是一位无能的、悲怆的正义者,而是一位得胜的、荣耀的正义者。

但是,神的能力我们在今生也需要信心才能把握。因为正如我们刚才讲的,神也可能因为忍耐、因为给人悔改的机会而延迟他的审判。正如那鸿宣告的审判也可能很多被亚述欺压的犹大人在世时没有看到。有人说迟到的正义不算正义。如果说没有复活和最后的审判,如果人只有今生,那么迟到的正义确实不算正义,因为今生的损失只能今生弥补。但因为有复活,有上帝面前终极的审判,那么今生的结束就不是终局,最后的审判才是终局,那时实现正义就不算晚。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不要误解《那鸿书》是应许我们今天受到的逼迫和欺压一定在今生就能解决,不一定。但《那鸿书》确实鼓励我们要相信我们的一切苦楚神都知道,并且我们的上帝有足够的能力审判恶人,为我们申冤。这样的信心能够成为我们的力量和安慰。

六、福音

9~15节是本章的最后一部分,是上帝的宣告,包括宣告对尼尼微的审判和对犹大的拯救。

我们承认《那鸿书》首先针对的是历史上真实的国家和事件,也就是说它起初确实是针对亚述发出的预言,也确实是为了安慰上帝的子民犹大。但是《那鸿书》还具有更深的属灵意义。

第一,亚述除了指那个灭了北国以色列的强国,它还可以代表谁呢?

其实它还可以代表埃及、巴比伦、罗马,包括今天这世上一切逼迫神子民的政权或者势力,也可以代表这些势力背后的属灵的黑暗权势。而《那鸿书》的信息就告诉我们,无论这个力量有多么强大,无论他们多么势力充足,人数繁多,也终被剪除,归于无有。无论他们设何谋攻击耶和华,也必被灭绝净尽。他们必像丛杂的荆棘,像喝醉了的人,又如枯干的碎秸全然烧灭。因为我们的神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是至高的大能者。没有谁能抵挡耶和华,没有仇敌能在他面前站立得住。这就是《那鸿书》的信息之一。

其次,谁是被安慰的人呢?

答案是神的子民。在《那鸿书》乃至整个旧约时代,神的子民是指以色列国或者犹大国。这国在人看来其实是弱小的。我们稍微有点地理知识就可以知道,以色列在最全盛的时期,它的国土面积也不到1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的江苏、浙江的面积。而江苏和浙江在中国的28个省和自治区中排24、25,可见以色列有多小。而以色列的资源条件我们也可以知道,虽然圣经说它是流奶与蜜之地,其实和别的国家一比就知道根本称不上富饶。难怪很多基督徒感慨,神怎么不拣选中国却拣选了以色列这么个又小又弱的民族呢?按照人的眼光,以色列确实完全没法和中国、埃及、亚述、巴比伦、罗马等等无数的大国、强国相提并论。但是上帝就是拣选了她,《那鸿书》的信息就是要表明,神必保护祂所拣选的,必要为祂的儿女申冤,要使祂的儿女得胜、欢呼!

而今天谁是神的子民呢?乃是因着信心作神儿女的基督徒,也是散居在各国各方的教会。从某种意义上说,教会比以色列国还要弱呢?因为我们连一个小国也不是,我们毫无领土和武力。但我们也和古代的以色列国一样,是神拣选的,是神决定要亲自保护的,神决不容恶者肆意欺凌我们。这就是《那鸿书》给我们今天教会的鼓励,我们有信心领受这鼓励以致刚强壮胆吗?

第三,什么是根本的拯救?

表面看先知预言的拯救是指从亚述的手下得解脱、得自由。但我们纵观旧约就可以知道,强敌环伺并不是以色列根本的问题。以色列根本的问题乃是他们不能胜过罪,是他们自己不断得罪神。所以亚述、巴比伦这些国家的兴起甚至有时是出于神的旨意,目的就是藉它们管教以色列,促使以色列回转。所以亚述被审判其实并不值得太高兴,因为以色列若不能胜过罪,就必不断有看得见的仇敌起来攻击他、胜过他。所以亚述受审判其实不能解决以色列根本的问题。

所以,什么是根本的拯救呢?根本的拯救不是从亚述的手下得自由,而是从罪的权势下得自由。15节说【看哪,有报好信传平安之人的脚登山,说:犹大啊,可以守你的节期,还你所许的愿吧!因为那恶人不再从你中间经过,他已灭绝净尽了。】这一节和赛52:7节【那报佳音,传平安,报好信,传救恩的,对锡安说:你的 神作王了!这人的脚登山何等佳美!】相似。而以赛亚52:7节被保罗在罗马书中引用,明确指向了基督。

所以《那鸿书》宣告的拯救也不仅指从暂时的逼迫中得解脱,更应使我们盼望在基督里从罪的权势下彻底得释放。这才是平安的真意,是福音的本质,也是使徒和先知们宣告的真正的大喜的信息。

最后,《那鸿书》是写给谁的呢?

9~12节上明显是对尼尼微说话的语气,而12节下~15节是对犹大说话的语气。所以,《那鸿书》既是写给犹大的,也是写给尼尼微的。写给犹大是为了安慰,写给尼尼微呢?仅仅是宣告审判吗?相信审判的信息从来也都带着悔改的呼召,上帝岂不希望罪人哪怕在最后一刻也能幡然醒悟呢?但愿这篇信息也能被逼迫我们的人看到,愿他们早早醒悟,早早回转。最后让我以诗2:10~12节作为结束:

【现在,你们君王应当省悟!你们世上的审判官该受管教!当存畏惧侍奉耶和华,又当存战兢而快乐。当以嘴亲子,恐怕他发怒,你们便在道中灭亡,因为他的怒气快要发作。凡投靠他的,都是有福的。】

「祷告」

回应诗歌:第10首《以马内利来临歌》

最后更新于 Apr 15, 2023 14:29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