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以色列人报恶信——2023年8月20日主日讲章/小白牧师

 

证道经文:民数记13章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神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目的,乃是为将他们带入迦南流奶与蜜的应许之地,从而成就他向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应许。如今经过了一年多的时间,以色列人终于来到了加低斯——迦南地的南端——进入应许之地安居乐业的日子似乎指日可待了!事情真的会这么顺利吗?在这里又将发生什么事呢?

10章记载以色列人拔营离开西奈山,灵性与情绪看上去都很高;但好景不长,没走几天就开始又发怨言又要吃肉,招来神的审判,以致摩西为此甚为不悦;其后甚至发生了亚伦与米利暗联手毁谤摩西的事——这一切都是不祥之兆,预示着以色列人前途的艰险与多舛!

“民数记”的整体结构很像一个河谷,十三与十四章恰好位于谷底。以色列人的灵性从离开西奈时的谷沿高地,一路下滑到本章的谷底,公然全体背叛神。结果就是这整一代人为神所丢弃,不得不倒毙旷野,实在可悲啊!好在神有恩典、有怜悯,到经卷结尾时,新一代以色列人终于走出了谷底,再次回到迦南地的边界,准备进入应许之地——坠入谷底只用了短短十几天,而走出谷底却用了整整三十八年!圣经与人生的经验都告诉我们,堕落很容易,但得胜却很艰难。求主施恩保守,使我们能稳行在高处!

本章的关键词是“窥探”,现代的用语谓之侦察。但从经文的记载看,整个行动不像是一次军事行动,到更像是一次对应许之地的实地考察。为此,以下的分享将使用“考察、考察队、考察行程以及考察后报告”为标题。同时,使用考察而不是侦察,也是为突出探子们的行程与其返回后报告之间的强烈反差——一支行程平稳,没有经历什么危险的考察队何以会如此惧怕,以致回来后竟报恶信呢?如果对照一下“约书亚记”二个探子窥探耶利哥的记载,这种感受就更为强烈。

考察

本章开篇即明确记载是神晓谕摩西派探子窥探迦南地的。神如此行的目的很容易理解,以色列人就要进入迦南地了,尽管有神的应许,但他们当中并没有人熟悉那地方。自雅各率全家离开迦南以后,以色列人在埃及寄居已经几百年了,这里一直是迦南人的天下。显然,迦南人不会自动让出自己的地盘,以色列人必须经过争战才能实际占有那地。打仗之前预先详细侦察和考察一番,是合乎常理的谨慎与智慧之举。主耶稣就曾为此教训过门徒说:“你们哪一个要盖一座楼,不先坐下算计花费,能盖成不能呢?恐怕安了地基,不能成功,看见的人都笑话他,说:‘这个人开了工,却不能完工。’或是一个王出去和别的王打仗,岂不先坐下酌量,能用一万兵去敌那领二万兵来攻打他的吗?若是不能,就趁敌人还远的时候,派使者去求和息的条款。”(路 14:28-32)约书亚在攻打耶利哥以及所罗门建殿之前,都做了充分的预备。现在,以色列人也当先做好准备。

今天我们开展任何事工之前,同样应当做好预备,而不是匆忙开工,走到哪算哪。这是我们作为基督工人不可推卸的责任。总有人难以平衡神的应许与人的责任,以为只要有神的应许,人就不用尽职尽责,否则似乎就不属灵。但这里的经文提醒我们,即使出于神的应许,神照样吩咐人尽当尽的本分,这才是真属灵。守望教会为建堂花了不少功夫寻求神,直到得着从神而来清晰的带领;同时建立了建堂筹备小组,为建堂的具体实施,如动员、奉献、印证、寻找房源以及谈判签约等出谋划策;然后才全面启动建堂事工。尽管仍有考虑不周之处,但整个过程还是值得肯定的,教会从中也学习到很多东西。

