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心声

不要为衣食担忧,不要为未来忧心,也不要因为在这个世界过得好,名利双收而沾沾自喜。无论健康疾病,贫穷富足,顺境逆境都不要被这个世界的价值观裹挟,不要想被世界接纳承认,不要因为世界环境变化而心境更改,不要爱世界,为世界的事发热心。应当以基督的心为心,以祂的眼看世界,以神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做为我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以与神同在为美,以一直与神同行为目标,以在神里面为唯一的追求和享受。

主啊,让我不要看世界比你更重要,让我不要和世人比较而喜乐或悲伤,求你赐给我一颗清洁的心,让我能一直与神同在与神同行,享受这样天路的历程。(郑捷)


这次营会只有我和儿子弘义前往,妻子和小女儿别有安排没有同去。活动主题是危机与盼望,主要围绕哈巴谷书的结尾,有三场信息分享。聚会听道时做过一些笔记,但大都比较零散。如今想来,印象最为深刻者,大抵有以下几点:

一是我们所处时代的讲述,日光之下无新事,下沉的年代,上帝仍在说话。时代的问题,不能仅从政治、经济等表象去分析,更当以灵性的视角来看待。个人的生命问题,要以神的話来对抗自我及世界的声音。

二是一个牧者谈到他的安息之法,“读经、预备讲章就是我最好的避难所”!上帝的话语本身就是有力量的,我们不需要再求别的安息。我们每次聚会查经也要如此,要有亮光,有触动灵魂的得着。

三是看了学堂孩子们的节目。不知不觉,学堂已经走过了三年。孩子们真的长大了,无论是身量还是智慧。他们合唱的古诗《小池》,委婉动听,令人如痴如醉。

四是答疑环节,牧师提到会友大会会按部就班提上日程,首先需要重新统计实际会友人数。盼望早日开启,教会也可以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整体来说,特别感受到圣灵的工作。面对面的分享、交流,也更真实、更深入。(心亮)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思想和言语中充满了对这个时代的抱怨和失望。抱怨制度不公,抱怨信息垄断和虚假宣传,抱怨缺少人权和自由;抱怨教会被取缔、传道人被监禁,弟兄姐妹因为信仰被迫失去工作和居住场所。太多的抱怨让心灵变得灰暗压抑。我要如何去面对和消解它们呢?

抱怨部分源自时代本身,部分源自灵性的低落以及对先前时代的无知。灵性低落时对属灵争战反应迟钝,忽视肉体私欲带来的属灵攻击。短视则会导致对“逼迫”的理解浅薄,把无神论视为一个特殊时代的标记,以为它的不公与逼迫比其他时代更惨烈。

营会主题“危机与盼望”给我一点启发:回到圣经中,进入更广阔的历史空间中。用属灵和历史的眼光看待当下,不会让不公和逼迫变少,但新的视角也许不会引发烦恼。(国权)


最近参加了主题为“危机与盼望”的营会,让我有了很多新的感悟和思考。著述先知所写的经文是针对当时的时代背景,他们面对的都是当时的危机和挑战。我们的生活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危机和大事。在这样的时刻,我们需要依靠上帝的力量和智慧来应对。

哈巴谷先知在危机中求上帝管管犯罪的以色列人。我们也希望上帝很快出手,然而,我们往往对自己和别人有双重标准:我们希望上帝很快惩治我们不喜欢的人,但对自己则不是这样,恐怕更希望上帝用缓慢的、温柔的方式管教我们。这就好像只有我能换取某种恩典,而别人不能。但是恩典是上帝给的,我们自身不产生恩典,应谦卑地接受上帝的恩典;与此同时,被管教也是一种恩典。

今天,世界经济政治环境下沉、信仰状况下滑,这提醒我们,灵性不能依靠外在的环境,不仅今天,过去也应该是这样:灵性不能依靠外在的环境。过去的时代也许更好,但那是因为恩典稍微多一点而已。

“明天会更好”是虚假的福音。我们需要认识到苦难是生活的一部分,正如约伯的故事一样。约伯的苦难不是因为他的罪,而是上帝允许的考验。我们当做的是学会面对苦难,寻求上帝的安慰和力量:在实操层面,选择与自己实际情况匹配的生活,有车有房不是必须的、绝对的;懂得努力,懂得认命,并花时间投入与神的对话,用神的声音对抗肉体的声音和世界的声音。解决痛苦的方法,不仅可以是哭一场,出去走走,更可以是出去走走的同时看一看某句经文是什么意思;对自己的生活留有一种好奇心,寻求上帝的指导和引领。

义人必因信得生。我们需要通过信心来与上帝建立关系,依靠上帝的恩典和力量来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危机。(陈亮)