摩西向探子们详细交代了考察的内容,包括迦南地的山川地势、风土人情、城市物产以及军事要塞等各方面的信息。那里不仅是以色列人即将投入争战的战场,而且是未来以色列人要得为业的家园,有关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和人文等各种信息都需要详细了解——考察队肩负重任。

摩西特别吩咐探子们“把那地的果子带些来”,为的是让留在加低斯的百姓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迦南地——神所说流奶与蜜之地的真情实况。以色列人吃了一年多吗哪了,不少人开始怀念起埃及的各种瓜果蔬菜(我相信在埃及为奴之时不可能经常享用这些美食,他们夸大其词主要是为表达对神的不满),现在他们看见应许之地的美物,当有助于坚固他们的信心,提振士气,以便奋勇向前一举攻占那地。

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查阅“申命记”1章22节的记载说是以色列人向摩西提出要派探子窥探迦南地的,摩西同意了。两处经卷记载的差异该如何解释呢?应该是以色列人先提出这一建议,摩西前往求问神(这是摩西一向的作法),神予以批准,摩西于是派出了探子。

以色列人仅仅是出于为争战做准备的目的吗?考察以色列人此时的属灵状况,我们不难看出他们信心的不足。从神晓谕摩西时重申“我所赐给以色列人的”,以及摩西鼓励探子们“你们要放开胆量”,已经可略见一斑;而探子们返回后的报告以及以色列会众强烈的反应,更可进一步证实这一结论。神与摩西的本意是要通过这次全面实地考察,坚固以色列人的信心,从而有助于成就神的应许,但结果正与此相反,实在令人遗憾!有时我想,如果以色列人不先窥探而直接上去,是不是会更好呢?可惜历史不能假设,人生没有回头路可走。不过,征服迦南实在是一场信心之战,这一代以色列人怕是无论如何也担当不起啊!

这警戒我们,基督徒最根本的是要凭信心抓住神的应许,否则一切都将徒然。预备或其他措施,若有助于坚固信心,就是好的,就应当开展;但若是败坏信心,就应当果断停止并抛弃!“本于信,以至于信”,才是我们在一切事上当追求的目标。

既已决定要前往窥探迦南地,该派谁去呢?

考察队

要保证窥探的成功,收集到有用的情报,就需要选派得力的干将组成考察队。为此,神特别指示摩西当如何挑选考察队员,即探子。这是一次全面的实地考察,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影响波及眼前的争战以及未来各支派的分地,还与坚固信心有关等等。因此,这个考察队的成员需要精明强干,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考察队由十二人组成,每支派一人,都是作首领的。这份名单与前几章各支派首领的名单不同,都是新人。因为前面几章记载的是各支派的支派长,属于德高望重、领导整个支派的前辈。这里记载的则是支派长手下的其他领袖,极可能是负责统帅本支派军队出去打仗的军事将领,就像约书亚一样。这些人年富力强,适合于执行考察任务。比如犹大支派的迦勒,此时年方四十,正值当年,其他支派的应该都差不多。而四十年以后真正进入迦南地时,迦勒已经“升任”犹大支派的支派长了。这样安排的广泛代表性是显而易见的。

这些人既为首领,除了具有能力以外,灵性也应当高于一般百姓。因为不仅窥探的过程需要信心,做出结论同样需要信心。摩西所派出的,实在是一支能代表全体以色列人,具有专业技能的考察队。

教会的事工,很少是单个人可以独自担当的,大多需要组成同工团队共同服侍。如何组织同工团队,以保证事工的顺利开展,是教会领袖特别需要关心的事。单打独斗固然可以避免内部摩擦,但却难成大事。像这样全面性的实地考察,非团队不能胜任。而组建同工团队时,需要根据事工的具体需要,兼顾灵性、能力以及代表性等多方面的因素挑选成员。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呼求庄稼的主差派工人做他自己的圣工。