参加本次端午营会,最感到欣慰的,还是能和众多弟兄姊妹聚在一起,这一点甚至比牧师丰富的信息分享,更叫人满足。太久没有整体的聚会,每一次大一点的聚会都叫人珍惜。许多平时难得一见的老朋友,见面之后打个招呼寒暄几句,也是能给人带来慰藉的,这可能是时间在人身上刻下的一种痕迹。临时决定和几位弟兄姊妹驱车去看山海关,一路上有自由的风和歌声陪伴,惬意得很。

另一个印象深刻的是京秀老师组织小诗班的献唱。场面和歌声都非常优美。她在最后一天的午餐上组织的快闪,也是一抹有趣的亮色。其实把这些完成度相当高的成果展现出来,是非常不容易的,背后有很多的故事和艰辛。(李锋)


身处邪恶世代,自己也常常在罪中挣扎。迷失于这个世代,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软弱成了自己生命的常态。我怀着改变这种惨状的期望参加了营会。短短两天的团契中,牧者传讲的真理信息慢慢驱散了理性中的昏昧,圣餐之中默想十架之恩典浇透了干渴的心,在和弟兄姐妹一起赞美和交通之中,我疏离而麻木的灵魂渐渐苏醒。主啊,我们在这里真好!但是营会终归会结束。归途中我默想:我愿活为基督,以神为乐。求主施恩,求主帮助!(韩洁柔)


营会结束回来有一段时间了,有机会读到两位牧者的三篇讲章,仿佛又回到了当初信息分享的现场。这次营会的主题是“危机与盼望”,分享的经文是《哈巴谷书》三章17—19节,结合圣经历史与信仰和我们当下的时代用三堂讲道展开,题目分别是“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我们每个人生命中的困境”和“我们的盼望”。营会的目的就是在目前整个社会经济下沉的背景下,教会弟兄姊妹受到失业、减薪、消费降级等等冲击而陷入工作、家庭及生命信仰等困境之时,教会牧者本着圣经和基督信仰,教导教会成员以属灵的眼光与办法来看待和应对这一困境。两位牧者的三堂讲章已经把属灵应对的方法讲得很清楚了,不需要我在这里赘述。

我只想指出这些属灵应对方法中有两点给我很深的印象。第一点可以说是用灵修来对抗危机与下沉。也就是通过操练敬虔和灵性,坚固和提升信心,在人生困境中抓住并依靠神的应许和护理,达至灵性“稳行高处”,从而拒绝下沉时代对个体属灵生命的拉拽。有关这方面的操练,晓峰牧师可谓现身说法,比如他分享近两年来自己遭遇家庭艰难时,最好的避难所就是查考圣经,在神的话语中获得安慰、力量和更新。又比如他分享自己有坐地铁默想经文,独处时思考神学问题的习惯。这些个人灵修习惯的分享,包括自己的生活方式、日常交往细节等等,当然不是要凸显自己,借此机会让人“知己”,而是以自己的生活为例佐证所教导的信息。不过也正因为这些个人生活细节的分享,让大家看到真实鲜活的牧者形象,以及他们在生活层面上活泼的灵性。比如我至今还记得,峰牧分享说他拉开自己的衣柜看到满目的衣服时,感叹这不是“有衣有食就当知足”,故将多余衣物赠予他人。又比如袁牧说自己最喜欢养的动物是乌龟,因为欣赏它动作虽慢却持久的气质,最后达到终点,以此说明对待人生要有长远稳健的心态,不可期之过高、操之过急、用力过猛,否则就会把人生某个阶段的完成误作安息,长此以往陷入疲惫状态。

第二点就是以历史来扩充自己的心量。这句话是我引用最近新出的某历史名家的书名,来概括两位牧者在讲道中对历史功用的认识。就是说,通过阅读和思想历史,增长见识经验,开阔眼界,从而扩充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而将之作为看待当前时代状况的参照架构。扩充心量的结果,其中之一就是站在大历史的更高视角,形成对当下的比较和批判眼光,恍然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从而将自己从当下的局限特别是宣传中解放出来,不再做时代的囚徒。比如多了解人类历史上发生的各种危机和战乱,就不太容易被类似“今天是最好的时代”、“明天会更好”这样肤浅的认知和宣传所蛊惑。多读名人传记,或许能够对人生的复杂无常获得某种启示,有助于缓解自己对未来的执着设想。

但是我们也要指出,面对同一个历史现象,由于背后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不同,也会出现不同乃至相反的解读。对于历史进步主义的破除、要获得对人性的真实看法,其实离不开圣经的启示。这就是为什么峰牧在第一讲要花这么大的篇幅谈哈巴谷先知所处的历史背景。先知所处的时代与今天的时代,同样是危机与下沉的时代,也同样是义人因信得生的时代。我觉得如果没有圣约、没有上帝超越时代导引历史并保守天国子民的维度,没有在看透世界的真实和虚妄之后的属天盼望,历史阅读与研究不会给心灵带来真正的安慰与滋润,顶多是“智者”鉴往知来、察势观风进而未雨绸缪、趋吉避凶的学问与事业。(祖潘)

最后更新于 Aug 09, 2024 06:53 UTC