一如既往,考察队未包括利未支派的代表。作为分别为圣专门在会幕服侍的群体,利未支派将不参与争战,也不参与分地,而是要散居在以色列人中。因此,他们不需要参与这些“俗务”,只要忠心看管好会幕就好了。

使徒彼得强调自己当以祈祷传道为念,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某些事工确实需要专心投入,工人就不宜分心太多。不仅是因为每个人精力体力有限,而且是因为过多交叉容易留下破口。守望教会的服侍理念主张专而精,不主张多而杂。

考察队员中单独记载了约书亚,既预示了此人在考察队中的独特之处,又预示了其在以后以色列历史中的独特之处。约书亚原本叫何西阿,后来由摩西改了名,但圣经中一直沿用前一个名字。由何西阿(含义为“拯救”)到约书亚(含义是“耶和华拯救”),强调的就是对以色列之神耶和华的信靠——约书亚正是这样一位大有信心的领袖。无论是年轻时做摩西的助手,还是年老时接替摩西做领袖,带领以色列人进入应许之地,约书亚对神的信靠始终如一,正符合摩西改名的深意。我们的主救主的名字叫耶稣,正是约书亚的希腊文翻译——他是拯救我们的主,也是坚定依靠天父之人!

考察队组成,任务明确,现在可以出发了。考察的过程是否顺利呢?

考察行程

考察队认真地履行了职责,考察过程看来也比较顺利,因为没有任何遭遇阻挠或危险的记载。考察行程的记载主要集中于所经过之地与所用考察时间两个方面。

考察队从加低斯出发北上,走遍了整个迦南地,一直到达北边的哈马口,包括今天的以色列、黎巴嫩和叙利亚南部地区。相信他们往返是经过不同的路线,这样更有力于收集各种的情报,了解情况。

行程中特别提及希伯仑是有缘由的。这里不仅是一座古城,甚至比当时埃及的首都还古老——这是为显明应许之地比埃及毫不逊色,劝勉并警戒以色列人不要总是回头留恋埃及——更是与以色列人的先祖亚伯拉罕密切相关。亚伯拉罕在这里领受应许,其后裔要得迦南地为业,今天终于到了“梦想成真”的时候;也在这里买下了麦比拉洞及其四围作为坟地,自己与以撒、雅各皆葬于此——这可是直到如今真正属于以色列人的产业。尽管是首次到达实地,但以色列人必定一直魂牵梦绕,盼望早日拥有此地。但这里又恰恰是为亚衲巨人所占据之地。面对如此强劲的对手,考察队当作何感想?迦勒一眼就看上了此地,志在必得!其他十个探子呢?结果我们都知道。

神为我们预备的肯定是美地,但往往却不是唾手可得,甚至可能需要战胜强大的对手,就像亚衲巨人或歌利亚一样。为什么呢?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我们学会凭信心而不是凭眼见。以利沙的仆人肉眼所见是满山的亚兰军兵,而以利沙灵眼所见却是满山的火车火马!求主使我们灵眼常开,超越环境,看见神与我们同在!

行程中另外提到的一处地点就是以实各谷(就是葡萄谷的意思),因为考察队从那里带回来一挂葡萄,重的需要两个人用杠抬着——我总觉得抬着的人是迦勒和约书亚——仅此就足以说明那地的丰饶与富足,确实是流奶与蜜之美地!

考察行程共耗时40天,因为那是不短的路程,同时需要一路收集情报。40天在圣经中颇为特别,与许多属灵事件相关。比如诺亚洪水共持续了40天,以致除方舟以外的活物都被淹死了;再比如主耶稣公开服侍前,曾禁食40天,受魔鬼的试探并完全得胜。不幸的是,窥探迦南地的这40天,竟成为日后以色列人漂流旷野40年的预表。

实地考察结束了,考察队带着那挂葡萄和其他水果返回了加低斯。他们将向摩西和会众报告什么呢?

考察后报告

既然考察行程平安顺利地结束,我们本可以期待一个欢欣鼓舞的结果,哪成想迎来的却是以色列的至暗时刻!
本章最后部分的记载,也就是考察队回来后所报告的信息,显然是重心所在,达致出埃及这一代以色列人属灵的谷底。考察队的报告包括两部分,一为肉眼所见,即迦南地的客观情况;一为信心中之所见,即考察队对客观情况之解读——不幸的是,两者竟背道而驰!

就肉眼所见,考察队的报告还算客观真实。他们承认那是流奶与蜜之地,正如神所应许的那样;他们也详细地报告了迦南人的分布情况,不同的民族占据不同的区域;他们展示了带回来的果子,百姓无需怀疑。

对于以色列人以及今天的教会来说,肉眼所见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信心中之所见才是最重要的。那么,考察队是如何在信心中解读那地情况的呢?

迦勒首先挺身而出,结论明确而坚定:“我们立刻上去得那地吧!我们足能得胜。”迦勒看见的是神的同在,乃是出于真实的信心。只可惜这是少数派的声音,除了约书亚,再无其他探子支持,以色列会众也不肯接受。

其他十个探子异口同声,结论同样明确而坚定:“我们不能上去攻击那民,因为他们比我们强壮。”在他们看来,那地尽管不错,但原住民却异常强大,尤其是亚衲族巨人,完全是不可战胜的,以致他们形容自己与之相比就如同蚂蚱一样。再加上他们所拥有坚固的城邑,想要赶出他们,占据他们的土地,无异于痴人说梦。如果强行上去,结果只有一个,就是被那地之人吞吃。可怕,太可怕了!我们还是知难而退,早早死了这条心吧!

为什么面对同样的客观环境,却得出如此截然相反的结论呢?关键就在于是否对神有信心!十个探子只计算以色列人的势力,完全忘记了与他们同在的神,结论就只能是绝望的。迦勒知道以色列的得胜不在乎人多人少,关键在于神是否同在!神已经把以色列人带到迦南地的边界,就要成就其应许了,神岂能不同在呢?既然如此,再强大的对手也不在话下,都必定能得胜有余!正如圣经所言:“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灵方能成事。”(亚 4:6)

只是我们的信心也常与以色列人一样,随环境而变化却不能始终定睛于神。当彼得定睛于主的时候,就能像主一样在水面上走,但几时离开主而定睛于环境,立即就下沉,好在还知道呼求:“主啊,救我!”求主坚固我们的信心,使我们能始终定睛于主,从而“稳行在高处”。

探子回来所报恶信的后果极为严重,直接导致了以色列人对神的背叛,一代人由此倒毙旷野。好在还有迦勒和约书亚,以致以色列人希望尚存,并最终进入了应许之地。

今天在教会服侍神的工人,尤其是那些担负引导会众使命的领袖人物,理当为自己和全群谨慎,效法迦勒和约书亚,凭信心行在神的旨意中;而不是像那十个探子,为环境蒙蔽,与神的旨意背道而驰,败坏全体会众的灵性。

最后,我们以使徒保罗的一段话结束今天的证道。与今天提及的十个探子正相反,保罗一生的服侍不是凭眼见,乃是凭眼所不见的——因为惟有在信心中,才能看清楚神的旨意:

我们有这宝贝放在瓦器里,要显明这莫大的能力,是出于 神,不是出于我们。我们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心里作难,却不至失望;遭逼迫,却不被丢弃;打倒了,却不至死亡。身上常带着耶稣的死,使耶稣的生也显明在我们身上。因为我们这活着的人,是常为耶稣被交于死地,使耶稣的生在我们这必死的身上显明出来。…… 所以,我们不丧胆。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林后 4:7-11,16-18)
阿们!

在主里纪念所有为主的名遭受逼迫的兄弟教会、牧者和弟兄姊妹们!
求主保守、祝福他自己的守望教会!
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